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五歲多依舊口齒不清,大舌頭怎麼沒有受到家長重視?

2020-12-13 楊清語語言矯正

「我今年式睡了,上中班。」

「媽媽,今天要去看襖襖嗎?」

想像一下,一個胖嘟嘟、肉呼呼的小可愛站在你面前,仰著頭回答你的問題,你是不是有種上去朝寶貝臉龐捏上兩把的衝動?剛學會說話的寶寶們表達技能還不熟練,說不清楚又要努力說話的樣子實在萌死個人。

但有的家長會產生擔憂:孩子從小說話就這樣,這大舌頭以後會不會越來越嚴重?也有一些家長認為用不著杞人憂天,孩子長大後自然會好的,不當的幹預反而會讓孩子失去說話的興趣。兩邊好像都有一些道理,我們應該聽誰的呢?

相聲界裡有句話叫「說話不清如鈍刀子殺人」,意思是說口齒清晰在舞臺上的重要性。絕大多數普通人倒不用和相聲演員一樣口齒如此伶俐,但做到一般人的平均水平還是有必要的。說是平均水平,其實就是普通人說話的一些標準:口齒清晰,沒有發音不準的現象。

前幾天,一個可愛的五歲小男孩在媽媽的陪同下來到我們機構。孩子一張嘴就把我們嚇了一跳,他幾乎把大舌頭能犯的錯都犯了個遍。我們就問媽媽怎麼不早點來做矯正,媽媽悔恨地說孩子在今年9月份之前一直在老家生活,最近才接來同住。

他們知道孩子有大舌頭的問題,但種種原因的限制便一再耽誤了治療。值得慶幸的是,孩子的認知能力發展並沒有遲滯現象,其餘方面的表現也算正常,就是一嘴大舌頭讓父母犯難。如果語言測試滿分是100分的話,寶貝的得分也就是40分上下。

大舌頭是俗稱,學名是功能性構音障礙。從學名我們就可以看出來兩點:大舌頭是構音障礙的成員,即構音器官因為種種原因形成了發音問題;功能性是指大舌頭純粹是因為後天因素導致構音器官的不成熟造成的。也就是說,大舌頭和生理疾病沒有關係,不良語言環境和落後的語言教育成為主因。

我們先說構音器官不成熟。兒童說話不清、發音不準其實是唇齒喉舌的配合出了問題,構音器官的互相協同配合才能做到發音標準、吐字清晰。

發n音時,舌尖頂住上齒齦,擋住氣流,讓氣流通向鼻腔,從鼻孔出來,聲帶顫動;

發zh音時,舌尖翹起,抵住硬顎前部,然後舌尖稍稍離開,讓氣流從狹縫中擠出來;

發g音時,舌根抬起抵住軟顎,擋住氣流,然後突然打開,吐出微弱的氣流。

對於正處於語言發育期的孩子來說,他們對這些「零件」的控制力尚有不足,很多需要發力的部位無法做到正確用力,這就導致發出的音節出現錯誤。大多數情況下,發音錯誤會隨著他們掌握語言能力的提升而消除,但也有少部分孩子已經形成了固化的發音規律,短時間內難以更改,這就是大舌頭。

還有一個原因,大舌頭的產生是因為兒童的大腦發育速度太快,構音器官的成熟度跟不上他們活躍的思想。哪怕心裡有十句想說的話,能清晰地說出一句就不錯了。我們在平時看到很多孩子小嘴叭叭地整天不停地說,就是因為腦部過於活躍造成的。

說了半天兒童構音器官的問題,我們再說說後天因素,也就是造成兒童大舌頭的主因。幼兒的構音器官不成熟,一方面是生長規律所致,另一方面則是家庭教育的問題了。我們只能遵循生長規律,並適當加以引導,但家庭教育卻是父母可以完成控制的因素。

