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負為什麼成為一紙空文,聽我說幾句!

2020-12-19 zhanyan說教育

最近,網課開展的轟轟烈烈,跟著忙忙碌碌之餘,我又想到了減負,當年,為了給中小學生減負,教育部等九部門印發中小學生減負通知,提出了很多措施,如今,九部委的文件似乎已經被淡忘,也或許成為了一紙空文,我們為之找了很多理由,諸如老師布置作業多,升學壓力等等,但我覺得,這些並不是主要原因,我們只有找到造成中小學生過重負擔的原因所在,減負才能抓到關鍵之處,減負任務也就一錘定音。就此,我想說說自己的幾點看法。

一、教材容量太大。教材容量太大,也就是說教學任務多,導致了學生沉重的學業負擔!就拿語文來說吧!初中三年,共六冊,教學任務有:1、大量的古詩文的背誦。但凡是讀書過來的人都知道,這要耗去學生很多的時間,對於優秀的學生來說,還能爭分奪秒的完成,對於普通學生來說,耗時耗力,還達不到要求,除此之外,還要完成課前預習,課後各種練習。2、多部名著閱讀。一學期兩部名著,有的地方還要增加一些,並列入考試範圍,單是看完就不容易,為了考試,當然要完成大量的練習,需要多少時間,大家都明白。3、文言文篇目不少。一線的老師都知道,課文要背,詞語要背,句子要背,學生都在這一塊要花去很多時間。4、單元中的現代文。教學任務自然要完成,詞語默寫自然要完成,相關練習自然要完成。5、作文訓練任務重。教材每單元都有作文訓練。一次作文包括,指導、寫作、修改、升格,這一塊需要不少時間。從上面幾點來看,我們的學生要順利完成學習任務,已經很不容易了。何況還有很多其他中考學科的任務,不夜以繼日,怎能完成?學生之累,可想而知。

二、學科之間缺乏協調。初中階段,各科教材容量要根據實際情況協調起來,統一安排,避免各自為陣,是減負的一個很重要的環節。中考考查科目多,語數外物化政史體等,學生每天有很多課內外任務,不然的話,語文老師眼中只有語文,英語老師眼中只有英語,數學老師眼中只有數學,加上教材容量大,任務重,各爭各的領域,學生壓力自然而來。

三、督查工作流於形式。領導來檢查減負情況,單位早早的就知道,並且做好了各種準備,要求學生多餘的練習別帶來,如果有人問就這樣說或那樣說等等,檢查組也只是寫個材料就結束,也曾遇到過耿直的學生,鬧過笑話,最終還是不了了之。這種流於形式的檢查,不但起不到作用,反而會增加學生的負擔。

四、教研室排名次。我們不否認,教研室這樣做,目的是提高區域的教學質量,但是,造成了學校唯成績至上,違背了教育教學的基本原則,增加了學生負擔,對學生成長不利。

五、考試次數多。教育部門反覆下文,對考試次數做出了明確要求,但上有政策,下有對策,造成學生周末試卷加起來幾十張,結果我就不用多說了!

