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聚德浮沉錄:曾靠接待外賓度難關,如今餐飲營收跌超10%

2020-12-23 AI財經社

文 | AI財經社 王燦

編 | 華記

本文由AI財經社原創出品,未經許可,任何渠道、平臺請勿轉載。違者必究。

臘月二十五,北京的一家百貨商場內熙熙攘攘。年關將近,人們開始為大年三十的年夜飯預熱,採買年貨或是帶些特產小吃回鄉,已經成為顧客們必不可少的節前安排。

對於已經連續六年在春節購買全聚德烤鴨的張女士及其家人來說,吃烤鴨已經不再是為了嘗鮮,而是「為了挑選帶有北京特色的年貨送給親人」。真空包裝烤鴨是張女士想到的第一個選擇,「也想過買其他的,但還是烤鴨好買、好帶(回家)」。幾日後,這兩隻烤鴨被擺在老家的餐桌上,一同構成張家的年夜飯。

另一位從安徽來北京旅遊的陳女士表示自己是第一次來北京,這天是旅行團安排的自由活動時間,就在商場裡逛一逛,「順便帶幾樣特產」。陳女士在全聚德櫃檯前駐留了許久,翻閱烤鴨、風味鴨包裝袋上的信息,許久沒有做出購買決定,「想再多看看」。

無論是對於忠實的老顧客,還是初探味道的外地遊客,作為京味「老字號」的象徵之一,全聚德已經成為北京文化符號的一部分。

但隨著年輕一代消費者的崛起,以全聚德為代表的傳統京味菜館已不再是市場主流。

目前,為了適應消費者日新月異的需求變化,國內餐飲業正向門店小型化、菜品精緻化轉變,全聚德在面對浪潮時無疑需要轉型。如何尋求新機會,是這家已有156年歷史的品牌所面臨的命題。

聚焦老字號

創建於清同治三年的全聚德品牌,從一個爐鋪起家,借單杆撐起的掛爐烤鴨成為北京城內的知名飯莊。

新中國成立以來,全聚德曾遭遇經營困難,各類國內外事務的接待服務為門店開闢出一條路子,高端宴請的基因就此埋下。

20世紀末,在商業體制改革的浪潮下,建立標準化運營體系,並開展規模化、連鎖化經營逐漸成為各家企業求新求變的途徑。1993年,中國北京全聚德烤鴨集團公司作為主發起人,聯合多家企業共同發起成立了北京全聚德烤鴨股份有限公司。

隨後,全聚德市場化的腳步邁得更快。千禧之初,這家「老字號」曾經歷兩輪重組,並在2004年被劃歸入首旅集團,最終更名為中國全聚德(集團)股份有限公司。2007年,全聚德在深交所掛牌上市,成為首家A股上市的餐飲「老字號」企業。

全聚德似乎過於相信並依賴「老字號」的品牌力量。就在上市的同一年,全聚德既完成了對仿膳飯莊、豐澤園飯店和四川飯店三家企業的收購。

以「老字號」品牌為基準的橫向延伸,使得全聚德在菜系上具有一定的差異化特徵,四川飯店攻「京派」川菜、豐澤園主打魯菜、仿膳飯莊以「滿漢全席」為特色,再加上全聚德自身的京味特質,由此延伸出的集團化經營也構成了全聚德今日的餐飲版圖。

不過,在「老字號精品化、品牌系列化」的戰略背後,全聚德同樣也要面對「蔥燒海參知名度比不過北京烤鴨」的尷尬。隨著消費升級,對品牌精細化運營的要求也逐漸增加,傳統「老字號」的口碑式營銷已很難為品牌增加生命力。

不過,全聚德內部人士認為,老字號作為長時間生存下來的品牌,必然有其賴以生存的特性和被人接受的產品,也有不斷適應主流消費群體需求的能力,老字號品牌比新型品牌更具發展實力。

門店承壓

在特殊時期,憑藉烤鴨宴請外賓的路徑,全聚德迅速地豎起招牌,步入高端烤鴨的行列。旅遊消費成為全聚德餐飲業務營收的主力,其中,包括全聚德前門店在內的各家門店在營業之外兼而起到展覽的效果,以完成品牌文化輸出。

目前,全聚德開設門店116家,包括46家直營門店和70家加盟門店;截至2019年6月30日,全聚德餐飲業務營收佔總營收的71.92%。根據2019年三季報,全聚德餐飲門店業務總營收為5.45億元,同比減少13.75%。

雖然有較高的毛利率,但由於餐飲門店成本較高,全聚德單店的實際淨利潤並不樂觀。財務數據顯示,2017年時全聚德餐飲毛利率為69%。但當年均攤成本後的盈利不足10%。

