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以網際網路金融為名的非法集資陷阱

2020-12-17 東方財富網

近年,一些不法分子打著網際網路金融的旗號,以高額回報為誘餌從事非法集資活動,市處非辦提醒市民對此應認真鑑別,謹防上當受騙。

●案例

2017年,呂某在黑龍江省哈爾濱市註冊成立某電子商務公司,打著網際網路金融的旗號,虛構經營網際網路開發、網際網路商城的事實,並通過媒體廣告、業務員宣傳等方式對其網際網路平臺進行宣傳推廣。該平臺以高額利息為誘餌,虛構理財項目,包裝若干理財產品進行銷售,宣稱預期年化收益率為12%至20%,承諾按期付息、還本付息,並以會員「拉人頭」發展下線的獎勵制度募集資金。

截至案發時,該公司的網際網路平臺共吸收投資款570餘萬元。最終,哈爾濱市中級人民法院以集資詐騙罪判處呂某有期徒刑13年,並處罰金40萬元。

●解析

法院審理認為,呂某以非法佔有為目的,虛構事實,隱瞞真相,以詐騙方法非法集資,數額特別巨大,其行為已構成集資詐騙罪。

「此類非法集資活動打著網際網路金融的旗號,實質是『借新還舊』的龐氏騙局,資金運轉難以長期維繫。」市處非辦工作人員表示,此類非法集資活動主要形式有P2P金融、虛擬貨幣買賣、金融互助等,大多假借國家政策之名,打著「經濟新業態」「金融創新」等幌子,用新穎的噱頭及高收益迷惑投資者。由於依託網絡,此類非法集資活動成本低,蔓延速度快。

日前,銀保監會官網發布《關於防範假借網際網路金融平臺進行非法集資活動的風險提示》,提醒社會公眾注意防範假借金融創新名義進行的非法集資等金融犯罪活動,充分知悉網絡借貸等網際網路金融業務風險,正確評估自身風險認知能力和風險承受能力。

●提醒

市處非辦提醒市民,網際網路金融是新生事物,其本質仍屬於金融,要遵循金融投資規律。在投資網際網路金融產品前,一方面要查看對方是否有正規的審批手續,借款標的信息是否全面、透明;另一方面,當對方許諾明顯不合理的高收益回報時,一定要在心裡打個問號,切勿因追求高收益而盲目投資,以免上當受騙。

(文章來源:洛陽日報)

