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董子讀書臺碑的初立

2020-12-24 德州新聞網

潘友林

董子讀書臺碑是德州的歷史地標,人們渴望了解其初立的時代。乾隆《德州志》明確記載其為隋碑。

對此,乾隆之前所有《德州志》都無碑初立的記載,而乾隆州志突兀斷定是隋碑,卻未說依據。《德州新志考誤》的作者李有基認為,乾隆《德州志》說是隋碑,不是孤立說碑,而是與該志斷定德州在隋代才屬廣川相關連。董仲舒是漢廣川人,乾隆州志認為德州到了隋代才屬廣川,因此認定讀書臺碑立於隋代,與隋廣川之論相呼應。

李有基據《舊唐書》考證認為,德州在漢代就是廣川地;乾隆《德州志》說是隋碑,於史無據,邏輯不通,迂腐可笑。李有基反問:漢、晉、唐、宋不能作此碑嗎?

此外,乾隆《德州志》記董子祠境況時,也杜撰說:「景泰間,於文昌祠東建董子亭,弘治十二年改亭為祠,有亭,有臺,有廂,有坊。」

李有基《德州新志考誤》明確指出:當時明明有明代程敏政《德州董子祠記》,記董子祠很明確:非景泰而是正統間,所建為董子臺而非董子亭,也非改亭為祠,也無董子坊。李有基詰問:「顯有程《記》,亦不加考核,何也?」

弄清董子讀書臺碑何時初立,是人心所求,尚待今後研究新發現。如果大膽設想,小心求證,不妨從事理推想,碑之初立,早則董仲舒漢代成名之日,晚則董仲舒入祀孔廟的元代至順元年(1330年),再次,或許是確立其在中國儒學的地位之時。

