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買個帶放大鏡的指甲刀有多難?您身邊有老年用品專賣店嗎

2020-12-20 北晚新視覺網

大廳裡空空蕩蕩,少有人光顧。

張爺爺幾個月前做了腰椎手術,想救急買一個輔助穿襪器,但是兒女跑了不少商場超市也沒找到類似產品;李女士發現自己老媽喜歡上玩外孫女的拼圖玩具,後來聽醫生說老年人玩玩具有助於預防痴呆症,於是就想著帶老媽到市場上親自去挑選一些她喜歡的老年人玩具,然而最終無果。

近年來,專盯老年人進行虛假宣傳、欺騙老人高價購買的所謂「保健品」無處不在,然而記者調查發現,老年人真正需要的日用品卻難覓蹤跡,就算是北京老牌老年生活用品店鶴逸慈以及兩年前開業的最大老年人日用品展示中心,目前也都是在艱難經營。

市場調查

普通商超:難覓老年日用品

記者近日走訪一些大型賣場、便利店發現,老人需要的放大鏡、防滑落的帶把手飯碗等產品,幾乎不見蹤跡。而像張爺爺需要的穿襪器、李女士媽媽需要的玩具,很多店員表示就沒聽說還有這種產品。

記者發現,動輒幾百元的兒童玩具是大型商超不可或缺的品類,家長購買也是毫不手軟。然而,專為老年人設計的玩具並未有售。一家超市店員乾脆建議記者,「直接買兒童玩具吧」。

據了解,日本羅森便利店為了應對老齡化社會的到來,在日本專門開出了「多功能」健康便利店,集普通便利店、處方藥和非處方藥銷售、護理以及營養健康諮詢等功能為一體,為社區居民,尤其是老年人提供更多生活便利,並定期舉辦各種健康和護理講座,店內設置咖啡區,為社區居民特別是老年人的交流提供了場所。

不過,在日本當地深受銀髮族歡迎的羅森,到了中國,其銷售的產品以及服務對象也並未將老人考慮在內。在西城區一家羅森便利店,記者詢問有沒有專門針對老人使用的產品時,店員直搖頭。

鶴逸慈連鎖:13家已縮水至兩家

作為北京一家老牌老年生活用品銷售商,鶴逸慈工商登記信息顯示,其在北京有多家連鎖店,貼近老人的生活住所,方便購買產品和服務。

然而,記者近日通過地圖導航查詢,卻僅搜索到一家位於西直門附近的鶴逸慈老年生活便利店。 記者循著導航指向來到位於西直門南小街的社區底商附近,卻發現大門緊鎖。

按照該店原址門上貼的一張搬遷新址的通知,記者問詢了好幾個人才在附近一家賓館的一間房間裡找到。

記者注意到,十幾平米的屋裡,這裡除了成人紙尿褲、輪椅等產品外,還有帶放大鏡的指甲刀,將一片藥片卡住就能均勻分開的切藥器,價格不貴。

因為房間小,整體看產品並不多,但對老人來說還都很實用,只是少有顧客上門。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目前鶴逸慈在北京銷售老年產品的門店就兩家了,另外一家在和平裡。

記者近日幾經輾轉在強佑大廈找到了鶴逸慈和平裡店,但是店面招牌顯示是「北京市東城區殘疾人綜合服務中心」。在這裡,記者恰好碰到了鶴逸慈董事長趙強,他告訴記者,鶴逸慈在鼎盛時期曾開設了13家分店,但受制於租金、人工成本以及銷售狀況,到2016年剩下6家分店,現在的確就剩兩家了。

「可以說,目前老年用品市場正面臨著供需嚴重不匹配、實體商店運營步履維艱的雙重壓力」,趙強告訴記者,這幾年鶴逸慈一直虧損,西直門店搬到賓館裡面實屬無奈,因為這樣租金可以至少節省30%以上。

不過記者注意到,鶴逸慈和平裡店面積則很大,超過300平方米,產品豐富,具有各種功能的輪椅、淋浴椅、適老床等。「這裡僅展示的產品就有1000多種,小產品幾乎無利潤,很多高端產品適老功能非常強,但是老年人嫌貴,這也導致銷售不暢」,趙強告訴記者,鶴逸慈和平裡店是與東城殘聯的合作店,雖然經營目前還是虧損,但是政府免費提供場地,這給自己減輕了很大壓力。

