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生態校園 揚文明風帆——常德市武陵區紫橋小學生態文明校園建設...

2020-12-17 華聲在線

通訊員 王 飛 郭文慧

紫水清清,霞光微映,似有伊人,倚橋而生;紫水潺潺,霞光暈染,是有伊人,倚橋流連;紫水綿綿,霞光爛漫,為有伊人,倚橋翩躚。

清幽的穿紫河畔,古樸的七裡橋邊,一座質樸的學校掩映在蔥蘢樹木中。霞光映射下,悠悠碧波上,教學樓的倩影與樹木、長橋上的燈籠相互映襯,一淡紫一翠綠一深紅,一優雅一清爽一鮮活。微風拂過,影影綽綽,婉婉約約,生趣盎然。

「叮鈴鈴……」清脆的鈴聲時而攜著此起彼伏的琅琅書聲,時而夾著銀鈴般的歡笑聲,穿透微風,越過樹木,拂過流雲,逗弄著橋上的盞盞燈籠,擊打著河面上的圈圈漣漪,還不時與水底的魚兒嬉戲玩鬧,即興演奏出一場場視聽盛宴。

碧波紅橋紫樓入眸,鈴聲書聲笑聲縈耳,這裡就是常德市武陵區紫橋小學。這裡有「樂於交往,善於溝通」的辦學理念,有「生態紫小、運動紫小、書香紫小」的辦學目標,有「綠色環保、文明和諧」的校園環境。

紫橋小學一直致力於校園生態環境和文化環境建設,將生態環保與文明教育有機整合,通過一系列的校園課程和活動引導師生建生態校園,揚文明風帆。

夯實環保基礎 打造綠色校園

「建園林校園,設園林環境,讓師生在校園的每個角落感受到綠色生機。」這是校長王飛的美好願景,也成了師生努力的方向。

2016年,修建玻璃花房——「紫馨園」,併購置了魚缸花卉,完善了配套設施。春去秋來,紫馨園裡四季常青,鮮花爛漫。它成了全體師生共同守護的紫小「家園」。

2017年暑假,學校進行海綿工程施工改造。「深藏不漏」的綠地蓄水池、優雅的雨水花園、躲在人行道下的沙濾神器……再也看不到下雨天積水成河的情景,留給師生的是每天的清新透亮、神清氣爽。

學校又以玻璃花房為主景,修建了小池塘和親親農場。小池塘裡假山疊嶂,魚戲蓮葉;農場裡蔬果間生,一派生機。小池塘、親親農場、紫馨園三位一體,相互映襯,成為學校熱度極高的打卡勝地。

開展特色活動 營造環保氛圍

為了營造生態環保特色的濃厚氛圍,學校開展了一系列環保宣傳和實踐活動。

每學年,學校都會以「綠色、生態、文明」為主題開展「三個一」教育活動——一堂班隊會,一次手抄報比賽,一次徵文、繪畫或演講競賽。學校還利用國旗下講話、戶外實踐活動、各種集會等時機,積極普及生態文明知識,提高廣大師生的生態文明意識。

「『紙上談兵』是打不了勝仗的。環保不是嘴上說說,也不是偶爾做做,環保更不是某一個人的事。環保是我們共同的事。」在校長王飛的帶領下,學校踐行著活動全員化、常態化。

在校內,統一划定班級衛生區,落實衛生崗位責任制,定期檢查、評比;每學期開展「親親農場」勞動實踐活動,老師帶領學生們在農場裡種植蔬果,讓孩子們體驗種植的過程和樂趣,了解植物的生長特點,學會與自然和諧相處。在校外,組織開展「環保小衛士」志願者活動,由各班學生和部分老師、家長一同去穿紫河畔拾撿垃圾;定期組織學生走出去給市民發放環保宣傳單,表演舞蹈節目《環保小衛士》。學校充分結合植樹節、世界環境日、愛鳥周、地球日等紀念日,以學校、家庭、社區「三位一體」,同時開展植樹、護綠、節電、節水等活動。