相關焦點

  • 臺當局擬批准親日團體在陽明山立日本天皇碑,臺北市政府阻擋拒絕
    一個由臺日兩地人士組成的親日團體「櫻花返鄉會」,日前以陽明山公園管理處今年曾贈送緋寒櫻苗赴日本皇室為由,向臺灣當局表達希望在陽明山立起一座所謂「昭和天皇櫻之緣」的紀念碑,希望在明年花季前完工,以便與日本皇居附近同款碑遙相呼應。
  • 泰山無字碑是誰所立?是秦皇漢武,還是封禪過的另外十帝?
    無字碑 那麼,泰山無字碑究竟是誰人所立呢?眾所周知,在古代,泰山向來被視為代表天子的神山,為中華萬山之首,諸多帝王都曾登臨泰山舉行祭祀大典。於是,關於石碑的猜想,也就和這兩位脫不開干係。 有人認為,無字碑是秦始皇祭祀時所立。據《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始皇二十八年,在第二次東巡時,始皇曾與原魯國的儒生討論過泰山封禪祭祀,於是「上泰山,立石,封,祠祀。……刻所立石,其辭曰:皇帝臨位,作制明法,臣下修飭。二十有六年,初並天下,同不賓服。親巡遠方黎民,登茲泰山,周覽東極。」
  • 漢武帝和武則天豎立過無字碑,在羅通山,還有一位皇帝立過無字碑
    不少讀者都曾聽說過,大周皇帝武則天曾在乾陵之中,豎立過一尊無字碑。大漢天子漢武帝,也在泰山之上立有無字碑。可是您也許不知道,還有一位皇帝也立過一塊無字碑,並且他所豎立的石碑還尤為特別。這究竟是怎麼回事?
  • 臺親日團體想立「天皇碑」的陽明山有何來頭?
    31898896,.臺親日團體想立
  • 山西省社科院哲學所一行到訪董子學院
    7月11日,山西省社科院哲學所宋大琦博士、李玉萍研究員和薛平博士一行到訪董子學院。當晚在董子學院會議室召開了座談會。衡水學院原黨委書記、董子學院院長李奎良教授,執行院長魏彥紅教授,副院長王文書博士以及白立強博士、耿春紅教授、衛立冬教授、張銘老師和代春敏老師參加座談會。
  • 除了武則天之外,還有兩個名人也立了無字碑!卻很少有人知道?
    歷史有三個立了無字碑的著名人物,其中前兩個可能會讓大家大吃一驚。第一個讓人不敢寫的是謝安,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謝安死後立的也是無字碑。這樣一個人死後立下的卻是無字碑,實在是令人意外,卻又不意外,有人說是因為謝安死時並沒有交代寫什麼,以謝之功勞自是無人敢寫,這個理由過得去。另一個沒有人願寫的無字碑卻是秦檜。關於秦檜的事情大家多多少少都知道幾分吧!
  • 泰山景區「孔子小天下處」碑恢復再現
    中新社濟南九月二十八日電(趙波平 王凱)九月二十八日,在孔子聖誕日之際,山東省泰安市泰山風景名勝區管委會將複製重立的「孔子小天下處」碑描紅正式對外開放,為泰山又恢復了一重要的名勝古蹟。  泰山與名人結緣,肇始於孔子。孔子登臨泰山,抒懷暢志,開闊胸襟;考察封禪,學習禮儀;了解民情,觀知時政,活動內容與歷史遺蹟十分豐富。
  • 《祀三公山碑》、《三公山神碑》、《三公山碑》之探幽
    河北元氏縣西北二十裡封龍山一帶(古常山郡),歷史悠久,文脈深厚,古籍記載此地先後立有六塊漢碑。除了列入漢隸一流名碑的《封龍山頌》、《祀三公山碑》外,還有《三公山神碑》、《三公山碑》、《白石神君碑》、《八都神壇碑》。此文主要聊一聊帶有「三公山」名稱的三塊碑,按年代久遠排序,即《祀三公山碑》、《三公山神碑》、《三公山碑》。
  • 蕉城一神秘臥碑,揭開清代「學生守則」
    寧德市蕉城區博物館展廳收藏一通,「禮部題奉欽依刊立臥碑曉示生員碑」,讓我們有機會一睹當時的「學生守則」內容,它與今天的「學生守則」到底有多大的不同,它又是怎樣約束學生的呢?「守則」全文如下:禮部題奉欽依刊立臥碑曉示生員朝廷建立學校,選取生員,免其丁糧,厚以廩膳。
  • 圖說北京:薊門之謎如何解,乾隆有詩有碑立於元大都西土城遺址
    ▲薊門煙樹碑照片。明初此景被改名為薊門煙樹,並把地址附會到德勝門外,實為一位明朝文人錯把金中都之舊城認到元大都之舊城處所致。▲薊門煙樹碑。那時,薊門煙樹碑立在西土城沿北段,就在元大都西土城的城垣之上,東側即為北京電影學院。碑坐北朝南,漢白玉質。碑高3米,寬0.8米,厚0.3米。原石碑有一黃亭子遮護,1900年,八國聯軍侵入北京時被侵略者用炮轟毀。如今附近還有黃亭子社區,名字也是源於此。
