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新冠病毒肆虐全球之後,新加坡遭遇史上最嚴重的登革熱疫情,感染2萬零6百病例,我國上也已報告輸入性登革熱病例9例,廈門也隨即發布了登革熱輸入風險等級,和新冠疫情一樣,是高風險等級,可見預防新冠肺炎的同時也要注意預防登革熱。
什麼是登革熱?
登革熱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傳染病,感染後的潛伏期一般為3~14天,多數為5~8天,是全球傳播最廣泛的蚊媒傳染病之一,主要經埃及伊蚊及白紋伊蚊傳播,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蚊子」,因此登革熱的傳播具有一定的季節性,每年的5-9月份為高發期。
登革熱的典型的症狀為頭痛、高燒、骨關節酸痛、淋巴結腫大、血小板減少,嚴重可出現登革出血熱及登革休克症候群,登革出血熱及登革休克症候群症狀危重,病死率較高。在我國,登革熱一直是需要重視的疾病,尤其到了夏天,更是容易出現爆發,如果不做好防護,必定會給生活和工作帶來困擾。因此當出現以下6個症狀時要小心。
1、發熱
發熱起病急,體溫迅速達到39℃以上,一般可持續2~7天,部分病例於第3~5日體溫降至正常,1日後又再升高,呈雙峰熱或鞍型熱。可伴有過敏、噁心、嘔吐、腹痛、食慾差、腹瀉和便秘等消化道症狀。顏面和眼結膜充血,頸及上胸皮膚潮紅。兒童病例起病較緩、熱度也較低。
2、皮疹
皮疹多於發病後2~5天出現,初見掌心、腳底或軀幹及腹部,漸次延及頸和四肢,部分患者見於面部,可為斑丘疹、麻疹樣皮疹、猩紅熱樣皮疹、紅斑疹,稍有刺癢,也有在發熱最後1日或在熱退後,於腳、腿背後、踝部、手腕背面、腋窩等處出現細小淤斑,1~3日內消退,短暫遺留棕色斑,一般與體溫同時消退。
3、疼痛
感染登革病毒後可出現頭痛、眼眶痛,腰背痛,尤其骨、並節疼痛劇烈,似骨折樣或碎骨樣,嚴重者影響活動,但外觀無紅腫。
4、出血
25~50%病例有不同程度出血,如牙齦出血、鼻衄、消化道出血、咯血、血尿及陰道出血等。注射部位有瘀點。
5、腎功能衰竭
感染登革病毒後嚴重的可引起登革出血熱及登革休克症候群,此時患者出現肝、腎等重要器官有衰竭表現,人出現休克,甚至死亡。
雖然登革熱死亡率並不高,但如果感染了重症登革熱,隨時會受到疾病給生命帶來的威脅。
登革熱如何預防?
預防登革熱有效的措施就是防蚊滅蚊!
防蚊滅蚊首先要做的就是清理積水。伊蚊性格「野」,攻擊力強,白天喜歡在公園的叢林深處、積水邊、瓦罐水壇、屋頂溝叮人,只有清除積水,才能防止一定伊蚊聚集、咬人。
居室內門窗要安裝紗窗,並定期更換維修,以免損壞蚊蟲進入房間,也可以使用蚊香、電熱滅蚊片、電蚊拍、瓶裝殺蟲氣霧劑等。
外出時選擇穿淺色長袖,並塗好防蚊藥水,遠離積水等蚊蟲孳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