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頻毒品」泛濫 刺激腦電波使陷入幻覺狀態

2020-12-27 大豫網

  音樂能陶冶情操,讓人身心愉悅,但有一種音樂卻並非如此。這種特殊音樂毫無旋律可言,卻能刺激腦電波,讓聽到這種音樂的人陷入類似吃過迷幻藥後的瘋狂狀態。這種被稱為「音頻毒品」的音樂在網絡上受到年輕人的青睞,甚至使人上癮。

  在許多對這種音樂的介紹中,標註著可消除不安、抑鬱情緒的功效,將其稱為「類似毒品」、「鎮靜劑」等。這種音樂是否真如網絡所傳那樣神乎其神?心理諮詢師表示,這其實是一種催眠音樂或者一種暗示,聽時間長了會使耳膜和中樞神經產生不良反應,影響聽者的心理健康,容易導致抑鬱、焦慮等問題。由於此類音頻的有害性無法得以證實,所以,如何監管成了難題。相關人士建議要加強引導和監管,並提醒網友:心緒不佳時要謹慎選擇音樂,不要借「音頻毒品」來消除不安、抑鬱情緒。

  現象

  「幾天前,我在瀏覽網頁時發現了這種音頻,據說聽後可以產生吸入古柯鹼、海洛因和大麻等毒品後的感覺,我想嘗嘗鮮。」市民王先生說。從網絡上的留言來看,像王先生這類想嘗鮮的人不在少數。

  吸引他們的就是「音頻毒品」。在相關網站有關於「音頻毒品」的介紹:「音頻毒品」英文名稱為I-Doser,也可以稱作「聽的MP3毒品」。它通過控制情緒的α波、使人處於清醒和夢幻之間的θ波以及令人緊張和興奮的β波等各種頻率,引起腦電波起伏,使人進入幻覺狀態。介紹還稱其能使人產生類似吸食致幻劑、大麻、冰毒等毒品的效果,並使聽者逐漸產生精神依賴。

  今年大學畢業的小張告訴記者,自己也曾聽過這種音樂。她是無意中在一個論壇上發現了「音頻毒品」,出於好奇就進入網站聽了幾段。「我剛開始還以為自己的耳機壞了,就只聽到一個單調的聲音,後來我在網上查了別人的留言才知道就是這個樣子的。當時,我下載了幾首,舍友包括班上同學都很感興趣,好多人都聽了,有人說聽著很有感覺,上課的時候還有睡覺前都聽。但有的人並不怎麼喜歡。」

  有網友表示,自己在聽了這種音樂以後開始感覺不舒服,後來卻欲罷不能,有些上癮了。聽一段時間之後,聽力開始下降,總提不起精神來。

  記者注意到,有大量與「音頻毒品」相關的視頻被上傳到視頻網站YouTube上。從這些視頻中可以看到,聽這種奇怪音樂的大部分都是年輕人,並且都戴著耳機,有的為了達到更好的效果蒙上雙眼,如痴如醉,一副很享受的樣子,有的卻像是在承受著巨大的痛苦,緊閉雙眼,在床上掙扎。

  調查

  網絡上很多網友都在討論「音頻毒品」,也有人把它稱為「可聽藥」,不少人在尋找下載地址。

  記者在百度上輸入「音頻毒品下載」進行搜索,竟出現大約124萬個相關結果,各種下載網址、試聽網址紛紛出現。相關的數碼音頻製品在諸多網站上也有售賣。

  記者將隨機下載的幾種「音頻毒品」文件試聽了一下,大部分音樂長約10分鐘,它們通常都有一個引人注意的名字,例如「地獄之門」、「上帝之手」、「鴉片」和「大麻」等。每種文件打開後聽上去基本是不同的嘈雜聲,有類似於電視上「雪花臺」的聲音,有「嗡嗡嗡」的聲音,也有像尖銳哨聲一樣刺耳的聲音,有的則只能聽到「嗚……嗚……」的聲音,非常緩慢,斷斷續續的。

