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行業分類:教育/培訓/科研 - 教育
所屬職業分類:社會型 - 教學人員
幼兒教師
幼兒教育是社會主義教育事業的組成部分,是基礎教育的基礎,具有教育性和福利性,幼兒教育不僅是以促進幼兒在健康、認知、社會性、情感、個性等方面的全面、和諧發展為目的,而且要突出時代特徵。二十一世紀幼短育應讓幼兒「學會生活」、「學會學習」、「學會關心」。
職業定義
幼兒教育是社會主義教育事業的組成部分,是基礎教育的基礎,具有教育性和福利性,幼兒教育不僅是以促進幼兒在健康、認知、社會性、情感、個性等方面的全面、和諧發展為目的,而且要突出時代特徵。二十一世紀幼短育應讓幼兒「學會生活」、「學會學習」、「學會關心」。
從業素質要求
1、現代化的教育觀
教育觀念是人們對於教育活動認識的結晶,它既集中反映教育現實的變化,又深刻地影響著教育現實的存在。教育的現代化首先要抓好觀念的現代化,也就是使傳統的教育觀念向現代教育觀念轉變,有了現代教育觀念的教師,才會有現代的教育。這種教育的「軟體」建設應當是幼兒教育現代化的關鍵,也是培養跨世紀人才的保證。什麼是現代化的幼兒教育觀念?所謂現代化的幼兒教育觀念就是現代人們對幼兒教育的根本看法和態度。它涉及幼兒教育的價值觀、目的觀、課程觀、教學觀、評價觀等觀念。幼兒教育是社會主義教育事業的組成部分,是基礎教育的基礎,具有教育性和福利性,幼兒教育不僅是以促進幼兒在健康、認知、社會性、情感、個性等方面的全面、和諧發展為目的,而且要突出時代特徵。
二十一世紀幼短育應讓幼兒「學會生活」、「學會學習」、「學會關心」。特別應幫助兒童關心社會、國家的經濟和生態利益,關心全球的生活條件,關心他人、關心家庭、朋友和同伴,關心其他物種(包括動物和植物),關心真理、知識、學習及關心自己和自己的健康。未來的幼兒教育課程逐步趨向整體、綜合化,它將更加注重教育內容的相互聯繫、教育方法和手段的綜合使用,更加追求整體利益。現代的教育評價將更加全面、系統,評價的重心將放在幼兒發展方面。幼兒教師只有用現代化的教育觀念指導教育實踐活動,才能實現二十一世紀的教育目標。
2、科學的兒童觀
現代化的教育觀念是以現代化的兒童觀念為其出發點的。因此,二十一世紀的幼兒教師必須樹立科學的兒童觀。我們應該怎樣看待未來的兒童?未來的兒童應是什麼樣的兒童?在歷次召開的關於「未來世界教育的國際研討會」中,各國代表提出的一致看法是:21世紀人才應具備適應性、創造性、社會性、堅韌性及全球觀念的素質。
基於這些對兒童新的要求,科學的兒童觀主要應包含以下幾方面內容:(1)兒童是一個社會的人,他們具有一切基本的人權。在聯合國於1990年9月召開的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世界兒童問題首腦會議上遞交給各國政府的《執行90年代兒童生存、保護和發展世界宣言》及《執行90兒童生存、保護和發展世界宣言行動計劃》(其中含《兒童權利公約》)兩個文件中,明確地提出了各國政府應當充分保障兒童生存權、保護權、發展權(含受教育的權利)。教師應維護他們作為人的基本權利,而且要創造條件使兒童的權利得到最好的保護。(2)兒童是正在發展的人。兒童有充分的發展潛能,而且存在發展的個別差異,教師應遵循其身心發展規律,承認個體差異,充分發掘其潛能。(3)兒童是獨立的人,應有主動活動、自由活動和充分活動的機會和權利。(4)兒童是完整的人,除了健全的身體外,還有豐富的精神世界,必須高度重視其在身體、認識、品德、情感、個性等方面的全面發展。教師只有科學地認識兒童,才能正確對待兒童,才能使兒童真正得到健康成長。
