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這些年輕人為何不結婚?帶你傾聽90後婚戀觀

2021-01-18 廣西新聞網

廣西新聞網南寧1月14日訊(記者 韋幸文 羅珊珊 實習生 李婷 覃芊芊)臨近過年,一年一度的「催婚大戲」又將上演。日前,一條「我國單身成年人口2.4億人」的微博話題頻頻衝上熱搜,閱讀量高達5.1億。這一數據來自於蘇寧金融研究院發布的《單身群體消費趨勢研究報告》,據報告顯示,這一數字甚至比俄羅斯和英國的總人口數之和還要多。不少網友看完後紛紛表示:我居然參與了一個2.4億的「大項目」!

據珍愛網發布的《2019年90後單身人群白皮書》顯示,在我國的單身人口中,90後佔比47.68%,80後人群佔比41.62%,70後人群佔比10.7%,90後單身人群佔比最高。是什麼原因導致90後單身人口越來越多?單身90後真實婚戀觀又是怎樣的?近日,記者採訪了多位現居南寧的未婚90後以及他們的父母,試圖從中尋找答案。

圖為智聯招聘聯合珍愛網發布的《2018年職場人婚戀觀調研報告》中不同城市的單身率排行榜。(資料圖)來源:智聯招聘

愛情是錦上添花 緣分可遇不可求

沒有經歷80後的特殊歷史背景,也不像00後在多重呵護下成長,90後曾經是充滿爭議的一代。如今,當年被冠以「叛逆」「自我」等標籤的他們,也終於在2020年這一年,第一代90後邁入了而立之年。但似乎時代還是沒打算放過他們,作為來到了適婚年齡的90後們,又一次成為時下的熱議話題……

日前,據智聯招聘聯合珍愛網調研並發布的《2018年職場人婚戀觀調研報告》顯示,在參與調研的職場人中,68.33%處於單身狀態。其中南寧排在第17名,有68.75%職場人是單身。記者在採訪中發現,不少受訪90後對於擇偶標準都提到了「性格相合」、「品行要好」、「三觀一致」、「志趣相投」等關鍵詞。但對於戀愛,每個90後心中都有不一樣的看法。

「戀愛對我來說是精神的慰藉,是情感當中重要的組成部分,能夠豐富人生的體驗。但戀愛也講究緣分,可遇不可求,找到合適的人在一起,才能體會到戀愛真正的滋味。」95年出生目前現居南寧的市民黎先生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

99年出生的市民蔡女士表示,自己現階段渴望談戀愛,「戀愛是一件美好事情,愛能夠讓一個人成長,讓一個人的生命變得完整,每個人能夠在愛裡面認識自己、完善自己。我很期待那個人的出現,但我也一直堅持著自己寧缺毋濫的原則。」

92年出生的市民陳女士則表示,戀愛對於自己來說,像是「錦上添花」,有了更好,但沒有也無妨。她說對待感情自己一直都堅信三觀匹配才能走得長遠,所以這事兒急不來也強求不來,緣分要是到了擋也擋不住,緣分要是沒到,就好好享受工作、享受生活、享受一個人的自由。

90後單身原因分析 社交圈小排第一

據2019年中國青年網聯合珍愛網發布的《90後青年婚戀新常態調研報告》顯示,90後單身的原因排行榜前三名為:社交圈子小、工作忙、對愛情幻想過於完美。就性別差異而言,除了圈子小之外,男性單身的主要原因為性格內向不擅交際、工作忙、經濟條件不理想;女性單身的主要原因則是對愛情幻想過於完美、工作忙、性格內向不擅交際。從學歷背景看,學歷越高越容易受困於生活圈子小和工作忙帶來的擇偶問題。

97年出生的市民謝先生告訴記者:「我每天都在公司和家之間往返,兩點一線,工作很忙。周末休息時間又習慣宅在家裡,所以自己的社交圈子比較窄,很難認識新的人。」謝先生說,現在的人比較浮躁,做什麼都急於求成,包括談戀愛。再加上每個人對於戀愛的要求和標準也不相同,即使談了戀愛也很難一起走下去。每當一想到這裡,謝先生就減弱了自己想要談戀愛的想法。