據了解,人工成本、房屋租金等在全聚德餐飲門店的費用構成中佔比較大,全聚德方面曾表示,上述兩項成本均呈現逐年增長的態勢。

對此,全聚德曾嘗試通過調整開店模式來壓縮費用佔比。其中,位於上海市控江路的社區綜合體門店是全聚德的新嘗試之一,全聚德總經理張力曾稱該門店開業一年來盈利超200萬元。但目前來看,新型門店的盈利對整個餐飲業務來說仍是杯水車薪。

導致營收失利的另一柄利刃是單店銷售業績的下滑。其中,作為全聚德餐飲門店營收支柱的華北地區,近年來表現不佳。根據全聚德2019年半年報,華北地區期內淨利潤為7.53億元,同比下降16.02%。

更重要的是,作為一個餐飲品牌,好吃的菜品才是硬道理。從各大美食點評網站可看到,菜品單價高、服務不到位等是消費者對全聚德詬病的主要內容。

休閒食品能否破局

門店業務受挫背後,是「老字號」品牌的轉型困境。

在消費愈加多元的今天,全聚德的烤鴨不僅難以維持烹飪的高水準,更逞論在新店輩出的同業競爭中勝出。

另一方面,比起年輕化的輕餐飲,全聚德「高門大戶」一樣的門店及所傳遞的文化顯得沉重了些,老字號所帶來的品牌光環需要尋找新的突破口。

在消費者的眼中,烤鴨仍是烙在全聚德身上最主要的,甚至是唯一的標籤。基於此,在縱向突破方面、例如消費層級區分、目標受眾的差異化,全聚德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全聚德也注意到了這一情況。如上文所述,為了品牌系列化發展,全聚德旗下共設立四個品牌,除了全聚德外,還包括仿膳飯莊、豐澤園飯店、四川飯店等。

其中,仿膳是全聚德旗下的「滿漢全席」品類,同樣也為全聚德天貓旗艦店生產休閒食品。2018年時,為分析存量產品,全聚德曾調整仿膳食品公司的經營團隊,聚焦休閒食品賽道。

不過,適應新的市場並不容易。全聚德的食品業務主要以旅遊消費市場為主,產品相對單一,雖然也推出了糕點、鴨零食、風味鴨等休閒類食品,但是品種較少、規模較小,產品「顏值」較低,尚未形成對消費主力群體的強大吸引力。

全聚德仿膳食品公司總經理告訴AI財經社,如何應對激烈的市場競爭是仿膳所面臨的最大挑戰,其中包括如何更好地傳承和創新產品。據了解,仿膳現有SKU150餘個,包含鴨類休閒食品、糕點類產品、百姓餐桌類產品和以月餅、粽子、春節禮盒為主的季節性產品。