3、發展的眼光和強烈的未來意識
幼兒教育的對象是未來世界的主人,幼兒教師必須用發展的眼光來培養人才,要用未來社會的標準來培養今天的孩子,應該具有強烈的未來意識,因此前瞻性的戰略目光對二十一世紀的幼兒教師來說尤為重要。未來意識主要包括環境意識、競爭意識、國際意識、全球意識等。
(1)環境意識。環境教育已成為全球普遍關注的熱點,也將是我國教育的一個新課題。1994年埃及開羅的國際人口與發展大會、1994年日內瓦的國際教育大會,以及1995年在丹麥哥本哈根舉行社會發展問題世界首腦會議都對環境教育在提高人類生活質量和改善人類與自然關係方面的重要作用作了充分肯定。幼兒教師要樹立環境意識、充分認識環境教育的重要性並在教育實踐中加以實施,培養出具有環境意識的二十一世紀的兒童。
(2)競爭意識。八十年代以後,世界的政治格局發生了劇烈的變化,世界各國由冷戰時期的軍備競爭轉入經濟的競爭、綜合國力的競爭。所謂綜合國力的競爭實際上是高科技的競爭、人才的競爭。讓學生從小學會敢於競爭、適應競爭,是現代社會對教育的一個要求。二十一世紀的幼兒教師必須樹立競爭意識,在教育活動中培養幼兒學會公平競爭。
(3)國際意識。中國走向世界,世界走向中國是不可抗拒的潮流。許多國家在本國的民族經濟向日益開放的、相互依存的世界經濟一體化方向轉化的同時,提出了教育要面向國際,要有助於培養「跨越國境的人」、「面向世界的人」、「善於與他人合作、共事的國際人」。二十一世紀的教育要讓兒童樹立「地球村」、「我是世界公民」的觀念,從而培養兒童形成跨國界、跨文化的超越選擇能力。因此,教育的重要任務是培養「世界人」。由此可見,幼兒教師的國際意識不可缺少。(4)全球意識。全球意識的興起是未來人類社會意識發展的一種新趨勢。全球意識超越了民族意識、國家意識,是一種對全世界、全人類的關心。面向二十一世紀教育國際研討會報告指出:「我們當前面臨的全球性問題又要求在當前和未來生活的責任感和信任感方面有一種新的倫理觀」。可見,全球意識在未來教育中必定佔有一席之地,樹立幼兒教師的全球意識不容忽視。
4、較高的教育技能。
在現實中,我們常常看到這樣一種現象:一些幼兒教師能歌善舞卻缺乏應有的能有效地促進幼兒身心和諧發展的教育技能,在幼兒師資培訓過程中往往也是忽視了有關教育技能的培養。而教育技能對於一個幼兒教師來說更為重要。新世紀的幼兒教師應充分重視教育技能問題,並通過各種途徑加以提高。教育技能主要包括了解幼兒、創設環境、組織教育活動、與幼兒和家長的交往等技能。
5、健全的人格
蘇霍姆林斯基談到教育學生時說:「我們工作的對象是正在形成中的個性的最細膩的精神生活領域,即智慧、感情、意志、信念、自我意識。這些領域也只能用同樣的東西去施加影響。」另一位教育家烏申斯基也強調過:「在教育工作中,一切都應以教師的人格為依據,因為,教育力量只能從人格的活的源泉中產生出來,任何規章制度,任何人為的機關,無論想得如何巧妙,都不能代替教育事業中教師人格的作用。」可見,教師的人格作用不容忽視,尤其是幼兒階段的孩子,他們正處在個性形成時期,可塑性最大、模仿性最強而且教師在他們心目中具有相當高的威信,幼兒教師的人格對幼兒的作用尤為重要、尤其明顯。
二十一世紀的幼兒不僅要有強壯的身體,而且要擁有健康的心理。這就要求幼兒教師必須具有健全的人格特徵。(1)教師要性格開朗,進取心強,人際關係協調整;(2)教師必須能有效地適應變化著的社會生活環境;(3)教師對幼兒身心健康、潛能發揮能產生積極有效影響。如果幼兒教師不具備這些特徵,那麼幼兒的心理健康勢必受到影響,在一定程度上也將影響二十一世紀所需人才的培養。
