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的「三寶」指的是什麼?修行之人需要遵守的基本準則

2020-12-25 道家文化漫談

道教作為我國土生土長的宗教,距離張道陵天師正式創立以來,已有一千八百餘年的歷史了。道教有兩個顯著的特點,其一,它是一個多神信仰的宗教,在道教的神仙體系裡包含著大量的神祇,既有像玉皇大帝這些先天神,也有風雨雷電自然神;其二,道教以黃老道家思想為依託發展而來,道家思想讓修行者達到少私寡慾、天人合一等境界,這也是道教的立教之本,也是對「道」的完美闡述。莊子的清靜無為及逍遙處世的思想也對道教的發展與教義產生重要的影響。

道教的文化玄之又玄,道教典籍浩如煙海,作為一個以勸人向善和弘揚傳統文化為目標的宗教,人們對道教產生濃厚的興趣。然而由於道教清靜無為的思想,再加上晦澀難懂的典籍,導致很多人難窺玄門的奧妙。小編會陸續為大家科普道教文化常識,歡迎大家的關注。本期為大家科普道教的「三寶」指的是哪些?

修道者首先要經過「皈依」儀式才算正式邁入玄門,而要想成為一名真正的道士,則需要「傳度」或「冠巾」。在皈依儀式中教戒師會宣說「三皈五戒」,要求皈依弟子「宗奉禮敬,永不退轉」。這裡的三皈指的是皈依道、經、師三寶。《道教義樞》有雲∶「一者道寶,二者太上經寶,三者大法師寶」。信道一定要皈依三寶,學道一定要受持五戒,這是成為一名道教弟子的最根本的儀規。

其中,「道」是道教的核心信仰,《道德經》曰:「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道」生育萬物,是宇宙的本源,修道者要時刻奉行大道的自然法則。「經」是指引修道者修行的經書。道教典籍浩如煙海,《道藏》將經書匯集到一起,分為三洞、四輔、十二類。「太上經者,太言極大,備包眾理;上是勝出,超踰眾教,經即訓法、訓常,言由言徑。」「師」就是傳道授業解惑之人,道教歷來注重師承,沒有師父就等於「無源之水,無本之木」,《三洞眾戒文》曰:「道經不師授,則行之不神」,由此可見「師」的重要性。

道、經、師三寶對應著道教信奉的最高神明三清天尊:以玉清元始天尊為道寶尊;上清靈寶天尊為經寶尊;太清道德天尊為師寶尊。三清天尊由先天之炁化生而來,代表了大道的本源。元始天尊稟自然之炁,存在於宇宙萬物之先。靈寶天尊乃是宇宙未形成之前,從混沌狀態產生的元氣所化生。而道德天尊則是「道之身也。元炁之祖宗,天地之根本也。夫大道元妙出於自然,生於無生,先於無先,挺於空洞,陶育乾坤,號曰無上正真之道,神奇微遠不可得名。夫老君者,乃元炁道真,造化自然者也」。

同時,對於道教修行者來說,「三寶」還表示為修行時最重要的三個要素「精、氣、神」。道教典籍《高上玉皇心印妙經》開篇就提到:「上藥三品,神與氣精」,「精氣神」是內丹修行時的「上好的丹藥」。「精」是構成生命的基礎,是最根本的機能,《養性延命錄》說:「道以精為寶,施之則生人,留之則生身。生身則求度在仙位,生人則功成而身退。」「氣」是構成人體活動的基礎元素,分為先天之氣和後天之氣,「氣者,人之根本也,根絕則莖葉枯矣。」;「神」是人體活動的主宰,也是一個人的意志,一個人的性格,它關乎著生命的存亡。「精、氣、神」作為修行的三寶,缺一不可。

最後,道祖老子的《道德經》也給我們這樣的開示:「我有三寶,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這裡的「三寶」指的是慈愛、節儉和不敢居於天下人的前面。道祖將此三寶作為世人處事的一種準則:對待每個人都要有一顆慈愛之心,要有寬容仁厚的品質;對待物質生活時,要有一顆勤儉節約的初心,要保持艱苦奮鬥的優良傳統;為人處世時要有虛靜、謙讓的態度。

