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美式幽默的繼承和發揚人,美國文學的鼻祖馬克·吐溫!

2020-12-16 看盡人間歷史

眾所周知,馬克·吐溫是筆名,1835年11月30日,馬克·吐溫在美國密蘇裡州的漢尼拔出生。馬克·吐溫的父親名叫約翰·克萊門斯,是一名律師。馬克·吐溫(Mark Twain),美國作家、演說家,真實姓名是薩繆爾·蘭亨·克萊門(Samuel Langhorne Clemens)。"馬克·吐溫"是他的筆名,原是密西西比河水手使用的表示在航道上所測水的深度的術語。代表作品有小說《百萬英鎊》、《哈克貝利·費恩歷險記》、《湯姆·索亞歷險記》等。

馬克吐溫對當時他所處的社會,有一個比較清醒和客觀的認識,而且隨著他生活閱歷的加深,這種認識也在逐步深刻。他可以洞悉在繁榮表面下的美國社會的醜惡現狀,並通過其尖銳的筆觸,將其躍然紙上。馬克吐溫在文學創作上,採用的是鄉土文學的形式,他主張以作者熟悉的生活環境為故事發展的基礎。不僅如此,他還在作品中採用方言式的描寫,他的藝術特點主要表現為運用口語語體和方言進行創作。將美國的鄉土人情,向全世界的讀者進行推廣。因此,馬克吐溫成為了美國文學的鼻祖,他對美國後世文學的創作,影響很深。如威廉福克納等人的作品之中,都有馬克吐溫的影子。

馬克吐溫在文學表現上,是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的結合體,這種結合是完美的,他通過對人物誇張、荒誕的描寫,將他所要表現的東西,都無限的擴大化,讀來讓人忍俊不禁。在某種程度上來說,馬克吐溫也是美式幽默的繼承和發揚人。馬克·吐溫的母親是一個有著熱心腸的人,據說有一次,鄰居告訴他,有一個人因為馬駒受驚而從馬車上掉了下來,馬克·吐溫的母親卻問道,那隻馬駒沒什麼事吧?這並不是說明她對於那個人不關心,而是在他母親的眼裡,牲畜和人同樣重要。因此,她是一個極具愛心的人,她對於小動物,都是抱以同情和愛護的心態的,據說她曾經收留過19隻流浪貓,養在自己家裡。讓馬克·吐溫曾一度以為,她愛貓甚於愛自己的孩子。

還有一次,馬克·吐溫的母親見到一個馬車夫正在用皮鞭抽打他的馬匹,於是她就衝上去奪下了那個馬車夫的皮鞭,狠狠地訓斥了他一通,直到說得他無地自容為止。即便是著名的嘲諷大師馬克吐溫也難免對某些藝術品心存敬意。只是他不大喜歡世人熱捧的那些名作。