  在這些對「音頻毒品」的介紹中,除了對部分音頻的內容和效果作了介紹外,還建議聽者最好用隨身聽或者MP3,聽的時候要閉上眼睛、在私密的環境中傾聽,以達到最佳效果。網友「飛躍的幸福」說:「我聽了,出現了幻覺,勸大家別聽,頭昏……」

  隨後,記者又點開給五六個人試聽,大家的感覺各有不同。「燒開水的聲音」、「鬼叫」、「馬路噪聲」……多數人覺得這些音頻文件只是一些噪聲和雜亂的聲音,沒有絲毫旋律可言。幾個人一致認為,這樣的「噪聲」聽一會兒就有焦慮不安的感覺,聽得時間長了想「打人」。

  據了解,此類「音頻毒品」由某網站在2009年開設,該網站推出了73種免費I-DoserMP3文件,並細分為消除不安情緒、消除抑鬱情緒、類似毒品、鎮靜劑等十大類別。網站沒有介紹是誰開發、如何開發以及是否經過醫學驗證等問題。近幾年,這種「數碼毒品」已隨著網絡迅速在全世界散播。

  分析

  這類音頻並沒有像音樂一樣的美感,怎麼會讓人上癮呢?鄭州福斯特心理諮詢中心高級心理諮詢師蔡勁林認為,所謂的「音頻毒品」其實就是一種催眠音樂或者一種暗示,基本上這類音頻都是以單調的長音為主,通過重複刺激,強化暗示,利用聽者的生活體驗對於聲音產生的不同理解和感受,使部分人接受暗示,進而形成強烈的情緒體驗,包括輕鬆的、愉悅的和恐懼的、難受的等,甚至少數極易接受暗示的人會形成幻覺。而真正在其中起關鍵作用的是自我暗示,由於每個人的生活體驗都不一樣,有的人聽到的是噪聲,有的人聽到的是樂音,所以不是所有人都會產生類似催眠的體驗。一般來說,能產生催眠體驗的人應該不會超過10%,所以「音頻毒品」也沒有那麼玄。不管產生的情緒體驗是積極的還是消極的,由於這種情緒體驗比較集中強烈,產生的刺激會使少數人去追求重複的體驗,形成了所謂的「上癮」。

  危害

  體驗「音頻毒品」的人不斷在網上發帖介紹親身感受,希望親自體驗的網友也在迅速增多。市民張先生認為,青少年對這些新奇的東西很好奇,如果在網上隨便就可以下載,很可能孩子聽後會對心理產生負面影響。

  蔡勁林指出,由於一些音頻只是簡單的長音不斷重複,用耳機長時間收聽會使耳膜和中樞神經產生不良反應,經常性地長時間收聽會使這些器官受損。如果是產生積極的情緒體驗,這些音頻會有一定的積極作用,但如果是消極的情緒體驗,比如恐懼、噁心、痛苦等,時間長了會影響聽者的心理健康,容易導致抑鬱、焦慮等問題。他建議人們不要輕易嘗試。

  另外,據相關媒體報導,美國藥品研究部門的工作人員稱,「音頻毒品」可能會引誘青少年嘗試真毒品,父母應多加留意。

  記者向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受理中心舉報,對方稱對於「音頻毒品」尚無明確界定,需要先交與相關監管部門調查核實其是否存在危害性。隨後,記者向文化稽查部門諮詢得知,由於「音頻毒品」既不是毒品,也不是淫穢物品,只是一種音樂,目前沒有針對性的法律法規可以限制它。

  建議

  從神經心理學上分析,有心理障礙和心理問題的人會受聲音影響產生幻覺,心理素質好的人產生幻覺的可能性較小。蔡勁林說,像這種「上癮」狀況,要停止聽「音頻毒品」並儘快找專業的心理諮詢機構進行諮詢和心理治療。另外,合適的音樂能讓煩躁者安靜,讓抑鬱者振奮,讓焦慮者心態平和,而有些音樂則會讓人傷感。如果心緒不佳,需求助於音樂來緩解,一定要謹慎選擇,最好不要輕易嘗試「音頻毒品」。

