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心何在?35000篇科學論文可能涉嫌造假!科學聲譽面臨空前挑戰

2020-12-16 環球科學大觀

科學前沿觀天下 篤學明理洞寰宇

對近1000篇科學研究論文的最新分析後,研究人員發現大量論文中存在與事實不符的圖像,預計約有1/10的文章將被撤回。這項令人驚異的統計數據(尚未經過同行評審)表明,科學出版在正確審查論文圖像方面存在著嚴重的質量把控問題。作者認為,部分錯誤是由於處理數據時簡單的錯誤而導致,另一部分則是因誠信問題故意對圖像誇張處理而引發的學術不端行為。

由生物技術公司uBiome的微生物學家和科學編輯Elisabeth Bik領導的研究團隊篩選了2009年至2016年在《分子與細胞生物學》(MCB)雜誌上發表的960篇論文。研究人員使用軟體詳細檢查了這些論文中看起來可能被篡改的圖像,最終發現59篇(6.1%)論文包含使用不恰當的重複圖像,包括被移動或旋轉、同一圖像在同一期刊多次使用,甚至在單個圖像中也檢測到異常。

鑑於許多生物學科論文圖像和圖形專業度極高,其中許多由斑點狀圖樣組成,本身非常模糊,難以正確辨別,所以造成這種現象也許並不奇怪。最終,研究人員與雜誌主編和論文作者進行聯繫,其中42篇論文得到更正,12篇論文作者由於種種原因未採取任何行動,5篇論文最終被撤消。

儘管只是有限樣本中的五篇論文被撤銷,但這一統計結果顯然威脅到整個科學出版的可靠性和可信度。研究人員認為,大約10% 的MCB文章存在不適當的圖像處理,而且這些有問題的圖像對大約4%的生物醫學論文造成不良影響。如果這一比例具有代表性,那麼有多達35000篇論文會因圖像問題而被撤回,這是一個令人驚嘆的數字,也為這次整個科學出版界敲響了警鐘。研究人員表示,他們的研究旨在提高出版刊物編輯和同行評審員的認識,在論文發表之前發現錯誤並更正是最好的策略。

研究小組發現,MCB期刊的工作人員在處理一份問題圖像需要花費6個小時,而在出版前的處理僅需30分鐘即可。換句話說,若在論文發表前能夠正確解決圖像問題,不僅能夠維護科學聲譽,而且能更有效地利用編輯資源。

雖然當今的論文檢測技術有助於緩解論文圖像造假這一問題,但圖像的偽造技術也不會停滯不前,做學術需要的是憑良心去完成……

參考文獻:Analysis and Correction of Inappropriate Image Duplication: The Molecular and Cellular Biology Experience,BioRxiv,2018.

