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營醫院一定要轉變經營思路,從經營科室轉變為經營客戶,從開發新客戶轉變為維護老客戶,從短期功利主義轉變為長期價值主義,放棄單次收益,追求終身價值。
我給會員制下的定義是:醫院經營的重心,從經營科室轉變為「經營客戶」,從開發新病人轉變為「維護老病人」,把患者轉化為「會員」,提供「全程醫療服務」和「終身健康管理」,打造醫院自己的「私域流量池」,從而實現來患者、再就醫和轉介紹的目的,讓醫院從此不再缺病人。
01 用戶運營
如果要把客戶引流到私域流量池,成為醫院的會員,我們就需要設計引流的措施。其中第一項就是建立積分系統,病人的積分越多,就越容易留存到存量池。
比如籤到有積分、消費有積分、參與活動有積分、轉發分享醫院的活動也有積分,預約推薦新會員有積分、參與滿意度評價有積分、出院後參與康復計劃有積分,甚至在醫院發布的活動下點讚都有積分。
這些積分的價值是什麼呢?最直接的價值是可以兌換積分禮品,其次可以憑積分升級。不同的會員等級,可以享受不同的權益。
這種會員等級通過積分來實現,每一個等級都需要不同的積分,等級越高需要的積分越多。
我們可以把會員的等級設為5級,針對不同的級別,可以設計成不同的會員權益。
比如一級會員只能享受會員禮品,但是消費的時候沒有折扣;到第二級會員呢,就可以有折扣,而且還可以贈送一些免費的項目;到第3級的時候,又可以增加優惠或者折扣的力度,還可以專門為三級以上的會員設計個性化的體檢套餐,這種體檢套餐可以是免費的,也可以是優惠的。
這樣的話,通過會員等級來享受不同的優惠或不同的會員權益,來激勵會員升級,那升級的條件,就是賺積分。他賺的積分越多級別越高,就越容易留存到醫院,和醫院建立黏性關係。
其他用戶運營的事項還包括:策劃和組織各類促銷活動,為住院患者過生日,開展會員日活動,為會員設計個性化的體檢套餐,組織開展健康大講堂活動,創建五維關愛圈,為會員提供全程醫療服務和終身健康管理,構建聯盟醫療群等等。
這些事情就需要一個部門來管理。
02 健康管理中心
以往醫院的經營重心在科室,圍繞業務建立了門診部、住院部、護理部、質控部、院感部等業務部門,但是「沒有專門負責經營客戶」的部門。
醫院的營銷部門只負責開發新病人,對老病人的維護既不得方法又不上心。醫院內部的其他部門在參與醫院組織的營銷活動時,各自為戰,缺乏協調和統一,導致營銷體系支離破碎,形不成醫院的服務標籤。有的病人好不容易營銷來了,但找不到人接待,或者接待時漫不經心,特別是一些優惠或者免費項目更是如此,客戶體驗很差,醫院得不償失。
因為這些病人不來還好,來了之後不滿意,不但他自己從此以後不再來了,還發動親戚鄰居七大姑八大姨都不要來。
所以必須有一個專門的組織負責會員制模式的管理,負責經營客戶。
這個組織,我們稱之為健康管理中心。
大家一定要注意,這個健康管理中心不是醫院通常意義上的「體檢中心」,因為很多體檢中心也叫健康管理中心,但我們今天所講的健康管理中心,並不是這個體檢中心。
03 重要使命
我們認為,患者出院並不意味著治療的結束,而是從醫院的病床轉移到了家庭病床。醫院只有向病人提供「全程醫療服務和終身健康管理」,才能輸出長期價值,和病人建立真正的連接,實現重複就醫,醫院才能獲取患者的終身價值。
因此,這個健康管理中心,其實就是以會員為中心,長期經營客戶,提供長期價值的組織部門。
長期價值,主要通過「全程醫療服務」和「終身健康管理」兩個渠道輸出。
參加過我們公開課的院長朋友應該知道,我們提倡為患者提供院前、院中、院後三個環節的醫療服務,稱之為「全程醫療」。
當一個人暫時不再需要醫療服務時,我們怎麼和客戶連接呢?這時候就需要「健康管理」了。而且這種健康管理,我強調是終身的,是持續的,不能中斷。因為你一中斷,這個客戶就有可能重新進入到流量湖裡成為公域流量,下次就醫時就不一定還是我們的客戶。
因此,健康管理中心,就是以患者為中心,圍繞著全程醫療服務和終身健康管理開展工作,主要目標就是讓患者來,讓患者重複就醫,還能讓患者轉介紹。
(本文為《民營醫院會員制模式》的連載,期待您關注更新)
【會員制模式,破解醫院經營困局】
民營醫院目前受各種因素的影響,面臨著"缺患者、缺人才、缺模式" 三座大山。如何破局,突出重圍,考驗著每一位民營醫院領導者的智慧。
協仁醫管十幾年來一直專注於民營醫療領域的諮詢和培訓,深知民營醫院的困惑和需求。為了真正幫助民營醫院破解當前經營困局,潛心研發精品課程《會員制模式:打造醫院自己的私域流量池》,並已連續開課40期,幫助數百家民營醫院在逆境中實現了業績增長。
《會員制模式》的核心主張:民營醫院的經營重心,必須從「經營科室」轉變為「經營客戶」,從「開發新病人」轉變為「維護老病人」,把患者轉化為會員,為會員提供全程醫療服務和終生健康管理,讓患者更加滿意。從而實現「來患者、再就醫、轉介紹」的目的,使醫院基業長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