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只是詩仙?這首被譽「百代詞曲之祖」的詞作,僅46字冠絕古今

2020-12-13 美詩美文

相信說起李白,大家早已是耳熟能詳,如果說唐詩是我國文學史上的王冠,那李白就是最璀璨的那一顆明珠。他才氣斐然,個性灑脫,得意時坦然吟出「天生我材必有用」,失意時也能瀟灑地喊出「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說起李白最擅長的大家都知道是唐詩,在這個領域他超凡脫俗,被世人稱之為「詩仙」。

不過可能很少有知道,李白不僅在詩作上成就斐然,就是在詞作上也是有著極高的造詣。筆者本期要介紹的這首詞就出自「詩仙」李白之手,這首詞氣魄之雄偉,僅46字冠絕古今,還被古人譽為「百代詞曲之祖」。下面就來和筆者一起走進這首「詩仙」的詞作。

《憶秦娥》-(唐-李白)

簫聲咽,秦娥夢斷秦樓月。秦樓月,年年柳色,灞陵傷別。

樂遊原上清秋節,鹹陽古道音塵絕。音塵絕,西風殘照,漢家陵闕。

這首詞的白話譯文如下:玉簫發出如嗚如咽的悲鳴之聲,秦娥從夢中突然驚醒的時候,月兒正好掛在秦家的閣樓上。秦家閣樓上的月牙兒,年年橋邊的青青柳色,將灞陵橋的離別渲染得極為悽涼悲傷。遙遙望見樂遊原上悽清的中秋佳節,通往鹹陽的古道上早已是音信斷絕。音信斷絕,夕陽的映照下西風吹拂而過,眼前只有漢代留下的陵墓和宮闕。

這首詞上闋描寫的是個人的憂愁。在嗚咽的簫聲中秦娥夢醒,清冷的殘月高高掛在天邊,她似乎還沉浸在夢境中,她的夢境是什麼呢?眼前的清冷殘月勾起灞陵傷別的回憶,所以秦娥的夢境是和情人歡聚。這樣的場景不由讓人黯然,想來秦娥一人不知已經度過多少這樣的夜晚,年年柳色周而復始,但是情人卻相隔不止多遠,怎能不讓人黯然神傷。上闋看似是描寫秦娥,實則寫的也是詩人自己,對於某些事物的執著追求,奈何始終沒有結果,令人悵然。

如果詞的上闋以個人的憂愁為主旋律,那麼下闋就將個人的憂愁上升到對於歷史的憂愁。遠處人們在為清秋佳節而歡騰,而詩人自己獨立在西風殘照之下,這樣的對比更加凸顯出詩人的形單影隻的孤寂。但是在這樣的場景下詩人並不拘泥於自己的憂愁,而是著眼於秦、漢的遺蹟,鹹陽古道、漢家陵闕今猶在,但是曾經的那些音信、繁華都已然消散在歷史的塵煙中。這裡面飽含的是詩人對於古今興衰的思考和反思,給人一種厚重悲涼的歷史消亡感,在這樣的悲愴歷史憂愁下,上闋的個人憂愁已然淪為陪襯。