除此之外,二十一世紀的幼兒教師還應具有較強的教育科研能力。教育科學研究能力是把教育科研知識運用於教育科研各步驟中的實際操作能力,主要包括選題能力、查閱文獻能力、取樣能力、運用科研方法能力、整理分析資料能力和撰寫報告能力。教育科研能力是教師素質的一個重要方面,科研能力的提高不僅有利於提高教師的自身素質,而且還可以提高幼兒教育活動的質量,使幼兒得到更大的益處,從而培養出更多二十一世紀的合格人才。
工作技巧
1、幼兒教師與幼兒的溝通的前提是滿足幼兒的需要
人的需要種類很多,身體需要和心理需要等。人本主義心理學家馬斯洛按需要的指向將其分為七種,即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歸屬與愛的需要,尊重的需要等。幼兒是社會的人,因而,幼兒具有一種對自尊、自重和來自他人的尊重的需要,要求得到成人的關注,要求自主,要求被讚揚和被認可,要求負一定的責任。對幼兒被讚揚和被認可需要的適度滿足,可激發幼兒的積極情緒,強化良好的行為習慣,增強幼兒的自信心。在師生的溝通中,幼兒感到教師對自己是欣賞的態度,就會使他們意識到自己在這個世界上有價值,有力量、有能力、有位置、有用處的,樂於與教師進行情感與認識上的交流與溝通。
2、幼兒教師良好的個性,是師生間溝通的保證
幼兒喜歡和善、耐心、公平,對幼兒有興趣的教師,不喜觀嚴厲、批評責罵、懲罰兒童、脾氣壞的教師。熱情的教師相對冷漠的教師更樂於助人。熱情與寬容對缺乏學業動機的幼兒個性有良好的影響。因此,作為幼兒教師要利用自身的榜樣作用影響幼兒。如,小含小朋友不小心打碎了花瓶,其他的小朋友跑去告狀。老師經過與小含交流後知道,他是想澆花而不小心打碎了花瓶。老師表揚了小含,因為他有愛心去澆花只是不小心打碎了花瓶。小 朋友們說以後會像他學習,小含也說以後做事情會更加的小心等。通過溝通這個教師解決了打隨花瓶這件事情,小朋友們也從中學到了一些知識。
3、教師與幼兒的溝通其溝通的方式有言語的和非言語的兩種
①幼兒教師與幼兒的言語溝通
教師與幼兒的言語溝通,通常是圍繞一個話題開展的,教師應注意談話的策略,觀察發現幼兒感興趣的話題,將幼兒引入交談主陋之中,運用簡潔有趣的提問,保持幼兒交談的興趣,幼兒發言時,教師要表現出極大的熱情和耐心,注意傾聽並給予鼓勵。與幼兒進行言語溝通時,教師本身的語言素養非常重要。鑑於幼兒的知識經驗和理解能力較差,教師的口語表達應符合幼兒的接受水平,如說話的態度溫和,使幼兒有一種安全感,並樂意聽從;語氣堅定,使幼兒感到教師充滿自信;表述簡單明了,從容不迫,使幼兒容易聽懂;儘量用愉快的聲調並走到幼兒身邊說話,而不是老遠地大聲嚷嚷,因為這樣做,會使幼兒感到恐懼。教師應講究語言藝術,由於幼兒的思維具有直覺行動性和具體形象性,因此教師的口語應該生動形象,引人人勝,並伴有動態語言。教師始終要用積極的語言與幼兒談話,告訴幼兒應當做什麼,而不是指出他不應當做什麼。比如說:「請把皮球送回家」而不說「把皮球放到筐裡去」,說「請把積木放在筐子裡」而不說「別把積木放在地上」。教師的語言不僅是向幼兒傳遞信息,進行思想教育的重要手段,也是幼兒模仿的對象,教師的語言應該為幼兒樹立榜樣。
②幼兒教師與幼兒的非言語溝通
教師與幼兒的非言語溝通主要是指教師運用微笑、點頭、撫摸、摟抱、蹲下與幼兒交談等方式與幼兒溝通。這種方式比言語更容易表達教師對幼兒的尊重,關心,愛護和肯定,符合幼兒的心理需要,教師的這種動態語言的運用,是建立在教師對幼兒的愛的基礎上的,教師如果像母親一樣對孩子從內心充滿愛,這種內心的愛的情感就會自然而然地流露出來並轉化為動態語言。如在幼兒面對他自己能解決的一些問題與失敗時,教師不必過去幫忙的就不要用行動去幫助幼兒。而是用鼓勵的眼神去鼓勵他,這樣會給幼兒很大的信心。從而使幼兒敢自己去面對困難與失敗。