相關焦點

  • 美國幽默大師,馬克吐溫
    美國的幽默大師馬克吐溫,出生在美國密蘇裡州的一個偏僻農村。當時,美國仍保留著黑奴制度,伯父家有個大農場,裡面有許多幹苦力的黑奴。年少的馬克吐溫常到伯父家的農場裡玩,他尤其喜歡和一群黑奴孩子待在一起。農場裡有個名叫丹尼爾的中年黑奴,孩子們親切地叫他丹尼爾叔叔。
  • 說幽默之美式幽默
    所以英國笑話是小眾的,美國笑話是世界性的,如果中式幽默別玩漢字的梗,那麼更美式是大同小異的,其他世界國家,也屬於美式幽默。我以為莫泊桑《項鍊》、馬克吐溫的《麥琪的禮物》和米蘭昆德拉的《搭車遊戲》是屬於短篇小說史上十佳。
  • 文學巨匠馬克·吐溫的《苦行記》
    該報的編輯和老闆約瑟夫·T.古德曼,在給報紙增添活潑、多樣、幽默和膽量等鮮明的特色方面,比任何人都要認真負責,不過,他也得到了丹·德奎爾(威廉·懷特)的有力幫助,後者把對這個新開闢的礦區所作的技巧嫻熟的新聞報導,與一些最優秀的滑稽幽默的文學作品組織在一起。這幾位人士以及《企業報》的其他「支柱」,都成了馬克·吐溫的摯友,在某種程度上也是他的生動有力的表現藝術方面的導師。
  • 「成為幽默家,是為了生活」|馬克·吐溫逝世110周年
    4月21日,是美國著名作家馬克·吐溫逝世110周年,這位以幽默、諷刺見長的作家,被評論界譽為「美國批判現實主義文學的奠基人」。他把辛辣嘲諷和幽默元素同時注入文學,從而深刻改變了美國文學的方向。這位從未踏上過中國土地的美國作家,其實與中國也有著非常深的淵源。早在晚清時期,他的作品便被引進中國,他是繼詩人朗費羅和《湯姆叔叔的小屋》作者斯託夫人之後,第三位被介紹進中國的美國作家。魯迅曾對其幽默風格和針砭時弊的精神大加讚賞,並為其《夏娃日記》寫過小引,稱「他的成了幽默家,是為了生活」,將藉此批評林語堂所倡導的「為幽默而幽默」。
  • 《跳蛙》:荒誕欺騙鑄造的鏡像世界,讓馬克·吐溫的幽默出名
    ——馬克·吐溫馬克·吐溫——「來自彗星的幽默藝術大師」,他的作品和他的人生一樣驚奇、幽默,他認為「誰能講笑話誰就能得到尊重」。他的故事常取材於滑稽笑話和新奇軼事,擅於運用詼諧的俚語和個性化的口語,富有強烈鮮明的美國本土特色,開創美國小說口語化的先河,打破了美國文學模仿英國文學的局面,被豪威爾斯稱為「美國文學史上的林肯」。但他並非為了「賣笑」而幽默,對社會黑暗的批判,對生活處境的反抗才是他的正真用意,「他實在是穿著小丑衣服的人生哲學家」。
  • 一起開掘文學寶藏,致敬馬克·吐溫!|哈克貝利·費恩歷險記|湯姆...
    作為作家、演說家,馬克·吐溫前期作品以辛辣的諷刺見長,到了後期語言更為暴露激烈,是美國批判主義文學奠基人。根據自己的生活經歷,汲取了當時歐美主流社會的文化精髓,並聯想當時美國社會現狀,為讀者創作出了一部超越國界,以觀照現代文明背景下的人性墮落為主題的作品。馬克·吐溫巧妙地將當時英國泰晤士河畔的社會狀況和美國西部狂野的開拓文化相融合,創作出了這部頗具幽默和諷剌意味的短篇小說,再次向讀者展示了英美的文化淵源以及其在各自發展道路上所展現出的差異。
  • 薦書| 馬克·吐溫:來自密西西比的頑童
    第一類人有所成就,第二類人號稱自己有所成就。第一類人不如第二類人那麼多。——馬克·吐溫馬克·吐溫應該覺得自己是第一類人吧,畢竟他被稱為「美國文學之父」,是出了名的幽默作家,文風辛辣諷刺,除此之外,他還有許多令人意想不到的身份。
  • 馬克·吐溫的幽默名言(中英對照)
    馬克·吐溫,是美國的幽默大師、小說家、作家,也是著名演說家,威廉·福克納稱讚馬克·吐溫為「第一位真正的美國作家,我們都是繼承他而來」。馬克吐溫以高超的幽默、機智與名氣,被稱為美國最知名人士之一,曾被推崇為「美國文壇巨子」。馬克.土溫的智慧名言,可以作為座右銘來激勵自己。
  • 馬克·吐溫的不凡人生
    對現實的批判馬克·吐溫有著細膩而公正的寫作態度,即便身為美國人,但他對於從政者和政客,以及關於種族、膚色的問題,他也會明諷暗刺地描繪出西方人人性上最卑劣的部分。例如那些政客們是如何口無遮攔地信口開河,及如何讓民眾徹底地絕望。
  • 美文學名家-馬克·吐溫 —外語頻道—教育優選—最權威的國際教育...
    馬克·吐溫,原名塞繆爾·朗赫恩·克萊門斯。美國幽默大師、小說家、著名演說家,19世紀後期美國現實主義文學的傑出代表。作品風格以幽默與諷刺為主,既富於獨特的個人機智與妙語,又不乏深刻的社會洞察與剖析。主要的代表作品有《哈克貝利·費恩歷險記》(長篇)、《百萬英鎊》(短篇)等。