語言是一種極其依賴後天教育和訓練的技能,俗話說「熟能生巧」,語言表達能力的提升也是依靠持續不斷地模仿和對話完成的。

模仿是指兒童在仿音前期通過學習周圍人的語言來進行語言的初步學習,這一時期最容易出現兒童因為模仿不規範的發音導致大舌頭的情況。對話更容易理解,語言的本質是社交工具,同一句話在不同的社交場景中所產生的意義也不盡相同,這就需要家長不停地和孩子練習達到學以致用的效果。

如果父母對孩子的語言發育並不上心,大舌頭極有可能馬上就給家長一個好瞧,這個難纏的傢伙不是一般的難對付,即使是經驗老到的矯正師有時也會頭疼不已。想要提前預防大舌頭並不難,重要的是父母是否能提前規避一些危險因素,讓孩子能有個健康發展的語言發育期:

1.多讓孩子吃一些堅硬的食物,可以幫助他們通過充分咀嚼鍛鍊發音器官

2.幫助孩子改掉咬指甲、舔嘴唇等壞習慣,口腔健康是正確發音的基礎

3.提高與孩子對話的頻率,讓正確的發音引導寶貝改掉錯誤習慣

4.避免讓孩子與大舌頭群體接觸,以免寶貝模仿學習他們的發音方法

5.別動不動就剪舌系帶,大舌頭和舌系帶過短沒有關係

相關焦點

  • 孩子說話有些大舌頭,父母需要重視嗎?
    事實上並非所有孩子的語言都能夠正常發展,有一部分孩子的語言由於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而很難形成完整的體系,再加上錯誤的語言習慣和發音方式存在,他們的說話發音就變得不清楚、不準確。在孩子語言成長的過程中,對語言的重視相當有必要,但是父母要注意把握其中的平衡,否則過度的幹預會影響孩子的語言發展。比如有些父母發現孩子說話口齒不清的時候,他們都擔心會不會是孩子智力有些問題,於是到處尋找方法和藥物想要徹底治療。
  • 孩子口齒不清怎麼辦|父母是最好的早教老師_網易女人
    事實上,這種情況在孩子的語言能力發展過程中是很正常的現象。3歲以前的幼兒,發音器官還沒有完善,聽覺的分化能力也較差,對於區別較小的平舌音和翹舌音,不易辨別出來,同時幼小的孩子又不善於協調使用發音器官,也不太會某些發音方法,致使把「th」音發成「s」音。這種情況對3歲以前幼兒來說,都屬於正常範圍。有些孩子口齒不清也是環境和教育的影響。
  • 寶寶說話口齒不清?排除疾病因素,幾個妙招,助力孩子吐字清晰
    寶寶出生後,作為父母最關心的就要數孩子是否健全,有沒有明顯的畸形等等。畢竟產檢的時候就算再健康,也總要親眼見到才能安心下來,話說回來誰不希望孩子沒有先天性疾病,可以健健康康的呢?可是隨著孩子漸漸長大,許多家長卻發現孩子在說話的時候,出現了口齒不清的現象。
  • 大舌頭到底是怎麼回事?進來了解一下
    從字面意思看,「大舌頭」這個詞語中「大」是「舌頭」的定語,是對舌頭的一種形容,意思是「肥大的舌頭」。相信很多人第一眼知道這個詞之後,心裡也是這麼給它下定義的。看到這個解釋,也從一定程度上表現出人們對於口齒不清、發音不準這種語言障礙的病因的猜想。
  • 關於大舌頭,家長們沒有重視,可訓練卻不能錯過
    在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中,很多人會把那些說話不清,語言含糊,甚至是喝醉酒後的語言狀態都稱作是「大舌頭」,因為很多人覺得大舌頭說話就是這樣一種狀態。事實上,大舌頭可不是這樣的一個表現,準確來說它被叫做「功能性構音障礙」。也許是因為對大舌頭的重視程度不夠,因此很多人並不覺得大舌頭會是一個麻煩的語言問題。