福生無量天尊,了解更多道教文化知識,歡迎大家的關注

相關焦點

  • 道教三寶、七寶與八寶分別指的是什麼?一般人很少知道
    道教歷史源遠流長,自東漢張道陵正式創立道教以來,已有1800多年的歷史。道教的發展過程中一直與中華傳統文化息息相關,在日常生活中都有道教元素的存在。本期就來跟大家一起聊聊道教的「三寶」、「七寶」與「八寶」。
  • 道教裡「三寶」、「七寶」、「八寶」都指什麼?
    其次,在丹道修煉中,三寶指人身之「精、氣、神」為修養性命,出自《海瓊白真人語錄》,「夫人身中有內三寶,曰精、氣、神是也。神是主,精、氣是客。……萬神一神也,萬氣一氣也,以一而生萬,攝萬而歸一,皆在我之神也。」
  • 道教修行要求禮貌謙遜是什麼意思?
    很多朋友既非道家,也不以修行自居。但真的文質彬彬,待人接物平易近人,與其交往,如沐春風。良好控制情緒的教養其實對人各個方面幫助都很大。就以此事聊聊這類現象吧。中國人自古講究禮貌謙和。待人接物有基本禮貌,不肯汙言穢語,自大傲慢,這是個正常文明有修養的標準吧。
  • 何為佛家三寶,三寶對於修行人成佛的意義
    其實真正知道三寶意思的人並不多,我們看到很多人都皈依了三寶,其實有的是假的,為什麼這麼說,因為他不明三寶,不解三寶,所以他也得不到三寶。三寶,在《壇經》中明確是講到了,佛寶是自性覺,法寶是自性正,僧寶是自性淨。如果我們在受三皈依的時候感覺到了這些,那你便是真的皈依了。
  • 道教三寶是哪三個?
    道教是我國本土宗教,它與中華民族同源,伴隨著炎黃子孫成長,直到今天,道教雖然不為人孰知,但它在無形之中影響著我們的生活。那麼,你知道道教人士奉行的三寶是哪三寶嗎?其實,道教三寶對三種人群有著不同的意義。現在,就由小編帶領大家認識一下道教三寶吧。
  • 道教神仙體系及仙緣根器修行概述
    學道修行,最終都是希望可以證得道果。倘若沒有仙緣,即使窮首一生,打坐苦修,依然收穫平平;但是若擁有仙緣根器,得遇高人指點,修行則一日千裡,事半功倍。很多善信都在迷茫,為什麼有仙緣,到底什麼是仙緣?道教有道教的神仙體系,在世間還有一類常說的仙家,有緣的善信會有這個仙緣,今天我們著重說一下這個仙緣,希望以後大眾對此有個正確的認識。在講仙緣之前,我們先了解下什麼是仙?在整個世間法的修行眾,到底與哪種仙有緣分?
  • 什麼是修行?道教修行的先決條件都有哪些?學道之人應該知道
    所謂的「修」有改變、修正、修除、修理的意思,「行」就是言行,「修行」即修正、改變我們的言行。簡單來說就是不該說的不說,不該做不做,不該想的不想。修行的先決條件包括:信奉大道、不犯禁戒、依法而修、勤苦不懈。修行並不是指整天誦經打坐,所謂修行,即是學道,悟道,行道,證道的一個過程。目的是修正自己的行為,使身心趨於正道,最終達到「與道合真」的境界。
  • 佛教「皈依三寶」不是剃頭出家,而是如學生上課一般
    落髮那叫出家,皈依三寶是不需要剃頭的,皈依三寶後叫居士,出家是僧眾。首先咱們得知道什麼是皈依三寶,簡單說是入佛教的儀式。下面我們來看看什麼是三寶,通常三寶是指的佛、法、僧三寶。佛寶:指那些修行已經到圓滿的人,是他們發明或發現法了「法」,雖說我們這方婆娑世界中,成佛的只有釋迦牟尼一人。但三世十方諸佛,都是皈依禮敬的對象。
  • 道教常識:道教所說的「四恩三有」指的是什麼?
    道教的早晚課是道士修行非常重要的活動之一,諷經誦咒也被認為是修行悟道之本。在早晚課經文中有那麼一句:「普願災障悉消除,世世常行無上道。四恩三有均利,十洲三島任逍。」句中的十洲三島指的是神仙居住的地方,「四恩三有」的四恩,指的是道教以世人當報的四重之恩,一天地恩、二君王國土恩、三父母恩、四師長恩。三有,道教謂眾生中,凡有情、有識、有緣者,稱為三有,修道者皆親之。簡單的說四恩就是民間熟悉的天地君親師。從古至今,民間一般會將「天地君親師」的牌位供奉於中堂進行祭祀。這也是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的一種傳承。
  • 道教文化:道教三清指的是什麼?
    道教是中國重要的名族信仰之一,而道教的創始者也一直成為道教最尊崇的尊神。他們一直被稱為道教三清,三清是哲學中「三一」的象徵。三清是開天闢地、歷劫渡神的大神。那麼,道教的三清分別是指哪位大神呢?下面的道教文化為你解答,一起來看看吧。  「道家三清」是指太清太上老君、玉清元始天尊、上清靈寶道君。三清為道家哲學「三一」學說的象徵。