全國首家老年用品展示中心:半數商戶退出

從定慧橋往西開車幾分鐘,玉泉路地鐵站正北側的馬路邊,綠底白字的「北京市老年用品展示中心」的大牌子格外醒目。

這就是2016年12月北京正式開業的全國首家專營老年用品的超市。據了解,整個展示中心經營面積約5000平方米。記者採訪時卻發現,偌大的市場冷冷清清。

但仔逛來,記者卻發現這裡的老年人用品確實不少。在一家租賃商戶店面,除了常用的帶有放大鏡的指甲刀、切藥器外,還有為一些握不住東西的老人使用的專用筷子、勺子、飯碗;用一根軟環套在脖子上的老花眼鏡,需要用時,在鼻梁架的位置用手輕輕一掰就分開了,因為中間使了一塊磁鐵吸住;還有防止老人常年臥床腿腳長褥瘡的防褥瘡套……

如果不是親臨現場,一般人很難想像僅為老人提供方便的生活小日用品有這麼多種類。「我們家店這種實用小產品就大概有100多個,有些老人來了,我們也是給他們儘量介紹一些實用的產品,他們才知道還有這麼多方便的產品」,該店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前不久有人專門來買穿襪器,因為家裡老人腰不好,網上購買又不適合也不知道該怎麼用。該工作人員特意拿出一副向記者演示,只見她坐下將襪子先套到一個兩邊系有長布帶子、有一定硬度的布殼上,正好將襪子窩成了腳剛剛可以伸進去的形狀,然而甩到腳的位置,腳伸進去後,用手將兩邊的長帶子輕輕一拽,襪子成功穿到腳上。

「很方便,幾十塊錢,也不貴」,工作人員說。記者注意到,類似的產品還有專為胳膊無法轉動的老人設計的穿衣器,為手顫抖老人準備的系扣具……

正在採訪過程中,一位年輕女性來到超市,她自己在一張能夠升降的床上躺下來試試感覺,她告訴記者,家裡老人癱瘓在床,抱著下床挪到別處時,需要床的高度與其它地方差不多,這樣才能方便挪動老人。

「我們這裡的智能床其實挺多的」,展示中心相關負責人趙先生以一張託老床向記者介紹,一摁控制按鈕,這張智能床就變成了有靠背、能蜷腿的座椅,床邊的有軌雙層小桌板可以推拉拼成小餐桌,左側的小桌板上還配備自動熱水器、水管和洗臉池,床體中央有一個能打開的小蓋子,下面是如廁盆。「買個這床,子女照顧也方便。」趙先生坦承,這種床雖好但幾乎沒開過張,一方面是老人嫌貴,另外就是思想觀念的問題。

「適老產品,最重要的是體驗」,趙先生告訴記者,一般老人都是希望現場親自試試後再決定購買,但是活力老人根本不願意逛這樣的市場,從心理他們就很難接受。

記者現場採訪的幾個小時內,僅看到一位年輕人購買了一把輪椅。「我們確實一直在虧損」,一家適老產品店鋪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對面原有一家租賃輪椅、床等業務的,也早撤了,而自己之所以堅持,主要是公司還有養老院的業務做支撐。

「當時開業時大約有50多名商戶,產品達到6000多個」,趙先生告訴記者,「跟開業初期比,確實有將近一半商戶退出,目前在售的產品大概還有90個品類2800款產品。

記者了解到,該中心開業時,其有關負責人接受媒體採訪時曾表示,第二年將開通自己的網店,屆時消費者可以線下體驗、線上下單;同時第二年還將在全市再開兩到三家店。

「這些目前都沒有實現」,趙先生告訴記者,展示中心之所以虧損還堅持著,更重要的還是半公益性質。

專家建議:

從賣產品向側重服務轉型

前不久中國老齡協會發布《需求側視角下老年人消費及需求意願研究報告》預計,到2020年我國老年消費市場規模將達到3.79萬億元。

「儘管各方都認為老年用品背後是一片廣闊市場,但從目前市場供給程度來看,老年用品產業依然只能算剛剛起步」,北京市工商聯副主席、北京志起未來諮詢集團董事長李志起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養老產品目前其實還處於典型的市場培育期,在這個階段,熟悉養老產品設計的專業銷售服務人員稀缺,養老產業的代理服務商也很稀缺。