  針對青少年痴迷「音頻毒品」的現象,網友「文森」認為,家長應加強與子女的交流溝通,有效掌握子女的活動動向,引導綠色上網,發現不良網站要及時舉報。政府有關部門應該關注此類對青少年身心健康可能有危害的「毒品」,及時評估和判斷這種流行事物對社會秩序可能帶來的危害,加強宣傳和正確引導。

  此外,也有家長建議,教育部門應加強對學生的教育,把「音頻毒品」和真實毒品的危害一起宣傳,鼓勵學生多聽健康向上的音樂。公安治安部門結合對酒吧、KTV等娛樂場所的檢查,及時發現場所裡的「音頻毒品」,對場所負責人進行宣傳和教育,防患於未然,杜絕青少年因聽「音頻毒品」產生幻覺而引發案件。除此之外,網絡監管部門應加強對網絡監控,及時屏蔽提供這種有害的「音頻毒品」下載的網站連結,從源頭上堵住「音頻毒品」泛濫。

相關焦點

  • 關於幻覺、超自然現象和意識狀態
    這是一種不同於平時正常狀況的奇特體驗,但在「深度幻覺狀態」下卻會經常發生。它屬於」深度幻覺狀態」的第一階段,我們將其稱作「矛盾幻覺狀態」。從「初級幻覺狀態」轉到「矛盾幻覺狀態」主要是因為內部虛假刺激變強了,形成了逼真的場景。這一狀態可以解釋好些超自然現象的產生機制。
  • 毒品扮成奶茶、跳跳糖 新型毒品正潛伏蔓延
    其莖葉含有天然安非他命,咀嚼時其中含有的令人興奮的成分對人體中樞神經具有刺激作用,使人上癮,是一種軟性毒品。因此,芬蘭政府早已禁止進口阿拉伯茶。被聯合國及美國、歐洲定為軟性毒品。營養和刺激肛門感觸細胞,加速血液循環,加快各器官對於『性刺激』感覺的傳導速度,用藥後更亢奮、更敏感。」在4000餘條「買家留言」中,很多匿名買家道出了隱情。一位買家稱:「昨晚用後頭暈目眩,眼睛還出現了短暫失明,大家千萬要慎用啊!」
  • 轉發警惕:這些都是新型毒品,已在多地出現!轉給孩子
    吃完飯後感覺自己身體很疲累,身體會出汗,而且會感覺到頭暈,甚至會出現幻覺,於是報警。今天是第32個國際禁毒日,一起來了解下新型毒品相關知識,避開毒品。開心水【危害】:該毒品是由冰毒、搖頭丸、氯胺酮(K粉)等毒品混合而成的,毒性更強。開心水濫用會刺激人的大腦神經中樞,使人長期處於過度的興奮狀態,有些吸毒者喝了開心水可以兩三天不睡覺。
  • 從麻醉藥到「迷奸藥」,K粉(氯胺酮)是如何從藥物變成毒品的?
    但此時PCP具有分離性幻覺已經被人知曉,很快就在美國的地下毒品黑市流通起來。由於PCP的製備很便宜,一般的化學愛好者就能夠自己完成,所以人們可以很便宜的得到它。上世紀70年代在歐美的年輕吸毒者中較為流行。當時醫學家們發現PCP與其他毒品一樣,具有成癮性,實際上,當時在動物身上做試驗時,就發現其有對PCP有上癮的現象。
  • 網紅減肥藥被曝涉毒:小心,這種新型毒品正在朋友圈泛濫
    吸食的短時間內,就能迅速刺激人的神經,過度則會引起休克。 只要舌頭舔一舔,就能讓人產生長達12個小時的幻覺它們以各種面貌和狀態,通過「變形記」、「隱身術」,混跡在年輕人的生活圈。能直接作用於人的中樞神經系統,吸食後會產生興奮感、直至迷幻狀態。
  • 高雄市毒品泛濫犯罪率怵目驚心 毒品被偽裝成咖啡奶茶