4、幼兒教師與幼兒在溝通中應掌握的原則
幼兒教師與幼兒的溝通過程中,常會因幼兒年齡小發音準確,語言表達能力不強,主動與人溝通能力差的意識差,教師的權威地位等原因阻礙幼兒教師與幼兒之間的溝通,與有的教師覺得幼兒太小不需要與幼兒溝通,等等。造成了幼兒教師與幼兒的溝通有了困難或溝通無法進行下去的情況。因此,做為一名幼兒教師應掌握一些與幼兒溝通基本的原則。
①適時的原則
適時的原則是指教師要把握與幼兒溝通的時機。溝通時要注意把握溝通的時間、地點、考慮幼兒所處的環境,以及幼兒的生理狀況及情緒,通過這些,調整與幼兒溝通的內容,積極尋求主動與幼兒溝通的契機,只有把握了這些,才會使溝通產生事半功倍的成效。例如,幼兒在專心致志於某一件事,或很入迷地玩遊戲時,教師最好不要打擾他,當他完成了或需要幫助時,你再過去,抓住這樣的時機與他溝通,會使溝通的進程和內容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②尊重的原則
人都需要被他人尊重,都想他人能尊重自己。因此,做為幼兒教師要學會尊重幼兒。尊重的原則體現在教師與幼兒溝通中教師對幼兒所持有的態度,這種態度往往會直接影響到師生的溝通的順利進行。我們常常會發現,幼兒希望老師全神貫注地看著他,有時,他們怕你看不見,會湊到你的眼前,跟你大聲說。三歲後的幼兒,又常常會讓成人覺得他們很不聽話,經常出現與成人對抗的情緒,而這些舉動的出現,實源於幼兒內心尊重的需要。教師要注意幼兒的這些心理需要,在與他們溝通時,要以積極的態度來尊重幼兒,認真地傾聽他們的訴說,對訴說的內容要做出積極的反應,點點頭、微笑、詢問、運用鼓勵性的語言,身體的接觸等表示,使幼兒感到與教師交流中有一份被關注、重視的尊重感,由此產生心理的極大滿足,使幼兒與教師的情感產生共鳴,帶給幼兒積極愉快的情緒體驗。
③平等的原則
建立人格的平等關係,是師生間溝通的基礎,也是幼兒是否願意、喜歡和教師溝通的關鍵。因此,教師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創設主動與幼兒溝通的時機,放下做教師的架子,虛心向他們「請教」,做幾回學生。一名幼兒的舞蹈很好,所以教師經常叫她『教』舞蹈。幼兒很高興也很樂意教老師舞蹈,小朋友都覺得老師是大家的好朋友,於是大家一起學習舞蹈。教師通過這方法讓幼兒做小老師,幼兒們都覺得很開心,在學習中都很認真,也能很快的學會所學的東西。
④接納的原則
每個人都想被人接納,幼兒雖然很小,他們也不例外。接納的原則即教師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用寬容的態度,在充分理解幼兒的基礎上,進行溝通。這時,幼兒在情感上易於接受教師的啟發和勸導,有利於問題的解決。很多事例告訴我們,當幼兒在遭遇到衝突或挫折時,他們往往希望尋求成人的同情和接納。如成人對孩子表現出接納,會有效地緩解甚至消除幼兒的心理緊張和情緒不安,即使在幼兒的所做所為並不合乎情理的情況下,教師也要接納幼兒,等他們情緒的「風雨」過後,再與幼兒細作理論,這時,幼兒能接受教師的引導和幫助,從而有效地保護了幼兒的自尊,更好地解決問題。小小小朋友,性格活潑開朗,走也喜歡路一跳三蹦的,喜歡唱歌跳舞,可她一上幼兒園,就像變了一個人似的。總不能和別的小朋友玩在一起,小朋友說她喜歡搶玩具,不給大家玩。小朋友們都不理她,老師看見她一個人很孤單就和她玩遊戲。小朋友們看見老師和她玩遊戲也過來一起玩,就這樣小小知道了不能搶玩具自己玩,要大家一起玩才開心快樂。從那以後小小變得開朗起來了。還喜歡從家裡拿玩具來幼兒園和小朋友們一起玩呢!