「這個產業應該說還沒有太成型,所以上下遊之間有點倒掛」,李志起表示, 養老產品不同其他產品,其終端門店不應單純賣產品,而是要根據養老產品定位來匹配在什麼樣的社區銷售、由什麼樣的人去為老人提供更好的服務,這是需要精準度、專業度的,當然,上遊對中下遊的教育培訓和人才培養,目前也是行業的短板。

對於這一點,同時身為北京家政服務協會養老專業委員會副主任的趙強也深有同感。「很多老年人對功能性產品該如何使用,是需要專業人員示範、老人親身體驗,這些電商平臺根本做不到,所以鶴逸慈原來開的幾家網店都關閉了」,趙強以兩款輪椅為例讓記者試坐並介紹,一款輪椅通過右手邊的一個轉軸掌控方向的同時,還可以自主進行胳膊康復訓練;而另一款輪椅,老人坐上後腳在地上輕輕滑動輪椅就可以行走,但是老人一旦起身,輪椅就固定住動彈不得,「這可以避免輪椅滑動而導致老人二次坐上去摔跤的可能」。

「其實很多老年人都有不同輔助器械的需求,但有需求的老年人該匹配怎樣的產品,他們並不知道,這就需要專業人員為老人提供建議」,趙強說。

在該店中央,記者發現,有一個大顯示屏,上面不斷在滾動社區裡某個具體時間老人在哪裡活動的簡要文字信息,並附有姓名和聯繫方式。「按照老人日常行蹤習慣,我們在老人家的冰箱、門把手等位置加貼跟蹤器,如果一定時間內沒有任何反應,系統就會自動報警」,趙強說,這樣我們就會迅速聯繫其本人或者家人。「這些服務其實都是老人日用品銷售的延伸,但做好服務需要非常專業的人才,很急缺。」