李白這首詞的宏大氣魄和開闊意境,在晚唐清婉綺麗的詞作中獨具一格,被贊氣魄之雄偉實冠今古毫不為過。對於「詩仙」的這首詞作,大家有什麼看法?歡迎在評論區留言。

相關焦點

  • 李白一生中很少寫詞,他的這首詞冠絕古今,被譽為百代詞曲之祖
    說起李白,大家第一反應就是「唐代大詩人李白,有詩仙之稱,與詩聖杜甫合稱為李杜」,不少人也能背誦李白的一些名詩,如《靜夜思》、《蜀道難》、《將進酒》……不過今天小佛不和大家聊李白的史,咱們來聊一聊李白的詞。
  • 李白:一詞憶秦娥,乃百代詞曲之祖
    「詩仙」李白除了詩作聞名以外,他的這首詞作在詞壇史上也佔有重要地位。古人對此詞評價很高,把它與《菩薩蠻·平林漠漠煙如織》一起譽為「百代詞曲之祖」。此詞作為唐五代詞中的最為膾炙人口的作品之一,上闋傷別,下闋傷逝。兩宋之交邵博《邵氏聞見後錄》始稱之為李白之作。
  • 李白一生詩酒千百篇,卻一不小心寫了首詞,就被譽為「詞曲之祖」
    若想從詩仙的浪漫豪情之中,瞥見其人生之追求是有些難的。李白有時候千篇一律,不折風骨亦不畏權貴,看什麼都好似糞土,可有時候他卻患得患失,害怕酒喝光了還沒醉,害怕傾心的美人不相會,害怕玄宗突然不再愚昧。然唯有詩歌是李白的摯友,在詩歌王國,李白是縱享九天攬月的仙人,偶爾俯瞰一眼人間掉落的詩情,都可渲染整個大唐,沾染整片天地。所以說,唐詩是李白至高的人生追求。然而李白並非一成不變,他也喜歡新鮮,除了詩歌,他還曾寫下為數不多的幾首詞,而其中一首便被稱為「百代詞曲之祖」。
  • 李白寫詞,被稱為「百代詞曲之祖」的詞作只有44字,卻是詞中精品
    你看,李白有多厲害,在唐詩裡已經說不盡,到了詞,還得說他,沒辦法,繞不過去,南宋淳佑年間黃升編集的十卷本《唐宋諸賢絕妙詞選》卷一中選錄了署名為李白的兩闕詞,就是《菩薩蠻》和《憶秦娥》,並云:「二詞為百代詞曲之祖」。註:黃升關於詞的書有上下兩部,上部為《唐宋諸賢絕妙詞選》,共十卷;下部為《中興以來絕妙詞選》,亦十卷。
  • 李白《憶秦娥·簫聲咽》,「百代詞曲之祖」,一首不可不讀的情詩
    《憶秦娥·簫聲咽》相傳是唐代詩人李白的詞作。此詞描繪了一個女子思念愛人的痛苦心情,讀來悽婉動人。古人對它評價很高,把它與《菩薩蠻·平林漠漠煙如織》一起譽為「百代詞曲之祖」。西風輕拂著夕陽的光照,眼前只是漢朝留下的陵墓和宮闕。03賞析這首詞是一篇為人傳誦的名作。上片寫思婦在春夜聞簫時懷人的情景。
  • 李白《憶秦娥》看著平平無奇,憑什麼被譽為「百代詞曲之祖」
    文|丁十二圖|網絡前面寫了一篇文章,對李白和毛主席的兩首《憶秦娥》進行了比較賞析,但是因為篇幅的原因,對兩首詞解讀都不夠透徹,尤其是李白的詞,所以導致很多人低估了李白這首詞。很多人都說,李白這首詞,兒女情長,平淡無奇,真的是這樣嗎?
  • 李白境界最開闊的一首詞,最後八個字令人拍案叫絕!
    《憶秦娥·簫聲咽》是李白的一首經典詞作,也是唐五代詞中最為膾炙人口的詞作之一。這首詞上下片共計四十六字,傷今懷古,託興深遠,尤其是最後八個字,以開闊的境界,把歷史的興衰之感寫得淋漓盡致,令人拍案叫絕!但在李白這首詞中,柳色一年又一年綠了,心愛的人卻依然遠隔一方,陪伴著的只能是鳴咽的簫聲和冰冷的殘月。實際上李白在這首詞的上片,藉助秦娥對情人的思念之愁,抒發了自己內心對某種事物的苦思與追求,而這種苦思和追求對於李白,對於常人來說,是執著但沒有結果的。也為下片過渡到歷史的憂愁,烘託了氣氛,奠定了基調。
  • 李白所寫的這首詞氣魄雄偉,冠絕今古,被稱為詞曲之祖
    唐詩是詩歌的巔峰時期,作為最傑出、最著名的詩人,李白的地位是毋庸置疑的。儘管他的詩歌也曾經受到過爭議,但時間證明,李白的詩歌就是超凡脫俗的。可能很多人也會發出疑問,李白留下了一千多首詩,他寫過詞嗎?答案是肯定的,李白寫過詞,而且傳說曾作詞十餘首,被尊為詞之始祖。
  • 這首詞被譽為「百代詞曲之祖」,詞中的「氣象」令後人望塵莫及
    我們熟知的唐代大詩人李白,他在詩歌方面的成就無需多言了,殊不知,他在詞的創作方面,亦有非凡的成就。雖然他的詞作不多,但僅有的幾首都是精品。尤其是他的一首《憶秦娥》,被歷代詞論家高度肯定,這首詞與他的另一首《菩薩蠻》一起被譽為「百代詞曲之祖」。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說:太白純以氣象勝。
  • 李白不僅是詩仙,還是寫詞高手,這首詞流傳千古,幾乎無人能超越
    從形式上分析,詩歌通常整齊劃一,每句字數相同,不排除有長短不一的詩,但只是極少數。而詞與之相反,儘管上片與下片的總字數一樣,但短句中的字數必然不完全相同,這也是詩詞最為直觀的區別。其他方面,比如押韻規則、對仗規則等,也是有比較大的差別,在此不做過多闡述。
