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清三境三寶天尊是道教神仙世界中三位地位最高的尊神。四御四皇上帝是治理三界依順三清的尊神,過去叫六御,為了符合道經四輔(太清、太平、太玄、正一)的分類,將「玉皇大帝」和「青華大帝」獨列出來,成今日之「四御」。依次是:中天紫微北極大帝、南方南極長生大帝、勾陳上宮天皇大帝、后土皇地祇(女神)。
三清尊神,總稱謂是「虛無自然大羅三清三境三寶天尊」,老君一氣化三清,三清就是中國哲學中「三一」的象徵,指道教所尊的玉清、上清、太清三清境。也指居於三清仙境的三位尊神,即玉清元始天尊、上清靈寶天尊、太清道德天尊。其中玉清境、上清境、太清境是所居仙境的區別,清微天、禹餘天、大赤天是所統天界的劃分,而天尊的意思則是說,極道之尊,至尊至極,故名天尊。
三清,道教的三位至高神。總稱為「虛無自然大羅三清三境三寶天尊」,指道教所尊的玉清、上清、太清三清勝境,也指居於三清勝境的三位尊神,即:玉清聖境無上開化首登盤古元始天尊、上清真境玉宸道君靈寶天尊、萬教混元教主太上老君道德天尊。
玉清元始天尊為道教神系中的第一尊神,他出現的時間約在晉代。元始天尊的出現,最早見於葛洪《枕中書》。《枕中書》稱:「昔二儀未分,溟涬鴻蒙,未有成形,天地日月未具,狀如雞子,混沌玄黃,已有盤古真人,天地之精,自號元始天王,遊乎其中。」據說元始天王就在這個混沌玄黃如卵的境界之中度過了四劫,道教稱每劫相去四十一億萬年。
復經四劫,天地始分,相去三萬六千裡,元始天王就獨居於天界中心之上的玉京山。復經三劫,又出現了一位太元玉女,號曰太元聖母,天姿絕妙。元始下遊與玉女相遇,便結成了人間概念上的夫妻。神合交感生13頭的天皇,號為「扶桑大帝東王公」。後又生九光元女,號曰「太真西王母」。天皇生地皇,地皇生人皇。「太庭氏、庖羲、神農、祝融、五龍氏」等都是元始後裔,分別住在五嶽之上。
三清道祖(創世)、三清教主(教化)、玉皇上帝(統管),神權、教權分離,妙一統元。大道無形,生育天地;大道無情,運行日月。
《道德經》第四十二章回:「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包陽,衝氣以為和。」由無名大道化生混沌元氣、由元氣化生陰陽二氣,陰陽之相和,生天下萬物。第十四章又說:「視之不見名曰夷,聽之不聞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個叫振古拙慢而十一十一件為二。二公為一.「田剛件二.本則常一」。後來道教以此衍化出居於三清勝境的三位尊神。因此「三清」尊神奇請教神仙體系中位為最尊。
《道教義樞》卷七引《太真科》說:「大羅生吉元始三氣,化為三清光也:一曰清徽大玉清境,即始氣所成;二曰禹餘天上清境,元氣所成;三日大赤天太清境.支氣所成。」
據《雲連七籤》和《道法會元》等道經記載,清微天玉清境,混洞太無元,其氣始青,真道升聖境天寶君(元始天尊)治之;禹餘天上清境,其氣元黃,仙道升真境靈寶尊治之;大赤天太清境,其氣玄白,人道升仙境道德天尊居之。文曰:「此四天名種民天,即三界之上,災所不及。四種民天上有三清境。三清之上即是大羅天,元始天尊居其中,施化敷教。天寶君治在玉清境,清微天也。靈寶君治在上清境,即禹餘天也。 神寶君(道德天尊)治在太清境,即大赤天也。」
