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才是宋詞開山鼻祖?《憶秦娥》開創詞曲之風,歷史評價很高

2020-12-19 南城古風文化

前言:

大家好,我是南城君,每天為你解讀不一樣的詩詞。在我們固有的印象裡,李白是大唐最偉大的詩人,其詩或豪邁、或大氣、或柔情、或仙風道骨,像一個劍之客,在酒過三巡之後,舞出的絕世高深的劍法,又帶著仙氣。然而他的《憶秦娥》,歷來的文人墨客都給予了很的評價,被譽為「代百詞曲之祖」。

雖說沒有官方的定論,但我們依然可以肯定,李白的這首《憶秦娥》,對後世的詞曲,有著深遠的影響,所以把李白看作「宋詞」的開山鼻祖,其實一點也不為過。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看,李白到底為我們講述了一個怎樣的故事!

今日話題:李白才是宋詞開山鼻祖?《憶秦娥》開創詞曲之風,歷史評價很高!

簫聲咽,秦娥楚斷秦樓月。

在起句中,李白就交待的故事的主要人物——秦娥,即美麗的女子。借用弄玉和蕭史的愛情故事,為我們講述了一個悽美的愛情橋段,她因何而哭,又因何而夢斷?沒有人知道。她寄情於夢,希望在夢中與情郎相會,可是偏偏被悽涼的簫聲打斷,她的悲傷和哭聲,與秦樓的明月相互襯託,又相互可憐。

秦樓月,年年柳色,灞陵傷別。

承接上句的意境。秦娥春夢驚醒,借著明亮的月色,她看到窗外的青青楊柳,這又勾起來她的無限回憶。當年情郎離別時,正是送到灞橋,想要讓他留下,又不敢開口,折柳相送,也是折柳相留。他能看不懂這樣的柔情嗎?肯定看懂了,只是他不得不走,無法停留,這段愛情故事,從此一別兩傷。

樂遊原上清秋節,鹹陽古道音塵絕。

這句是傷別的續寫。她登上高樓,眼望著情郎的離去,漸行漸遠,慢慢地,就連馬蹄揚起的塵土也快看不見了。她知道他還是走了。鹹陽古道,昔日的繁華也不見了,歌謠與來往行人的喧譁,都嘎然而止。這與她內心的悲傷如出一轍。其中「絕」字一語雙關,她和情郎的關係,或許從此「斷絕」。

音塵絕,西風殘照,漢家陵闕。

「音塵絕」可視為詞眼,秦娥的情緒,在這裡便淋漓盡致!她的情感呼之欲出,就像是美妙的音樂,每個人都有所理解,讀懂了其中的情緒,以及一個柔弱女子的愛恨。那聲音持久而深遠,穿越時空,在千百年之後,依然能打動人。從鹹陽古道,到漢家陵闕,秦娥的眼裡,看到的何止是悲傷,那是她綿綿不絕的愛恨。