《90後青年婚戀新常態調研報告》調查還顯示,90後的主要壓力來源為脫單壓力、經濟壓力、自我提升壓力及工作壓力。既為單身狀態焦慮,又要考慮工作、經濟等物質方面的壓力,是他們的生活常態。

市民黎先生說:「我是渴望脫單的,但是我們這個年紀的年輕人普遍生存壓力很大,如果談了戀愛生活成本會更提高,所以很多人都會望而卻步,想等自己的物質水平高一點再去考慮感情的問題。」

93年出生的市民陸先生認為,當前這個年紀正是個人事業的上升期,雖然看到身邊的人陸陸續續都有了歸屬,加上家人的催促,心中難免有些焦慮,但目前自己仍會是把事業和個人能力提升放在第一位。

圖為我國2010年至2019年結婚登記數據趨勢圖。(資料圖)來源:國家民政部

婚姻是柴米油鹽 要考慮多重因素

據我國民政部統計,2013年全國婚姻登記機關共辦理結婚登記1346.9萬對,見頂後持續回落至2019年的947.1萬對。隨著經濟、文化水平的提高,90後的擇偶條件也隨之改變,對於結婚,他們有了更多的考慮。

94年出生的市民覃女士告訴記者,自己身邊已經有不少已婚的朋友,讓她對婚姻的美好生活有很多期待。但想到婚姻,覃女士認為,戀愛是「風花雪月」,而婚姻是「柴米油鹽」。她希望能做好更多的準備,再進入婚姻狀態。同樣,95年出生的市民楊女士也很渴望愛情與婚姻的到來,但她說自己不會為了結婚而結婚,與合適的人結婚很重要,不會將就。

94年出生的市民李先生認為,戀愛是相對自由的,婚姻則要對家庭負責。兩個人的三觀、雙方的家庭、結婚後的打算等等都是結婚需要考慮的因素,結婚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

陸先生則說:「結了婚之後,大多數父母就會緊接著催促要小孩,本身對於年輕的小夫妻來說,房貸、車貸等壓力就已經喘不過氣來,要了小孩之後生活質量會下降的很明顯。所以現在的年輕人即使認定了對方是攜手一生的人,有很多也不會馬上結婚,會等經濟實力更穩定一些再考慮這個問題,選擇先『立業』後『成家』。」

此外,《90後青年婚戀新常態調研報告》調查顯示,對於「門當戶對」觀念的理解,有超7成單身90後認為「門當戶對」是指結婚對象雙方的學歷、能力、成長背景等匹配,且有50%的單身90後贊同「門當戶對」的觀念,也有46%認為只要真心相愛就行。其中,收入越高,越贊同「門當戶對」的觀念。

市民蔡女士說:「當今社會物質與愛情像是被緊緊捆綁在了一起,很多人都會看中另一半是否與自己『門當戶對』。有房有車貌似成了結婚的標配,高收入、高學歷、家庭條件優越是多數人理想的擇偶標準,甚至很多人都希望可以找到一個各方麵條件都比自己還要好的另一半,畢竟誰都希望自己的婚姻是有物質保障的。」

同樣,市民楊女士也認為,90後大多數都是獨生子女,個性強、自我感覺良好,認為自己條件都還不錯,不願意降低擇偶標準委屈自己,所以很多人相互都看不上眼。

父母不過分幹涉 更在乎對方人品

90後的婚戀觀在發生變化,那麼90後的父母對此又持什麼樣的態度呢?《90後青年婚戀新常態調研報告》調查顯示,超7成父母選擇尊重子女的婚戀生活,子女收入越高,在婚戀選擇方面受到父母幹預越少,經濟獨立可以讓單身男女在婚姻方面擁有更多的話語權。記者採訪了多位家長發現,90後父母對子女的擇偶要求更多體現在人品方面,所以能否獲得對方父母的認可,人品是否經得住考核是最為關鍵的一步。