(《雲發七籤》卷三《道教本始部》)又據《集說詮真》弓l《讀書紀數略》云:「三清者,玉清聖境,元始居之;上清聖境,道君居之;太清仙境,老君居之。」同時,道教的三清尊神又反映了道教「三洞真經」的神化。
《雲接七籤》卷六《三洞經教部》說:「《道門大論》云:三洞者,洞言通也。通直達妙,其統有三,放雲『三洞』。第一洞真,第二洞直、第三洞神。乃三景之去旨,八會之靈章。」根據《道法會元》卷一《清微道法樞紐》關於清微神位的記載,清微聖祖玉清元始妙道上帝代表洞真經部,太玄輔之,傳道教清微派;清微百祖上清靈寶玉震大道君,代表洞玄經部,太平輔之,傳靈寶派;清微始祖太清道德五靈百老君代表洞神經部,太清輔之,正一盟威之道通貫三洞,傳道德派和正一派。
三清三境三寶天尊總誥
志心皈命禮
道寶經寶師寶,玉清上清太清。一炁流行,三尊應化。涵光默默,不言而運行四時。正色空空,無極而化生三界。大羅天上,金闕宮中,虛無自然,三清三境三寶天尊 。
玉清聖境青玄祖炁玉清元始天尊妙無上帝
元始天尊,全稱「青玄祖炁玉清元始天尊妙無上帝」,又名「玉清紫虛高妙太上元皇大道君」,是道教最高神三清之一,「玉清元始天尊「道場位於崑崙玉清境。
崑崙山與玉京山不同,崑崙山在玉清境,玉京山在大羅天,三界之上曰四民天.四民天之上曰三清聖境(太清道德天尊、上清靈寶天尊、玉清元始天尊,三清聖境之上曰無極大羅天)。元始天尊為「主宰天界之祖」。在太元(即宇宙)誕生之前便已存在,所以尊為元始。在無量劫數來臨之時,用玄妙的大道來教化眾生,故而尊為元始天尊。
元始天王位居三十六天的最上層「大羅天」中,所居仙府稱為「玄都玉京」。玉京之中,黃金鋪地,玉石為階,宮中有七寶、珍玉,仙王、仙公、仙卿、仙伯、仙大夫等居於中央和兩旁的仙殿中。
道經記載中玉清元始天尊、上清靈寶天尊、太清道德天尊,"三號雖殊,本同為一。"《道門十規》中說:「玄元始三炁化生,其本則一。」三清都是大道的化身。《歷代神仙通鑑》說:「元者,本也。始者,初也,先天之氣也。」認為元始是最初的本源,為一切神仙之上,故稱「天尊」。根據道經的描述,元始天尊稟自然之氣,存在於宇宙萬物之前。他的本體常存不滅,即使天地全部毀滅,也絲毫影響不了他的存在。
每當新的天地形成時,天尊就會降世人間,傳授秘道,開劫度人。所度者都是天仙上品,包括太上老君、天真皇人,五方天帝等神仙。每當新的天地開闢時,都有其年號,回延康,赤明、龍漢、開皇等等,年號之間相距長達41萬億年。並且,無始天尊位居三十六天的最上層「大羅天」中,所居他府稱為「直都玉京」。玉京之中,黃金鋪地,玉石為階,宮中有七寶、珍玉、仙王、仙公、仙卿、伯伯、仙大夫等居於中央和兩旁的仙殿中,這種氣派與人間帝王伊然相同。
《隋書·經籍志》四。始賦於元始天尊以諸神特性,稱他「生於太元之先。所以說天地淪壞,劫數終盡,略與佛經同。以為天尊之體,常存不滅,每至天地初開,授以秘道,。謂之開劫度人。然其開劫,非一度矣。故有延康、赤明、龍漢、開皇,是其年號,其間相距經四十一億萬載,所度皆諸仙上品,有太上老君,太上文人、天真皇人、五方天帝及諸仙官"。