職業現狀和前景
2007年全民教育全球監測報告從以下幾個方面對當前全球幼兒教育的狀況作了簡要概括:
1、雖然大約80%的發展中國家正式建立了某種孕婦休假制度,但在執行中存在很多變數。
2、從全球來看,低齡幼兒被忽視了,世界上幾乎一半的國家沒有為3歲以下的幼兒制定正式的保育和教育計劃。
3、雖然大多數發展中國家學前教育的入學覆蓋率仍然很低,但自1970年以來,全球學前教育登記入學人數增長了三倍,接受幼兒保育和教育的人數從20世紀70年代中期的4400萬名增加到2004年的大約1.24億名。從適齡幼兒接受幼兒保育和教育的比率來看,1975年至2004年間,全球接受幼兒教育的適齡幼兒比率從17%增加到37%;在發達國家和轉型國家,這一比率從1970年的40%增加到2004年的73%;在發展中國家,這一比率從1975年的不到10%,增加到2004年的32%左右。
4、絕大多數經合組織國家(OECD)的學前兒童在入小學前三年,至少接受了兩年的保育和教育服務。
5、在發展中國家,拉美、加勒比和太平洋地區,幼兒接受保育和教育的比率最高,遠遠跟在後面的依次是東亞、南亞和西亞,阿拉伯國家,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區。
6、20世紀90年代劇變後,中歐和東歐轉型國家的幼兒教育正在緩慢恢復,但仍然落後於中亞地區。
7、在發達國家、轉型國家和拉美地區,幼兒保育和教育的供給是由公共部門負責的。
8、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區、阿拉伯國家、加勒比地區和東亞,私營幼兒保育和教育機構佔有顯著的位置。
9、在全球大多數地區,幼兒教育領域的性別已趨於平等。
10、幼兒保育和教育在各國之間有很大差異。與富國和城市家庭的兒童相比,來自貧困和農村家庭的兒童以及那些被社會排斥的兒童(如沒有出生證的兒童),很難受到保育和教育。
11、那些處於極度營養不良和可預防的疾病
之中的孩子,從幼兒保育和教育計劃中最可能得到的益處是註冊入學。
12、在發展中國家,ECCE的工作者所受到的教育和幼兒服務方面的訓練特別少,通常也只獲得相對較少的酬勞。
13、比較而言,各國政府降低了幼兒教育在財政支出中的優先性。由於幼兒教育是由公、私兩方面提供的,並且缺少相關的統計數據,因此要準確計算各國在幼兒保育和教育方面的總開支是困難的。2004年,在提供資料的79個國家中,有65個國家的幼兒保育和教育經費不到該國教育總支出的10%;在這65個國家中,超過一半國家的幼兒保育和教育經費不到總教育經費的5%;在剩下的14個國家中,幼兒保育和教育經費佔總教育經費的比率超過10%,這些國家大多數在歐洲。公共的幼兒教育經費在國民生產總值中所佔的比率,中歐、東歐最大,佔0.5%,北美和西歐佔0.4%,拉美佔0.2%。幼兒保育和教育所獲得的公共基金和私人基金所佔的比率變化很大。美國父母為幼兒保育和教育支付的經費佔總的幼兒教育經費的比率為60%,但在瑞典、法國,父母所支付的費用只佔幼兒教育經費的20%;在印度尼西亞,幼兒保育和教育被認為主要是家庭的責任,公共經費不到幼兒教育總經費的5%;在古巴,政府則提供100%的幼兒保育和教育經費。
14、對許多捐助團體來說,幼兒保育和教育不是優先考慮的對象。捐助團體捐助給幼兒教育的經費不到捐助給小學的10%。對68個捐助組織的調查表明,只有16個團體將幼兒保育和教育作為他們捐助戰略的一個組成部分,其他團體則將幼兒保育和教育包含在教育和健康捐助之中;捐贈者優先考慮為3歲到小學年齡階段兒童服務的幼兒保教計劃;聯合國兒童基金會(UNICEF)和美國國際開發署(USAID)是承諾支持非正規的幼兒保育和教育計劃的捐助組織。