學校每年舉辦各種實踐活動60多次,參與人員覆蓋全校師生、家長及部分社會人士,紮實落實了「保護環境,人人有責,人人參與」的要求。

立足校本教研 根植生態理念

為了將環保理念根植在師生心裡,學校充分發揮課堂教學的主陣地作用,開設專門的環保課,並輔之以學科滲透。

學校聘請專家開展生態環保專題講座,開發編寫環保教材。每個班級每周開設一節環保校本課。學校以學科滲透輔助環保教學,多維度拓展環保教育,將環保元素落實到各科課堂教學中。

「一直堅持,反覆教研,敢於創新」。這是學校的生態環保校本研究原則。2019年4月組建《小學環保活動課程的開發與應用研究》市級課題組,研究如何構建專業、貼近實際的環保活動課程,確保環保活動的規範性、系統性和有效性。該課題已於2019年6月成功開題,目前正處於緊張的研究階段。

收穫累累碩果 分享醉人甘甜

多年來,全校師生的共同努力結出了累累碩果,不僅校園環境更加美麗、整潔,學生的環保意識也進一步增強,學校先後獲得常德市德育工作先進單位、文明單位、示範性完全小學,常德市園林式單位、綠色學校,湖南省節水型學校,湖南省生態文明示範學校等稱號。

2019年11月,學校成功榮列湖南省生態文明示範學校。這不僅是榮譽,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責任。校長王飛這樣說道:「不能讓豐富的果實壓彎枝頭,而是要把果實分發出去,讓更多的人品嘗它的甘甜,同時也讓大家明白,醉人的甘甜源於辛勤的付出,生態環保需要有滴水穿石的精神和積小流成江海的胸懷遠見。我們倡導大家共同攜手,努力創建生態文明校園、生態文明社會。」

為此,學校積極將自己的環保理念和環保行動通過教育網站、報刊、電視等新聞媒體進行宣傳和報導,並利用學校黑板報、宣傳欄、文化長廊、校報校刊、校園廣播站等陣地,開展生態文明教育宣傳。

回顧往昔,點點滴滴,盡綻芳華;翹首未來,一腳一印,砥礪前行。在綠色發展的道路上,如何在保持既有成績的同時,又穩步向前,做出亮點和特色?如何藉助「生態紫小」的巨輪驅動「書香紫小」和「運動紫小」的車輪,使三者並駕齊驅快速前行?如何充分發揮輻射和帶動作用,引導家庭和社會有效參與到創建生態文明社會的行動中來……這些都是全體師生未來需要加倍思考和努力的方向。

清幽的穿紫河畔,古樸的七裡橋邊,有位伊人,倚橋翩躚——

披一縷霞光,負滿身蔥蘢,她秀麗多姿;創生態校園,揚文明風帆,她意氣風發;涵精良之才,育國家棟梁,她任重道遠;散教育光輝,譜歷史華章,她矢志不渝!