來源 北京晚報 記者 胡笑紅 攝影 王海欣 編輯 馬佳

流程編輯 TF003

相關焦點

  • 買個帶放大鏡的指甲刀有多難 商場超市難覓老年專用品
    買個帶放大鏡的指甲刀有多難 商場超市難覓老年專用品 原標題: 在西城區一家羅森便利店,記者詢問有沒有專門針對老人使用的產品時,店員直搖頭。  鶴逸慈連鎖:原本13家已縮水至兩家  作為北京一家老牌老年生活用品銷售商,鶴逸慈工商登記信息顯示,其在北京有多家連鎖店。然而,記者近日通過地圖導航查詢,卻僅搜索到一家位於西直門附近的鶴逸慈老年生活便利店。記者循著導航來到位於西直門南小街的社區底商附近,卻發現大門緊鎖。
  • 老年用品緣何總買不到
    下午3點,西直門國英園小區,鶴逸慈老年生活便利店迎來了一位熟客妙姐。自從退休後,妙姐已經很少來這裡買東西了。店員張煊領著她看了看店裡的新東西,最後妙姐挑了一個三用儲藥器:既能儲藥,還能切藥片、磨藥片,方便帶藥、吃藥。「我不上班已經有十五六年了,那時候就有這家店了。」
  • 深度| 老年專賣店,「夕陽」用品還在盼「朝陽」
    市場調查普通商超:難覓老年日用品記者近日走訪一些大型賣場、便利店發現,老人需要的放大鏡、防滑落的帶把手飯碗等產品,幾乎不見蹤跡。在西城區一家羅森便利店,記者詢問有沒有專門針對老人使用的產品時,店員直搖頭。鶴逸慈連鎖:13家已縮水至兩家作為北京一家老牌老年生活用品銷售商,鶴逸慈工商登記信息顯示,其在北京有多家連鎖店,貼近老人的生活住所,方便購買產品和服務。
  • 商場超市不賣老年用品,專賣店貨品齊卻舉步維艱
    記者近日走訪一些大型賣場、便利店發現,老人需要的放大鏡、防滑落的帶把手飯碗等產品,幾乎不見蹤跡。在西城區一家羅森便利店,記者詢問有沒有專門針對老人使用的產品時,店員直搖頭。鶴逸慈連鎖:13家已縮水至兩家作為北京一家老牌老年生活用品銷售商,鶴逸慈工商登記信息顯示,其在北京有多家連鎖店,貼近老人的生活住所,方便購買產品和服務。然而,記者近日通過地圖導航查詢,卻僅搜索到一家位於西直門附近的鶴逸慈老年生活便利店。
  • 專門店走俏綜合店難找概念店檔次高 老年用品商店路在何方?
    2016年7月4日訊,下午3點,西直門國英園小區,鶴逸慈老年生活便利店迎來了一位熟客妙姐。自從退休後,妙姐已經很少來這裡買東西了。店員張煊領著她看了看店裡的新東西,最後妙姐挑了一個三用儲藥器:既能儲藥,還能切藥片、磨藥片,方便帶藥、吃藥。「我不上班已經有十五六年了,那時候就有這家店了。」
  • 全國首家老年用品專營超市開業3個月 人氣尚需培養
    「這個摺疊起來的時候就像個行李箱一樣可以拖著走,把它打開之後變成代步車的樣子,老人就可以使用了。」3月15日下午,北京市老年用品展示中心「Moving Life」櫃檯前,導購正在向前來參觀的全國老齡辦一行人展示來自以色列的一款老年產品。
  • 老年用品市場緣何冷清
    店員小侯說:「很多老人經常忘記吃藥,這種藥盒可以提前設置吃藥的時間,幾個小時後盒子就可以發出鈴聲,提醒老人該吃藥了。」這家店寬敞明亮,正對主街道,在醫療器械區域的門口有幾個輪椅,裡頭的架子上擺放著摺疊拐杖、血壓儀、手電筒、放大鏡、防失禁紙尿褲、接尿器等。看得出,這裡的老年用品更多的還是針對有疾患的老人用的,雖然店面大,但顧客還是比較少。
  • 全國首家老年用品專營超市開業3個月:租賃最受歡迎 人氣尚需培養
    「這個代步車能帶上飛機嗎?」一位考察人員詢問道,導購伸手將左腳處的踏板往上一提,取出一個長條狀物體:「這個就是電動車的蓄電池,大家可以看上面貼的標誌,是允許帶上火車、高鐵和飛機的。平時摺疊起來後,也可以方便地放進轎車的後備箱。」北京市老年用品展示中心有限公司的副總經理高宏程站在一旁,這樣的場面對他來說已經是家常便飯了。
  • 市民推薦的老年服裝店還真不少呢 要買老年用品,去這些店裡逛逛吧
    生活日報10月 29日訊(記者 李麗)自重陽節以來,本報連續報導了省城市場缺少老年用品及服裝專賣店的情況,應很多老年讀者的要求,29日,本報向市民徵集老年服裝或老年用品專賣店。
  • 指甲鉗上有放大鏡?再也不怕夾到肉了
    小編的媽媽有一點老花眼,用了以後,說剪指甲時,眼睛不用湊近了用力盯著看,比以前輕鬆多了!它手感也很好,各部位的設計都符合人體工學。壓杆上有波浪形的防滑凹槽,握著舒服,無論是自己剪還是給別人剪,都很好使力。設計巧妙,操作簡單。放大鏡的槓桿可以180°轉動,要用的時候,先掰到後面,把指甲鉗打開後,再掰回前面,就可以了。