家長梁女士告訴記者,她有一個27歲的女兒,目前正在戀愛階段,雖然已經到了該結婚的年紀,但女兒不著急結婚,自己也表示理解和尊重,「她是一個比較有主見的女孩子,我們也不會幹涉她的情感生活,只希望對方是一個人品好、有上進心的男生,經濟條件好不好我們倒不是很在意,有上進心兩人一起努力日子也會越過越好的。」

「如果孩子直言不想結婚,您能接受嗎?」——面對這個問題,部分受訪家長表示不會同意,也有家長表示,儘管不太能接受,但還是得尊重孩子的想法。

家長劉女士告訴記者,現在的年輕人都有自己的婚姻觀和戀愛觀,不需要家長過分操心,「我的兒子今年24歲了,周圍很多同齡孩子已經結婚生子,我也希望他能早點成家立業,我也能早點抱上孫子,但是他如果實在是不想結婚,我會尊重他的想法。」

梁女士也表示:「孩子們大學畢業後基本都選擇在城市生活,房價高、花銷大、工作壓力也大,可能這些都是一些孩子不想結婚的原因,如果我的孩子實在不想結婚,我也不會強迫。」

記者手記

通過探訪90後的婚戀觀,我們發現90後無論是等待契合的靈魂伴侶出現,還是在戀愛中努力成為更好的自己,他們對待戀愛和婚姻都多了一份謹慎,這是他們更負責的表現。

每個人都有選擇戀愛和婚姻的權利與自由,幸福與否只有自己知道。無論做出哪一種選擇,希望每一個人,都是因為相互喜歡而在一起;希望每一對準夫妻,都是因為相愛才結婚;也希望每一位暫時一個人的朋友,都能夠找到與這個世界和平共處的法則,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去生活。