《憶秦娥》與唐詩的格體不同,不再拘泥五言、七言,而是以長短句的形式出現,為後世的詞曲開創了先河。

以上就是今天的美文分享。好詩一起讀,我是南城君。南城古風文化,解讀、傳承、發揚中國傳統文化。

相關焦點

  • 李白《憶秦娥》看著平平無奇,憑什麼被譽為「百代詞曲之祖」
    今天就來和大家聊聊李白這首《憶秦娥》,它憑什麼被譽為「百代詞曲之祖」?其藝術手法又有多精妙!《憶秦娥·簫聲咽》唐·李白簫聲咽,秦娥夢斷秦樓月。秦樓月,年年柳色,灞陵傷別。樂遊原上清秋節,鹹陽古道音塵絕。音塵絕,西風殘照,漢家陵闕。
  • 李白:一詞憶秦娥,乃百代詞曲之祖
    憶秦娥唐:李白簫聲咽,秦娥夢斷秦樓月。秦樓月,年年柳色,灞陵傷別。樂遊原上清秋節,鹹陽古道音塵絕。音塵絕,西風殘照,漢家陵闕。「詩仙」李白除了詩作聞名以外,他的這首詞作在詞壇史上也佔有重要地位。古人對此詞評價很高,把它與《菩薩蠻·平林漠漠煙如織》一起譽為「百代詞曲之祖」。此詞作為唐五代詞中的最為膾炙人口的作品之一,上闋傷別,下闋傷逝。兩宋之交邵博《邵氏聞見後錄》始稱之為李白之作。
  • 宋詞中最牽腸掛肚的詞牌,史上最經典的《憶秦娥》,詞曲之祖!
    憶秦娥,詞牌名,因「秦娥夢斷秦樓月」這句詞得名。關於該詞作者,宋人認為是李白之作,明代以來屢有質疑者。理由是《李太白全集》並無此詞,至今所知盛唐詩人無他人作此詞。因此一般認為是晚唐五代詞人所作,後被誤歸於李白名下。
  • 李白一生詩酒千百篇,卻一不小心寫了首詞,就被譽為「詞曲之祖」
    然唯有詩歌是李白的摯友,在詩歌王國,李白是縱享九天攬月的仙人,偶爾俯瞰一眼人間掉落的詩情,都可渲染整個大唐,沾染整片天地。所以說,唐詩是李白至高的人生追求。然而李白並非一成不變,他也喜歡新鮮,除了詩歌,他還曾寫下為數不多的幾首詞,而其中一首便被稱為「百代詞曲之祖」。
  • 李白《憶秦娥·簫聲咽》,「百代詞曲之祖」,一首不可不讀的情詩
    《憶秦娥·簫聲咽》相傳是唐代詩人李白的詞作。此詞描繪了一個女子思念愛人的痛苦心情,讀來悽婉動人。古人對它評價很高,把它與《菩薩蠻·平林漠漠煙如織》一起譽為「百代詞曲之祖」。一個「咽」字,渲染出境界之悽涼;一個「斷」字,烘託出秦娥內心的失望。開頭兩句描寫出哀婉欲絕之情思。「秦樓月,年年柳色,灞陵傷別。」秦娥從夢中驚醒,眼前只有照著樓臺的月色;借著月色向樓下看,只見楊柳依舊青青,一如既往,不禁勾起往年在灞橋折柳,送別愛人那種悲傷情景的回憶。
  • 李白不僅寫詩還寫詞,這首《憶秦娥》氣魄雄偉,動人心魄
    李白是盛唐文化孕育出來的天才詩人,其個性狂傲不羈,其詩作飄逸超群,他是詩仙,也是盛唐氣象的代表。如果沒有李白,我們的精神世界將少了許多經典詩詞,李白的詩包羅萬象,既有激勵人心,也有激情豪邁,既有深情款款,也有難捨難分。李白不僅寫詩,還寫詞,《憶秦娥》就是李白所開創的。
  • 愛唐宋詞:李白「西風殘照,漢家陵闕」
    前面讀完李白的《菩薩蠻·平林漠漠煙如織》,今天自然要讀《憶秦娥·簫聲咽》,因為這兩闕詞太過有名,宋代黃升稱它們是「百代詞曲之祖」,言下之意,要論寫詞,李白的這兩闕詞是後世所有詞曲的老祖宗!後來的「明月幾時有」啊,「老鼠愛大米」啊,都源於此。因此,要讀詞曲,這兩闕,怎可錯過。
  • 為什麼王國維評李白的《憶秦娥》「寥寥八字,關千古登臨之口」?
    《憶秦娥》的爭議關於李白的詞作品,在詩詞界一直有爭議。而爭論最大的就是被列為「百代詞曲之祖」的這首《憶秦娥·簫聲咽》。這也就是為什麼大部分專家存疑,而基本上所有文獻都標上作者李白的緣故。搞清楚這些東西是專家的事,老百姓並不在乎。因為他們不知道也不在乎詩詞的演變過程。《憶秦娥》好在哪?那麼這首詞的後八個字好在哪兒?以至於王國維用「關千古登臨之口」的無上評價?
  • 李白所寫的這首詞氣魄雄偉,冠絕今古,被稱為詞曲之祖
    唐詩是詩歌的巔峰時期,作為最傑出、最著名的詩人,李白的地位是毋庸置疑的。儘管他的詩歌也曾經受到過爭議,但時間證明,李白的詩歌就是超凡脫俗的。可能很多人也會發出疑問,李白留下了一千多首詩,他寫過詞嗎?答案是肯定的,李白寫過詞,而且傳說曾作詞十餘首,被尊為詞之始祖。
  • 李白不僅是詩仙,還是寫詞高手,這首詞流傳千古,幾乎無人能超越
    而詞與之相反,儘管上片與下片的總字數一樣,但短句中的字數必然不完全相同,這也是詩詞最為直觀的區別。其他方面,比如押韻規則、對仗規則等,也是有比較大的差別,在此不做過多闡述。提到唐朝文化,首先讓人想到的是詩歌,談及宋朝,必然離不開宋詞,形成一種固定的文化標籤。
  • 李白寫詞,被稱為「百代詞曲之祖」的詞作只有44字,卻是詞中精品
    但本人熱愛詩詞的初心不改,於是打算從今天開始再寫一個系列,這次本該著手寫宋詞,結果卻發現,宋之前的詞作裡也有大量的佳作不可漏過(比如溫庭筠、李煜就萬萬捨不得不說),為了時代限定的嚴謹,我給這個系列定了新名字叫【愛唐宋詞】,今天是第一篇。據《唐宋詞鑑賞辭典》稱:「詞是中國的韻文之一,也是詩體的分支。