齊梁高道陶弘景編定之《真靈位業圖》稱,紫雲之閣,碧霞為城。而天尊所居第三十六天的最上層大羅天中,仙府名曰「玄都玉京」。並眾神仙都要按時上玉清境朝拜元始天尊。《歷代神仙通鑑》稱他為「主持天界之祖」,傳眾仙之祖,地位極高,
據《歷代神仙通鑑》卷六記載,元始天尊「項負圓光,身披七十二色」,故供奉在道教三清殿中的元始天尊,一般都頭罩神光,手執紅色丹丸,或者左手虛拍,右手虛捧,象徵「天地未形,混燉未開,萬物未生」時的「無極」狀態和混沌之時,陰陽未判的第一大世紀,故以陽生陰將,晝短夜長的冬至日為元始天尊的聖誕。長期以來,元始天尊受到了上至帝王臣相,下至民間善男信女的虔誠崇拜。
玉清元始天尊寶誥
志心皈命禮
三界之上,梵炁彌羅,上極無上,天中之天。鬱羅蕭臺,玉山上京。渺渺金闕,森羅淨泓。玄元一炁,混沌之先。寶珠之中,玄之又玄。開明三景,化生諸天。億萬天真,無鞅數眾。旋鬥歷箕,回度五常。巍巍大範,萬道之宗。大羅玉清,虛無自然。至真妙道,元始天尊。
上清真境上清高聖太上玉宸元皇大道君靈寶天尊
大羅靈寶天尊,又稱上清大帝、太上大道君、玉宸道君、上清高聖太上玉宸元皇大道君等,全稱「一炁化三清上清居禹餘天真登上清境元氣所成曰靈寶君靈寶天尊妙有上帝」由大道赤混太無元玄黃之氣化生。靈寶天尊居玄都七寶紫微宮、禹餘天宮,是道教最高神「三清」之第二位大天尊。在道教官觀「三清殿」中,其塑像位於元始天尊左側,大多手捧如意或者太極。
「玉清聖境無上開化首登盤古元始天尊、上清真境太上大道玉宸道君靈寶天尊、太清仙境混元教主玄元皇帝太上老君。」靈寶天尊,原稱"上清高聖太上玉晨元皇大道君"。齊梁高道陶弘景編定的《真靈 位業圖》列其在第二神階之中位,僅次於第一神階中位之元始天尊。唐代時曾稱為太上大道君,後來才稱為靈寶天尊或靈寶君 。
道經說他是在宇宙未形成之前,從混沌狀態產生的元氣所化生。原是「二晨之精氣,九慶之紫煙」,後託胎三千七百年誕生,住在上清境的玄都玉京仙府,有金童、玉女各30萬人侍衛,萬神朝拜,超度之人不計其數。有三十六變七十二化,人們隨時隨地都可以見到他。
靈寶天尊又稱玉宸大道君和太上大道君。是元始天尊的精氣所化生,以開皇元年託胎於西方綠那玉國,寄孕於其母洪氏身中,於母親身中先瓊胎玉府,道君於其中凝神修煉三千七百年,在鬱察山浮羅丹玄山腳下誕生。道君長大後,啟悟道真,期心玄妙,在一株枯桑樹下,精思百日。忽感元始天尊下降,傳授道君靈寶大乘之法、十部妙經。於是道君跟隨元始天尊遊歷十方世界,宣講道法。不久,道君得證道果,元始天尊賜予道君太上靈寶天尊之號,居住在上清真境禹餘天中,又將金科寶籙、三洞仙經,付與經師鬱羅翹真人,傳教於十方世界,萬國九州。夏至日為靈寶天尊的聖誕。
上清高聖太上玉晨大道君,自元始天尊處受經法以後,即輔佐元始天尊,居三十六天之第二高位上清境,在三十四天之上,治蕊珠日闕,管七映紫房,金童玉女各三十萬侍衛。萬神入拜,五德把符,上真侍晨,天皇抱圖。
靈寶天尊原稱上清高聖太上玉宸元皇大道君。齊梁高道陶弘景編定的《真靈位業圖》列其在第二神階之中位,僅次於第一神階中位之元始天尊。唐代時曾稱為太上大道君,宋代起才稱為靈寶天尊或靈寶君。
