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也有不少人覺得,放棄吃肉,人生就會失去了很多美食。
更有人認為「不吃肉,活下去還有什麼意義?」
其實,素食的人生可以讓人得到更多。。。。。
飲食只是人生的基本層次。殷海光《人生的意義》一文,他說人生有四種層次,從低層到高層分別是:物理層、生物邏輯層、生物文化層,最後是真善美、理想、道德的層次。其中,飲食就是「生物邏輯層」的內容。
人必須要滿足這一層次的需要,但是當一個人滿足了這一層次以後,還需更上一層,例如做一些有「文化」的事,甚至追求美好的、真善的事。對於素食,很多時候我們真的誤解了它。
人當然需要飲食才能夠生存的,只不過很多人誤以為不吃肉人就不夠營養,所以就不能生存了。這樣想只是一種誤解,不吃肉人還是可以健康生存的,大量素食者可做活生生的例證。
當然人生還有很多比飲食更高尚的意義,但是有一些人沒發現到更有意義的事情,天天生活營營役役,假如不在飲食上作文章,那就連他人生美好的事情都失去了。其實很多時候我們並非真的認為飲食是人生最重要的事,只不過在人生某一階段裡頭,還未找到更值得追求的事吧。
諺語說:「有情飲水飽」、「廢枕忘餐」,當一個人專心的去追求更有價值的事,飲食自然變得次要。吃素也是一樣,當一個人明白了吃素的背後意義,希望追求素食背後的價值,自然就會轉變成吃素了。
上述兩個解釋或者不夠完全,有些人還會說:「不是哦,飲食也可以很有文化,追求各種美食、享受人生,不正是一種更高尚的意義嗎?」其實,推崇素食並非反對美食,素食亦有很多美味的食品呢,只是素食更提醒了我們一個問題:「怎樣才是真正的美?」
世間上最美味的食物是什麼?有一個觀點,說起來大家一定都會認同——「飢餓時所吃的食物,就是最美味的。」人人都有這個體會:口渴非常,只是喝普通清水也十分可口;非常飢餓、手腳乏力,只要吃上饅頭白飯也覺得很好吃。相反,假如吃飽了,給你甚麼山珍海味、名貴食品,也沒胃口吃下去。
提倡素食,正是從這個角度出發,提醒我們回歸到食物的本身去,透過樸素的飲食而獲得快樂。由於這個世界,太多事情幹擾我們對味覺的享受,即使吃得很豐富,內心依然不滿足。吃素就是強調「簡單的美」、「樸素的美」,回歸自然的真善美。素食並非主張人要「禁欲主義」,而是希望我們透過簡單的飲食,足以享受滿足的人生。
當我們能夠說出「吃素還有甚麼人生意義?」這樣一句話,也許我們應當反思為什麼我們的人生沒甚麼樂趣?
真正的快樂,應該是持久的、發自內心的,不為外在因素所幹擾的。從飲食上得到的快樂,只是短暫的快樂,要透過每天不斷的吃來維持,假如某天吃的不好,我們就不快樂了嗎?
人生還有很多其他樂趣,飲食不是樂趣的唯一,就算天天飲食清淡,儘管到餐廳去卻沒甚麼菜式可選,亦不會生氣抱怨。
有一句名言說:「快樂不在於擁有得多,而在乎需要的少。」又或者說:「快樂不在於環境,而在乎心境」。
素食就是一種這樣的鍛鍊,讓我們在飲食上實踐天然本色,追尋真正滿足內心的人生意義,使生活的變得更美更好!
當我們在飲食上所花的心思越少,我們就能夠將更多精神時間,放在更有意義的事情上,人生就更自由了。
素食,雖然好像是談論飲食的問題,其實素食背後的哲學思想,才是吸引人堅持素食的重要原因。
素食是一種人生修煉、是回歸身心喜悅的第一步,只要你開始嘗試素食,人生將會不斷改變,天天有驚喜,素食者甚至會說——「不吃肉,才讓我找到了人生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