清虛子:道家修行之自在清閒法,雖不是什麼高深玄妙的修煉法訣,且多為世人所知,但貧道認為,道家修行之根本還在於享壽,前半生清貧苦修只為後半生能閒暇自在,隨心所欲的享樂剩餘之悠悠歲月,哪怕只活七八十歲,但能隨喜晚年,不與他人增煩惱,無疾而終便是福報。
如若,不能安享清福怡然自得,體健而行四方,只能臥於病榻之上即便活到百歲又有何樂趣哉?在此,貧道就簡單說說……
首先,養生之要,以能斷緣簡事、清閒自在為上,吏載晉張薦隱居順志,家有苦竹數十頃,張於竹中為屋,常居其中。王右軍造之,張逃避不與相見。以見為增緣多事也。
白樂天不喜答人書,嘗自吟云:豈是交親向我疏,老慵自愛閉門居。近來漸喜知聞斷,免惱嵇康索報書。養生最要知聞斷,習靜尤宜思慮無。能曉鳶魚飛躍之樂,則自無在而不海闊天空,悠閒自得矣。
其次,史載,宋管師復自號臥雲先生,仁宗召問曰:卿所得如何?對曰:滿屋白雲耕不盡,一潭明月釣無痕。此臣所得也,竟不受爵命。不能心境廓遠,神會空靈,又烏足以語此。故宋孫集賢,感老之將至,辭官歸隱詩有曰:人生七十鬼為鄰,已覺風光屬別人。莫待朝廷差致仕,早謀泉石養閒身。方之今世,幾人能此?對境無境,居塵出塵;人世忘世,在家忘家;居名逃名,臨利逃利,能如此,便可隨住而得自在清閒矣。
祖師有詩云:風幡動處總非真,自在如如見此心;解的拈花微笑意,本來何處著纖塵。又詩云:一日清閒自在仙,六神和合報平安;丹田有寶休尋道,對境無心莫問道。此是最上乘道妙,會得時,不事養生而養生之道盡在其中矣!
其三,世間事,退一步路自寬,總忌爭先,忌逞氣;逞氣最易敗事,爭先尤易敗事。故道祖老子有退字訣,有後字訣。凡待人接物,能做到謙退卑下,守後去先八字,便過半矣。
古人有詩云:身安茅屋穩,性定菜根香;世事靜方見,人情淡始長。其所言安字訣、定字訣、靜字訣、淡字訣,擴充開去,其用便不可勝窮矣。唯此一高遠空靈,卻須從閒中養得。福生無量天尊!(清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