織物上的調色板——我國傳統民間扎染藝術

2020-12-12 人美renmei

我國雲南地區有「扎染之鄉」的美譽,那裡的扎染藝術遠近聞名,並有著鮮明的藝術特色,生活在那裡少數民族更是扎染藝術的傳承人。

扎染藝術的工序

扎染藝術通過紗、線、繩等工具,對織物進行扎、縫、縛、綴、夾等多種形式組合後進行染色,形成暈化的圖案色彩和豐富的褶皺肌理。扎染工藝中最為主要的兩道工序就是扎結和染色。

扎 結

扎結的傳統方法主要有線縫法、線捆法、打結法、縫扎結合法、器具輔助法等。其目的是對織物扎結部分起到防染作用,使被扎結部分保持原色,未被扎結部分均受染,從而在染色後形成深淺不均、層次豐富的色暈和皺印。扎結方法的設計直接影響到染色的效果。

染 色

染色是在扎結之後進行的。染色時,因扎結的部分染料浸染不到,便形成了好看的花紋圖案,又因為針腳不一、染料浸染的程度不一,帶有一定的隨意性,無形中增加了作品的藝術意味。

扎染藝術的創新

傳統文化是一個民族存在的前提和條件,是一個國家綜合實力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積澱著歷史智慧和文明成果,還蘊含著未來可持續發展的基因。

春江花月夜

色彩運用的新嘗試

傳統扎染藝術以紅色、褐色、黃色、藍色等單色居多。現代扎染藝術在單色染色基礎上演變為多色技法,藉助多種染色手段推陳出新,嘗試運用不同的印染工藝,將扎染與吊染、段染工藝互相配合使用,形成新的色彩效果,使得傳統扎染工藝煥發新的光彩。

繪畫語言融入扎染藝術

現代扎染藝術相較於傳統扎染藝術有著新的創意與設計,在圖案的表現形式方面可以融入中國山水畫、水彩畫、花鳥圖案、文字、現代幾何圖案、符號圖案、卡通圖案等元素,也可以移植國外各種風格的經典圖案。

扎染作品《光之舞》描繪了朝陽照射在向日葵上所產生光影韻律感,以浪漫主義手法表現花朵在分秒必爭地追逐太陽,輝煌的陽光給它的生命以美麗的色彩,並結出飽滿的果實,藝術創造與浪漫主義精神完美地結合於畫面之中。

扎染作品《麗歌唱晚》描繪出夕陽銜山之際,引領遙天,麗歌唱晚的景象。叢林生輝,簫聲如水,箜篌如絲,優美悅耳的歌聲一經傳出,悠遠天空中的浮雲便頹然為之凝滯,仿佛在俯首諦聽。那美妙絕倫的樂聲飛向天庭,引來仙女合奏,體現出浪漫主義手法的完美畫面。善於鼓瑟、書畫的素女,帶露的芙蓉、張口欲笑的盛開蘭花、雍容華貴的牡丹花,她們都是美的化身。作品以東西方繪畫元素的巧妙融合,描繪出一幅錦山繡水的美麗畫面,當是心靈棲息的世外桃源。

