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應時代發展變化的戰略。
解放思想、實事求是。
所遵循的核心原則是國家利益原則。始終把國家與人民的利益置於高於一切的位置,作為籌劃戰略問題的核心原則。中國解決所有問題的關鍵是要靠自己的發展。
「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解放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
以發展和運用綜合國力實現振興中華民族為核心內容。「增強社會主義國家的綜合國力」。
發展和安全構成國家的兩大基本利益。核心問題是生產力的發展和綜合國力的提高,「中國的主要目標是發展」。「中國要實現自己的發展目標,必不可少的條件是安定的國內環境與和平的國際環境」。
「社會主義階段的根本任務就是發展生產力」。以重點帶動全局的思想。經濟建設是中心,改革開放和四項基本原則是互相關聯的兩個基本點。
戰略創新。
第一章、黨和國家指導思想的戰略性轉變
強調調動一切積極因素,為社會主義建設服務。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
生產力標準。
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
改革開放。
「正確地改革同生產力迅速發展不相適應的生產關係和上層建築」。
全面改革。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中國的發展離不開世界」。
必須堅定地擴大對外開放。
必須繼承和發展人類社會創造的一切文明成果。
基本路線要管一百年,動搖不得。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依法治國。繁榮學術和文藝。
第二章、發展戰略
「中國解決所有問題的關鍵是要靠自己的發展。」
把發展作為解決中國所有問題的關鍵。
「發展才是硬道理」。
發展自己的關鍵,是發展經濟。
「緊緊抓住經濟建設這個中心不放」確立為新時期的基本國策。
社會主義最根本任務就是解放和發展生產力。
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
要最大限度地調動勞動者的生產積極性。
中國要奮起直追,就必須爭得一個較快的發展速度。
確定目標及實現目標的基本步驟,是戰略的首要問題。
「著眼其特點和著眼其發展」,概括地說就是「實事求是」。
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必須堅持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兩手抓,推動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全面進步。
兩手抓,兩隻手都要硬。
第三章、改革開放戰略
改革開放的時期。
解放和發展生產力。
「計劃和市場都是經濟手段」。
利用全人類創造的一切,從而增強自身的活力。
先進技術、經營管理經驗,資金。
多層次,全方位。
由點到面、通過試點逐步擴大,因地制宜地進行對外開放。
改革開放要大膽地試,大膽地闖。
制度。
消除官僚主義,發揚社會主義民主,調動人民和基層單位的積極性。
依法治國,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
政治體制改革要以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原則為前提。
「需要審慎從事」。
第四章、社會穩定戰略
社會穩定和改革開放是保證經濟發展,推動社會全面進步的兩個戰略支撐點。
緊緊圍繞著經濟建設這個中心,一手抓改革開放,一手抓社會穩定。
「中國的最高利益就是穩定。只要有利於中國穩定的就是好事。」
必須正確認識和處理改革、發展和穩定的關係。只有堅持改革,堅持發展,堅持穩定,中國才有希望。
路線是個綱,綱舉目張。
關鍵是堅持「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
必須從戰略的高度認識打擊刑事犯罪的必要性。
「要堅持兩手抓,一手抓改革開放,一手抓打擊各種犯罪活動。這兩隻手都要硬」。
第五章、科教興國戰略
科教興國。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
要把發展現代科學技術擺到首要位置。
搶佔高科技制高點,實現中國科學技術的跨越式發展。
提高人口的科學文化素質,走依靠科技進步的道路。
必須大力抓教育。
基礎在教育。
「尊重知識,尊重人才」。
第六章、國防和軍隊建設戰略
必須始終保持自己的人民軍隊性質。
最關鍵的就是要堅持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
建設一支現代化正規化革命軍隊。把現代化建設擺在了軍隊各項建設的中心位置。
「認真選好接班人,這是一個戰略問題,是關係到我們黨和國家長遠利益的大問題。」
堅持實事求是的思想作風;發揚艱苦奮鬥的工作作風;增強紀律觀念。
國防現代化是國家現代化建設的必要保障。建設強大國防,是一個國家實現安全與發展的必要條件。
富國強兵。
