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博物館裡過寒假:讓假期更有文化味道
[ 樂詩童兒童美術的學生們在博物館臨摹繪畫 國際在線報導(記者 熊珊):寒假生活已經開啟,「如何讓孩子過一個豐富而有意義的寒假」成了當下家長們的熱議話題,其中,博物館遊學活動備受青睞。值此新春佳節來臨之際,記者跟隨樂詩童兒童美術上海博物館遊學活動,與家長和孩子們一同感受了一個更有文化味道的假期。 本次活動共三天,涉及兩個場館的四項展覽,包括中國古代雕塑展、俄羅斯國立特列恰科夫美術館珍品展、恐龍骨骼化石展、海洋陸地生物標本展等。參加活動的學生家長王文婧說:「往常放假了孩子就是走走親戚,真是沒有什麼特別有趣的事情。博物館遊學這個活動,孩子特別喜歡,所以活動一出我就趕緊給孩子報名參加了。如果是我們自己領孩子過來,對展覽不夠了解就看不懂。但是參加這個活動,老師會講解,孩子就很感興趣。」 本次博物館遊學活動的主辦方是樂詩童兒童美術機構,其創始人毛巖新在談到舉辦遊學活動的初衷時說:「學生們在日常美術課程的基礎上積累了一些東西,但是還有很多需要了解的審美規律,這些知識需要在博物館、美術館裡才能看到。所以我就想有沒有可能在節假日到博物館學習。而且據我了解,現在(大家的)旅遊方式更多地由單一出行轉變為團隊(遊),家長喜歡在旅行中結交不同家庭。」 上海博物館裡認真聽講解的女孩 在博物館遊學活動中,來參加活動的家庭一開始都互不認識,經過幾日的活動後,很多家庭都結交成了朋友,孩子們也一同在遊覽中學習,在學習中進一步認識和感知「美」。毛巖新說:「這和在教室裡學習是不一樣的,他們可以從博物館裡直接獲取知識。我們希望孩子可以看到最經典的作品,比如說博物館的造像、油畫作品。孩子們能看真跡就看真跡,能去感知、觸摸就去體驗,而不僅僅只是坐在教室。孩子們走出來知道了博物館的樣子,感受到博物館建築的龐大。比如國家博物館那種大氣、磅礴、空闊,人一進去就會感到自己的渺小。豐富的展品、豐富的藏品以及豐富的歷史會讓人有不同的感受。再比如上海博物館,和國博不同的建築外形,以及上海當地的風土人情都會給孩子們留下深刻的印象。」 中國古代雕塑展是上海博物館的長期展覽,談到將博物館遊學活動的第一站選在這裡的原因,毛巖新說:「這次的選題是古代雕塑裡面的佛造像藝術,佛造像是雕塑藝術的一部分。我國是佛教長期獲得發展的一個國家,佛造像是民族文化和藝術很重要的一個組成部分,我們去國內的很多景點、寺廟都會看到佛造像。如果說我們沒有一點知識儲備,那其實是看不懂的。而且我不認為孩子一定要達到我們這樣的年齡才能去看這樣的知識,我覺得每個年齡都有他感知知識的點,作為老師就是挖掘出一個點來讓他們學習。」 認真參觀展覽的學生 帶領參加活動的家庭認識佛造像後,毛巖新還會讓孩子們根據佛造像的樣子在博物館臨摹繪畫,進一步加深他們對藝術的自我理解。除了參觀和感受東方文化經典,博物館遊學活動的課程也涉及了西方油畫藝術。毛巖新說:「正值『巡迴展覽畫派:俄羅斯國立特列恰科夫美術館珍品展』在上海博物館展出,我選擇了幾幅畫讓孩子們去看,引導孩子去體會人物傳遞出來的力量。這次學習的就是人的五官,再有就是畫面的構圖,這些都是平常不容易學習到的。孩子們可以直觀感受到好的作品,也可以從油畫中挖掘表情神態。」 在講解過程中,毛巖新會為參加活動的家庭配備導覽器,一方面是方便大家聽講解,另一方面是讓孩子們更有儀式感地參觀博物館。家長王文婧說:「博物館遊學活動不只是教美術色彩搭配,還有參觀禮儀與著裝要求都會教給孩子。以前孩子很害羞,也不是特別善於表達,但是現在就比較放得開,而且不論是在審美方面還是在自我的姿態方面,都有了特別大的變化。」 「天上的神明與星辰,人間的藝術與兒童」,正如中國著名畫家豐子愷所說,神明、星辰、藝術與兒童在他心中是同等的地位。神明與星辰相照耀,藝術陪伴著兒童,兒童們徜徉在博物館裡認知世界,發現世界之「美」。 上海自然博物館的互動體驗區 標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