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孰謂微生高直?或乞醯焉,乞諸其鄰而與之。」
譯文
孔子說:「誰說微生高這個人直爽?有人向他要一點醋,他卻向鄰居家要了一點給那人,而不直接告訴那人他沒有。」
微生高,孔子弟子,以性直著稱。就是那個與女子約會與橋下河中,女子未到,洪水來了,為不失約與人,寧可抱住一根橋柱子等,也不上岸的人。
這段話從兩方面看:
一方面,有人向其借醋,自己沒有,去鄰居家借。我們可以說像他這樣的人,有義氣,不會拒絕別人,重信重義,這是多少人心中好朋友的標準。
另一面,我們看到的是微生這個人,認死理兒,不懂變通。對其有種莫名的悲涼。
孔子雖教其弟子要仁義禮智信,但不是這種一根筋式的、教條式的執行。
孔子周遊列國,推廣學說,很有意思的是,他極力復周禮,卻不去周天子處,僅在列國之間徘徊。遇到危險還是跑為上策。
就其評價微生高而言,只說其不對,不說如何辦。究竟是不借還是直言沒有?言其不直,是說其愛虛榮,還是不直爽?
評論家,也許可以以此為據,立孔子為其鼻祖啦!
附名家註解:
程頤、程顥註:
「微生高所枉雖小,害直為大。」
張居正註:「夫微生高之直,人皆信其行,而孔子獨斷其非,所謂眾好之必察焉者如此。然當時似是而非,虛名無實者,不止一事,利口之人亂信,鄉愿之人亂德,孔子皆深惡而痛絕之。蓋欲人致謹於名實之辨也,然則用人者豈可徒採虛名而不考其實行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