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雲南地區有「扎染之鄉」的美譽,那裡的扎染藝術遠近聞名,並有著鮮明的藝術特色,生活在那裡少數民族更是扎染藝術的傳承人。
扎染藝術的工序
扎染藝術通過紗、線、繩等工具,對織物進行扎、縫、縛、綴、夾等多種形式組合後進行染色,形成暈化的圖案色彩和豐富的褶皺肌理。扎染工藝中最為主要的兩道工序就是扎結和染色。
扎 結
扎結的傳統方法主要有線縫法、線捆法、打結法、縫扎結合法、器具輔助法等。其目的是對織物扎結部分起到防染作用,使被扎結部分保持原色,未被扎結部分均受染,從而在染色後形成深淺不均、層次豐富的色暈和皺印。扎結方法的設計直接影響到染色的效果。
染 色
染色是在扎結之後進行的。染色時,因扎結的部分染料浸染不到,便形成了好看的花紋圖案,又因為針腳不一、染料浸染的程度不一,帶有一定的隨意性,無形中增加了作品的藝術意味。
扎染藝術的創新
傳統文化是一個民族存在的前提和條件,是一個國家綜合實力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積澱著歷史智慧和文明成果,還蘊含著未來可持續發展的基因。
春江花月夜
色彩運用的新嘗試
傳統扎染藝術以紅色、褐色、黃色、藍色等單色居多。現代扎染藝術在單色染色基礎上演變為多色技法,藉助多種染色手段推陳出新,嘗試運用不同的印染工藝,將扎染與吊染、段染工藝互相配合使用,形成新的色彩效果,使得傳統扎染工藝煥發新的光彩。
繪畫語言融入扎染藝術
現代扎染藝術相較於傳統扎染藝術有著新的創意與設計,在圖案的表現形式方面可以融入中國山水畫、水彩畫、花鳥圖案、文字、現代幾何圖案、符號圖案、卡通圖案等元素,也可以移植國外各種風格的經典圖案。
扎染作品《光之舞》描繪了朝陽照射在向日葵上所產生光影韻律感,以浪漫主義手法表現花朵在分秒必爭地追逐太陽,輝煌的陽光給它的生命以美麗的色彩,並結出飽滿的果實,藝術創造與浪漫主義精神完美地結合於畫面之中。
扎染作品《麗歌唱晚》描繪出夕陽銜山之際,引領遙天,麗歌唱晚的景象。叢林生輝,簫聲如水,箜篌如絲,優美悅耳的歌聲一經傳出,悠遠天空中的浮雲便頹然為之凝滯,仿佛在俯首諦聽。那美妙絕倫的樂聲飛向天庭,引來仙女合奏,體現出浪漫主義手法的完美畫面。善於鼓瑟、書畫的素女,帶露的芙蓉、張口欲笑的盛開蘭花、雍容華貴的牡丹花,她們都是美的化身。作品以東西方繪畫元素的巧妙融合,描繪出一幅錦山繡水的美麗畫面,當是心靈棲息的世外桃源。
扎染藝術中的色彩具有朦朧和變幻迷離的美,展示著其獨特的藝術魅力。這一獨特的藝術形式需要傳承的不僅是一種傳統手工藝,更是一種紮根於本土文化的民族靈魂。
內容改編自《中國藝術》2018年第4期
王志惠《雲南扎染藝術的文創設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