薪酬狀況
北京地區幼兒教師的薪酬水平在800-3000之間,應該說波動非常之大,並沒有統一的標準,如果能進入一個好的幼兒園(並非是名氣,而是經營者的理念及管理策略),薪酬有可能達到2500左右,如果是一個對教師並不重視的幼兒園,那麼工資也有可能在1000左右,但是所有的一切取決於個人的教育技能、以及綜合素質。
北京地區幼兒園一般會給外地教師提供相應的宿舍(6個人,8個人或者更多),有些幼兒園會收取一定的費用,有些幼兒園則免費提供;另外幼兒園都會提供至少一個正餐,也有個別幼兒園為教師提供三餐,但需要收取一定的費用。
深圳:月平均工資1000元左右
目前南山區共有幼兒園152所,在讀幼兒22000多名,幼兒教職員工4000多名。其中,公辦幼兒園僅為5所,公辦幼兒教師(包括在編和臨聘)不到300人。在這部分教師之外,其餘教師全部為民辦幼兒教師,佔到全部幼兒教師的九成以上。
深圳市有關部門2005年對全市民辦幼兒教師平均工資的調查結果顯示,民辦幼兒教師的月平均工資在1000元左右,最低的為650元。南山的幼兒園主要分三類:一是企業辦園。俗稱國有民辦,如育才、蛇口工業區、北師大等依託大型企業所辦的幼兒園。第二類是小區配套幼兒園。如太子山莊、海印長城、城市印象、麒麟花園等新建小區裡的幼兒園。這兩類幼兒園的條件相對比較好,每個幼兒的收費在1000元/月以上,幼兒教師的工資平均為1500-1800元/月。第三類就是民辦幼兒園,這類幼兒園規模較小、效益較差,老師的待遇不高。據了解,此類幼兒園每個幼兒的收費標準一般在500元以下,最低的收費為280元(如在西麗)。由於收費低廉,幼兒園教師的工資相應不高,平均為800-1000元。這類幼兒園佔到全區幼兒園總數的60%-70%。以這個比例來計算,第三類幼兒園大約有90所左右,供職的幼兒教師大約有2000多人。
近期,深圳市開展了一項對幼兒園的課程設置、隊伍建設、收費情況等總體情況的抽樣調查,發現,在大部分民辦幼兒教師的工資一欄裡,填寫的數字均不超過1000。
上海:剛開始工作教幼兒園的教師,月薪大約在2000元,隨著工作經驗的豐富,其月薪也會隨著上漲,幹得好的話,幼兒園園長也會給其增加獎金。
職業培訓
中國幼教師資的主要培訓機構仍然是幼兒師範學校或師範學校、職業高中附設幼師班以及高等師範院校的學前教育系或專業。幼兒師範學校是專門培養幼兒園教師的學校,招收經過文化考試、藝術體育加試、專業面試的優秀初中畢業生。培養目標是「合格的託幼園所教養員」,即「要使學生成為初步樹立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具有社會主義覺悟、共產主義道德品質和從事幼兒園教育工作必備的文化與專業知識、技能,熱愛幼兒,全心全意為社會主義教育事業服務,身體健康的託幼園所教養員」。
在幼兒師範學校經過2-3年的學習後,學生掌握基本的幼教專業知識和技能,分配到幼兒園、學前班等幼教機構中任教,這是中國幼教戰線上的主力軍。而師範學校附設的幼師班和職業學校所設的幼兒教育職業班,其學習期限、培養目標和課程設置等與幼師同,這為滿足中國幼兒教師的現實需要提供了重要的途徑。
20世紀80年代以來,中國增設了許多幼兒師範學校,但還不能滿足幼兒教師培訓的需要。而值得關注的是,這時許多高等師範院校教育系學前教育專業、高等幼兒師範專科學校開始招收應屆高中畢業生,對他們進行2-4年的專業教育,他們在獲得較高的理論知識和一定的幼兒教育技能後畢業,獲得大專、本科學歷,其中有一部分會進入幼教機構工作。