扎染藝術中的色彩具有朦朧和變幻迷離的美,展示著其獨特的藝術魅力。這一獨特的藝術形式需要傳承的不僅是一種傳統手工藝,更是一種紮根於本土文化的民族靈魂。

內容改編自《中國藝術》2018年第4期

王志惠《雲南扎染藝術的文創設計研究》

相關焦點

  • 傳統手工藝欣賞——布藝
    蠟染 說起蠟染,是我國古老的少數民族民間傳統紡織印染手工藝,古稱蠟,與絞纈(扎染)、夾纈(鏤空印花)並稱為我國古代三大印花技藝。 今天我們去探索技藝最開始的地方,或傳承或凋亡。始終不會被遺忘的貴州蠟染之鄉——黔東南。
  • 美術教案|扎染設計
    教學目標: 1,了解扎染的意義和藝術特色 2,能夠手繪設計出自己喜歡的花紋 3,經過學習,進一步了解中國優秀的民族傳統藝術,培育學生對民間傳統藝術酷愛 重難點:啟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 古代人的印染藝術:扎染
    扎染,古代稱絞纈,是我國一種傳統的印染工藝,扎染的製作主要分為扎結、染色。通過紗、線、繩等工具,對織物進行扎、縫、縛、綴、夾等多種形式組合後,在進行染色。扎染有著濃鬱的民間藝術風格,古樸典雅,別具一格。早在秦漢時期,我國就有絞纈工藝,距今已有數千年的歷史。
  • 中國傳統民間印染:傳統與當代的融合
    南通扎染的產業發展之路  中國民協調研組  5月31日,羅楊赴」現代扎染之鄉「南通海安縣調研,在海安錦華服飾有限公司和扎染藝術大師焦寶林交談。方成/攝  5月下旬,中國民協分黨組書記、駐會副主席羅楊深入到南通市海安縣,對「南通扎染」產業進行了調研。「扎染」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始於秦漢,興於魏晉南北朝,豐盛於唐代。
  • 扎染布和渲染布的區別
    扎染布和渲染布的區別 2017-08-08 14:54:53 來源:全球紡織網 扎染布和渲染布的區別,扎染布是我國歷史悠久的民間染色面料
  • 邢臺市家樂園小學開展傳統藝術體驗活動
    邢臺市家樂園小學開展傳統藝術體驗活動。李少華 供圖  長城網邢臺11月18日訊(記者 齊彥紅 通訊員 李少華 付麗雅)近日,家樂園小學的師生在校園裡開展了扎染工坊創造活動,老師和孩子們一起度過了一段奇妙的藝術旅程。
  • 邯鄲市復興區【復興教體】扎染,你了解嗎?
    這一期給大家帶來一場扎染盛宴。讓我們重新發現民族的扎染,感受扎染中植物染的神秘。斑斕的花紋濃厚的靛青不可測的神秘純淨使人嚮往讓我們沉浸其中流連忘返扎染是一種預料之中又意想之外的感知,帶你走進一個有趣的藍的世界。扎染是我國傳統的手工染色工藝,古稱絞纈。
  • 我校舉辦「漢語橋」線上團組交流項目:《中國傳統技藝蠟染及扎染體驗課程》
    1月25日,由教育部中外語言文化交流合作中心主辦,我校漢語國際推廣基地和我校國際藝術學院共同承辦的「漢語橋」線上團組交流項目《中國傳統技藝蠟染及扎染體驗課程》 正式開課。該項目吸引了來自葡萄牙、亞美尼亞、義大利、西班牙、俄羅斯、希臘等國家共160名學員參加。本次雲端漢語橋項目共14課時,歷時5天,分為文化特色教學和漢語教學兩個部分。
  • 邂逅扎染蠟染,布裡生「花」|亞美尼亞孔子學院師生參加中國傳統技藝蠟染及扎染體驗課程
    1月29日,為期5天的《中國傳統技藝蠟染及扎染體驗課程》順利結束。該「漢語橋」線上組團交流項目由教育部中外語言文化交流中心主辦,大連外國語大學漢語國際推廣基地(以下簡稱「漢推基地」)和國際藝術學院共同承辦。亞美尼亞葉里溫「布留索夫」國立大學孔子學院師生共計70餘人參加了該項目。
  • 扎出來的藍天白雲——植物染藝介紹之扎染
    今天的主角就是有「疙瘩花」之稱的絞纈——現稱扎染什麼是扎染扎染古稱扎纈、絞纈、夾纈和染纈,是中國民間傳統而獨特的染色工藝。織物在染色時部分結紮起來使之不能著色的一種染色方法,中國傳統的手工染色技術之一。
  • 中國傳統文化,少數民族文化,蠟染、扎染和印染
    加上樹脂染的畫具一是雞毛筆,一是細竹片,前者多用來畫圓圈或弧線,顯得靈活自如,後者則多用來畫直線,只要蘸上樹脂,輕輕在布上一按即可,線條勻淨筆直。因此樹脂染的圖案線條細密精緻,直線和弧線交替配合,疏密相間,具有獨特的藝術風格。蜂蠟染和樹脂染均為藍白兩色,多色蠟染只流傳在苗族少數支系中、貴州安順、普定一帶的苗族,喜歡在藍白色的基礎上,塗上紅、黃兩色。
  • 扎染|蠟染|苗繡,邊城敘永讓苗鄉千年技藝,再現獨特魅力