  • 李白一生中很少寫詞,他的這首詞冠絕古今,被譽為百代詞曲之祖
    說起李白,大家第一反應就是「唐代大詩人李白,有詩仙之稱,與詩聖杜甫合稱為李杜」,不少人也能背誦李白的一些名詩,如《靜夜思》、《蜀道難》、《將進酒》……不過今天小佛不和大家聊李白的史,咱們來聊一聊李白的詞。
  • 李白只是詩仙?這首被譽「百代詞曲之祖」的詞作,僅46字冠絕古今
    相信說起李白,大家早已是耳熟能詳,如果說唐詩是我國文學史上的王冠,那李白就是最璀璨的那一顆明珠。他才氣斐然,個性灑脫,得意時坦然吟出「天生我材必有用」,失意時也能瀟灑地喊出「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
  • 描寫月亮的宋詞:很多《憶秦娥》都與明月有關,您記得幾首?
    《憶秦娥》這個詞牌最早來自李白,他的《憶秦娥·簫聲咽》首句就是「簫聲咽,秦娥夢斷秦樓月」,寫的是秦娥弄玉月下吹簫的故事,所以這個詞牌又名《秦樓月》,而讓人驚訝的是,此後很多首《憶秦娥》都與明月有關。按填詞時間先後順序來排,先看北宋蘇軾的《憶秦娥·雙溪月》,這首詞中有「溪月」:「雙溪月,清光偏照雙荷葉」,因為其中有「雙荷葉」,所以《憶秦娥》也名《雙荷葉》。北宋同時期李之儀的《憶秦娥·用太白韻》則用李白詞入聲月韻,其中有「清溪咽,霜風洗出山頭月。
  • 李白很博大的一首詞,後人評其有「杜甫筆法」,成宋詞「祖師爺」
    而且吧,就這樣的嘗試,其作品就成為了「百代詞曲之祖」。這樣的讚譽不得不讓人感嘆,天賦這個東西呀,真的是羨慕不來的。我在寫本科論文的時候,涉及過這首詞的翻譯,當時找的是許淵衝先生的譯本,譯文的水平肯定已經很高了,但是讀譯文,仍然覺得相比原文少了些什麼,用字母所表達的情感,或者不如李白的純粹正宗, 或者不如李白的含蓄雋永。總之,在詩詞這方面,家鄉的月亮比國外的圓太多太多了。有些味道,註定只有中國人才懂。
  • 李白境界最開闊的一首詞,最後八個字令人拍案叫絕!
    《憶秦娥·簫聲咽》是李白的一首經典詞作,也是唐五代詞中最為膾炙人口的詞作之一。這首詞上下片共計四十六字,傷今懷古,託興深遠,尤其是最後八個字,以開闊的境界,把歷史的興衰之感寫得淋漓盡致,令人拍案叫絕!但在李白這首詞中,柳色一年又一年綠了,心愛的人卻依然遠隔一方,陪伴著的只能是鳴咽的簫聲和冰冷的殘月。實際上李白在這首詞的上片,藉助秦娥對情人的思念之愁,抒發了自己內心對某種事物的苦思與追求,而這種苦思和追求對於李白,對於常人來說,是執著但沒有結果的。也為下片過渡到歷史的憂愁,烘託了氣氛,奠定了基調。
  • 歷史的破碎感:讀李白之《憶秦娥》有感
    王國維曾評該詞末句「西風殘照,漢家陵闕」:「寥寥八字,遂關千古登臨之口。」(人間詞話)認為《憶秦娥》一詞有種「氣象」,歸屬於「盛唐氣象」,它博大、深厚、意境開闊、氣韻沉雄,又帶有悲涼之氣。詞人以比擬的手法,託秦娥抒寫情懷,把直觀的感情與意象渾融在一起,上闋由個人的憂愁寫開,下闋過渡到歷史的滄桑。嗚咽的簫聲把秦娥從夢中驚醒。此時,一鉤殘月斜映在窗前。夢雖斷,她似乎還沉浸在夢境中,與情人相會。
  • 這首詞被譽為「百代詞曲之祖」,詞中的「氣象」令後人望塵莫及
    我們熟知的唐代大詩人李白,他在詩歌方面的成就無需多言了,殊不知,他在詞的創作方面,亦有非凡的成就。雖然他的詞作不多,但僅有的幾首都是精品。尤其是他的一首《憶秦娥》,被歷代詞論家高度肯定,這首詞與他的另一首《菩薩蠻》一起被譽為「百代詞曲之祖」。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說:太白純以氣象勝。
  • 李白不僅是詩仙,還是寫詞高手,所寫此詞幾乎無人能超越!
    而詞與之相反,儘管上片與下片的總字數一樣,但短句中的字數必然不完全相同,這也是詩詞最為直觀的區別。其他方面,比如押韻規則、對仗規則等,也是有比較大的差別,在此不做過多闡述。提到唐朝文化,首先讓人想到的是詩歌,談及宋朝,必然離不開宋詞,形成一種固定的文化標籤。
  • 詩仙李白鮮有的一首懷人詞,讀來悽婉,後人對其讚嘆不絕!
    文/詩詞歌賦匯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朝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李白存世詩文千餘篇,有《李太白集》傳世。762年病逝,享年61歲。李白曾經歷過盛唐時期,也看見了盛唐的衰敗。在國泰民安,歌舞昇平的大唐最繁華時期,李白是幸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