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5日,省教育廳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教師減負十八條》。攝影|江西日報記者駱輝
中國江西網/江西頭條客戶端訊(江西日報記者駱輝)6月4日,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印發《江西省中小學教師減負十八條措施》(簡稱《教師減負十八條》),旨在切實減輕中小學校和教師的負擔。
為什麼給教師減負?重點減哪些負?由誰來減負、能落地嗎?帶著疑問,記者採訪了省教育廳師資處處長程裕秋。
一問:為什麼減負?
「教師是教育的第一資源,承載著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歷史使命,肩負著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時代重任。」程裕秋表示,教師的主業是教書育人,給教師減負就是讓大家把更多精力放到教書育人的主業上去,放到立德樹人的使命上去,這既是遵循教育規律的內在要求,更是教育事業發展的客觀需要。
教師不合理的負擔是多年積累起來形成的,有一定的複雜性,集中體現在非教學工作任務繁重,主要包括法治教育、各類安全教育、禁毒教育等專題教育類活動,文明城市、衛生城市、旅遊城市等創建類活動,防災減災、掃黑除惡等專項行動,平安校園、綠色校園等評估檢查活動等等。程裕秋表示,這些活動有其重要性和必要性,但往往到教育系統開展就缺乏統籌、缺乏分類,並要求全體教師參與,在一定程度上幹擾了學校的正常教育教學秩序。
教師是一個專業性很強的職業,教書育人是其天職。程裕秋認為,作為一名教師,理應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教育教學上,當廣大教師把時間和精力用到別的地方去了,對教育教學、立德樹人是不利的。
二問:重點減哪些負?
減負不等於沒有負擔,《教師法》等法律法規也明確規定,中小學教師在教育教學工作中必須承擔的職業負擔那是正常的、合理的,也是必要的負擔。
《教師減負十八條》明確,要減掉的是中小學教師不應該承擔的與教育教學無關的事項,主要包括減輕督查檢查評比考核負擔、減輕社會事務進校園負擔、減輕報表填寫工作負擔、減輕抽調借用中小學教師帶來的負擔。
程裕秋表示,必須認清減負的根本目的是提質增效,減掉中小學教師不應該承擔的與教育教學無關的事項,改變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的工作方式方法,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和效率;必須優先保障教育教學活動,確保教師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研究教學、備課充電,提高專業化水平。「但不是說中小學教師與地方工作完全脫節,要強化中小學教師的責任意識,鼓勵教師積極參加社會事務,比如關愛留守兒童、參與控輟保學等也是教育的一部分,要找好兩者之間的平衡。」程裕秋說。
三問:減負舉措如何落地?
程裕秋表示,堅持問題導向,緊緊抓住當前中央關注、教師關心、輿論關切的突出問題,認真梳理分類,找準問題根源,堅持因地制宜,定向精準發力,力戒形式主義,力求標本兼治。同時,釐清責任,堅持剛性治理,切忌眉毛鬍子一把抓,要抓住各種督查檢查評比考核、各類調研統計信息採集、社會事務進校園、隨意抽調借用教師等這四大類關鍵問題、關鍵環節,開展重點治理、優先治理。
教師減負工作涉及多部門多領域,是一項綜合的複雜的工作,需要多方聯動、上下齊動,打好組合拳。《教師減負十八條》指出,要建立減輕中小學教師負擔專項工作機制,各級黨委和政府要切實履行主體責任,把減輕中小學教師負擔工作納入重要議事日程,嚴格落實審批制度和清單管理制度。同時,省政府教育督導委員會把減輕中小學校和教師負擔工作納入對市、縣(市、區)政府履行教育職責督導評價內容,各級教育督導部門把減輕中小學教師負擔作為教育督導和開學檢查的重要內容,堅持定期督導與長期監管相結合,將結果作為地方黨政領導班子和有關領導幹部綜合考核評價、獎懲任免的重要參考,對於執行不力、落實不到位的要嚴肅問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