相關焦點

  • 「對不起,90後已經不結婚了……」
    這一年恍然中就已經過去了半年了,在這半年裡我收到了不下5份的結婚請柬。還記得剛開始收到請柬的時候拿回去給我媽說:「我現在也是要走人情的人了。」我媽白了我一眼,拿回去兩次過後,我發現我媽看我的眼神不對勁了,看到我拿到手裡的請柬就會問一句:「你看看別人,你怎麼還不急啊!"
  • 帶你看年輕人理想的結婚年齡
    帶你看年輕人理想的結婚年齡在年輕人看來,30歲還沒有結婚不算什麼,甚至一輩子不結婚也可以,這不過是選擇了一種不符合傳統的生活方式而已,是個人的自由,但是在有的人看來,30歲還不結婚就很離經叛道了,會被認為是很丟人的,父母也會在別人面前抬不起頭,在大城市裡這或許表現得不是很明顯,畢竟人們的生活節奏都那麼忙,沒有多餘的時間去關注其他人的事情,但是在小城市那就不一定了
  • 孫宇晨和被稱為「騙子」的90後創業者
    過度營銷不應該成為年輕人創業的全部,與多位90後創業者有合作的某知名投資人曾對此評價:「年輕意味著他們跌的跟頭比年長的人要少,年長的人都跌過了。這幾個人都是先出了大名,然後他們的錯誤才被放大。他們錯得並不一樣,有的是宣傳做得好,但沒做成生意,有的是虛假宣傳。給不出承諾卻還說著玩,沒能跟投資人妥善解決公司長期利益的問題。
  • 「不結婚,你們考慮過父母嗎」90後不結婚不生娃,礙著誰了?
    「90後招誰惹誰了,不結婚就是不考慮父母嗎?」前兩天,一個90後的朋友吐槽,說被人問及怎麼還不結婚,有沒有考慮過父母的感受。90後,現在最多也才30歲,這個年齡段還沒有考慮婚姻,是很正常的一件事,為什麼要質疑呢?雖說,截至2019年全國單身青年已超2.6億,但在現如今的社會看來,並沒有什麼稀奇的。
  • 90後:不買房不結婚不生孩子
    最近小編在跟朋友一起吃飯聊天時,發現身邊的90後的朋友同學大多數還都是單身,或者是在談戀愛中,一線城市的這些同學結婚比較晚,結了婚生了孩子穩定的卻是少之又少,而偏偏那些回老家,在三四線城市發展的同學相對結婚較早,甚至有的孩子已經上了小學。
  • 90後結婚年齡,90後普遍結婚年齡是多少
    ,特別是90後一代的年輕人,他們對結婚的看法與觀念都存在著自己的想法,所以,對於這方面的問題,我們今天就來看看,90後普遍結婚年齡都是多少?現在90後的普遍結婚年齡一般都在26歲之後,雖然個別綜藝和網紅讓我們看到了不少的年輕新娘,但是,真正的一大波90後結婚人群的年齡範圍,在26歲-32歲之間,相比之前古時候的女子,結婚的年齡層面是不是讓你覺得有點靠後,事實的確現在結婚平均年齡在往後延遲,裡面當然也包含了各種的因素,現在已經不流行包辦婚姻了,年輕人對婚姻有著自主權,所以,每個人都可以根據自己的想法來決定自己的人生大事
  • 外媒:中國多少年輕人不願結婚
    中國民政部在2015年年底的調查數據顯示,中國單身男女人數已近2億。    在外媒看來,中國單身人數上漲是有原因的——經歷了一系列深刻的社會和經濟變革後,中國傳統的愛情和家庭觀念正在被顛覆,越來越多的中國年輕人主動選擇了不結婚或者晚結婚。
  • 90後年輕人為什麼不想結婚了?採訪3位90後,我聽到了這些大實話
    這姑娘今年28歲,這些天一直忍受著父母催婚的嘮叨,她爸媽一張口就是:「我像你這麼大的時候,孩子都會打醬油了,你咋到現在都沒對象?」而她呢,也只是一邊聽著母親的埋怨,一邊漫不經心地應付兩聲,她知道爸媽嘮叨累了就會離開,而在這個戀愛自由的年代,只要她不點頭,就算親生父母也拿她沒轍。
  • 「90後已經不結婚了……」
    文 | 不二大叔 最近微博熱搜上有一組調查數據顯示,我國單身成年人口高達2.4億人。 讓人不禁發問:現在的年輕人都這麼佛系,選擇不結婚了嗎? 在我看來,或許很多人不是不想結婚,而是不願意將就了。
  • 重慶居民婚戀家庭觀調查 90後女性貞操觀回歸
    諸多調查中,80後夫妻滿意度最低,他們在結婚前,需要太多準備。  80後作為結婚主力,「閃婚+閃離」早已給人留下草率的印象。其實,他們結婚更累。調查報告顯示,三分之一的80後表示,要結婚,有房子是前提。  於是,才出校門沒多久,工作還未穩定的80後,開始日夜為票子、房子、車子奔波。多數80後青年都只能掙個首付,未來的日子已「賣身」給銀行還貸。
  • 「份子節」?「份子劫」!
