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月亮的古詩詞實在太多,數不勝數,幾乎每個人都會背誦「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和「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等名句,而這些詩詞名篇又被無數人解讀和推薦過,是以今日六甲番人不再拾前人牙慧,重複沒有新意的鑑賞,且從一個新的角度切入,說說詞牌《憶秦娥》和月亮的故事。
《憶秦娥》這個詞牌最早來自李白,他的《憶秦娥·簫聲咽》首句就是「簫聲咽,秦娥夢斷秦樓月」,寫的是秦娥弄玉月下吹簫的故事,所以這個詞牌又名《秦樓月》,而讓人驚訝的是,此後很多首《憶秦娥》都與明月有關。
按填詞時間先後順序來排,先看北宋蘇軾的《憶秦娥·雙溪月》,這首詞中有「溪月」:「雙溪月,清光偏照雙荷葉」,因為其中有「雙荷葉」,所以《憶秦娥》也名《雙荷葉》。
北宋同時期李之儀的《憶秦娥·用太白韻》則用李白詞入聲月韻,其中有「清溪咽,霜風洗出山頭月。山頭月,迎得雲歸,還送雲別」,「山頭月」與「秦樓月」的意象不同,迎雲送雲,帶有出世之感。
接下來再看同時期賀鑄的《憶秦娥·子夜歌》,此詞又名《子夜歌·三更月》,首句是「三更月,中庭恰照梨花雪」,子夜深閨人不寐,卻看明月照梨花似雪,這「三更月」似乎與佳人一般寂寞。
晚於賀鑄的範成大則填有六首《憶秦娥》,其中《憶秦娥·樓陰缺》有「樓陰缺,欄杆影臥東廂月」,《憶秦娥·湘江碧》則有「溫溫月到藍橋側」,這兩首詞中寫的是春月,其中「東廂月」自有思怨之意。
此後南宋石孝友《憶秦娥·秦樓月》借李白詞意開頭「秦樓月,秦娥本是秦宮客」,劉辰翁《憶秦娥·燒燈節》有「當時月,照人燭淚,照人梅發」,都是在借月對比今昔。
宋後《憶秦娥》詞牌常為詞人借用,明代徐有貞有首《憶秦娥·中秋月》,由於此詞首句「中秋月」,所以此後《憶秦娥》詞牌又名《中秋月》,其詞從頭到尾都在描寫中秋月:
中秋月。月到中秋偏皎潔。偏皎潔,知他多少,陰晴圓缺。 陰晴圓缺都休說,且喜人間好時節。好時節,願得年年,常見中秋月。
明末方以智的《憶秦娥·花似雪》則有「花似雪,東風夜掃蘇堤月」,清代納蘭性德《憶秦娥-龍潭口》也有「興亡滿眼,舊時明月」,其中「蘇堤月」和「舊時明月」都頗含懷古意味。
因為《憶秦娥》用入聲韻,更適合表達沉鬱激昂的情感,比如毛澤東的《憶秦娥·婁山關》就是如此,其中有「西風烈,長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是冬天晨月,當時西風猛烈,長空雁叫,格調極為雄闊。
以上是與月亮有關的《憶秦娥》,不知您最喜歡哪句詞?歡迎大家留言討論,更多精彩,敬請關注:六甲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