相關焦點

  • 頭條│當文明成為校園的符號
    北正街小學孩子們學做文明禮儀操       當文明成為校園的符號,成長在文明校園裡的學生又是哪般模樣?       建校100多年來,常德市第一中學走出了林伯渠、宋教仁、蔣翊武、翦伯贊等一大批仁人志士,學校校史館中關於他們的記憶,見證了近代中國走向文明崛起的歷程。
  • 省、市文明委對常德全國文明校園複查,市一中被贊師生文明素養高
    8月28日,省、市文明委對常德市一中全國文明校園進行複查, 通過師生現場測評、實地考察、現場匯報, 省委宣傳部文明二處副處長張志輝稱讚常德市一中文化底蘊深厚、文明氛圍濃厚、師生文明素養高,將全國文明校園的建設落到了實處,很好的促進了學校的發展,起到了很好的示範引領作用。
  • 陳鳴明:生態文明教育是素質教育 綠色校園建設利於教育發展
    多彩貴州網訊(本網記者 周婷)6月17日,「規劃綠色大學創建生態校園專題研討會」在貴陽召開。貴州省副省長陳鳴明介紹了目前貴州省發展綠色校園的情況。「規劃綠色大學 創建生態校園專題研討會」現場據介紹,綠色校園建設是貴州省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一項重要內容,為此貴州省進行了長期探索和實踐。
  • 流溪中學積極創建文明校園,讓生態文明成為學校品牌
    課堂是教育的主陣地、主渠道,而中學生是未來生態環境的建設者。一直以來,流溪中學文明校園創建工作以生態教育為抓手,致力於培養與社會發展相匹配、具有綠色生態觀的新時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接班人和建設者,讓學生真正擁抱綠色、享受幸福。
  • 打造綠色文明校園 踐行文明生態理念
    2021年1月5日上午,蚌埠市教育局副局長、蚌埠二中黨委書記、校長劉善訓,蚌埠二中黨委副書記林培,蚌埠市農林委自然資源和規劃局李德成總工程師,生態環境處處長陶有德等在學校忠誠樓三樓會議室參加了「2018年全國綠色模範單位」的授牌儀式活動。
  • 常州高新區圩塘中心小學:生態文明先行 綠色播撒校園
    11月14日下午,圩塘中心小學舉辦新北區中小學生態文明教育現場展示活動,常州市生態環境局副局長周忠華、常州市教育局副局長常仁飛、體衛藝處長甘亦農、德育處處長潘莉、新北區教育局副局長楊仁元等領導以及來自新北區各中小學生態教育負責人齊聚圩塘小學,參加本次活動。      生態課堂煥發新的生命活力。學校牢固樹立各學科課堂教學是滲透實施生態教育主陣地的基本理念,充分發揮課堂主渠道作用。
  • 湖南省第四批生態文明示範學校出爐了
    湖南省教育廳1月18日公布湖南省第四批生態文明示範校名單,38所學校入選。 黨的十八大提出,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為了深入貫徹這一精神,全面推進《綠色湖南建設綱要》和《湖南省中小學兩型教育指導綱要》的實施,加強校園環境改造,培育綠色、低碳、和諧的校園文化,提高中小學生生態文明意識,增強中小學生資源環境科學素養和實踐能力,省教育廳在縣市區、市州逐級評選推薦的基礎上,評審確定了38所湖南省第四批生態文明示範校。
  • 保護生態環境 爭當環保主人——渝水二小開展「生態文明建設進校園...
    為提高學生保護生態環境意識,引導他們關心環境、關注環保,踐行綠色生活理念,12月14日,渝水二小開展「生態文明建設進校園」主題教育系列活動。懸掛宣傳橫幅。校園電子顯示屏滾動播放「保護生態環境爭當環保主人」「建設生態城市推進生態文明」等宣傳標語,營造保護生態環境的濃厚氛圍,使生態文明意識深入全校師生心中。召開主題晨會。
  • 惠東教育局:砥礪前行創文明城市 凝心聚力建文明校園
    日前,我縣教育系統分別到縣城各中小學學校進行創全國縣級文明城市工作現場會,緊緊圍繞「創文」工作目標、內容與要求,狠抓重點,凝心聚力建文明校園,砥礪前行助創我縣文明城市。日前,我縣教育系統在平山中心小學進行了創全國縣級文明城市工作現場會,縣城各中小學分管創文工作的校長以及各校外培訓機構負責人等參加了會議。會上,縣教育系統有關負責人仔細的指導學校、校外培訓機構解決創文工作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
  • 【生態文明·現場】貴州生態建設成果圖片展亮相生態文明貴陽論壇
    」貴州生態文明建設成果圖片展在貴陽國際生態會議中正式開展。6日至8日,生態文明貴陽國際論壇2018年年會舉辦期間,圖片展以展館形式全方位向與會來賓展現貴州生態建設成就和優美的自然風光。「貴州造林王」吳慶賢幾十年如一日地為荒山禿嶺披綠裝,建設綠色銀行的故事讓這位還未走出校園大學生明白一個道理,任何一位普通人都是環保的踐行者,只要從自身做起、從點滴做起,就是生態文明建設的參與者。
  • 廣東省東莞莞城步步高小學:依託品牌學校創建 深化文明校園建設
