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孰謂微生高直?或乞醯焉,乞諸其鄰而與之5.24

2020-12-11 霧滿汝河

子曰:「孰謂微生高直?或乞醯焉,乞諸其鄰而與之。」

譯文

孔子說:「誰說微生高這個人直爽?有人向他要一點醋,他卻向鄰居家要了一點給那人,而不直接告訴那人他沒有。」

微生高,孔子弟子,以性直著稱。就是那個與女子約會與橋下河中,女子未到,洪水來了,為不失約與人,寧可抱住一根橋柱子等,也不上岸的人。

這段話從兩方面看:

一方面,有人向其借醋,自己沒有,去鄰居家借。我們可以說像他這樣的人,有義氣,不會拒絕別人,重信重義,這是多少人心中好朋友的標準。

另一面,我們看到的是微生這個人,認死理兒,不懂變通。對其有種莫名的悲涼。

孔子雖教其弟子要仁義禮智信,但不是這種一根筋式的、教條式的執行。

孔子周遊列國,推廣學說,很有意思的是,他極力復周禮,卻不去周天子處,僅在列國之間徘徊。遇到危險還是跑為上策。

就其評價微生高而言,只說其不對,不說如何辦。究竟是不借還是直言沒有?言其不直,是說其愛虛榮,還是不直爽?

評論家,也許可以以此為據,立孔子為其鼻祖啦!

附名家註解:

程頤、程顥註:

「微生高所枉雖小,害直為大。」

張居正註:「夫微生高之直,人皆信其行,而孔子獨斷其非,所謂眾好之必察焉者如此。然當時似是而非,虛名無實者,不止一事,利口之人亂信,鄉愿之人亂德,孔子皆深惡而痛絕之。蓋欲人致謹於名實之辨也,然則用人者豈可徒採虛名而不考其實行哉!」

相關焦點

  • 子曰:孰謂微生高直?或乞醯焉,乞諸其鄰而與之。(精品收藏)
    子曰:「孰謂微生高直?或乞醯焉,乞諸其鄰而與之。」論語這章非常有意思,一直探討下去,或與你的理解大相逕庭。微生高是誰?孔安國註:「微生,姓,名高,魯人也。」四書辨證:釋文《莊子盜蹠篇:「尾生,一本作微生。」
  • 《公冶長篇》5.24 子曰:孰謂微生高直
    5.24 子曰:「孰謂微生高直?或乞醯焉,乞諸其鄰而與之。▲直:本義是不彎曲,與「枉」、「曲」相對。這裡指直率,言行坦率、爽朗,直來直去,不轉彎抹角。《荀子·修身篇》:「是謂是,非謂非,曰直。」(對就是對,錯就是錯;有就是有,沒有就是沒有;一是一,二是二,不含半點虛的成分。)▲醯[xī]:醋。
  • 微生高抱梁溺亡,「直」還是「不直」?
    子曰:「孰謂微生高直?或乞醯焉,乞諸其鄰而與之。」微生高,孔子弟子。春秋魯人。亦曰尾生高。以信義正直而著稱。《國策·燕策》載:「信如微生,期而不來,抱果柱而死。」又《漢書·東方朔傳》:「信若尾生」,或謂即尾生高。
  • 《論語·公冶長篇第五》5.26: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
    點擊藍字關注我們#每日一句論語#專欄的第 115 篇文章大家好,歡迎打開#每日一句論語#專欄,每天花5分鐘一起學論語,受益每一天!顏淵、季路侍。子曰:「盍各言爾志?」子路曰:「願車馬、衣輕裘與朋友共,敝之而無憾。」
  • 看古人說朋友之交
    古人把朋友之交列入人之倫常關係,也講了不少朋友之交的道理。「無友不如己」。這是孔子說到「朋友之交」的一個論點。子曰:「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主忠信,無友不如己者,過,則勿憚改。」意思是:「君子不莊重就沒有威嚴,學習可以使人不閉塞。要以忠信為主,沒有不如自己的朋友,有了過錯,就不要怕改正。」
  • 方城縣讀書會學習分享專題系列之三十三四 ——輪流領讀公冶長第五 分享為什麼要大聲讀書
    子曰:「焉用佞?御人以口給,屢憎於人。不知其仁,焉用佞?」子使漆雕開仕。對曰:「吾斯之未能信。」子說。子曰:「道不行,乘桴浮於海。從我者,其由與?」子路聞之喜。子曰:「由也好勇過我,無所取材。」孟武伯問:「子路仁乎?」子曰:「不知也。」又問。子曰:「由也,千乘之國,可使治其賦也,不知其仁也。」「求也何如?」
  • 「剛德」之人,能伸乎事物之上,而無所屈撓.
    《論語·公冶長》(卷五 下)節選/注/評 襄陽謝東星 論語觀止  5·9【原文】子謂子貢曰:「女與回也孰愈?」對曰:「賜也何敢望回?回也聞一以知十,賜也聞一以知二。」子曰:「弗如也。吾與女弗如也。」【新華字典】釋義:愈:勝過。
  • 《論語》摘錄之人物篇
    本文結合現代社會背景,摘錄《論語》中關於人物的部分章句,主要為孔子對不同人物的評價,有助於更好地理解和感悟孔子的思想,進而用來借鑑和指導實踐。
  • 《論語》章句重點解析(第1-5章)
    2.17 子曰:「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2.18 子張學幹祿。子曰:「多聞闕疑,慎言其餘,則寡尤。多見闕殆,慎行其餘,則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祿在其中矣。」 2.19 哀公問曰:「何為則民服?」孔子對曰:「舉直錯諸枉,則民服;舉枉錯諸直,則民不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