相關焦點

  • 中國65篇數學論文涉嫌批量造假,抄襲一直都存在?-虎嗅網
    6月15日,德國獨立科學記者列昂尼德·施耐德在其主辦的科學新聞網站For BetterScience上發布了中國數學領域涉嫌論文批量造假的報導。近年來國內多個學術領域被曝出論文造假,但數學研究因容易被同行檢驗,一度被視為不太可能造假的學科。這次涉嫌批量造假的數學論文存在大量反覆抄襲、偽造同行評議、虛構論文作者等問題,目前已有21篇被撤稿。
  • 中國65篇數學論文涉嫌批量造假,丘成桐:數學圈一直有抄襲
    6月15日,德國獨立科學記者列昂尼德·施耐德在其主辦的科學新聞網站For BetterScience上發布了中國數學領域涉嫌論文批量造假的報導。通過施耐德與另兩位學術打假人的梳理,目前共有65篇論文涉嫌造假,77位署名作者分別來自中國44所高校,其中既包括吉林大學、湖南大學、哈爾濱工程大學等「985」「211」院校,也有衢州職業技術學院等高職院校,還有一位作者來自湖南高速鐵路職業技術學院鐵道建築系。近年來國內多個學術領域被曝出論文造假,但數學研究因容易被同行檢驗,一度被視為不太可能造假的學科。
  • 中國65篇數學論文涉嫌批量造假,丘成桐:「其實抄襲現象一直存在」
    6月15日,德國獨立科學記者列昂尼德·施耐德在其主辦的科學新聞網站For BetterScience上發布了中國數學領域涉嫌論文批量造假的報導。通過施耐德與另兩位學術打假人的梳理,目前共有65篇論文涉嫌造假,77位署名作者分別來自中國44所高校,其中既包括吉林大學、湖南大學、哈爾濱工程大學等「985」「211」院校,也有衢州職業技術學院等高職院校,還有一位作者來自湖南高速鐵路職業技術學院鐵道建築系。近年來國內多個學術領域被曝出論文造假,但數學研究因容易被同行檢驗,一度被視為不太可能造假的學科。
  • 中國65篇數學論文涉嫌批量造假,丘成桐:其實抄襲現象一直存在
    中國新聞周刊 記者/李明子6月15日,德國獨立科學記者列昂尼德·施耐德在其主辦的科學新聞網站For BetterScience上發布了中國數學領域涉嫌論文批量造假的報導。近年來國內多個學術領域被曝出論文造假,但數學研究因容易被同行檢驗,一度被視為不太可能造假的學科。這次涉嫌批量造假的數學論文存在大量反覆抄襲、偽造同行評議、虛構論文作者等問題,目前已有21篇被撤稿。
  • 8篇孿生科研造假論文的背後,論文工廠明碼標價,SCI期刊要價高!
    101篇論文涉嫌其中。而最近伊莉莎白·畢克再次在網絡曝光中國科研學者的造假論文,再次印證了中國有專門助推科研造假的論文工廠,因為有8篇論文,不同的作者,不同的醫院,不同的癌症種類,不同的蛋白表達,結果卻做出一模一樣的結果,發表了8篇科研論文,被網友稱為喪心病狂,簡直能讓人窒息,並且希望這些論文的作者不是中國人,結果這8篇科研論文全部出自中國,分別是南京醫科大學、河南大學、福建醫科大學、中國醫科大學2篇、鄭州醫科大學、青島大學
  • 中國65篇論文涉嫌批量造假,分別來自44所高校,3名院長級人物牽涉其中
    攝影/本刊記者 劉震                                          6月15日,德國獨立科學記者列昂尼德·施耐德在其主辦的科學新聞網站For BetterScience上發布了中國數學領域涉嫌論文批量造假的報導。
  • 25篇論文涉嫌造假?北大副校長詹啟敏:少數標記錯誤正溝通勘誤
    南方都市報 舉報   近日,北京大學常務副校長、北大醫學部主任、中國工程院院士詹啟敏被質疑25篇論文涉嫌
  • 多名學術大咖被曝造假!大科學時代論文「質控」有解嗎?
    目前,他有72篇論文被掛在同行評議網站Pubpeer上。前段時間,2019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格雷格·塞門扎(Gregg L. Semenza)也深陷「造假門」。近年來,論文造假事件屢屢曝出,涉及人物不乏重量級學術大咖。於是,人們質疑,「大科學」時代讓論文越來越難管嗎?
  • 論文造假要從小學生抓起
    試問,一個小學生利用課餘時間開展科學研究何罪之有?哪條法律禁止小學生參加科學研究?哪條法律禁止小學生的研究成果參與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評獎?公眾有什麼立場和理由去質疑一個小學生及其研究成果?真正需要受到質疑和追究的,恰恰是本屆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的評委;他們的眼睛可能被該項成果亮瞎了吧,妥妥的全國一等獎,卻把它評為三等獎,這其中難道沒有什麼貓膩?真該好好查一查!
  • 一手交錢一手掛名:《科學美國人》調查論文販賣造假問題
    很多看似獨立的研究團隊一直都在抄襲同一段文章——《公共科學圖書館·綜合》(PLOS ONE)上的一篇論文中寫的是可能最終會讓「我們更好、更全面地理解」XRCC1基因突變和甲狀腺癌風險之間的關聯;另一篇在《國際癌症雜誌》(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ancer ,由威立出版社出版)上的論文則是可能最終會讓「我們更好、更全面地理解」
  • 醫界大咖被曝數十篇英文論文涉嫌造假,本人作出回應!
