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之又玄,眾妙之門」,道祖老子這句開示用來形容大眾心目中神秘的道教再好不過。
千百年來,道教既承載、弘揚了道家思想,也融合東方玄學文化,彰顯出獨特的信仰魅力。
近些年,隨著眾多道教廟觀對道教信仰和文化的普及力度不斷加強,道教逐漸被越來越多的大眾所了解。
像我們都熟知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以簡單幾個數字便高度概括了大道衍生萬物的過程,可見,簡單的幾個數字,在道教中也常常被賦予獨特內涵。
本篇,小道士我便和大家一起聊一聊道教三寶、七寶和八寶,看看這數字三、七、八都有哪些含義。
三寶
首先,道教把初入玄門稱為是「皈依三寶」,具體為:第一皈依無上「道寶」,即皈依「太上無極大道」,能永脫輪迴;第二:皈依無上「經寶」,即皈依「三十六部尊經」,能得聞正法;第三:皈依「無上師寶」,即皈依「玄中大法師」,才能不落邪見。這裡的「三寶」指道、經、師。
其次,在丹道修煉中,三寶指人身之「精、氣、神」為修養性命,出自《海瓊白真人語錄》,「夫人身中有內三寶,曰精、氣、神是也。神是主,精、氣是客。……萬神一神也,萬氣一氣也,以一而生萬,攝萬而歸一,皆在我之神也。」
在踐行道教教理教義中,我們道教徒又以「慈(仁愛),儉(儉樸),不敢為天下先(謙讓)」為立身行道,作入世工夫的三寶。
出自道祖老子《道德真經》第六十七章,「我有三寶,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夫慈故能勇,儉故能廣,不敢為天下先,故能成器長。」
說完三寶,我們再看七寶。
在道教全真正韻中,有《七寶贊》,又名《七御高真》,是全真誦經時贊誦三清天尊和四御大帝的經韻。
此韻旋律曲折而有力,表現出道教的至高至尊,主宰宇宙、化生萬物的意境,故讚美為「巍巍功德」。
可見,七寶指的是「三清四御」的合稱,此說在道經《道法會元》中也有記載。
而在丹道修煉中,同樣有七寶一說。
《太上老君日用妙經》記載,:「人身中有七寶事,為富國安民,精炁血滿也。精是水銀,血是黃金,炁是美玉,髓是水晶,腦是靈砂,腎是硨磲,心是珊瑚,此是七寶,歸身不散,煉就大藥,萬神盡登仙矣!」也就是人身體內的:精、血、炁、髓、腦、腎、心,並稱七寶。
另外《道樞》記載:「身有七寶,亦知之乎?或曰何也,曰津、水、唾、血、神、氣、精也。」
至於「八寶」,可能我們更熟悉,因為八寶這一說法與道教神仙人氣組合——八仙有關。
通常來說,八寶指八仙手中的八件法寶,俗稱「暗八仙」,分別為:葫蘆、團扇、寶劍、蓮花、花籃、漁鼓、橫笛及玉板。道教常常直接用它們來代表八位仙人,既有祈福納祥的寓意,又暗含仙術高超之意。
最後,了解了這麼多道教知識,最需要做的還是依照祖師法訓身體力行,真正做個持道、行道之人,否則三寶七寶八寶知道的再多,只徒增談資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