道教宮觀裡的三清殿中,靈寶天尊常以手捧如意之像居元始天尊之左側位,手持太極圖或玉如意。 在道教大型齋醮禮儀中,也多設有三清神位,以靈寶天尊居元始天尊之左位。靈寶天尊之神誕日為夏至日,約在農曆五月中。中國民間於夏至日之供奉常以靈寶天尊為主神。
靈寶天尊又稱玉宸大道君,是道教三清的第二尊神。靈寶天尊的來歷歷史上看,出現的時間晚於太上老君與元始天尊。《洞真大洞真經》、《洞元本行經》說:靈寶天尊乃二晨精氣所化,託胎於洪氏。其母懷了他三千七百年,誕生於「西那天鬱察山浮羅丹元」之嶽。出世後「度人有如塵沙之眾。有金童玉女各三十萬人侍衛」
《九天生神章經·三寶大有金書》
天寶君者。則大洞之尊神。天寶丈人則天寶君之祖炁也。丈人是混洞太無元高上玉虛之炁。九萬九千九百九十億萬炁。後至龍漢元年化生天寶君。出書時號高上大有玉清宮。
靈寶君者。則洞玄之尊神、靈寶丈人則靈寶君之祖炁也。丈人是赤混太無元玄上紫虛之炁。九萬九千九百九十九萬炁。後至龍漢開圖。化生靈寶君。經一劫至赤明元年。出書度人時。號上清玄都玉京七寶紫微宮。
神寶君者。則洞神之尊神。神寶丈人則神寶君之祖炁也。丈人是冥寂玄通元無上清虛之炁。九萬九千九百九十萬炁。後至赤明元年。化生神寶君。經二劫至上皇元年。出書時號三皇洞神太清太極宮。
此三號雖年殊號異。本同一也。分為玄元始三炁而治。三寶皆三炁之尊神。號生三炁。三號合生九炁。九炁出乎太空之先。隱乎空洞之中。
無光無象、無形無名、無色無緒、無音無聲、導運御世。開闢玄通。三色混沌。乍存乍亡。運推數極。三炁開光。炁清高澄。積陽成天。炁結凝滓。積滯成地。
九炁列正。日月星宿。陰陽五行。人民品物。並受生成。天地萬化。自非三元所育。九炁所導。莫能生也。三炁為天地之尊。九炁為萬物之根。故三合成德。天地之極也。
這裡的三寶君就是三清。
1、靈寶天尊是道教三寶君「經寶」
靈寶,道的別名之一。故萬物莫不是靈寶。變化無方曰靈,欽崇貴愛曰寶,在天曰靈,在地曰寶。天有靈化,神用不測,則廣覆無邊;地有眾寶,濟養群品,則厚載萬物。如天如地,能覆能載,有靈有寶,功德無窮。證得此道心,故名靈寶。靈者,眾聖之通稱也。寶者,眾聖之所珍也;空玄為靈,入藏為寶,故曰靈寶。
大道生乎妙一,分為三元。」其中,第二赤混太無元,化生靈寶君,居上清境禹餘天。它的氣元黃,為洞玄教主,傳授洞玄部經典。古靈寶經中的《五篇真文》發乎始青之天,起於混沌之先,而色無定方,文勢曲折,不可尋詳,共有六百六十八符文組成,靈寶《度人經》將五篇真文視做天地之根。
2、道教「三寶」與靈寶天尊象徵「經寶」
道教以「玉清天寶君、上清靈寶君、太清神寶君」為道教三寶,尊為最高之神。道教以學道、修道、行道為本,故又有以所本的三要旨,尊為三寶。學道者,以玉清元始天尊為道寶尊,上清靈寶天尊為經寶尊,太清道德天尊為師寶尊,作為皈奉道法之「道、經、師」三寶;修道者,以人身之「精、氣、神」為修養性命、作出世工夫的三寶;行道者,以「慈、儉、讓」為立身行道,作入世工夫的三寶。《老子·三寶章》云:「我有三寶,持而寶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
3、靈寶天尊三十六變七十二化隨感而應