相關焦點

  • 【警惕】十八種非法集資陷阱!
    看到這裡你已經初步了解了非法集資的特徵還不趁熱打鐵了解一下十八類非法集資陷阱一、假借項目名義進行非法集資四、通過認領股份、入股分紅、購買原始股進行非法集資2003年至2005年期間,華西股份公司一批兜售原始股的業務員,在西安市的一些公園裡及家屬區穿梭,主要向老年人散發宣傳資料,聲稱銷售原始股,並承諾上市前購買的原始股每股每年可得0.3元分紅,以「苗圃」、「烏雞」等虛假項目為名,承諾三年上市,到期回購,以轉讓公司股份為名,向社會公開募集資金。
  • 以「投資炒股」為名非法集資5億,昔日「股神」被判刑
    法院判決法院審理認為,被告人顧某等3人非法吸收公眾存款,構成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被告人顧某使用詐騙的方法非法集資,構成集資詐騙罪。鑑於部分被告人有自首情節,最終法院依法分別判處顧某等3人有期徒刑十八年至五年不等,並處罰金共計一百七十萬元。
  • 警惕以投資旅遊服務項目為名的非法集資行為
    陶某等人以非法佔有為目的,採用各種欺騙手段向社會公眾募集資金,數額特別巨大,具有嚴重的社會危害性。類似案例還有很多,不法分子為了引誘群眾上當受騙,達到非法集資目的,通常採取以下手段騙取群眾信任。1、裝點公司門面,營造實力假象。不法分子往往成立公司,辦理工商執照、稅務登記等手續,貌似合法,實則沒有金融資質。
  • 警惕以拍電影為馬甲的非法集資
    非法集資的馬甲層出不窮,拍電影成為不法分子進行非法集資的馬甲之一,廣大市民應該高度警惕。上海第一中級人民法院審理查明,2013年9月至2015年8月間,涉案人施建祥為實施非法集資活動,組建了個人實際控制的以快鹿集團為核心並統一管理東虹橋小貸公司、東虹橋擔保公司以及金鹿系、當天系、中海投系等融資平臺的快鹿系集團。
  • 普及金融知識 防範非法集資
    本報訊(全媒體記者劉錦劉莉)近日,2020年潼南區防範法非法集資進社區宣傳活動在古溪鎮機電廣場舉行。活動旨在通過舞蹈、小品等文藝節目形式,向在場群眾普及防範非法集資知識,提升民眾識別和防範非法金融的能力,引導民眾增強自我保護、理性投資的意識。
  • @乳山人 牢記口訣,遠離非法集資!本土說唱教你《...
    今天,小編用MV的形式帶你練就一雙「火眼金睛」辨別非法集資(《看好咱錢包》)防範非法集資原創MV《看好咱錢包》是由威海市公安局出品,片中以幽默詼諧的表演和展示、朗朗上口的節奏和旋律,揭示了近年來非法集資犯罪的常見手段和騙局,警示大家珍惜一生的血汗錢,警惕高利誘惑,遠離非法集資。
  • 打擊非法集資,你需要知道這些!
    一、什麼是非法集資(一)非法集資的定義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非法集資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法釋〔2010〕18號,2010年11月22日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502次會議審議通過,以下簡稱法釋〔2010〕18號),非法集資是違反國家金融管理法律規定,向社會公眾(包括單位和個人)吸收資金的行為,非法集資行為需同時具備非法性
  • 旅居養老交會費,小心掉入非法集資陷阱
    一些企業以旅居養老或交會費入住為名,讓老人提前投入了高額資金,但背後卻隱藏著巨大風險,相關案例頻發。警方提醒,多數老人對金融、投資知識不是很了解,缺乏鑑別正規投資渠道、合理投資方式的能力,要格外警惕以「養老服務」為名義的騙局。
  • 高額回報的表象下,如何認清「非法集資」的真面目?
    〔2010〕18號),非法集資是違反國家金融管理法律規定,向社會公眾(包括單位和個人)吸收資金的行為,非法集資行為需同時具備非法性、公開性、利誘性、社會性四個特徵要件: 13、以投資養老公寓、異地聯合安養等為名,以高利誘導加盟投資;14、藉助網絡借貸平臺、眾籌平臺等新型網際網路金融形式進行的非法集資活動;
  • 小心高息陷阱,防範非法集資
    非法集資是大家日常生活中,最容易誤入的理財陷阱。本文介紹了非法集資典型案例,希望大家能提高警惕,謹防上當受騙。 假借項目名義進行非法集資之後在股東本人並未實際出資的情況下,使用集資款和借款多次更名和增資,並隱瞞公司虧損真相,通過競買土地、媒體虛假宣傳等方式,造成其公司經濟實力雄厚的假象,並採取支付高額利息、發放集資獎勵等手段,以開發房地產為由,採取個人出具借條,由銀泰房地產集團公司或下屬公司擔保,以15‰至90‰的月利率,在浙江麗水等地大肆向不特定的社會公眾非法集資,總計集資額高達55.69億元人民幣,集資款絕大部分用於歸還到期本金
  • 警惕!嘉魚也出現非法集資了!