  • 溫州日報:同植相思樹 共立同心碑
    溫州日報:同植相思樹 共立同心碑2010年03月13日 08:26:00來源:洞頭網核心提示:   溫州日報訊 (見習記者 王舒) 昨天是植樹節,參加半屏山旅遊文化活動的溫州、高雄兩地代表,在洞頭半屏山攜手立起同心碑、植下相思樹,表達對兩岸和平和睦
  • 董子文化街廟會來襲,這份遊玩攻略請收好
    正月初八,一場紅紅火火,熱熱鬧鬧的花燈廟會在德州董子文化街開幕,我們一起去現場看看吧。今天,德州董子文化街格外熱鬧。大人們帶著孩子來到這裡趕起廟會,賞花燈,看演出、品美食,讓人感受到了濃濃的年味兒。美輪美奐的燈展是此次廟會的一大亮點。弘揚主旋律的中國夢、偉大復興、十九大精神的燈組和年味十足的人在福中、狗年大吉、吉慶有餘燈組驚豔亮相,吸引大家拍照留念。
  • 臺親日團體欲在陽明山立紀念碑,被臺北市政府、陽明山管理處拒絕
    由臺日人士組成的「櫻花返鄉會」,日前以陽明山公園管理處今年曾贈送緋寒櫻苗赴日為由,表達希望在陽明山贈立一座「緣之櫻」紀念碑,並盼在明年花季前完工,以便與日本皇居附近同款碑遙相呼應。但轄管的臺北市政府工務局公園路燈工程管理處已拒絕。
  • 在農村裡,為什麼有的人家的祖墳上立了碑,有的則沒有?
    也就是把祖上的老墳整修一下,原來是小土堆,把其擴成大土堆,沒有墓碑的立上墓碑,碑上免不了又要留下自己的顯赫身份。現在農村一些人其實也有一樣,有一種盲目的攀比心態,別人家修三層,我家就修四層,人家修四層,我家就修五層,在後面建房的人肯定要比前面建戶的人更顯金碧輝煌,這是一個臉面問題。祖墳整修也一樣存在攀比心理,都想讓自家的祖墳在土堆裡群裡鶴立雞群。
  • 為啥要立「万俟卨故裡」碑?專家的解釋似是而非,讓人哭笑不得
    石碑正面上書「第三次全國不可移動文物普查登錄單位」,中間寫有「万俟卨故裡」字樣,落款「原陽縣文物管理所立」、「二○一八年一月二十六日」。石碑的背面是題為「南宋宰相万俟卨簡介」的一篇人物小傳。此碑一出,引起了社會各界人士的熱議。
  • 【關注】武漢為什麼給38隻猴子立「慰靈碑」?
    各大高校和科研院所都曾為他們立過碑。在武漢大學動物實驗中心聳立著一塊巨大的花崗巖石碑——「慰靈碑」,這個碑是專門為38隻恆河猴而立,他們為抗擊非典而獻身。武漢大學動物實驗中心的動物實驗樓左側空地上,有塊16噸重的「慰靈碑」。
  • 從豆腐壓石到南碑瑰寶——《爨寶子碑》
    爨寶子碑拓此碑立於東晉義熙元年(碑文稱「大亨四年」,即405年)。碑高183釐米,寬68釐米,厚21釐米。碑文13行,行30字,碑的下部有題名13行。此碑於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出土於雲南南寧城南70裡揚旗田。清鹹豐初,雲南知府鄧爾恆修南寧志採訪金石時將《爨寶子碑》移置於南寧縣城武侯祠,後移至曲靖城內的魁星閣前,1937年在曲靖第一中學建碑亭保護,1961年3月,被國務院列為全國首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9年擴建為博物館。現存於曲靖一中校園爨亭內。
  • 扯淡碑:俗話俚語、簡化字(下)
    扯淡碑:俗話、俚語、簡化字
  • 鮮于璜碑,一件質樸無華生趣有加的隸書
    《鮮于璜碑》,中國東漢重要碑刻。全稱為「漢故雁門太守鮮于君碑」。立於延熹八年(165)。現藏天津市歷史博物館。全碑包括碑座與碑身二部分。碑座為長方覆鬥形,長1.2米,寬0.73米,高0.25米。座上有長方形榫槽。
  • 濟南有塊後母活著為孝子立的碑
    在濟南高新區孫村新區西頓邱廣場就有這樣一塊百年前孝子碑。2010年新區建立不久,西頓邱村委就將孝子碑就安放於廣場。2019年6月,碑文中讚頌的老人王遜生嫡孫王寧一個人出資6萬餘元,為豎立的孝子碑修建碑亭加以保護,以此作為傳承孝道文化,昭示教育後人。這塊難得的孝子碑是怎麼來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