    當然這塊土地上,還有一些少數民族,跟漢族一起交融出她不可多得的傳統人文氣質。比如梘槽苗族鄉,就保留著傳統的扎染、蠟染、苗繡,曾經的鄉土民俗服飾文化,如今卻成了脫貧致富和非遺項目的寵兒。對於不了解的朋友,肯定會疑惑什麼是扎染、蠟染、苗繡呢?
  • 10道工序被稱奢靡,千年歷史遭毀滅式禁絕,揭秘扎染背後的故事
    除了詩歌讚美外,唐三彩、繪畫、壁畫等藝術形式也同時記錄了扎染在民間的「記憶」,如唐代畫家張萱的《搗練圖》,能即刻腦補出唐代婦女們扎染時搗練、絡線、熨平、縫製勞動操作時的情景。▲ 扎結:前處理、定形、描稿、扎結;扎結說白了就是對預設圖案的織物上,進行扎、縫、縛、綴、夾等多種形式組合,扎結完畢後,會有不少
  • 青島寧安路小學開展「樂享傳統文化 喜迎美好新年——傳統手工製作...
    為弘揚傳統文化,感受傳統節日魅力,青島寧安路小學開展了「樂享傳統文化 喜迎美好新年——傳統手工製作」活動。一張張喜慶的年畫、一幅幅美麗的扎染作品、一件件生動的手繪葫蘆……同學們自己動手製作各種民俗工藝品,品味濃鬱的中國風情結,寧安校園裡一派喜氣洋洋的景象,傳統文化紮根於同學們的心中。
  • 家紡也能扎染蠟染?——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扎蠟染藝術作為我國西南雲貴川地區民族民間的一種染織形式,可追溯的歷史已經有幾千年了。獨特的圖案形式,反映出了西南地區人民生活的風土人情、人們對於生活的熱愛和對於精神世界的追求。扎染蠟染的傳承與現代視覺藝術的有機結合,對於扎染蠟染藝術的視覺化傳承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在平常的生活中,家紡產品是應用最多而且具有日常屬性的藝術表現形式。將扎染蠟染技術與家紡產品相結合,可以使扎染和蠟染融入尋常百姓家、在人們日常生活中廣泛流傳。
  • 樂享傳統文化,喜迎美好新年,青島寧安路小學開展傳統手工製作活動
    為弘揚傳統文化,感受傳統節日魅力,青島寧安路小學開展了「樂享傳統文化 喜迎美好新年——傳統手工製作」活動。一張張喜慶的年畫、一幅幅美麗的扎染作品、一件件生動的手繪葫蘆……同學們自己動手製作各種民俗工藝品,品味濃鬱的中國風情結,寧安校園裡一派喜氣洋洋的景象,傳統文化紮根於同學們的心中。
  • 瑤族傳統染整技藝——清遠瑤族扎染
    瑤族扎染·印象瑤族扎染是清遠市連南瑤族傳統的染整技藝,伴隨瑤族人流傳於連南瑤族自治縣八排瑤族地區中的油嶺、南崗、山溪、三排、牛頭嶺、連水、東芒等村寨,是連南瑤族婦女服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瑤族扎染·工藝瑤族扎染工藝中的扎法獨特,扎染工藝用針繡、壓挑、線扎方式,不用畫圖打稿,自然扎出圖案;其染色採用天然顏料調色,通過線扎圖案方式讓顏色深淺不一,染色後解開扎線,自然成形。
  • 傳承手作,體驗扎染,科普傳統文化別有樂趣
    近日,杭州市下城區科協聯合區科普教育基地杭州市求知小學在新華坊社區開展「傳承手作 意韻扎染」扎染藝術體驗活動。當社區居民們看到自己的成品後,都表示非常有成就感。   此次活動邀請杭州市求知小學老師為轄區內社區居民講解扎染的歷史與發展,介紹扎染工藝的主要流程和基本技法。在隨後的絲綢扎染體驗活動中,參加活動的人員仔細聆聽了老師對扎染技巧和手法的講解,並動手進行了實踐。
  • 家紡也能扎染蠟染?民族的才是世界的Ⅱ
    01傳統扎蠟染圖案的數位化表現扎染蠟染藝術所產生的圖案有著獨特的暈染效果和龜裂冰紋,這兩種效果的特點是西南地區扎染蠟染是極具中國民族特色的傳統藝術形式。在貴州安順、雲南大理地區的少數民族人民生活當中比較常見,當地人把扎染蠟染藝術做成服飾、家居裝飾品應用在日常生活中,或者以藝術品或者旅遊工藝品的形式得以表現。
  • 湘西藍印染主要種類之扎染
    湘西是湖南省唯一完整保留民間藍印染工藝的地區。湘西民間藍印染花布主要有扎染、蠟染、藍印花布三大類。扎染古人稱之為「絞纈」、「扎纈」或「染纈」,早在秦漢時期就已經開始流行。它是古代人們巧妙地利用染色工藝,使織物呈現出特殊的色暈效果,創造出的一種全新的印染工藝。唐代,由於經濟的繁榮,扎染工藝十分興旺。不過在盛唐時期,能穿著扎染服飾的只有達官貴人,一般的平民是沒有資格的。宋代,朝廷為抑制侈靡、重振國運,曾下令禁止扎染工藝的使用。以後隨著戰亂不休、兵荒馬亂局面的出現,扎染工藝便日趨衰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