  • 口齒不清成了孩子常態?這篇基礎科普值得收藏
    說到口齒不清,大家第一時間想起來的一定是大舌頭,它是我們最為熟悉的語言問題了。其實,口齒不清是包括大舌頭在內的構音障礙家族的通病,幾乎所有構音障礙兒童都有口齒不清的問題。這種問題並不是因為牙齒沒長全的緣故,而是孩子的發音習慣出現錯誤。說到這裡,小編倒是想起來了之前有兩個小學員很有代表性。
  • 孩子說話口齒不清、發音無力,都需要進行語言矯正嗎?
    「老師,您能不能講講口齒不清的問題?我家孩子都3歲多了,zh、ch、sh還是說不明白,可愁死我倆了。」首先說什麼叫口齒不清?它是指兒童的語言表達不清、口齒含糊等問題。在民間,我們習慣把這種語言問題稱作大舌頭。只不過口齒不清是比較籠統的描述,學名應該叫構音障礙,大舌頭只是構音障礙中的一個類型。
  • 一根棒棒糖解決孩子發音吐字不清?舌頭的靈活性,是口齒清晰關鍵
    ,未來很可能多多少少會讓孩子受到同學的歧視。口齒不清的罪魁禍首終於找到了,快幫你家娃排雷吧口齒不清不是寶寶的錯,也並非父母的鍋,如果不是聽力受損和智力障礙等問題,罪魁禍首很可能是舌頭和口齒肌。但如果父母不早早將寶寶說話的問題重視起來,以後很可能受埋怨!
  • 孩子說話口齒不清是怎麼回事?
    口齒不清是舌系帶過短所致麼? 此外,需要注意的是,3歲以前的孩子詞彙量逐漸增多,他們很想用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思維,也常常有發音不準的現象,特別是一些較複雜的音,比如含有l、r、ch拼音的字。這是因為他們剛學會說話不久,而且大腦的語言中樞和發聲器官尚不成熟,或是在學說話過程中受到語言環境的影響而引起的。 舌系帶過短,何時手術最好?
  • 北京天使兒童醫院口齒不清會不會是因為大舌頭呢?
    核心提示:口齒不清會不會是因為大舌頭呢?作為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健健康康長大,但並不是所有孩子都能如此幸運,比如口齒不清的腦癱孩子。口齒不清除了常人所理解的說話不清楚外,還有哪些症狀呢?   口齒不清會不會是因為大舌頭呢?
  • 兩代育兒爭議:孩子「大舌頭」,要不要「剪舌筋」?
    別人家孩子嘰裡呱啦話說得挺溜,看著自家娃講話還是磕磕絆絆地「大舌頭」,很多家長很焦慮。這時候家裡大人發話了,還不帶著娃去醫院剪下舌筋!最近,丁香園的母嬰公號「丁香媽媽」發布了一篇《被濫用的中國式剪絆舌:多少孩子毫無必要地挨了一刀?》獲得了十萬加的閱讀量。剪絆舌這個和擠乳頭、綁腿、睡平頭等習慣並列的兩代帶娃爭議,再次引起了熱議。
  • 孩子總被同學笑話,大舌頭的問題怎麼才能改善?
    在日常生活中,一個人說話時稍微「嘴瓢」了一點時,我們就用大舌頭來揶揄。其實,大舌頭的症狀要嚴重得多。和我們原本對大舌頭的看法非常不一樣的是幼兒大舌頭並不能說明孩子很萌很可愛,反而會表現出孩子的語言發育出現問題,呈現一種錯誤的語言狀態。但是小編要提醒家長們:雖然不是所有說話不清楚的問題都是大舌頭,但大舌頭的高發率讓我們不能忽略它。
  • 四歲孩子依然口齒不清?都是構音障礙惹的禍