    據香港中評社報導,由於臺灣毒品泛濫,高雄市率全臺之先增設「毒品防治局」,2018年一開始,民進黨籍高雄市長陳菊於市政會議上授與「毒防局長」宋孔慨印信,期待「毒防局」發揮功能。宋孔慨也成為全臺首位「毒品防制局」局長,未來將扮演統籌規劃整體反毒策略、整合執行防毒、拒毒、戒毒、緝毒等四大工作。
  • 你應該知道的毒品知識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三百四十七條走私、販賣、運輸、製造毒品,無論數量多少,都應當追究刑事責任,予以刑事處罰。  第三百五十四條容留他人吸食、注射毒品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並處罰金。  毒品的危害  毒品泛濫不僅對吸毒者本人,而且對其家庭、社會都產生極大的危害。
  • 一種新型毒品席捲朋友圈,很多00後中招,毒性極強,一口上癮!
    連皮膚碰到都會產生幻覺就連皮膚不慎接觸,也會被立即吸收,產生幻覺!其實,相比於國內來說,在北美可能更容易接觸到毒品,特別是一些不斷興起的「軟性毒品」。1、大麻在加拿大最泛濫的毒品應該要屬大麻了,吸食大麻以後會產生幻覺,使人的判斷力下降
  • 這些都是新型毒品的畫皮
    開心水濫用會刺激人的大腦神經中樞,使人長期處於過度的興奮狀態,有些吸毒者喝了開心水可以兩三天不睡覺。長此以往,會引起神經錯亂,思想障礙,性格發生改變,脾氣異常暴躁,有可能因為喝了開心水產生幻覺而出現自殺和殺人的惡性行為。
  • 為什麼吸食冰毒、麻古容易出現幻覺幻聽、被害妄想等症狀?
    眾所周知,長期吸食冰毒、麻古等化學合成毒品,會導致精神障礙,出現幻覺幻聽、迫害妄想等症狀,其內容多荒誕不經、離奇恐怖,在這種思維的支配下,吸毒者常常會做出傷人、殺人或自殘、自殺行為。從目前案例來看,吸冰毒、麻古產生幻覺主要集中以下三種情況:一次性過量吸食後,毒品直接刺激腦神經出現幻覺。長時間吸食導致的精神障礙,出現幻覺幻聽。
  • 告訴你吸毒的感受,讓你見識一下毒品的厲害!
    使用搖頭丸後心理症狀包括:失眠、焦慮、暴躁易怒、易受刺激、恐慌、具攻擊、神智不清、妄想、幻覺等。科學研究發現:長期使用搖頭丸的人,他們的注意力、警覺力、記憶力、學習能力,都會明顯退化,這顯示吃搖頭丸確實會對腦部功能造成負面的影響。
  • 泉州男子喝止咳水上癮被拘留 常見藥水卻是毒品
    結果他陷入了更大的麻煩中:長期喝止咳水上癮。昨日,林某涉嫌吸毒被南安柳城派出所行政拘留了。林某31歲,是泉州南安人。幾年前,林某家中生意還算不錯。但後來欠款敗落,以至於家裡無錢償還向別人拆借過來的債務和高額利息。林某備受打擊,沉迷於網路遊戲,整日消沉。一次,林某在網吧玩遊戲時,有人拿著一包止咳水給他,說喝了很提神。林某沒有拒絕,喝完打著遊戲更加亢奮,根本停不下來。
  • 常見毒品基礎知識--禁毒頻道-中國警察網
    (一)毒品的概念。毒品是指鴉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嗎啡、大麻、古柯鹼以及國家規定管制的其它能夠使人形成癮癖的麻醉藥品和精神藥品。目前我國規定管制的這類麻醉藥品和精神藥品共237種,另外針對近幾年來麻醉藥品「氯胺酮」在我國的泛濫,也已被列入管制藥品的範疇。  (二)毒品的特性。毒品之所以與其它藥品、毒物有所不同是在於毒品。