    一、「和雅」管理聚力,促進文明校園創建的高標準   以「讀書分享、周工作匯報、案例分析」三段式行政校本學習,建設學習型,服務型、創新型的領導班子,形成「和雅」管理模式。通過「文雅之識」「文雅之禮」「文雅之趣」「文雅之技」等途徑,培育文雅好教師,促進文明校園高標準創建。
  • 生命科學學院發揮專業特色優勢 落實學校網格化治理職責 助力生態文明校園建設
    生態文明建設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重要內容,關係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高校作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人才培養的重要基地,更應做好生態文明視域下美麗校園的建設工作。按照生態文明校園建設「人人有責、人人負責、人人擔責」的理念,實現學院師生的全員參與,充分發揮師生愛校、建校、管校、護校意識,做好所屬網格責任區域對人、地、物、事、組織等不同工作對象的精細化管理。
  • 生態文明綠色校園論壇發出倡議:四方面發力創建中國綠色學校
    記者 鄭雄增 攝   7月8日,生態文明貴陽國際論壇2018年年會「生態文明綠色校園」分論壇舉行,來自教育領域的專家、高校代表齊聚一堂,共話生態文明發展,共商綠色學校建設。論壇還發出《創建中國綠色學校倡議書》,從四方面推進綠色學校創建。
  • 永城:創文明城市,建文明校園
    創建文明城市是每一名市民義不容辭的責任,創文明城市,建文明校園。8月27日,記者跟隨市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第三督導組及教體局相關責任人對部分校外培訓機構和學校的創建工作開展情況進行督導。在典範教育、實驗中學、第九小學、第八小學、第六中學等地,督導組對照標準體系認真督導,對各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環境衛生、文明校園建設、禁菸標識張貼、無障礙設施、學校心理輔導室等情況,並對存在的問題提出了整改意見,要求立即整改,確保整改到位,不留死角。
  • 文明校園校園遍吹文明風
    南寧市秀田小學的孩子們在社區進行垃圾分類知識宣傳。本報記者 周 珂300——第二屆自治區文明校園數量。23.7%——各級文明校園總數在全區所有學校的佔比。100%——全區學校參與文明校園創建實現全覆蓋。
  • 常德市武陵區長庚街道聯合開展禁毒宣傳進校園活動
    7月2日下午,常德市武陵區金丹實驗小學多媒體禮堂座無虛席,不時發出陣陣驚嘆和鼓勵的掌聲。一場由武陵區長庚街道和常德市強戒所聯合舉辦的禁毒宣傳進校園活動正在這裡舉行,近100名小學生在這裡聆聽禁毒知識專題講座,集中舉行禁毒宣誓。
  • 海石灣第一小學舉行「創文明城市、建文明校園、做文明學生」主題升旗儀式
    為積極響應創建文明城市的號召,切實提高全體師生的文明素養,近日,海石灣第一小學舉行了「創文明城市、建文明校園、做文明學生」主題升旗儀式。升旗儀式上,海石一小學生代表做了主題為「創文明城市、建文明校園、做文明學生」的國旗下演講,倡議全校同學要做一個文明人
  • 平鄉縣直第三小學「綠色文明校園」創建迎來評估驗收
    本網訊(通訊員 趙春彩徐紅)11月18日下午,河北省教育廳生態環境廳雷源清主任代表綠色學校驗收組一行四人在縣教育局陪同下對縣直第三小學申報省級綠色校園創建工作進行評估驗收。雷主任一行通過參觀校園文化環境、聆聽匯報、查看檔案、以及師生問卷的形式,充分了解了綠色學校創建情況,並對平鄉縣直第三小學開展綠色學校創建給予充分的肯定,認為平鄉縣直第三小學十分重視省級綠色學校創建工作,相關組織健全、職責分明,全體師生參與面大、積極性高。最後,驗收組對平鄉縣直第三小學深化「綠色學校」工作提出了寶貴建議。
  • 規劃綠色大學 創建生態校園
    2017生態文明試驗區貴陽國際研討會上,教育部學校規劃建設發展中心首次發聲,舉辦主題為「規劃綠色大學 創建生態校園」的綠色校園專題研討會。目的就是著眼於頂層設計,做好「校園規劃、能源規劃、水規劃」的三位一體規劃,將學校建設成為生態校園。
  • 湖南省2018屆文明城市、文明村鎮、文明單位(文明標兵單位)、文明...
    湖南省2018屆文明城市、文明村鎮、文明單位(文明標兵單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園(文明標兵校園)公示公告 根據湘辦發〔2004〕16號文件和湘文明委〔2018〕7號、8號文件精神,經省文明委領導同意,現對湖南省2018屆文明城市、文明村鎮、文明單位(文明標兵單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園(文明標兵校園)名單予以公示,聽取社會各界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