全聚德內部人士認為,仿膳公司的任務包括加大對新產品的研發和設計力度,對現有產品進行口味和外觀的升級,以增強產品的時代感,從而拉近品牌產品與年輕消費群體的距離。

全聚德正在嘗試對產品進行多樣化調整,但這能否將全聚德帶出困境尚且未知。根據2019年半年報,全聚德在商品銷售上的營收為1.96億元。

而在北京某大型商超內,包括全聚德、便宜坊等多個品牌的真空包裝烤鴨禮盒被擺在通道中間的架子上。就AI財經社觀察,在人流晚高峰的一小時內,多數禮盒無人問津。

相關焦點

  • 「丟了魂」的全聚德,如何在隕落中重新找回自我
    中國「烤鴨第一股」全聚德的隕落仍未止步。近日,全聚德(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全聚德」,002186.SZ)發布的業績報告顯示,2018年該公司全年營收和淨利均出現同比下滑。對此,全聚德自稱業績下滑是受餐飲行業競爭加劇影響,公司年度接待人次同比減少。
  • 烤鴨一哥全聚德為什麼不行了?
    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圈裡局外」(ID:Truth-Be-Told-),作者:圈內師老師,36氪經授權發布。 一提起烤鴨,很多人腦袋裡都能直接蹦出來三個字:全聚德。是的,就是那個創始於1864年的百年老字號,來北京必吃之店,巔峰時期一年賣出千萬隻烤鴨,周恩來宴請過尼克森的地方,老北京只認這一家的中國烤鴨一哥全聚德。
  • 百勝中國開盤破發收跌5.29%!一手浮虧能買10個肯德基全家桶
    9月10日,餐飲巨頭百勝中國迎來回港上市首日,成為了繼阿里巴巴、網易、京東後的第四個從美股回港二次上市的中概股,同時也是回港餐飲第一股。然而,百勝中國沒能延續前三支回港中概股的火爆行情,今早開盤破發。百勝中國的發行價為412港元。
  • 全聚德賣不動了,烤熟的鴨子飛了
    整理: 商業周刊中文版曾幾何時,全聚德就是北京烤鴨的代名詞,也是遊客到北京必打卡美食。現在,全聚德烤鴨似乎真的賣不動了。8月19日晚間,全聚德發布半年報。全聚德並未在財報中提及利潤下滑的原因。不過,在其早前發布的業績快報中,全聚德曾提及,餐飲門店接待人次減少,營收下滑,同時帶動部分上遊食品工業收入減少。顧客減少、利潤下滑並非首次出現。以烤鴨聞名的全聚德,從2013年開始,營收、利潤再無明顯增長。
  • 從高端宴請到「北京人的餐廳」 全聚德能否一戰翻身?
    >至少超1.3億元。新京報記者採訪了解到,各門店可在規定菜品外根據自身情況提供其他菜品,降價幅度約為10%,其中40%的鴨類菜品降價幅度在15%左右。  從2013年至2016年,全聚德利潤逐步恢復,但始終未能超越2012年。2016年以來,全聚德淨利潤連續4年下滑,由2016年1.4億元逐年下滑至2019年的4462萬元;營收也從2017年起逐年下滑,由18.5億元連續下滑為15.7億元。  同時在此期間,國內餐飲市場發生巨大變化,大眾、休閒餐飲消費成為主流。
  • 江瀚:全聚德沒看到報復性消費?烤鴨一哥全聚德為啥怎麼都做不好了?
    財報顯示,一季度全聚德營收為1.80億元,同比下滑55.03%;淨利潤-8850.10萬元,同比下滑931.66%;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淨流出5442.76萬元,同比下滑180.55%。疫情對全聚德的衝擊是多方面的,除營收同比腰斬外,其投資收益也在直線下滑,財報顯示,其當期投資收益136.92萬元,同比下滑80.76% ,主要為報告期公司參股企業聚德華天受疫情影響收益減少所致。
  • 155歲烤鴨退步,顧客少了全聚德淨利創上市新低,半年關5家店
    相比之下,往年全聚德幾乎一個季度的淨利潤便能達到3500—4000萬元,而全聚德今年上半年3227.8萬元的淨利潤甚至不及2018年第一季度3718.10萬元的水平。同時,這也是2007年上市以來半年利潤的新低。在中報中,全聚德並未公布利潤下滑的原因。
  • 數讀商業半年報│12家餐企營收淨利雙降,半成品成新增長點
    今年上半年餐飲行業遭受疫情嚴重打擊,新京報記者梳理13家上市餐飲企業半年報發現,上半年12家餐企營收淨利雙下滑。其中,國際天食、全聚德、西安飲食等營收下降50%以上;海底撈、呷哺呷哺、全聚德等5家餐企虧損額達1億元以上。
  • 年貨都不買全聚德了,老字號烤鴨店是怎麼淪落到這麼不受待見?
    目前,全聚德開設門店116家,包括46家直營門店和70家加盟門店;截至2019年6月30日,全聚德餐飲業務營收佔總營收的71.92%。根據2019年三季報,全聚德餐飲門店業務總營收為5.45億元,同比減少13.75%。雖然有較高的毛利率,但由於餐飲門店成本較高,全聚德單店的實際淨利潤並不樂觀。
  • 淨利潤幾近腰斬,IDG清倉減持,全聚德究竟做錯了什麼?