  • 秒殺一切段子手:辛辣幽默深刻的馬克吐溫語錄
    馬克·吐溫(Mark Twain),美國作家、演說家,真實姓名是薩繆爾·蘭亨·克萊門(Samuel Langhorne Clemens)。"馬克·吐溫"是他的筆名,原是密西西比河水手使用的表示在航道上所測水的深度的術語。
  • 馬克吐溫筆下的哈克,硬核導讀知識已整理,學生們務必掌握和關注
    馬克吐溫是中小學階段在課文中出現頻率最多的一個國外小說作家,所以對於馬克吐溫的一些文學常識,同學們需要掌握。其實很多作者的寫作手法、寫作風格都跟作者本身的經歷有關,我們在了解作品之前一定要先了解這個作者的生活背景,特別是作者的童年生活,這都關係著他撰寫的作品的風格。
  • 《重返亞瑟王朝》馬克·吐溫的搞笑穿越小說
    《重返亞瑟王朝》 馬克·吐溫 著 瀋陽出版社 定價:29.80元  內容簡介  無釐頭康州美國佬,穿越到亞瑟王朝,搖身一變成首相,他辦報紙,裝電話,造蒸汽機,制機關槍……在亞瑟王朝鬧得人聲鼎沸,不亦樂乎。
  • 馬克吐溫作為國外小說名家,常出現在考題中,老師已整理重點知識
    馬克吐溫是中小學階段在課文中出現頻率最多的一個國外小說作家,所以對於馬克吐溫的一些文學常識,同學們需要掌握。其實很多作者的寫作手法、寫作風格都跟作者本身的經歷有關,我們在了解作品之前一定要先了解這個作者的生活背景,特別是作者的童年生活,這都關係著他撰寫的作品的風格。
  • 英國文學與英式幽默 讓人心滿意足的發笑
    他們沉默寡言、感情不外露,不喜和陌生人說話。如果說法國人浪漫、義大利人開放,那麼英國人很紳士。然而,在英國人的自我描述中,幽默是其性格的一個重要的方面。他們並不像我們想像的那樣不苟言笑,他們也有幽默感,也喜歡喜劇。不過,英國式幽默有其顯著的特點。人們通常認為,英國人的笑很有節制,他們不如美國人放得那麼開,不會開懷大笑。他們常常莞爾一笑,點到為止。
  • 段子手見他也頂禮膜拜,這個幽默大師真能教會你怎麼說話更有技巧
    馬克·吐溫,美國作家,他是美國批判現實主義文學的奠基人,幽默和諷刺是他作品的特點,他的辛辣諷刺在世界文壇上都別具一格。今天就說幾句馬克·吐溫的經典語錄,堪稱是秒殺一切「段子手」的存在,來欣賞下吧!01.絕不要和愚蠢的人爭論,他們會把你拖到他們那樣的水平,然後回擊你。馬克·吐溫自己無疑是智慧的化身,從他作品的幽默中,我們可以看出馬克·吐溫是一個非常有想像力的人。在與人交往爭論這一方面,馬克·吐溫的這句見解可以說是一語中的。
  • 幽默大師馬克吐溫的經典語錄,秒殺一切段子手
    馬克·吐溫是美國批判現實主義文學的奠基人,他的主要作品已大多有中文譯本。2006年,馬克·吐溫被美國的權威期刊《大西洋月刊》評為影響美國的100位人物第16名。代表作品有小說《百萬英鎊》、《哈克貝利·費恩歷險記》、《湯姆·索亞歷險記》等。
  • 英國文學與英式幽默
    英國人並不以幽默著稱,在英國人的民族性格中,保守和內斂是突出的特徵。他們沉默寡言、感情不外露,不喜和陌生人說話。如果說法國人浪漫、義大利人開放,那麼英國人很紳士。然而,在英國人的自我描述中,幽默是其性格的一個重要的方面。他們並不像我們想像的那樣不苟言笑,他們也有幽默感,也喜歡喜劇。
  • 《苦行記》:記錄馬克·吐溫美國西部的冒險生活
    《苦行記》是美國著名現實主義作家、幽默大師馬克·吐溫的一部半自傳體著作,作者以誇張的手法記錄了他1861年至1865年間在美國西部地區的冒險生活,書中的情節大多是作者當年的所見所聞和親身經歷。全書由幾百個妙趣橫生的小故事構成,讀之既令人捧腹,為之絕倒,又活脫脫勾畫出當年美國西部生活五花八門的突兀現實,是當時社會生活的面面觀:發財與揮霍,追求與冒險,野心與欲望,強力與巧智,希望、奮鬥、鑽營、落空、潦倒、幻滅……在萬頭攢動的黃金夢幻中,展現出一幅幅喜劇畫面。  《苦行記》是馬克·吐溫的第二部成名之作,也是他的寫作技巧日趨成熟、日臻完善的標誌,充分顯示了他的早期創作風格。
  • 馬克·吐溫後期寫作的主要書籍
    這篇文章詳細描述了他在內戰期間在聯邦民兵中的兩周時間。接下來,他聚焦於《亞瑟王宮廷中的康乃狄克州美國佬》,這本書的歷史小說風格與《王子與貧民》相同。康乃狄克揚基通過將政治和社會規範置於亞瑟王的法庭上,展示了它們的荒謬。這本書始於1885年12月,幾個月後被擱置到1887年夏天,最終在1889年春天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