  • 佛教三寶指的是什麼?
    佛教三寶,也就是佛寶、法寶、僧寶,通稱「佛、法、僧」。佛教三寶是佛教教法與證法的核心。佛寶,指已經成就圓滿佛道的一切諸佛。要成就圓滿佛道,則必須修成佛身也佛德。佛身有三:法身、報身、應化身。法寶,為諸佛之教法,包括三個要素:以涅槃解脫,常樂我淨為體性(目標為清淨法身);以三十七道品為方便(三十七種修行方法);以八萬四千法門為調伏眾生的甘露法藥(傳授佛法的法門,可分為世界愁檀、為人悉檀、對治悉檀、究竟悉檀四類)。
  • 皈依三寶有什麼用?
    皈依,是成為佛教徒最基本的衡量標準。正如入黨需要宣誓,入學需要註冊那樣,通過相應儀式獲得合法身份。皈依,是成為佛教徒必須履行的入門手續,也是遠離三惡道苦,邁向菩提之道的開端。那麼皈依三寶中的三寶指的是哪三寶?
  • 道姑的稱謂起源(附:道教的三不問)
    其中,三姑分別為,「道姑、尼姑、卦姑」,道姑指的就是道觀裡的女性道士,尼姑是指寺廟裡的尼眾,卦姑,即專門給人佔卜算卦的女性。自此,「道姑」這個俗稱,逐漸流傳,被很多人所知。縱觀道教歷史上的女道士,也就是坤道們,為道教的發展壯大和傳承都付出了很多努力,很多人也因此名傳千古,例如飛升成仙的茅山上清宗第一代宗師南嶽夫人魏華存,開上清千載基業,道教全真派清靜散人孫不二,師承重陽祖師,成後世坤丹道法之祖…在現當代坤道前輩中,如上祥下真曹老修行,上誠下玉李老修行等坤道,深悟女丹,多年清修,信仰虔誠,是現當代很有影響的坤道代表。
  • 佛教中的三寶,主要指的是什麼
    我們在沒有具體解釋三寶的種類之前,首先來了解一下三寶的大體含義:佛教中所說的三寶主要是指佛、法、僧這三寶。佛是覺者,自覺、覺他、覺滿的意思;法的字義解釋是「任持自性、軌生物解」 意思是每一事物必然有它特有的性質和相狀,有它一定軌則,使人看到便可以了解是什麼物質。
  • 也說「中和」,和你聊聊道教修行中的根本奧妙
    其實,不論是在何朝何代,「中和」思想一直都是道教修行所要遵守和保持的核心要義。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我們的先祖聖賢們曾對「中和」一詞做出過不同的解釋,而歸其大要,可以做出兩個方面的解讀:一個是「中」,一個是「和」。註:中國道教協會第十二屆玄門講經開幕式何謂「中」?這其實不難理解。
  • 什麼是道教的過經,經文為什麼需要師父傳授?
    道教「道經師」三寶:太上道君以形申教是謂師寶,以氣感應是謂道寶,妙文示法是謂經寶。經者,徑也,為入道之徑路。道教經文注重師承相傳,所謂「不怕法不靈,就怕脈不清」;經文的修持也有經法,不僅僅是讀誦。所學的經文都必須有師父帶,一字一字教,稱之為過經。
  • 道教詩詞:四句話言明了修心法門
    這四句話出自《葫頭集》,據傳是唐朝一個叫殷誠的道士雲遊訪師得到老先生指點,得知在北方的終南山有兩位道教真人在那修行。殷道長謝過老人就北上來到終南山,經過很長一段時間的尋訪終於見到道教全真道門的兩位祖師鍾離權和呂洞賓。
  • 道教的文化傳承及道法術知識和修行隨筆
    總的來說,道教在世俗文化中產生影響的則是宗教文化中特有的鬼神觀念、宗教倫理信條以及儀式方法。中國人民的性格受到宗教倫理的影響十分嚴重。在民俗文化中,佛道融合問題非常嚴重,人們往往無法分辨什麼是道教的,什麼是佛教的。
  • 佛教皈依三寶是皈依哪三寶,三寶又代表什麼意思
    佛教皈依三寶是皈依哪三寶《六祖壇經》說過,善知識的眾生啊,皈依覺悟,就能【兩足尊】;皈依正法,就能【離欲尊】;皈依淨土,就能【眾中尊】。要把覺悟當作修習佛法的老師,不要去依附各種外道,要認清自己本性中的佛、法、僧三寶來自證自悟。
  • 皈依是什麼意思?皈依三寶又是什麼意思?
    皈 依 三 寶的原因皈 依與不皈 依的區別關於皈 依的基礎問答皈依是什麼意思?皈依三寶又是什麼意思?  「皈依」為皈投或依靠之意,「皈依三寶」就是皈投依靠「佛法僧」三寶,是佛教徒的基礎入門。因此,皈依三寶可以得到天龍八部、護法善神的擁護。獲得尊敬:皈依三寶的人,能得到人天大眾應有的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