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已經是國慶長假第三天了,看到這篇文章時你隨出去多少份子錢了?
份子錢是很多職場人的沉重負擔,尤其是在這種節假日,很多親朋好友扎堆結婚,難免需要隨份子。
「真話財經」最近看到很多人對「隨份子」這件事的吐槽,於是就寫下今天這篇文章。
十一長假還沒放,肖小姐就已經接到了6個朋友在國慶期間舉辦婚禮的請柬,算下來,她送出的「份子錢」將達到4400元。
肖小姐說,這幾乎是她一個月的工資。此外,巨大的時間成本也讓她發愁。
婚宴、壽宴、滿月宴……,各種名目的帖子邀請,在中國這個人情大過天的的框架裡,你不去就是不給主人面子,去了既浪費錢又浪費時間。
除了肖小姐,還有很多人吐槽:
@ 我上個月隨了七次禮,其中升學宴五個,不管考得好的不好的,花錢進學校的,都喊,不去就在背後說你……
@ 一個朋友的兒子開燒烤店,下請柬,開業當天捎去的禮金,第二天就關門了。厲害吧。
@ 有個人的親戚開了個小門市,他廣發通知開業,藉機斂財,其實跟他沒一毛錢關係。
@ 俺和同事去廁所,碰到同事熟人,說了幾句客套話,沒多長時間就收到請柬啦,真懵啦
@ 開放生二胎了,居然也都大操大辦。40多歲生個二胎也得送帖。
@ 二十多年沒見的同學,只做了一年初三的同學,偶爾別人溫鍋宴的時候遇見了,前幾天就接到了電話,她家孩子上大學。說句心裡話,根本就記不清她到底是誰……
為什麼會有「隨份子」這種事?
很多人都隨過份子,也面臨過和上面各位同樣的煩惱,但你知道中國人為什麼要隨份子嗎?
所謂份子錢,就是在一個熟人圈中,大家集資向某人送賀禮。並不局限於婚事,其他大事譬如做壽、滿月、動土、喪葬等等都可以湊份子,但是湊份子以婚喜事最盛。
據專業人士考究,「份子」也寫作「分子」,是一個老詞,打從明代中葉開始就流行,這種叫法,本身顯示湊份集資、群策群力的風氣。
用大白話說就是,親朋好友有事,自己作為親朋好友就出手幫一把,讓喜事辦成的意思,「份子錢」的本質其實就是互惠互利的「眾籌」。
所謂的「人情往來」,就是如此,最初的份子錢只是為了集眾人之力,解當事人的一時之難,遠不是今天所暗含的面子、考驗情誼甚至道德綁架的意味。
現在的「人情債」已經重過「互惠互利」,身處特定關係網中的每一個個體,或多或少都要花費心力維繫其人際關係。
於是,領導的孩子結婚下屬就要隨份子;上級有紅白喜事,下級就要隨份子;為了維護和孩子老師的關係,家長也要隨份子……
其實,很多情況下隨不隨份子都是模稜兩可的選擇,但想想以後有可能和這個人還會見面;還會用到ta的關係人脈;別人都隨了,領導不能不隨……想來想去,自己的錢就出去了。
「隨份子」風氣太盛,其實就會演變成一種惡性循環,自己隨了那麼多年份子必須要找機會收回來,管它熟不熟都會邀請一遍,於是很多人收到請柬。
過幾年後,又有人找機會要收回自己隨出去的份子,這樣來來回回所有稍微有點關係的人會被綁架在人情道義這一張大網上。
每一個隨份子的人都是這張網上的一個個體,儘管痛苦不堪但很少有人跳出來說「不」,而是轉而去「捕獲」以自己為中心點的關係網上所有的人。
於是,「隨份子」從最初的互惠互利已經演變成一種負擔,甚至有一些人為了把送出去的錢「掙回來」,挖空心思找藉口辦酒席,還有一些人把「收份子」當成一種斂財的手段。
全國各地一般隨多少份子?
長假期間,很多人都選擇回老家,中國地大物博,幅員遼闊,全國各地隨份子的行情也不太一樣。
雖說紅包的金額都是按照親戚、朋友、同事的親疏遠近關係決定的,但總的來說,長三角地區普遍更高,蘇州、浙江、上海,最普通的朋友出手也是500,其餘最低的地方也要200塊。
另有一項調查顯示,結婚份子金額北京、天津最為闊綽,1500元及以上的佔被調查人數的15.3%,領先於最低的河南、河北。
河南、河北、山東、山西、安徽、江西省相對來說金額較少,不管是低於500元還是高於1500元,較其他省份都存在較大差異。
還有一些很有意思的。比如湖北,據說親弟弟結婚,親姐姐要配送個幾萬不等;
在香港婚宴的人情價格是根據宴請的地點來定的,酒店晚宴是800至1200港幣,酒店自助晚餐需要800至1000港幣,酒樓晚宴是800港幣。
如果你是去西藏隨份子,除了紅包記得帶上一條哈達哦。
據說廣東人對隨份子錢這件事上在全國都是最「厚道」的。紅包只要200塊,多了還會給你退的,在廣東順德,甚至一分錢不收,紅包撕個角代表受禮。
另外,隨份子裡邊還有很多學問,尤其南方人在這方面的忌諱很多。
很多地方對「四」這個數字非常忌諱,對於單數也不接受,認為白事才給單數,紅事得給雙數。
現在的年輕人給紅包也會給一些比較有意義的數字,比如520;湖北人尤其喜愛666、888、999、1888這些數字,福建人比較喜歡1280,2280這些很吉利的數。
南方份子錢都比較講究,是要裝在紅色的信封裡,並且署名、寫上祝福的話,女方的親屬紅包交給女方,男方親屬的紅包一定要交給男方。
同事才是隨份子的主力人群
一般很多人會認為,同學和親戚在隨份子的時候最給力,但一項調查顯示,同事才是隨份子的主力人群。
某職場精英服務機構的一項調查顯示,參加過1-5次婚禮的職場精英佔到最多數,為41.7%。接著是5-10次,佔38.8%,僅有2.3%的精英表示從來沒有參加過婚禮。
調查顯示,被邀請參加婚禮最多的是同事,為33.8%,比朋友高出8個百分點,該比例更是遠大於同學/校友、親戚的比例。
報告稱,這印證了生活和工作緊密相聯,同事早已構成自己生活圈子的大部分。
同事在隨結婚份子錢時從整體上看金額較大,500-800元和800-1500元最為常見,此外,1500元以上的結婚份子錢現在也越來越多。
值得一提的是,隨著年薪的增長,份子錢也正向增長。
調查顯示,年薪30萬以上的精英人群,1500元及以上的份子錢佔比達到35.8%,是年薪20-30萬人群的近3倍,是年薪10-20萬人群的近6倍。
你的份子錢準備好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