  • 李白不僅寫詩還寫詞,這首《憶秦娥》氣魄雄偉,動人心魄
    李白是盛唐文化孕育出來的天才詩人,其個性狂傲不羈,其詩作飄逸超群,他是詩仙,也是盛唐氣象的代表。如果沒有李白,我們的精神世界將少了許多經典詩詞,李白的詩包羅萬象,既有激勵人心,也有激情豪邁,既有深情款款,也有難捨難分。李白不僅寫詩,還寫詞,《憶秦娥》就是李白所開創的。
  • 宋詞中最牽腸掛肚的詞牌,史上最經典的《憶秦娥》,詞曲之祖!
    憶秦娥,詞牌名,因「秦娥夢斷秦樓月」這句詞得名。關於該詞作者,宋人認為是李白之作,明代以來屢有質疑者。理由是《李太白全集》並無此詞,至今所知盛唐詩人無他人作此詞。因此一般認為是晚唐五代詞人所作,後被誤歸於李白名下。
  • 詩仙李白在山東
    這20多年,詩仙李白住在東魯,訪友攬勝,足跡遍及四十餘縣,幾乎走遍了山東所有的名山大川、古祠勝跡。山東出好酒。公元736年,李白第一次行經汶上。《酬中都小吏攜鬥酒雙魚於逆旅見贈》:魯酒若琥珀,汶魚紫錦鱗。山東豪吏有俊氣,手攜此物贈遠人。意氣相傾兩相顧,鬥酒雙魚表情素。雙鰓呀呷鰭鬣張,撥剌銀盤欲飛去。
  • 李白初出茅廬之作,其中10個字冠絕古今
    於是詩壇有了孟郊「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的少年得意,也有杜甫「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豪邁,更有李白「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裡」的凌雲之志等等,這些也都是古人的青年意氣。而本期筆者要講的這首詩,正是李白青年時期離開家鄉到荊門外所作,此時的李白年僅23歲,正是初出茅廬時,這首詩實力詮釋了什麼叫行雲流水。
  • 漫天大雪下李白寫此詞,僅一個雪字卻句句是雪,最後10字妙不可言
    那麼這麼難寫的雪,到了唐詩一哥李白筆下,又會如何呢?本期要和大家分享的是李白《清平樂·畫堂晨起》,李白晨起見漫天飛雪,詩興大發寫下這首詞,僅一個雪字卻句句是雪,最後10個字更是妙不可言,讓我們一起來讀一讀:《清平樂》唐.李白畫堂晨起,來報雪花墜。
  • 李白不僅是詩仙,還是寫詞高手,所寫此詞幾乎無人能超越!
    以李白的才學和影響力,無愧於詩仙的尊稱,也無愧於謫仙人的稱號。殊不知,李白不僅是詩仙,還是寫詞高手,他的這首詞流傳千古,幾乎無人能超越。關於這首詞,兩宋之交邵博《邵氏聞見後錄》始稱為李白之作,南宋黃昇《唐宋諸賢絕妙詞選》亦錄於李白名下。有人據詞意認為此詞可能作於天寶(唐玄宗年號,742—756年)後期。
  • 李白才是宋詞開山鼻祖?《憶秦娥》開創詞曲之風,歷史評價很高
    在我們固有的印象裡,李白是大唐最偉大的詩人,其詩或豪邁、或大氣、或柔情、或仙風道骨,像一個劍之客,在酒過三巡之後,舞出的絕世高深的劍法,又帶著仙氣。然而他的《憶秦娥》,歷來的文人墨客都給予了很的評價,被譽為「代百詞曲之祖」。
  • 代表著半個盛唐的詩仙李白,究竟是怎樣的一個人?
    詩仙李白的名號冠絕古今,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一口吐出半個盛唐的評價,也讓李白的詩成為了唐朝最富有代表性的詩句。而如人才為何難以入仕,是客觀的影響還是自身的意願?而李白又是怎樣一個讓人刻骨銘心、難以忘懷的人物呢?
  • 為什麼王國維評李白的《憶秦娥》「寥寥八字,關千古登臨之口」?
    《憶秦娥》的爭議關於李白的詞作品,在詩詞界一直有爭議。而爭論最大的就是被列為「百代詞曲之祖」的這首《憶秦娥·簫聲咽》。這也就是為什麼大部分專家存疑,而基本上所有文獻都標上作者李白的緣故。搞清楚這些東西是專家的事,老百姓並不在乎。因為他們不知道也不在乎詩詞的演變過程。《憶秦娥》好在哪?那麼這首詞的後八個字好在哪兒?以至於王國維用「關千古登臨之口」的無上評價?
  • 李白對孟浩然高調「示愛」之作,其中5字被爭議千年,詩仙真性情
    那麼李白和杜甫關係好不好呢?答曰:不好說!因為時代過於久遠,我們已經無法去揣度聖賢之間的關係。不過從互相贈答的詩來說,李白和另一位唐代詩人的關係明顯要好過和杜甫,這位詩人就是孟浩然。李白給孟浩然寫過數首詩,其實最出名的就是這一首《贈孟浩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