    很多家長在和孩子說話時,有時會因為孩子說話不清而疑惑,明明在小時候說單個字詞的時候不怎麼明顯,怎麼長大一點能說長句後口齒不清的問題就凸顯出來了,有些話語甚至難以理解?即使是這樣,不少父母仍然覺得這是語言發育的常態,不用過多人為幹預。
  • 一招解決幼兒說話口齒不清!
    生活中經常發現一些孩子口齒不清,說話含含糊糊。比如把「3」說成「山」,聽起來有時覺得挺可愛。但如果自己孩子這麼說話,當父母的就需要注意了。三到五歲是兒童語言高速發育期,口齒不清會造成語言認知困難,增加學說話難度。
  • 孩子「大舌頭」要不要「剪舌筋」?
    別人家孩子嘰裡呱啦話說得挺溜,看著自家娃講話還是磕磕絆絆地「大舌頭」,很多家長表示非常焦慮。這時候家裡老人發話了,去醫院剪下舌筋就好了。據記者了解,由於兩代人育兒觀念的不同,像剪絆舌、擠乳頭、綁腿、睡平頭等帶娃爭議,一直不絕於耳。那麼對於講話「大舌頭」的孩子來說,究竟要不要「剪舌筋」呢?
  • 口齒不清、詞不達意,孩子的語言問題怎麼就那麼多
    百科是這麼解釋口齒不清的:它指說話語言表達不清,口吃含糊等。我們如今對它的理解多停留在發音不準、說話含混的層面上,並沒有注意到定義中口吃的部分。當然,我們對口齒不清的應用也多用來形容一個人的發音問題。舉個例子來說,「老師」這個詞我們都會念,但在一些孩子口中卻成為了「襖西」,還有諸如「西幾」(獅子)、「腦斧」(老虎)等等。這種發音從三四歲的孩子嘴裡發出來顯得如此可愛,可要放到10多歲的孩子身上,那就是可憐了。在面對孩子一些看似並不嚴重的問題時,我們要時刻保持理性,不要被某種因素幹擾到。孩子固然可愛,可關注點應該是孩子的語言問題,而不能把孩子當洋娃娃一樣。
  • 孩子口齒不清,小心得了這種病
    我要杯幾、次飯、喝菲……在生活中,很多孩子交流說話沒問題,就是總發音不正確。這些聽起來「萌萌噠」的童言童語,實際上已經透露出孩子說話吐字不清、發音不準的問題,但是很多家長認為這是孩子學說話的必經過程,沒有引起重視,甚至放任孩子一直用這種「低效」的方式跟人交流。
  • 孩子大舌頭急瘋父母,耽誤矯正的下場居然這麼嚴重
    這些天可是把隆隆的父母急壞了,3歲多的孩子自帶會說話開始就有發音不準的問題,爸爸媽媽怎麼糾正孩子就是改不掉。醫院說孩子沒有生理問題,純粹是因為家庭環境和教育不良導致的大舌頭。無奈之下,媽媽只得尋求語言機構的幫助,可連換了三家都沒能解決孩子的問題,隆隆甚至對矯正有了牴觸情緒。
  • 孩子說話大舌頭?別急,大舌頭訓練派上用場
    一開始家裡人都以為這是孩子語言發育的正常表現,所以大家都沒有重視,但沒有想到隨著時間的發展,孩子說話不清楚、吐字不清晰的情況非但沒有得到改善,反而變得更加嚴重了。這下明明的爸爸媽媽不知道該怎麼辦,只能帶著孩子前往醫院檢查,看看到底是怎麼一回事。最後醫生告訴他們,孩子這是大舌頭。
  • 寶寶說話口齒不清家長一定要注意!危害遠比你想像中要大得多
    和孩子一起玩遊戲,問孩子動物園裡有什麼動物:孩子奶聲的說道:大西幾、小兇許、小腦斧、 梅發怒、 小海疼、發福蝶、大飛囊、強頸怒、 大蟒鞋、鴕寮、大帶許、大窮貓、大你魚、丹鼎貨、小烏堆!五六歲,孩子說話還不清楚,那作為父母就不免會焦慮了:孩子發音不清晰是大舌頭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