    —— 那就是南開大學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曹雪濤被曝多篇論文造假。事情起自11月14日深夜,南開大學校長曹雪濤被國外博士質疑學術造假。提出質疑的國外博士叫伊麗沙白·比亞克(ELISABETH BIK),其在推文中指出一個中國赫赫有名,並擔任某頂級高校校長的學者的多篇論文中存在造假疑點,包括「用 PS 代替做實驗「,涉嫌生物醫學領域的數據造假,等等。
  • 範上達院士及其多篇論文被指學術造假
    「我們已經嘗試和範本人聯繫,但到目前為止,尚未得到回信。」《美國移植學報》期刊主編Allan Kirk說。儘管如此,上述兩文的撤稿,意味著過去半年多來,《知識分子》對於香港大學醫學院學術造假匿名檢舉一事的探尋終於有了切實回聲。AJT執行編輯吉爾·懷特(Jill White)在寫給《知識分子》的郵件中確認將對涉嫌造假的兩篇論文撤稿。
  • 數學論文也敢造假,「零容忍」得來真的
    44所高校65篇數學論文涉嫌造假,無論從哪個角度看都不是小事,相關查處必須儘快有一個令人信服的結果。「零容忍」不來真的,就是對學術不端的放縱和鼓勵。沒想到,「純淨」的數學圈竟也存在如此嚴重的學術不端。近日,德國獨立科學記者列昂尼德·施耐德在其主辦的科學新聞網站上發布「學術打假報告」——經調查發現,65篇數學論文涉嫌造假,77名署名作者分別來自中國44所高校。涉嫌批量造假的數學論文存在大量反覆抄襲、偽造同行評議、虛構論文作者等問題,目前已有21篇被撤稿。這些年,學術論文造假的事時有耳聞,人們對此已頗有些「審醜疲勞」。
  • 危機 | 35000篇論文或因圖像重複不當而撤稿
    最終他們確定了59篇文章是有問題的。隨後,他們把這個情況通報雜誌社,最終有42篇論文更正了圖片,5篇被撤稿,還有12篇沒有採取任何應對措施。mBio主編Arturo Casadevall認為稱,這是意料之中的,因為許多論文重複用圖並不是故意的。
  • 中國數學領域首次被曝涉嫌論文批量造假:牽涉65篇,虛構作者
    被質疑涉嫌造假論文列表:http://suo.im/5yJKqg圖 | 65 篇疑似造假論文列表中文版該文章作者 Smut Clyde 曾曝出多起學術造假事件,全程參與的還有另外一位揭假者,一直以 Tiger BB8 為名活躍在論文打假領域。
  • 論文涉嫌造假,無論是誰都要查清楚
    該推文指稱中國工程院院士、南開大學校長曹雪濤為通訊作者的多篇學術論文存在用「PS代替真實實驗數據」的造假行為。這個推文引發了諸多「好事者」的追查:目前,在PubPeer網站上,已經有49篇曹雪濤院士以往發表的學術文章被質疑涉嫌造假,這些文章發表時間的跨度從2007年到2017年,其所刊載的期刊包括《分子免疫學》(Molecular Immunology)、《血液》(Blood)、《歐洲免疫學雜誌》(European Journal of Immunology)、《細胞與分子免疫學》(Cellular and
  • 科學界的造假之王:寫了200多篇論文,183篇遭撤稿
    其中騙子之王更是達到前無古人的地步,發表論文數212篇,因涉嫌造假而遭到撤稿的就達到了183篇之多。然而打假的過程並不是一帆風順,也因此誕生了有名的「學術警察」。在此之後,藤井又先後在該雜誌上發表了11篇論文。致編輯部信函的共同作者之一克裡斯蒂安·阿普費爾(Christian Apfel)曾赴美國食品與藥物管理局提醒他們注意藤井的問題,但並沒有收到回復。或許感到他的好運要受到挑戰了,在2005年前後,藤井便差不多終止了在麻醉學領域的文章發表,繼而轉戰眼科和耳鼻喉科學。
  • 外媒再曝中國50個城市的醫院或醫學院121篇論文造假
    HC3i導讀:這些論文可能來自同一家論文工廠。繼今年2月,中國400多篇醫學論文被曝造假後,近日《華爾街日報》又報導,中國至少有121篇發表在經同行評審的國際期刊上的醫學論文涉嫌造假。報導指,據學術搜索工具Google Scholar顯示,其中一份可疑報告自2017年以來被其他研究人員引用了50多次,另外三份報告被引用了20多次,這意味著這些有問題的論文可能對其他研究產生影響。《華爾街日報》報導稱,這些論文通過了六家國際研究期刊的評審程序。其中,《歐洲醫學和藥理學評論》期刊發表了上述121篇論文中的113篇。
  • 外國期刊陷中國學術造假門 講師兩年發70篇論文
    「這雜誌就像一本大字典,每篇論文代表一個新字。總字數有數萬,常用字可能只有幾千。但所有字都有一定的科學意義。別人可以查詢,可以對比,可以重複。如果你造假,性質就完全變了,不僅沒有意義,而且影響非常惡劣。」黃勇說。  造假者曾獲3.2萬元校方獎勵  造假者劉濤和鍾華是如何在同一刊物上兩年發表70篇論文的呢?
  • 造假、剽竊和榮譽:何謂科學研究 | 巡山報告
    撰文 | 王立銘 你可能還記得,2019年12月份,中國學術界出過一個大新聞——中國著名的生物學家、中國工程院院士曹雪濤,被指控學術論文造假。短時間內,他實驗室發表的數十篇論文被人指出,可能存在圖片拼接、一圖多用等問題。這個話題,我在巡山報告裡也有所涉及。「我仔細閱讀了圍繞這64篇論文的指控和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