據《洞玄本行經》,靈寶天尊以靈寶之法,隨世度人。自元始開光,至於赤明元年,經九千九百億萬劫,度人有如塵沙之眾,不可勝量。凡遇有緣好學之人,請問疑難,靈寶天尊即不吝教誨。天尊有三十六變、七十二化,人慾見之,隨感而應,千萬處可分身即到。
輔司高仙
上清高聖太上玉宸大道君,自元始天尊處受經法以後,即輔佐元始天尊,居三十六天之第二高位上清境,
靈寶天尊在三十四天之上,治蕊珠日闕,管七映紫房,金童玉女各三十萬侍衛。萬神入拜,五德把符,上真侍晨,天皇抱圖。
據《雲笈七籤》引《洞真大洞真經》,靈寶天尊系「玉宸之精氣,九慶之紫煙,玉暉煥耀,金映流真,結化含秀,苞凝元神,寄胎母氏,育形為人」。《靈寶略記》則稱「太上大道君以開皇元年託胎於西方綠那玉國,寄孕於洪氏之胞,凝神瓊胎之府三千七百年,降誕於其國鬱察山浮羅之嶽丹玄之阿側,名曰器度,字上開元。及其長,乃啟悟道真,期心高道,坐於枯桑之下,精思百日而元始天尊下降,授靈寶大乘之法十部妙經」。
民間奉祀
道教宮觀裡的三清殿中,靈寶天尊常以手捧如意之像居元始天尊之左側位。在道教大型齋醮禮儀中,也多設有三清神位,以靈寶天尊居元始天尊之左位。靈寶天尊之神誕日為夏至日,約在農曆五月中。中國民間於夏至日之供奉常以靈寶天尊為主神。
靈寶天尊象徵無極生太極,太極成五行的道之進程。可以說是天道的生成過程,從此天地有規矩,萬靈歸其宗,為宇宙的繁榮奠定了基礎。
玉宸大道君靈寶天尊寶誥
志心皈命禮。上清真境,禹餘天宮。紫微瓊臺之中,玄都玉京之上。接元始虛皇之統系,超西那玉國之根苗。人黍米珠,盡挹真玄之精粹;在香林苑,屢談秘要之詮諦。妙德難思,神通莫擬。大悲大願,大聖大慈。無量度人,靈寶天尊。
志心皈命禮。強名曰道,尊以為君。居上清七寶之玄臺,為三洞九真之聖主。演說三乘教,鴻開眾妙門。度聖成真,為上—下之梯級;安民保國,超劫運之始終。大悲大願,大聖大慈。玉宸道君,靈寶天尊。
志心皈命禮。居上清境,號靈寶君。祖劫化生,九萬九千餘梵炁。赤書煥發,六百六十八真文。因混沌赤文而開九霄。紀元洞玉曆而分五劫。天經地緯,巍乎造化之宗。樞陰機陽,卓爾雷霆之祖。大悲大願,大聖大慈。玉宸道君,靈寶天尊。
(2)寶誥中的開九霄
其中,「上清寶誥」中有「因混沌赤文而開九霄」,《太清玉冊》卷八稱九霄名分別為,神霄、青霄、碧霄、丹霄、景霄、玉霄、琅霄、紫霄、太霄。道經稱九霄各有大帝主之,一曰神霄玉清大帝、二曰青霄好生大帝、三曰碧霄總生大帝、四曰丹霄太平大帝、五曰景霄中極大帝、六曰玉霄皓元大帝、七曰琅霄始青大帝、八曰紫霄合景大帝、九曰太霄暉明太帝,皆為神仙所居之所。
太清仙境混元皇帝太上老君道德天尊
太上老君乃元氣之祖,萬道之祖先,乾坤之根本,天地之精源,太無之中,凝自然之真而為體,廣大無邊,應化莫測,非陰非陽,能微能彰,不古不今,不存不亡,常於無量劫運之端,太初、太易(先天五太)之前,肇布玄元始(三清)而生太極,三清為太上老君所化的三位尊神。
鴻蒙未剖之時,虛無一點靈氣結成一團元光,為無極之主乃化先天教主。
第一化天寶君,玉清聖境元始天尊。
第二化玉宸道君。上清真境靈寶天尊。
第三化太清聖主。太清仙境道德天尊。
此乃道生一。一生化二。二生化三。三生化萬物。陰抱陽。生天地。生仙佛。生聖。生賢。倶以從道而生。生生化化。無極無窮之妙哉。