對減負減成一紙空文,我要說的就這些,我覺的最重要的是前兩點,教材的容量大小,直接決定了減負結果。

相關焦點

  • 學生減負令為何成了一紙空文
    近日,記者走訪武漢市多所中小學,發現去年11月底市教育主管部門發布的17道中小學生「減負令」已成一紙空文。(湖北日報1月2日:《武漢17道學生減負令成一紙空文》)  一個月以前,武漢市教育局出臺《進一步加強中小學管理減輕中小學生課業負擔的意見》,對作息時間、日託班、課外作業量、考試次數、競賽項目、培優補課等,作出了操作性很強的明確規定,以切實減輕中小學生課業負擔。
  • 中國式減負:校內減校外增 暑假作業去留引熱議
    但目前,僅「小學一至二年級不布置書面家庭作業」這項禁令在各地的實施情況就不盡如人意,甚至淪為一紙空文。  鄭州市豐產路小學一年級學生張磊在一周前就放暑假了,這一周的時間裡,他幾乎每天都要寫暑假作業。儘管禁留書面作業的通知已經公布,張磊表示並不知情:  張磊:不知道,不寫作業老師會吵!  不留作業是件好事,執行起來卻十分困難。
  • 為什麼給教師減負?權威人士這樣說
    攝影|江西日報記者駱輝 中國江西網/江西頭條客戶端訊(江西日報記者駱輝)6月4日,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印發《江西省中小學教師減負十八條措施》(簡稱《教師減負十八條》),旨在切實減輕中小學校和教師的負擔。 為什麼給教師減負?重點減哪些負?
  • 我對教育減負的看法
    偶爾看到一篇文章,關於教育減負的。筆者觀點很不錯,但是有些地方不敢苟同。我們的教育從2009年開始減負,2019年3月份,陳寶生部長曾說:「……寶寶不高興,後果很嚴重。」可見,教育減負仍然在路上。關於減負,我也想說幾句。
  • 給教師減負是優化教育環境關鍵舉措
    據教育部相關負責人此前披露,要加大中小學教師減負督查力度,目前全國已經有20個省份出臺了減負清單,預計年內所有的省份都會出臺減負清單。中小學教師負擔過重由來已久,各種教學的、非教學的任務佔用了各地基層教師大量時間和精力。
  • 我說的都是對的,孩子為什麼不聽?
    有些實在受不了了,瞪著眼睛直接大吼幾句,或者生氣的朝著屁股打幾下,然後拎著灰溜溜,滿臉委屈或滿臉憤怒的孩子完成早上的一切事情。慢慢的,時間久了,孩子似乎更皮實了。你不催他不動,你一催他動怒。無論孩子是無動於衷,還是發脾氣動怒,孩子的心情都是不好的,所以在早上的這場大戰中,看似父母取得了勝利,但其實這是一次失敗的溝通。
  • 減負是減什麼?正確理解減負
    請問陳部長,怎麼看待這個問題,怎樣才能真正為我們的孩子減負?陳寶生部長回答關鍵詞:1、這裡我要講清楚一些概念,一個是什麼叫負擔?我們講的負擔,減輕學生的學業負擔,指的是違背教學規律和學生身心發展規律,超出教學大綱、額外增加的這一部分,我們把它叫做負擔。
  • 中小學減負十幾年了為什麼總是減不下來
    我們減負喊了十幾年,但現在學生的負擔仍然很重,為什麼?我們應該先搞清楚學生負擔重的原因是什麼,然後對症下藥才能實現真正的減負!那麼學生負擔重的原因到底是什麼?我想無外乎這幾點:1.考試選拔制度,倒逼老師學生家長自增負擔。
  • 武漢17道學生減負令成空文 小學上學時間被提前
    近日,記者走訪江城多所中小學,發現推行一個月的「減負令」已成一紙空文。根據「減負令」,冬(春)季(11月1日至次年4月底)上午到校,小學不得要求學生早於8時20分、初中不得早於7時50分。下午離校,冬(春)季小學不得晚於16時30分、初中不得晚於17時。在三鎮多所中小學校,小學上學時間均被提前,初中生普遍「早到晚退」。
  • 學生形成性評價落地,使減負成為可能
    我們不由得想到:學生形成性評價落地,使減負成為可能。上四年級的天天說:「我就發現我們班的小立,他平時學習不認真,小測驗成績也不好,可是到了期末考試就能考好。我覺得很奇怪!」老李說:「我兒子上三年級挺聰明的,就是在學習上不踏實。平時你想說他吧,可到了期末考試成績還可以,也不知道是咋回事!」唐老師說:「小學階段期末試卷還是比較注重基礎知識的考察,再加上考試前近兩個星期的時間用來複習。
  • 為減負福田區小一、二期末考試取消統考 你怎麼看?
    &nbsp&nbsp&nbsp&nbsp將小一、小二的考試權回歸學校是否對「減負」有用?家長們對此看法不一,有的認為小一、小二本身壓力不大,這種「減負」沒有什麼意義。另外有家長認為不用橫向比較,孩子的壓力還是更小的。
  • 關於未來教育大討論:減負錯了,還是減負方式錯了?