  • 毒品做成奶茶:警惕第三代毒品,就在你身邊
    林娜吸了睡,睡了吸,成天昏昏沉沉的,幾個月後,肚子和前胸長了很多紅點狀的小包,還出現幻覺,覺得有人要追殺她。終於,惡果顯現,有了開頭那驚悚一幕。一名記者,曾經在醫生監督之下做過吸笑氣體驗,發現隨著笑氣的吸入,血液中血氧飽和度降低,人體開始缺氧,腦電波數值也迅速下降,思維開始變得遲緩。
  • 新型毒品「浴鹽」比冰毒危害更大
    毒品不僅嚴重摧殘人類健康,危害民族素質,助長暴力和犯罪,而且吞噬巨額社會財富。 2009年6月,聯合國毒品與犯罪問題辦公室發表《2009年度世界毒品形勢報告》顯示,雖然古柯鹼和大麻等毒品的全球市場處於穩定或有所縮減,但在發展中國家,生產和使用搖頭丸、冰毒K粉等合成毒品的現象日漸增多,新型毒品的生產與消費正呈現上升趨勢。 新型毒品「浴鹽」是什麼?
  • 市面熱售腦電波治療儀 專家:腦電波同步或誘發癲癇
    原標題:「腦電波同步」治療或誘發癲癇  近年來,國內一些健康服務機構紛紛引進各種腦(電)波治療儀,而一些電商網站也在熱售各種腦功能治療儀,這些神奇的產品聲稱能通過聲、光、電、磁等各種刺激方式,讓你的左右半球腦電波實現同步,調節大腦的功能,可治療失眠、神經衰弱甚至精神分裂,還可提升學習成績。
  • 什麼是腦電波?意念控制,離我們還有多遠?
    該遊戲方式是:通過佩戴在頭上的傳感器,採集比試者的腦電波信號加以放大(據說是要放大10000倍以上),以此來控制小球的運動,腦電波信號的強弱,作用在小球上的力也就不同,於是球就會向弱者的方向滾動。其實這個遊戲主要靠集中注意力來增加腦電波的強度,算是【意念控制】最初級的應用了。
  • 新型毒品偽裝成茶葉交易,吸毒人員易產生嚴重幻覺致自傷自殘
    近日,深圳警方破獲一宗新型毒品交易案,毒品竟變身「茶葉」裝袋出售,172包新型毒品尼美西泮被當場繳獲。警方介紹,尼美西泮具有致癮性和致幻性。因這種毒品容易混在食物當中,如不慎誤食毒品會產生非常嚴重的後果。珍愛生命,遠離毒品。
  • 含可待因止咳水按毒品管理 深圳便利店藥房已難覓蹤跡
    原標題:含可待因止咳水按毒品管理   龍崗連端兩店 店主已被刑拘   多數舉報人是學生家長   「開在學校附近的銷售止咳水窩點,將是我們打擊的重中之重。」被列入精神藥品管理目錄後,止咳水將屬於毒品的範疇,7日記者採訪深圳多名警方辦案人員,很多辦案民警向記者表示,這對於遏制止咳水濫用將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含可待因複方口服液體製劑就是通常說的止咳水,因為其成分中含有可待因、麻黃鹼成分,可刺激中樞神經,達到鎮痛、鎮靜、止咳作用,大量服用會產生快感和幻覺,長期飲用易上癮。
  • 這種「止咳水」實為新型毒品!湛江麻章二男子因販賣「止咳水...
    因為購買方便、隱蔽性強、價格低廉等因素,近年來,「止咳水」這種新型毒品,在青少年群體中日益泛濫!廣州日報記者在採訪中獲悉,廣東湛江市麻章區法院近日宣判了一起毒品犯罪案件,以販賣毒品罪對兩名販賣「止咳水」的男子處以三年二個月至三年四個月有期徒刑,並處罰金三千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