軍隊建設以現代化建設為中心。堅持以現代化建設為中心。
現代化為中心,革命化和正規化是必要的保證。
建設一支現代化正規化革命軍隊的總目標,就是要堅持以現代化為中心,以革命化和正規化為必要保證。
走中國特色精兵之路。
現代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使軍隊質量建設在提高戰鬥力中起著越來越大的作用。
建立健全適應現代戰爭要求的後備力量體制。
瞄準世界先進水平。
嚴格的質量把關制度。
軍隊的首要職責,是為國家經濟建設提供安全保障,保證國家經濟建設有一個和平穩定的國內外環境。
第七章、軍事戰略
積極防禦。
建設強大的國防。
積極防禦,關鍵的問題,就是著眼於抗住敵人戰略突襲的最初幾個浪頭,擋住敵人的「三板斧」。採取積極的作用行動,遲滯和消耗敵人。
積極防禦是為反攻和決戰而進行的防禦,防禦中有進攻,而不是單純防禦。
在黨的領導下,動員群眾、組織群眾、武裝群眾、依靠群眾進行戰爭,建立一支人民的軍隊,建設鞏固的革命根據地,實行野戰軍、地方軍、民兵三結合的武裝力量體制,把武裝鬥爭這個主要鬥爭形式同各條戰線各種形式的鬥爭相結合,實行靈活機動的戰略戰術。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把現代化武器裝備與傳統人民戰爭作戰形式結合起來。
在堅持野戰軍、地方軍和民兵三結合武裝力量體制的基礎上,要大力完善預備役制度,建設預備役部隊,發展適應現代戰爭要求的快速動員體制,增強把國家戰爭潛力轉化為戰爭實力的能力。
軍隊建設的中心任務就是現代化。
要善於發揮人在戰爭中的主觀能動性。
我們自己要做好戰爭的充分準備。
重視戰爭準備。
居安思危,防患於未然。
軍隊現代化必須以提高戰鬥力為根本標準。一個根本要求,就是全面提高軍隊戰鬥力。
要贏得和平,就要準備打仗。
第八章、祖國統一戰略
一國兩制。
實現統一,都必須有武力做後盾,都要做好必要的軍事鬥爭準備。
絕不承諾放棄使用武力。
第九章、國際戰略
國際戰略以國家利益為最高準則。
應以「三個有利於」為標準:「是否有利於發展社會主義社會的生產力,是否有利於增強社會主義國家的綜合國力,是否有利於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國家主權和安全是國家的核心利益。
國家主權和安全是國家的核心利益,國家發展則是國家的根本利益。
發展是硬道理。一是頂住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的壓力,維護國家發展的根基。二是全力維護國家發展所需要的和平國際環境,努力拓展國家發展所需要的國際空間。
以國家利益為最高原則,必須堅持獨立自主。
始終貫穿著原則的堅定性與方法的靈活性的高度統一。鬥爭精神和鬥爭藝術的統一。
「冷靜觀察、穩住陣腳、沉著應付」。著眼於長遠,著眼於發展。堅持「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戰略布局不動搖。絕不示弱。要同所有國家友好往來。
不當頭,堅持韜光養晦,但在國際問題上要有所作為的思想。「冷靜觀察,穩住陣腳,沉著應付,韜光養晦,絕不當頭,有所作為」。
主旨是「韜光養晦」和「有所作為」。
要善於把握形勢,利用矛盾,抓住時機,努力擴大我們的戰略迴旋空間,推動國際戰略力量對比朝著有利於我們的方向發展。
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
歸根結底都要靠發展,發展才是硬道理。
中國在國際事務中一定要堅持獨自自主原則,中國的建設和發展主要靠自己努力。
歷史和現實都已充分證明,儘量避免無關大局的國際紛爭,埋頭於經濟發展,增強自身的綜合實力,實際上作用和影響要大得多、好得多。
第十章、黨建戰略
加強黨的建設。
堅持黨的領導,改善黨的領導。
要堅持和貫徹黨的「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基本路線,關鍵是要把我們黨內部搞好。好的政治局。黨員教育好。廉政建設。要警惕右也要警惕左。
「實事求是」。
堅持黨的領導和改善黨的領導是同等重要的事情。
實事求是;密切聯繫群眾。
「個人必須服從組織,少數必須服從多數,下級必須服從上級,全黨必須服從中央」。最重要的,就是全黨服從中央。
思想路線政治路線的實現要靠組織路線來保證。
組織路線最根本的是選擇接班人。
「革命化、年輕化、知識化、專業化」。
關鍵在於共產黨要有一個好的政治局,特別是好的政治局常委會。
堅決清除腐敗,努力取信於民。
運用法律的手段,走法制化的道路。
充分發揮黨的各級紀律檢查部門的作用。
結束語、論鄧小平戰略思維的特色和品格
大膽改革,開拓奮進的精神。「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
把握樞紐,抓住機遇,全面運籌謀發展。首先必須把握戰略樞紐。發展生產力。
求真務實,注重實效,實現當前成就和追求未來輝煌的統一。求真務實、注重實效的精神。著眼世界形勢,立足中國國情,搞好總體設計,制定實施方案,留有一定餘地,確保目的實現。
舉重若輕、擅長以柔克剛。「綿裡藏針」。始終一貫的清醒頭腦和獨立思考能力。敏銳的反應能力和遠見卓識。大謀善斷,舉要治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