    第二篇 減負令下,我有「三怕」華東某市轄區教育局局長我是從基層教師崗位上成長起來的,應該說對基層教育的生態還是比較了解。因此,我對於減負感情很複雜,可以總結為「三怕」。為什麼會有這樣複雜的心態?我不想談大道理,就說現實。必須承認的是,從根本上,我國還是選拔型社會,考試是選拔人才的通道,也是多數人改變命運的階梯。所以,無論你怎麼談素質教育,怎麼強調完整生命教育,都無法迴避考試型教育、選拔性教育的本質。特別是對家庭、對社會來說,更多看的是教育的結果。
  • 給教師減負,為什麼這麼難?「減負清單」真的有用嗎?
    給教師減負,為什麼這麼難?「減負清單」真的有效嗎?很多人在網上說,教師工作很輕鬆,就是幾節課而已,還有兩個人人羨慕的假期。教師工作的複雜繁瑣程度,只有教師才能體會。這裡就不再贅述了,真的也懶得辯解了。基於這種錯誤的認識,很多其他部門會將一些莫名其妙的工作任務攤派給學校,最終落到了教師頭上。三是各種社會活動的延伸讓教育系統也不能避免。
  • 一直以來減負=快樂教育就是一個偽命題
    這些問題可以說對於每個家長來說再熟悉不過,我們在關心孩子的同時,一直對教育有著諸多的吐槽、不滿,高喊著為學習減負,我想說,減負=快樂教育就是一個偽命題,無論哪種教育方式,基礎教育都很難做到快樂。一、我們是應試教育先來吐槽一下自己,不然怎麼吐槽別人。其實每種教育模式都有優缺點,應試教育是工業化式教育,也就是量化達標模式。一切以分數為考核標準,不談方式、不談興趣、喜歡得學不喜歡也得學,只看成績。
  • itc智慧聽學,以聽促學,解放眼睛,為學習減負
    近年來,很多學生面臨的課業負擔過重,導致學生過度用眼學習、近視率居高不下,為中小學生鬆綁減負刻不容緩108名全國政協委員共同聯名,提交了《關於落實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為中小學生鬆綁減負的提案》。可以藉助什麼手段幫助教育減負呢?itc智慧聽學為減輕學校、教師和學生負擔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 《GTA5》為什麼將「中國話」說的如此搞笑?欺負老外聽不懂!
    導語:《GTA5》為什麼將「中國話」說的如此搞笑?欺負老外聽不懂!基本上可以說就是很難的了,不玩劇情的玩家不知道,玩過的肯定都知道在線下有一個叫陳先生的中國人,他說的一口彆扭的中國話,讓我當時就笑了,不是因為他說話彆扭,而是他說出來的話我覺得外國人是聽不懂的,但是在國內這可是不能說出口的髒話。
  • 義務教育實行這麼多年,為什麼家長不但沒有「減負」反而「增分」
    義務教育本身是為了減輕相關的負擔,促進適齡兒童入學的教育政策,為什麼實施了這麼多年的義務教育,不但沒有幫家長減負反而還增負呢?雖然這些費用不少,但對於一般的家庭來說並不構成多大的壓力,真正的壓力還是來自於學校之外的壓力,為什麼會有學校之外的費用?這還得從減負說起,以前是上晚自習的,因為減負所以就沒有晚自習了,現在要上就得交錢。以前放學晚,減負減到三四點就放學了,現在想晚點放學還得交錢,所以越減壓力越大。
  • 男人常愛說的四句謊言,你曾經聽過幾句?不好意思我全聽過
    我們常常聽家裡的老人說:「男人的嘴,騙人的鬼。」年輕的時候,大部分人都不會相信,特別是沒談過戀愛的女生基本上都不會相信。隨著生活閱歷的增加,我們開始明白了這句話其實也有幾分道理。沒有道理的話,也不可能那麼多人說,流傳這麼久。
  • 寒假來了話減負:減負究竟該減什麼?
    如果減負以犧牲質量為代價,這樣的減負是不值得的  又要放寒假了,但是孩子們還要參加各種培訓班。最近召開的「中國教育三十人論壇」上發布了《2018年中國中小學生減負報告》,報告顯示近30%學生睡眠不足8小時,超過60%小學生均報名參加各類輔導班,年均費用12000元,最高達30萬元;部分地區小學四年級孩子,作業竟然達到3個小時以上。  應該說,這些數據並不讓人意外。
  • 從「減負」說開
    從「減負」說開 減輕學生的學業負擔,即「減負」,喊了多年,耳熟能詳,已成為口號了。中小學生要不要減負,誰去減負,必須弄清的問題。如果呼喚中小學校、老師去「減負」,哪就失去偏頗了!現在中小學生學習負擔會不會過重?如果會過重又是誰造成的?下面先描述一下教育故事。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老師們,(中師生,民辦教師)真正的熱愛教育,熱愛學生,有高度責任感和事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