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這樣一個故事:有一個小販帶了一些雞蛋在市場上販賣,他在一張紙板上寫著:「新鮮雞蛋在此銷售」。
不久,一個路過的人好意提醒他說:「老兄,何必加『新鮮』兩個字,難道你賣的雞蛋不新鮮嗎?」他恍然大悟,趕緊將「新鮮」兩字擦掉了。
這時,又有一個人對他說:「為什麼要加『在此』呢?難道不在這裡賣,還會去哪賣?」他也覺得有道理,又把「在此」擦掉了。
過了一會兒,一個老太太過來對他說:『銷售』兩個字是多餘的,不是賣的,難道會是送的嗎?」他又把「銷售」兩個字擦掉了,這時,紙板上就剩下了「雞蛋」兩個字。
這時又過來了一個人,對他說:「你真是多此一舉,大家一看就知道是雞蛋,何必寫上『雞蛋』兩個字呢?」小販覺得也有理。最後,他把所有的字全都擦掉了。
最終結果,大家肯定也猜到了,那就是這個人的雞蛋一個也沒有賣掉。因為路過的人看到他拿著籃子蹲在路邊,都以為是在等人或者是什麼原因才在路邊的。問都不問了,誰還買雞蛋。
這則小故事說明了一個道理,就是如果沒有自己的主見,只是一味地聽從他人的建議,最終將會一事無成。
美國洛杉磯加州大學經濟學家伊渥.韋奇提出:「即使你已有了主見,但如果有十個朋友看法和你相反,你就很難不動搖。」這就是著名的「韋奇定律」。
每個人一生中都做出各種決策,大到擇業、婚戀,小到出行、購物等。我們在準備做出決策時,不可避免就會諮詢他人的意見。人應該虛心聽取他人的意見,集思廣益,這是無可厚非的。但是,每個人都有自己不同的思維方式和人生目標,一旦選定了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就不要用別人的觀念來衡量自己的價值。
盲目聽信別人的評論,不加思考地採納別人的觀點,只能導致自己無所適從,迷失最初的方向,最終一事無成。如果我們已經認定自己的選擇,就不要被他人的建議左右,堅持自己的信念,並執著地按照自己的想法一路走下去。
沒有主見,並不簡簡單單是指,選擇和行為受別人影響而成。反觀生活裡那些成熟睿智的人,遇到事情總不會一意孤行,反而常常會考量一番別人的評價,然後藉此校正自己的準則和坐標,最後做出恰如其分的選擇和決定。
真正的毫無主見,是沒有自身思考的情緒,不能果斷地做出選擇,要麼一味取悅和討好別人,要麼自以為是、不撞南牆不回頭,萬般糾結後,也常常成不了氣候。
沒有主見的人,大多數都屬於依賴型人格的人。這種人格,是基於成長過程中,長期來源外界的批評聲音,以及自我的否定。沒有人願意自己活得沒有主見,但是教育方式的不同、人生閱歷的深淺、周邊環境的差異,總會影響著我們最後長成的樣子。
當我們做出一個決定時,如果身邊的人都不支持,甚至強烈反對,這時,我們還有勇氣堅持自己的決定嗎?下面這個故事很好額用事實告訴你應該怎麼做!
美國總統林肯,在他上任後不久,有一次將六個幕僚召集在一起開會。林肯提出了一個重要法案,而幕僚們的看法並不統一,林肯在仔細聽取其他六個人的意見後,仍感到自己是正確的。在最後決策的時候,六個幕僚一致反對林肯的意見,但林肯仍堅持己見,他說:「雖然只有我一個人贊成但我仍要宣布,這個法案通過了。」
重要的是你的提議和決策是對的,只要真理在握,哪怕立場孤立,也應堅決地貫徹下去。
許多偉人之所以成功,就是因為比別人看得更高、想得更遠,更堅定地忠於自己所做出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