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王 飛 郭文慧
紫水清清,霞光微映,似有伊人,倚橋而生;紫水潺潺,霞光暈染,是有伊人,倚橋流連;紫水綿綿,霞光爛漫,為有伊人,倚橋翩躚。
清幽的穿紫河畔,古樸的七裡橋邊,一座質樸的學校掩映在蔥蘢樹木中。霞光映射下,悠悠碧波上,教學樓的倩影與樹木、長橋上的燈籠相互映襯,一淡紫一翠綠一深紅,一優雅一清爽一鮮活。微風拂過,影影綽綽,婉婉約約,生趣盎然。
「叮鈴鈴……」清脆的鈴聲時而攜著此起彼伏的琅琅書聲,時而夾著銀鈴般的歡笑聲,穿透微風,越過樹木,拂過流雲,逗弄著橋上的盞盞燈籠,擊打著河面上的圈圈漣漪,還不時與水底的魚兒嬉戲玩鬧,即興演奏出一場場視聽盛宴。
碧波紅橋紫樓入眸,鈴聲書聲笑聲縈耳,這裡就是常德市武陵區紫橋小學。這裡有「樂於交往,善於溝通」的辦學理念,有「生態紫小、運動紫小、書香紫小」的辦學目標,有「綠色環保、文明和諧」的校園環境。
紫橋小學一直致力於校園生態環境和文化環境建設,將生態環保與文明教育有機整合,通過一系列的校園課程和活動引導師生建生態校園,揚文明風帆。
夯實環保基礎 打造綠色校園
「建園林校園,設園林環境,讓師生在校園的每個角落感受到綠色生機。」這是校長王飛的美好願景,也成了師生努力的方向。
2016年,修建玻璃花房——「紫馨園」,併購置了魚缸花卉,完善了配套設施。春去秋來,紫馨園裡四季常青,鮮花爛漫。它成了全體師生共同守護的紫小「家園」。
2017年暑假,學校進行海綿工程施工改造。「深藏不漏」的綠地蓄水池、優雅的雨水花園、躲在人行道下的沙濾神器……再也看不到下雨天積水成河的情景,留給師生的是每天的清新透亮、神清氣爽。
學校又以玻璃花房為主景,修建了小池塘和親親農場。小池塘裡假山疊嶂,魚戲蓮葉;農場裡蔬果間生,一派生機。小池塘、親親農場、紫馨園三位一體,相互映襯,成為學校熱度極高的打卡勝地。
開展特色活動 營造環保氛圍
為了營造生態環保特色的濃厚氛圍,學校開展了一系列環保宣傳和實踐活動。
每學年,學校都會以「綠色、生態、文明」為主題開展「三個一」教育活動——一堂班隊會,一次手抄報比賽,一次徵文、繪畫或演講競賽。學校還利用國旗下講話、戶外實踐活動、各種集會等時機,積極普及生態文明知識,提高廣大師生的生態文明意識。
「『紙上談兵』是打不了勝仗的。環保不是嘴上說說,也不是偶爾做做,環保更不是某一個人的事。環保是我們共同的事。」在校長王飛的帶領下,學校踐行著活動全員化、常態化。
在校內,統一划定班級衛生區,落實衛生崗位責任制,定期檢查、評比;每學期開展「親親農場」勞動實踐活動,老師帶領學生們在農場裡種植蔬果,讓孩子們體驗種植的過程和樂趣,了解植物的生長特點,學會與自然和諧相處。在校外,組織開展「環保小衛士」志願者活動,由各班學生和部分老師、家長一同去穿紫河畔拾撿垃圾;定期組織學生走出去給市民發放環保宣傳單,表演舞蹈節目《環保小衛士》。學校充分結合植樹節、世界環境日、愛鳥周、地球日等紀念日,以學校、家庭、社區「三位一體」,同時開展植樹、護綠、節電、節水等活動。
學校每年舉辦各種實踐活動60多次,參與人員覆蓋全校師生、家長及部分社會人士,紮實落實了「保護環境,人人有責,人人參與」的要求。
立足校本教研 根植生態理念
為了將環保理念根植在師生心裡,學校充分發揮課堂教學的主陣地作用,開設專門的環保課,並輔之以學科滲透。
學校聘請專家開展生態環保專題講座,開發編寫環保教材。每個班級每周開設一節環保校本課。學校以學科滲透輔助環保教學,多維度拓展環保教育,將環保元素落實到各科課堂教學中。
「一直堅持,反覆教研,敢於創新」。這是學校的生態環保校本研究原則。2019年4月組建《小學環保活動課程的開發與應用研究》市級課題組,研究如何構建專業、貼近實際的環保活動課程,確保環保活動的規範性、系統性和有效性。該課題已於2019年6月成功開題,目前正處於緊張的研究階段。
收穫累累碩果 分享醉人甘甜
多年來,全校師生的共同努力結出了累累碩果,不僅校園環境更加美麗、整潔,學生的環保意識也進一步增強,學校先後獲得常德市德育工作先進單位、文明單位、示範性完全小學,常德市園林式單位、綠色學校,湖南省節水型學校,湖南省生態文明示範學校等稱號。
2019年11月,學校成功榮列湖南省生態文明示範學校。這不僅是榮譽,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責任。校長王飛這樣說道:「不能讓豐富的果實壓彎枝頭,而是要把果實分發出去,讓更多的人品嘗它的甘甜,同時也讓大家明白,醉人的甘甜源於辛勤的付出,生態環保需要有滴水穿石的精神和積小流成江海的胸懷遠見。我們倡導大家共同攜手,努力創建生態文明校園、生態文明社會。」
為此,學校積極將自己的環保理念和環保行動通過教育網站、報刊、電視等新聞媒體進行宣傳和報導,並利用學校黑板報、宣傳欄、文化長廊、校報校刊、校園廣播站等陣地,開展生態文明教育宣傳。
回顧往昔,點點滴滴,盡綻芳華;翹首未來,一腳一印,砥礪前行。在綠色發展的道路上,如何在保持既有成績的同時,又穩步向前,做出亮點和特色?如何藉助「生態紫小」的巨輪驅動「書香紫小」和「運動紫小」的車輪,使三者並駕齊驅快速前行?如何充分發揮輻射和帶動作用,引導家庭和社會有效參與到創建生態文明社會的行動中來……這些都是全體師生未來需要加倍思考和努力的方向。
清幽的穿紫河畔,古樸的七裡橋邊,有位伊人,倚橋翩躚——
披一縷霞光,負滿身蔥蘢,她秀麗多姿;創生態校園,揚文明風帆,她意氣風發;涵精良之才,育國家棟梁,她任重道遠;散教育光輝,譜歷史華章,她矢志不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