進入90年代,隨著中國學前教育事業的發展,對幼兒園教師素質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許多幼兒師範學校相繼開辦了幼教大專班;90年代末,相當一批幼兒師範學校改制為高等專科學校,一些高等院校的學前教育專業也從教育系中獨立出來,成立了專門的系所;有的高等院校的學前教育專業還與當地的幼兒師範專科學校、幼兒師範學校合併,組建學前教育學院,出現了從培養專科生到本科生、直至研究生的不同層次的幼教工作者的新局面,為造就高質量的幼教師資隊伍提供了更好的條件。
此外,有些地方的教育學院、教師進修學校也承擔了培訓幼兒師資的任務。而一些社會團體也舉辦業餘師範學校(班),培訓幼兒教師,通過廣播電視網際網路、函授、夜校等形式,以一定期限的業餘學習,使幼兒園教師掌握較系統的幼兒教育理論知識和技能,達到相當於幼兒師範學校畢業生的水平,解決在職託幼園所教師的進修和提高問題。另外,還有不同培訓機構開辦的短期培訓班。短期培訓班的特點是時間短(5天到半年),簡便易行,形式靈活,可以根據幼兒教育工作的需要和培訓對象的水平、特點,較集中地培訓幼兒園教師。教師可以業餘參加學習,也可以脫產學習。培訓的內容可以是全面的,也可以是專題性的。此外,還可以採取師帶徒或幼兒園教師去別的較好的幼兒園跟班見習、實習等以實際操作為主、講授為輔的方式進行學習和提高。
在中國,加強對幼兒園教師培訓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它不僅是發展幼兒教育事業、提高幼兒教育質量的保證,也是貫徹國家教育政策法規、提高國民素質的需要,更是中國幼教事業與國際接軌,走向世界幼兒教育先進行列的必然。尤其是隨著《幼兒園教育綱要(試行)》的頒布,組織廣大教師認真學習《幼兒園教育綱要(試行)》,了解學前教育改革背景,課程改革的指導思想、教育觀念、改革目標以及相關的政策措施等,使教師逐步掌握實施新課程的有效教學方法和手段,完善知識結構,提高實施素質教育的能力和水平,從而獲得持續的專業發展。
幼兒園教師培訓和提高是幼教理論和實踐中一個帶有根本性的問題。在中國,由於一些歷史原因,幼兒園教師中不具備國家規定學歷的仍然佔有較大比例。對這些人而言,培訓更帶有學歷補償性質,是他們獲得教師資格的一種重要手段。實踐證明,通過多種幼兒教師培訓機構培養幼兒園教師,不僅是中國幼教事業成功發展的關鍵,也是世界各國幼教事業發展的普遍規律。當前,許多國家都十分重視幼兒教師的培訓工作,注意更新幼兒園教師的知識,增強他們的能力,提高他們的學歷層次。
例如,在德國,培養幼兒教師的機構主要有:①技術學院。這是培養幼兒園教師的基本途徑。學生中學畢業或職業學校畢業,有了一年的工作經驗後,再在技術學院學習三年。②大學。一小部分幼兒園教師是大學畢業生。他們在大學前三年學習教育理論,開展專題研究,後一年參加教育實踐活動,畢業後大多在規模較大的學前教育機構中任教,擔任領導職務。③培訓學院。一部分幼兒園教師助手由這個機構進行培養。不同的培訓學院對學生的培訓時間不同,有一年制的,也有兩年至三年制的,學生畢業後在幼兒學校任教師助手。此外,德國還有一些輔助性機構也對幼兒園教師進行保教方面的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