  • 來自日本的帶放大鏡指甲鉗,送給爸媽超貼心!
    今天,淘最商城就為您推薦一款自帶放大鏡 夠鋒利又防飛濺的日本貝印 帶放大鏡指甲鉗【日本貝印(KAI)】帶放大鏡指甲鉗市場價:129元微商城日常價:99元限時特惠價:79元爸媽偶爾要看個什麼瓶身包裝上的小字,一時找不到放大工具的話,也可以拿它來救個急,非常實用!老人的指甲一般都比較硬,用傳統的指甲鉗非常難剪,剪一次指甲要廢好大的勁!
  • 本報記者為您探訪老年用品店 重陽中老年服裝店搬到文化東路啦
    生活日報10月28日訊 (記者 李麗)「重陽老年服裝專賣店到底搬到哪裡了?」
  • 海口難覓老年人用品 "銀髮用品"市場待開發
    記者走訪海口市「藍色老人」、「快樂夕陽」、「米鋪老人社區」等數個養老公寓以及部分老年人集結的地方注意到,這些老年公寓內均沒有老年人用品的銷售點,周邊附近區域也沒有相應的配套。「藍色老人」老年人公寓的一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老人們如果要購買放大鏡、假牙清洗液、穿針器等老年人專用物品時,只能自行外出購買。
  • 日本人的「奇葩」設計,指甲刀上裝放大鏡,我老媽卻說是個好東西
    在這裡,小編為大家推薦一款來自日本的神器——Smolia nail LED燈指甲刀3.5倍放大鏡輔助指甲鉗。這款專門為老年人設計的指甲鉗,能夠讓老年人在剪指甲的時候看得更清楚、更準確,舒適更安全。用過放大鏡的人都知道,用普通的放大鏡進行放大都會有模糊感,看久了容易頭暈。但是這款Smolia nail的指甲鉗上的放大鏡採用了K9光學鏡片,在達到3倍放大效果的同時依舊保留清晰感。
  • 全國首個老年人用品店「老人城」陷入困境
    老杜打理的是全國首個老年人用品店商城,內有3900多種老年人用品,可是「老人城」像個浮萍一樣輾轉搬了3個地方,老杜很希望有一個固定的根據地。 ?創辦全國首個老年人用品店緊鄰武漢檔案館勝利街一側,不足2米寬的商店門上方,「老人城」的招牌很不起眼。
  • 老年人用品為啥總難買?
    ,有時候還得麻煩孩子從網上買。打開購物網站,搜索「老年用品」可以看到,彈出最多的是防褥瘡床、移動馬桶凳、拐杖、洗澡椅、老人紙尿褲、老年女裝、老年鞋……不同門類的商品令人眼花繚亂。不少年輕人會幫助自家老人在網上選購需要的產品。「實體店裡針對老年人需求的產品太少了,偶爾有幾家,我們也不知道在哪。」
  • 來自日本的老年指甲剪:一秒放大3倍,給老人送禮就選它吧!
    但又可否有那麼幾條,是與父母相關的呢?平時遠出家門工作,一年寥寥幾天的陪伴,偶爾的電話聯繫。可能我們都沒意識到,我們長大了,而父母也都老了。堅挺厚實的肩膀已經開始佝僂,偶然發現爸媽看手機看報竟然也開始要戴上一副老花鏡。
  • 北京鶴逸慈老年生活用品有限公司董事長趙強:老年用品門店可通過一...
    北京商報訊(記者肖瑋)11月14日,由北京市商務局主辦的「2019北京銀髮消費發展論壇」成功舉辦。作為「2019北京老年消費月」的收官活動,此次論壇以「新銀髮時代享品質生活」為主題,從政府、專家、企業等多個維度深入研討,在消費結構調整大背景下,北京老年消費的新趨勢、新變化。
  • 鄉村裡的教書人:常帶指甲刀上課的「楊媽媽」
    楊老師給孩子剪指甲趙新月 封面新聞記者 汪仁洪22年來,四川省南充市高坪區會龍第二小學教師楊芙蓉有一個特殊嗜好:帶「刀」進學校、進課堂。原來學校三分之二的孩子是留守兒童,給班上孩子們修剪手指甲、腳指甲的事情,成為楊老師工作的一部分,指甲刀與粉筆、課本一樣都是楊芙蓉的勞動工具。楊芙蓉成為孩子們依靠和信賴的「楊媽媽」。為了學生,老師常備指甲刀唐小天的父母常年在外務工,只能靠年邁且體弱多病的奶奶照看著。奶奶眼睛不好,對她來說,給唐小天剪指甲是個危險活兒。
  • 一些老年用品店一個月僅賣幾百塊
    &nbsp&nbsp&nbsp&nbsp近日,山東省老齡產業博覽會在濟南召開,來自全國的306家企業和46家養老機構參展,不少老年用品在展覽會上亮相。老年用品展覽雖然多,可是買起來卻很困難。有專家表示,山東老年產業整體處於起步階段,存在規模小、品牌化程度低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