南北朝時,道教已有元始天尊、太上大道君、太上老君的信仰,統稱「三清」,同奉為道教至尊之神。若從歷史角度論三清尊神出現先後,則老君居首,次為元始天尊,最後才是太上大道君。
太上老君是公認的道教始祖,即道教中具有開天創世與救贖教化的太上道祖。太上老君者,大道之主宰,萬教之宗元,出乎太無之先,起乎無極之源,終乎無終,窮乎無窮者也。「道」無始無終,無形無名,無邊無際,無師無上。「道」者,虛無自然,難名之神,強名曰道,尊稱太上。
太上為道之祖,體於自然,在乎三清之前,象帝之先。太上者,萬物之所尊,在聖為眾聖之尊,在真為萬真之先,在地為萬國帝王之師,在法界為無上法王,在教為萬教之祖。
而且常常分身下降諸界,傳教度人,弘揚道法。故《正一法文天師教戒科經·大道家令戒》曰:「道亦形變,誰能識真?」老子是老君爺的第十八次世化身。著有震古爍今的萬經之王《道德經》每年農曆二月十五日為道祖老君的聖誕日,為國際道教節。
一氣含三混沌初,太清立教自虛無。誰將周禮東傳孔,誰入函關化胡夷。八十一章明道德,百千萬億鎮玄都。原夫渾淪之未判,神靈之未植,而為冥妙之本者,道也。夫道,莫窮其根本,莫測其津涯,而有大聖人稟之而生於其間。故謂之無始者,即「太上」也。「太上」生乎無始,起乎無因,為萬道之先,元炁之祖也。無光無象,無色無聲,無宗無緒,無師無上,幽幽冥冥,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彌綸無外。故稱「大道」,合之為自然,離之為道德。
老君乃無生之至精(自有·永有),太上——至高無上,老——乾陽,君——性王,「至高無上的性王」,即「大道」的意思,造化自然者也。
太上老君也是三清尊神中受到最多香火奉祀的神明,老子就是老君爺的第十八次世化身。度人無數,因其傳下道家經典《道德經》,故稱老君為道德天尊,也被道教奉為開山祖師。老子,道家創始人,被尊為道教的教祖。據《史記》記載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陽」,諡號「聃」,史記稱老子幾百歲後不知去向。
老君,即道之身也。元炁之祖宗,無極之主宰,萬教之祖宗,天地之父母也。夫大道元妙出於自然,生於無生,先於無先,挺於空洞,陶育乾坤。號曰無上正真之道,神奇微遠不可得名。混元未始,老君為先,長於太初冥昧之前,無師無祖,誕生自然。
老君者,乃元炁道真,造化自然者也。自然者,道也。強為之容,即太上老君也。以虛無為道,自然為性,莫能使之然,莫能使之不然,亦不知其所以然,不知其所以不然,故曰自然而然。天地未開之際,太上老君創世創神開創諸天,這也是被歷代皇帝推崇與說的最多的,老君乃一切無有有無之祖,大道之主宰,混沌的祖宗,萬法之教主,地位至高無上,在千年中國道教的演變史中,一直擔任著極為重要的特殊角色,是真正意義上的道教開山教祖。
「三清」既指天神所居之三處聖境,即玉清聖境(在清微天)、上清真境(在禹餘天)、太清仙境(在大赤天),合稱三清境;又指分別居住在上述三清境的三位至高神,即元始天尊(也稱玉清大帝)、靈寶天尊(也稱太上大道君、上清大帝等)、道德天尊(也稱太上老君、混元老君、降生大帝、太清大帝等)。
