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3日,蘇州日報頭版「以思想大解放之勇 爭高質量發展之先」專欄刊發了題為「太湖紅心島提升發展能級」的報導,介紹了我鎮五大引領工程讓黨建成為鄉村振興紅色引擎的特色經驗做法。現全文推送——
近日,「環太湖黨建實踐研究基地」掛牌,標誌著吳中區環太湖黨建帶正式建成。這條亮麗的紅色風景線以太湖國家旅遊度假區和5A級景區為主體,涵蓋金庭鎮、東山鎮、胥口鎮、臨湖鎮、橫涇街道等區域的31個黨建示範陣地,形成區域化黨建大格局。
作為環太湖黨建帶的重要組成部分,今年金庭鎮突出以「太湖大橋」紀念碑、暴式昭紀念館、十二個村級黨群服務中心、環島紅色步道等黨建陣地建設和黨建服務五大引領工程,全面打造「太湖紅心島」黨建品牌。通過強化黨建促鄉村振興的系統性工作,金庭突出農村基層黨組織的政治功能,提升基層黨組織的組織力和戰鬥力。同時,推動五大工程齊頭並進,使黨建成為引領鄉村產業振興的強大「紅色引擎」。
西山島是中國內湖第一大島嶼,自2013年國家級的西山國家現代農業示範園區與金庭鎮實行「區鎮合一」管理以來,農文旅融合發展不斷加速。
黨的十九大對鄉村振興戰略提出了「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體要求,這為太湖西山島今後的發展指明了方向。
「基層也要有頂層設計。作為一個肩負保護太湖重任、以農業和旅遊業為主要產業的鄉鎮板塊,鄉村振興,應該堅持系統化思維,注重規律性把握,探索制定符合本地實際的操作性方案。」金庭鎮黨委書記談建強說,經過前期組織「六個一」大走訪傾聽民聲搜集民意,藉助蘇州大學等外腦智囊研究方案制定細則,開展解放思想大討論提振隊伍「精氣神」等多輪調研實踐討論,金庭在6月初下發了《打造「太湖紅心島」黨建品牌引領鄉村振興實施方案》。
根據方案,金庭將全面落實「一二三四五」戰略部署,切實發揮黨建的引領、服務和保障功能作用,為經濟社會發展注入「紅色動力」,實現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鄉村振興目標,將「太湖紅心島」打造成「環太湖黨建帶」上一顆璀璨的明珠。 翻開這份「金庭版」的鄉村振興「施工圖」,五大工程赫然醒目:夯實村級黨組織基石的「紅心」工程、推進美麗家園建設的「綠島」工程、加強作風建設的「清風」工程、強化社會治理的「聯盟」工程、推進富民合作社的「金果」工程。這些結合西山實際的特色做法,構成了「太湖紅心島」的骨骼和肌理。
「太湖紅心島」的基本原則是以黨建為引領堅持綠色發展,以人民為中心堅持改革創新和法治保障,其中五大工程的具體內容,與鄉村振興戰略提出的「五個振興」相輔相成。
以「綠島」工程為例,方案要求將村莊環境提標升級與產業轉型提質、鄉村形態更新、太湖水環境治理有機結合,紮實開展「263」「331」專項行動,重拳懲治「散亂汙」,全面清理圍網養殖。同時,大力實施高標準農田項目,推進全域高質量旅遊環境建設。
消夏灣是西山南部的一個大水灣,曾經由非本鎮的村民承包養殖螃蟹、蝦苗,去年底租期到期。金庭鎮石公村逐步對養殖戶進行清退,同時啟動農田復耕工程。如今,站在消夏灣的堤壩上,放眼望去,一塊塊方形的養殖圩塘幾乎看不到邊際。這裡的3000畝地計劃復耕種水稻和油菜花,打造類似興化垛田油菜花海的農旅融合項目,預計今年底完成整體規劃,明年6月一期開工,到2020年完成建設。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生態是我們最大的特色,也是最亮的名片。」談建強表示,對西山島而言,保護好太湖山水,守住耕地紅線,是鄉村振興的重要基石,必須讓良好生態成為鄉村振興的支撐點。
消夏灣是金庭「綠島」工程當下最大的項目。當時為了早日清退承包戶,村裡提前3個月通知不會再續籤,準備收回進行復耕。但由於涉及經濟利益,承租人並不肯輕易拆除養殖設施和簡易屋棚。
石公村黨總支書記戚建峰說,為了農田復耕工程順利進行,村裡成立了「行動支部」,圩區3個村的48名黨員幹部分成11個小組,分頭做工作。「從1月份開始到春節前,我們每天晚上開碰頭會,協商解決土地回收過程中出現的問題,並部署第二天的工作。」
經過黨員幹部的不懈努力,整個消夏灣的養殖塘目前已基本完成清退工作。
守住農業生態,把良田沃土、綠色田園留給子孫後代,這是既有短期效果又有長遠裨益的事情。消夏灣的3000畝水稻和油菜花輪作的高標準農田,將成為金庭農業和旅遊業結出「金果」的新增長點。
「等消夏灣項目全部好了,金庭的遊客肯定會更多,我們的生意也會跟著上一個臺階。」「馨香茶果」老闆夏娜是慈裡村人,原本在蘇州工作,2011年辭職返鄉開起了網店,專職幫父母賣農副產品。2013年她和丈夫汪江銀又在秉常村租了門面,領了營業執照,成為金庭鎮電商創業的青年代表。今年5月,小夫妻倆還開起了休閒農莊,提高客戶的黏性。
近年來,金庭鎮全力推進鎮級農產品電商平臺,引導青年返鄉創業,讓當地的碧螺春茶、枇杷、楊梅等「太湖之寶」搭乘「網際網路+」順風車,快速銷往全國各地,助力農民增收。今年5月15日,金庭還首次把洞庭西山枇杷採摘節推介會設在吳中萬達廣場內,讓不少城市裡人率先嘗到夏季的「第一口清甜」。
金庭的「金果」工程不只滿足於農產品的「小打小鬧」。今年,該鎮強化黨組織在推進全鎮土地綜合整治中的引領,實施「三年行動計劃」,力爭通過「三優三保」「城鄉增減掛鈎」等方式,有效盤活低效土地資源,滿足其他可開發利用區域發展需要,實現土地資源的優化配置。
談建強介紹,土地綜合整治地塊將用於發展水稻、油菜等傳統經濟作物,打好綠色生態市場品牌,用好基本農田保護補助政策,充分利用土地整治獎勵資金和區級產業優化基金,保障村級經濟獲得固定分紅,實現集體經濟增收和惠民富民,真正實現生態紅線向生態紅利的動態轉換。
此外,金庭還全面推行農民土地股份合作社,實施合作社分紅機制,增加農民租金收入和分紅收入,並積極對接區人社局,開展創業培訓,培育新型職業農民和返鄉創業青年典型,為合作社注入活力。
本文來源於:蘇州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