    深交所要求全聚德解釋為何早在2014年以非公開發行股票方式募集的3.38億元,在長達6年後,其計劃投資的6個項目中除了1個投資進度為15.55%外,其餘5個項目根本未動工。而近日,全聚德管理層公告其將終止募投項目,並把剩餘資金轉為補充流動資金,以應對當前房租和人工成本等必要支出給公司現金流造成的巨大壓力。
  • 臺灣餐飲遇20年來最大跌幅,遠超非典出現倒閉潮
    在2003年「非典」疫情期間,臺灣餐飲業也曾連續5個月同比下降,當年5月同比下降17.5%,成為非典期間的最大跌幅。這次21%的跌幅遠超非典時期,著實陷入了困境。餐飲營業額減少五六成,從業者失業臺灣餐飲業營業額嚴重下挫的主要原因,是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
  • 全聚德三個季度虧掉三年利潤,降價也難挽救?百年「老字號」做錯了...
    在營收、淨利下滑的同時,全聚德的現金流亦持續承壓。1~9月,公司經營活動所產生的現金流淨額為-1.02億元。對於現金流緊張狀況,全聚德曾在今年3月披露一項議案,並獲得股東大會通過,議案內容是終止公司非公開發行股票募集資金投資項目,將剩餘募集資金近4億元永久補充流動資金,從資金層面切實保障後期生產經營的順利進行。
  • 5家餐企虧損額超1億元,上市餐企上半年過的怎麼樣?
    今年上半年餐飲行業遭受疫情嚴重打擊,新京報記者梳理13家上市餐飲企業半年報發現,上半年12家餐企營收淨利雙下滑。其中,國際天食、全聚德、西安飲食等營收下降50%以上;海底撈、呷哺呷哺、全聚德等5家餐企虧損額達1億元以上。
  • 北京全聚德辦奧運餐飲展覽館
    8月8日,北京全聚德奧運村店「菜品展示模特隊」為賓客展示體育主題菜品。當日,全聚德奧運餐飲展覽館籌建工作啟動。這個展覽館位於全聚德奧運村店內,展示陳列內容以回顧2008年北京奧運會期間餐飲服務情況以及展示與奧運會有關珍貴藏品為主。該店現有奧運收藏品228件,同時,還研發出不同食材雕刻製作的70餘道體育項目造型特色菜品,並成立京城首個「菜品展示模特隊」,為各界賓客展示體育主題盛宴和創新菜品。全聚德奧運村店毗鄰奧運主場館「鳥巢」「水立方」和奧林匹克公園,是全聚德集團興建的大型體育主題餐廳。
  • 湘鄂情跨界小南國「下沉」 杭城高端餐飲酒店堅守還是離場
    浙江在線07月16日訊 (今日早報記者 祝瑤 周夏林)近年來,餐飲業轉型不佳、上市折戟、營收下滑的消息不絕於耳。2014年上半年剛過,湘鄂情對外公布將加速跨界轉型。據悉,中國餐飲業收入由2012年平均每月同比增長13.55%,降至2013年的9.07%,今年以來略微反彈增至10.65%。
  • 營收持續低迷,百年老店全聚德漸失人心,網友評價:價格太貴了!
    而說到百年老店,北京的全聚德烤鴨必須擁有姓名!全聚德這個名字對任何愛吃的人來說都是耳熟能詳的。很多遊客到北京都必須要去嘗一嘗地道的北京烤鴨,而每次去,都會對滿座的屋子感到驚訝,因為整個餐廳中,所有的座位都被坐滿了。而北京當地也曾流傳"不到萬裡長城非好漢,不吃全聚德烤鴨真遺憾"的說法,也象徵全聚德在當地的盛名與影響力。長期以來,全聚德不僅以正宗的烤鴨而聞名,更以其常客而聞名。
  • ...半年報出爐,西安飲食日子不好過,小南國改名「國際天食」營收下降
    西安飲食淨利下降105.22%;國際天食營收下跌6.1%;味千拉麵淨利降8成,關店13家;全聚德外賣業務虧損;而與之對應的是唐宮中國淨利潤增長51.1%,呷哺呷哺門店擴張,營收、淨利均上升。  西安飲食淨利下降105.22%  西安飲食,這一號稱西北地區最大的餐飲企業,在經歷6月份的停牌後,上半年業績表現欠佳。
  • 餐飲A股,如何破局?
    2017年美國CR5餐飲企業均為連鎖快餐類企業,市佔率10.55%,其中麥當勞以364億美元年度營收獨佔鰲頭,佔比4.56%。星巴克、賽百味、塔可鍾、漢堡王市場佔有率分別為2.24%、1.41%、1.18%、1.16%。肯德基在中國1200個城市共有5600家門店,相對其他連鎖企業,佔據碾壓性優勢。百勝中國(YUMC.N)2017年收入達到467億元,遠超國內餐飲巨頭。
  • 徽菜第一股登陸A股,募資4億開12家門店,實控人曾是放射科醫生
    天津狗不理,北京全聚德令人心焦的市場表現就是前車之鑑,不禁令人擔憂,同慶樓是否能破此魔咒取得喜人得戰績?收入增長靠門店據招股說明書顯示,同慶樓的營業區域較為集中,主要集中在安徽省內,而安徽省外以外的地區主要集中在太湖區域和南京。
  • 傳承156年的全聚德烤鴨,為何賣不動了?看看顧客怎麼說
    北京烤鴨的名號由來已久,每一個去北京旅遊的外地人,幾乎都會去全聚德走一遭,畢竟全聚德乃是一個傳承100多年的老字號,而中國老百姓又比較認牌子,自然會趨之若鶩。不過,這已經是十幾年前的景象了,如今的全聚德早已不復當年盛況,就算它的牌子依舊那麼響亮,也沒有多少人願意買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