「三清」之稱始於六朝,開始僅指「三清境」。「三清」之作為道教尊神,是伴隨著道教三洞經書說逐步形成的。
《道藏·太平部·三洞珠囊》卷七引《老君聖跡》云:「此即玉清境,元始天尊位,在三十五天之上也。此即上清境,太上大道君(靈寶天尊)位,在三十四天之上也。太清境太極目,即太上老君〔道德天尊〕位,在三十三之上也。」於是「三清」遂成為道教的最高神。唐代皇室,把老子尊為同姓,崇奉太上老君,累加尊號。唐高宗尊太上老君為「太上玄元皇帝」,唐玄宗三上尊號,稱「大聖祖高上大道金闕玄元天皇大帝」,立道教為國教。太上老君不僅被奉為李唐王朝的始祖,幫助唐高祖李淵平定天下,據稱當武則天篡奪李唐王朝後,老君又顯靈降世,謂「武后不可革命」,「不得輒立異姓……武則天亦終懼此言,不敢立侄子武三思」。
到宋代真宗於大中祥符六年(1013 年)加號「太上老君混元上德皇帝」,是歷代帝王對太上老君的最後一次加封。明朝成祖朱棣崇尚老子為其化身真武大帝大修武當,有北修故宮,南修武當之稱。
陶弘景整編《真靈位業圖》,奉虛皇道君元始天尊、太上道君靈寶天尊、後聖金闕帝君、太上老君道德天尊等為最高神。靈寶派以靈寶天尊、元始天尊地位為最尊,而天師道則尊太上老君為最高神。三派各行其是,在最高神問題上彼此不完全認同,隨著道教的發展和各派的互相交融,大概在南北朝末期,出現了統一的最高尊神「三清」,即元始天尊、靈寶天尊、道德天尊。三清尊神的出現,標誌著道教神仙譜系的最終定型 。
太上老君道德天尊寶誥
志心皈命禮
隨方設教,歷劫度人。為皇者師,帝者師,王者師,假名易號。立天之道,地之道,人之道,隱聖顯凡。總千二百之官君。包萬億重之梵炁。化行今古,著道德凡五千言。主握陰陽,命雷霆用九五數。大悲大願,大聖大慈,太上老君,道德天尊。
四御四皇上帝
在道教最尊的三清三境三寶天尊之下,還有「四御」。「御」是對皇帝的敬稱,也有治事之意。四御是居於三清和金闕至尊玉皇上帝之下,位於萬神之上,主宰天地萬物的四位天神。四御就是輔佐三清的天神,過去叫六御,為了符合道經四輔(太清、太平、太玄、正一)的分類,去掉了「玉皇大帝」和「青華大帝」,成今日之「四御」。即:中天紫微北極太皇大帝、南極長生大帝、勾陳上宮天皇大帝、后土皇地祗。
四御為道教天界尊神中輔佐「玉皇」的四位尊神,所以又稱「四輔」。他們的全稱是:北極紫微大帝、南極長生大帝、勾陳上宮天皇大帝、承天效法土皇地祇。《修真十書》卷七《丹訣歌》中說:「九九道至成真日,三清四御朝天節。
《道法會元》稱「三清」、「四御」為「七寶」,四御是統率天地萬神者,此外,四御還協助玉皇大帝執掌天道。
北極紫微大帝:協助玉皇執掌天道,執掌天經地緯、日月星辰。又統領北鬥等諸星鬥,司掌眾生壽命禍福。並且在幽冥界化身北陰酆都大帝執掌羅酆,統領幽冥諸事。領北極四聖節制三界群魔。為萬象之宗師、萬星之教主。
勾陳上宮天皇大帝:職責是輔佐玉皇權衡南北兩極和天、地、人三才。協助中天北極並主持人間兵革皇權之事。
后土皇地祗:又稱后土娘娘,其職責是掌管山嶽土地變化及諸山神、地祇和三山五嶽大帝等大神,並節制劫運之事。