    今天已經是國慶長假第三天了,看到這篇文章時你隨出去多少份子錢了?份子錢是很多職場人的沉重負擔,尤其是在這種節假日,很多親朋好友扎堆結婚,難免需要隨份子。「真話財經」最近看到很多人對「隨份子」這件事的吐槽,於是就寫下今天這篇文章。
  • 別再逼迫90後結婚了,生活已經讓我們筋疲力盡狼狽不堪了!
    最近清風看到了一些關於90後婚戀的報導,其中有一則數據讓清風陷入了沉思,90後最大的都已經30了,最小的也都20了,這個群體應該成為我們國家結婚的主力了,但是貌似90後對結婚不感冒,結婚率只有10%遠低於80後、70後等同期水平。那麼是什麼導致90後的結婚率如此之低呢?下面清風說一說90後的苦,看看大家是否有同感。
  • 世紀佳緣婚戀報告:90後愛情觀最保守 收入越低越宅
    90後「偽奔放」 70後「偽保守」「非主流」、「任性」、「垮掉的一代」、「奔放」……這些都是貼在「90後」身上的標籤,談起90後的愛情,很多人也許會脫口而出「早熟」、「不負責任」,但世紀佳緣調查發現,跟70後、80後相比,90後的愛情觀卻最為保守,90後的奔放屬於「偽奔放」。
  • 「夜讀」年輕人,你為什麼脫髮?
    治脫髮要趁早↓↓↓如果你的爸爸、爺爺在青壯年就開始髮際線後移,如果你本人也開始髮際線後移,甚至發量明顯減少,那麼,脫髮可能會遲到,但從不會缺席。有點戳心,但 90 後真的開始擔心起脫髮來了。而且植髮,也是從後腦勺不禿的地方植到脫髮區域來的。這個可能與頭皮「土壤」情況相關。某些特定區域的頭皮,雄激素受體數量、類型、親和力可能都不一樣,說不定,頭皮也需要像面部一樣分區域護理。
  • 中國人還在苦惱「離婚冷靜期」,法國人一輩子「只戀愛不結婚」!
    1月1號起,夫妻雙方申請協議離婚後,需要經過30天冷靜期才能離婚,期間如果有一方不願意,離婚申請都將被撤回。「離婚冷靜期」加重了離婚難度,這個政策的背後,也折射出中國人「勸和不勸分」的傳統思想。離婚第一救火梯隊是雙方的家人。
  • 為何傳出「與鄭有美結婚」?孔劉:希望她只屬於我
    南韓大勢演員孔劉、鄭有美在9日爆出結婚傳言,經紀公司雖迅速出面否認,但有韓媒挖出,為何兩人會因此傳出結婚傳聞,事實上,孔劉過去曾在訪問裡表達對鄭有美的「喜愛之情」,更大方直言:「不希望她出演其他的電視劇,成為只屬於我的明星。」兩人感情甚篤,因此傳出即將結婚。
  • 結婚新娘必須帶活雞回夫家?婚俗「帶路雞」你了解多少
    「帶路雞是什麼?是要準備活雞嗎?」相信很多新人聽都可能沒聽過吧,表示懵逼狀態~~究竟帶路雞是什麼、有什麼含義?這次小編帶你一次解惑完!帶路雞是什麼?在古代是要帶活雞(最好還要啼叫),於婚後歸寧時,由女方準備至少一隻公雞、一隻母雞為單位,並且要用9尺長的紅緞帶(代表長長久久)綁住雞腳,讓新娘帶到夫家有「起家」的含義在,所以才有俗語說到「帶路雞新娘好起家」。
  • 90後清華姚班高材生,辭職谷歌回山西教書,他說「不想像成功學那樣生活」
    他解釋背後來由,字句之間,有時代共性的群體焦慮,也有一個90後年輕人的獨立思考和自由精神。他有地上的六便士,也有頭頂的月亮。是不是要像當年日本經濟泡沫破裂時候的年輕人一樣,去流落街頭?」張昆瑋不願在世俗成功的標準裡隨波逐流。「我不願意像成功學說的一樣,為了成功捨棄一切,我想在工作之中融入愛好,想在工作之外有自己的生活。」於是在谷歌工作滿第二年後,他最終決定,辭職離開。
  • 「90後已經不結婚了…」
    為什麼這屆年輕人不想結婚了?當我問出這個問題的時候,好友希子正坐在我對面惡狠狠地咬了一口手中的漢堡,含混不清地說:「不能給我幸福,還想來分我的麵包?門兒都沒有!」80後因為結婚後悔了,而90後已經不敢結婚了……婚姻唯美的外衣被一把扯碎,露出冰冷而堅硬的現實。
  • 當代年輕人到底該不該「精緻窮」?
    2020年只有剩下不到100天了,年初你定下的計劃,完成多少了呢?反正我是忙忙碌碌一整年,快到年底了,依然很窮不知道從何時開始,「精緻窮」逐漸成為這屆年輕人的主流生活方式。關於「精緻窮」,網上的解釋是這樣的:說到「精緻窮」的生活方式,最近讓大家印象最深刻的,莫過於《三十而已》中的王漫妮。30歲的女人,沒有存款,每天還過著「精緻窮」的生活,生活不將就,甚至還對愛情保留著天真浪漫的觀念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