    近年來非法集資案件數量居高不下因非法集資犯罪而受害的人數持續上升咱們嘉魚也出現了這樣的事!大夥千萬要警惕!嘉魚男子王某(化名)在未經金融監管部門批准,無開展金融業務資格的情況下,打著採取免費領取雞蛋、外地旅遊等旗號,承諾會員充值消費返現等形式,非法吸收存款。2016年10月,王某經過瀋陽老媽樂商貿有限公司授權,在嘉魚煙墩路經營老媽樂保健用品店。
  • 防範非法集資宣傳月 | 遠離非法集資 警惕這十大「危險」領域
    為積極響應陝西證監局關於做好防範非法集資宣傳活動工作部署,不斷增強投資者金融素養和風險防範意識,提升自我保護能力,學習貫徹新《證券法》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在陝西證監局等單位指導下,巨豐投顧持續開展投資者宣教活動。
  • 過年回農村,也要警惕非法集資!
    1、利用莊園開發設下非法集資「陷阱」  20世紀90年代後期,廣東省部分地區掀起一股果園開發的熱潮,由於預期收益十分誘人,吸引了全國各地眾多投資者。但人們很快發現,這只不過是美麗的肥皂泡。從1997年9月至2003年年底,共對外籤訂合作開發果園合同8600餘份,開發果園44000餘畝,集納人民幣4.5億餘元,其中境內集資3.2億元,境外集資折合人民幣1.3億元,涉案人數5200多人。  事後,專家分析莊園開發非法集資「陷阱」時發現,這類非法集資有以下特點:  一、借力政府,博取信任。
  • 金融知識 ▏拒絕高利誘惑 遠離非法集資
    防範非法集資金融詐騙法律法規知識宣傳1、非法集資是指違反國家金融管理法律規定3、非法集資犯罪手法不斷翻新,出現新的表現形式,需要提高警惕:(1)以預售房屋的形式非法集資。多表現為房地產企業在未取得商品房預售許可證前,甚至是項目還未開發建設時,以內部認購、發放VIP卡、提前交款換取優惠等形式,變相進行銷售融資。(2)以分割銷售商鋪並承諾售後包租的形式非法集資。
  • 警方盤點了十二種非法集資的常見「馬甲」
    隨著時代進步,非法集資騙局也在不斷更新「馬甲」,警方梳理盤點了十二種非法集資的常見「馬甲」,提醒市民提高警惕。為了家人大家快轉給爸媽們吧!不法分子假借P2P之名,吸收資金後進入平臺帳戶形成資金池,行非法集資之實,將資金置於極大風險之中,一旦資金鍊斷裂,投資款就無法兌現。2.私募資金。不法分子假借私募基金為名,但違反私募基金募資規定,不設投資門檻,不限投資人數,公開宣傳銷售,將投資款置於極大風險之中,資金安全難以保障。
  • 教你識別非法集資、套路貸、現金貸、校園貸和金融領域明確依法...
    二、非法集資的主要特徵非法集資具有非法性、公開性、利誘性、社會性四個特徵,具體來說:非法性是指:違反國家金融管理法律規定,未經有關部門依法批准或者借用合法經營的形式吸收資金;包括沒有批准權限的部門批准的集資以及有審批權限的部門超越權限批准的集資。
  • 警惕披著網絡借貸外衣的非法集資陷阱
    近年,網絡借貸平臺作為一種新興金融業態迅速興起。但此類平臺準入門檻低、缺乏規範,存在魚龍混雜的現象,個別非法平臺打著網絡借貸的旗號從事非法集資活動,提醒市民對此應謹慎辨別。2017年7月,林某在沒有向相關金融監管部門報備的情況下,創建某P2P網絡借貸平臺。在平臺運營期間,林某向親戚朋友要來身份證、銀行卡等信息,利用這些資料虛構了借款人、抵押車輛信息、借款合同等材料,作為平臺發布「標的」的內容,向社會公眾吸收資金。
  • @佛山市民,警惕!這9種常見的非法集資形式別中招
    6月15日上午,佛山市金融工作局及佛山市處置非法集資領導小組辦公室(下稱「市處非辦」)聯合佛山市有關單位、各區處非辦、相關金融機構,在禪城區東建世紀廣場旁的季華路天橋啟動了一年一度的防範非法集資宣傳系列活動。來自佛山市金融工作局的數據顯示,去年,佛山市共立案非法集資案件87宗,起訴95人,涉案金額達到4.12億元。
  • 人民日報:加大對非法集資犯罪的懲處力度
    非法集資改頭換面「新瓶舊酒」迷惑大眾「在我們受理的金融犯罪案件中,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是『重災區』。」北京市朝陽區人民檢察院副檢察長吳春妹介紹說,當前一些不法分子利用社會公眾對金融創新認識不足,假借「虛擬貨幣」「網際網路+」「供應鏈」「眾籌」等概念,通過「新瓶裝舊酒」來迷惑大眾。
  • 北京市朝陽區金融糾紛調解中心提示風險:高度警惕「投資類公司」非法集資
    北京商報訊(記者 嶽品瑜 劉四紅)9月8日,北京市朝陽區金融糾紛調解中心官微發布消息稱,隨著新冠肺炎疫情逐漸好轉,一些非法集資分子蠢蠢欲動。特別是投資管理、投資諮詢、金融信息服務、健康美容等機構,搭借復工復產「順風車」,以高收益、低風險為誘餌,「掛羊頭賣狗肉」暗地裡進行非法集資,時刻威脅著市民的「錢袋子「。一是資質不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