南極長生大帝:可說是元始天尊之元神分身。協助玉皇執掌和四時氣候之神。能呼風喚雨,役使雷電鬼神,亦控制萬物禍福生發之樞機,故號都雷教主霹靂伽助天尊。上座掌神霄玉清府號玉清真王,總攬三十二天八區,而號統天元聖天尊;於浩劫中能濟度群生,普化眾生,下化身九天應元雷聲普化天尊,為雷霆神部之根祖。同時位列神霄九宸大帝之首。
在比較著名的道教宮觀中,主要大殿除三清殿、玉皇閣外,還建有專門供奉四御的四御殿,四御神像頭戴冕旒,身著朝服,雍容華貴,為人間帝王形象。三清、四御作為道教尊神群體,常被合稱。此外,道教還有「六御」之說。他們為:統御萬天的玉皇大帝、統御萬神的勾陳大帝、統御萬星的紫微大帝、統御萬靈的青華大帝(又稱太乙救苦天尊)、統御萬類(雷)的長生大帝、統御萬地的后土皇地祇。這種說法源於中國古代「六合」觀念,所謂「六合」,指宇宙的巨大空間,即上、下、四方(東、西、南、北)。
南宋劉用光《無上黃籙大齋立成儀》對此的排列順序為:玉清上帝、上清上帝、太清上帝、昊天至尊玉皇大帝、勾陳上宮天皇大帝、中天紫微北極大帝、東極太乙救苦天尊(即青華大帝)、南極長生大帝、后土皇地祇。前三尊為三清,後六尊則構成了上(玉皇)、下(后土)、四方的「六合」布局。道教稱之為「昊天六御宸尊」,加上三清,合為「九皇御號」。後來,為了符臺道經四輔(太清、太平、太玄、正一)的分類。
除四御之外,又有玉皇大帝、西方太極天皇大帝、中天紫微北極太皇大帝、東極青華大帝、南極長生大帝和后土皇地祗六御之說。這是按中國古代「六合」觀念來設神造像的。所謂六和,即表示上、下和東、西、南、北六方,代表了整個宇宙的巨大空間。
四極大帝即:北極紫微大帝,南極長生大帝,太極天皇大帝,東極青華大帝。四極大帝,皆是先天「太極界」尊神,輔佐昊天玉皇上帝,統御萬天。
四御又有另一不同解釋,稱之為「四極大帝」,北方曰北極紫微大帝總御萬星,南方曰南極長生大帝總御萬類,西方曰太極天皇大帝總御萬神,東方曰東極青華大帝總御萬靈。
北極紫微大帝
北極紫微大帝,全稱為「中天紫微北極大帝」。萬星之主,掌理人間禍福善惡,前因後果富貴貧賤,生死時間,無不由之而予奪焉。凡一切星球人民,皆歸其總治,即中界之主宰也,紫微大帝的誕辰為農曆四月十八日,這天眾多百姓都要向紫微大帝焚香禱告,祈求除災招福。
南極長生大帝
南極長生大帝,為元始天王九子,又名玉清真王,全稱「高上神霄玉清真王長生大帝統天元聖天尊」,化身為「九天應元雷聲普化天尊」,統帥雷部眾神。居高上神霄玉清府(又名凝神煥照宮、神雷玉府),總御萬靈,統管雷部。南極長生大帝的誕辰為農曆五月初一
太極勾陳上宮天皇大帝
西方曰太極,由勾陳上宮天皇大帝主之。天皇大帝,全稱是「勾陳上宮天皇大帝」。按晉書天文志云:「勾陳宮中一星曰天皇大帝。其神曰耀魄寶,主御群靈,執萬神圖」。故天皇大帝綜御萬神也。太極天勾陳上宮皇大帝的誕辰為農曆二月初一
東極青華大帝
青華大帝居於東極,即道稱:太乙救苦天尊,青玄上帝。故有又總號「東極青華太乙救苦天尊」。因青華大帝誓願救度眾生,故名救苦而綜御萬類。
四御四皇上帝總誥
志心皈命禮
渺渺紫金闕,巍巍碧玉宮。掌紫微七政之權,作皇朝一脈之主。三華毓秀,五緯霓旌。為造化之樞機,作人神之大柄。大羅天上,金闕宮中,四御四皇上帝,金容玉相天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