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二孩顛覆的生活:經濟關身體關關關難過(圖)

2020-12-18 大眾網

  

  兩兄弟玩耍的背影,是樂媽眼中最美的風景。

  全面二孩政策2016年元旦起正式落地,當眾多家庭在生或是不生間糾結時,我們身邊已悄然多了不少二孩家庭。第二個孩子的到來,讓眾多年輕的父母體驗到闖關般的辛苦勞累,也在辛苦過後享受著加倍的幸福。第二個孩子的到來,也潛移默化地顛覆著一些年輕父母的育兒觀,獨生子女時代的教育烙印在慢慢淡去。

  身體關

  再懷孕麻煩不斷有的媽媽崩潰了

  生老大時不到三十,輕鬆順利;生老二時三十六七,大齡產婦問題一堆。當國家全面放開二孩政策,一批四十歲上下的大齡媽媽無疑成為生還是不生的最糾結者。

  「生老大的時候,什麼四維彩超、唐篩都沒有做,到生老二就不一樣了。」已經享受兒女雙全幸福的叮媽,36歲那年懷上叮的弟弟,邁入高齡孕婦隊伍的她,整個孕期自己上心,大夫也很謹慎,該做的檢查一樣都不敢落下,現在回憶起來都覺得那是一段艱苦的日子。

  麟媽也在36歲時懷上了老二,老大老二差了七歲。和生老大時一切順利相比,懷老二時,幾乎每次到醫院檢查都有不正常的地方,要不胎兒偏小,要不羊水少,要不胎位不正,還臥床保胎過兩周。

  麟媽生老二的過程更是驚險,本來定好時間準備剖腹產,結果孩子提前兩周有了動靜,半夜羊水破了,到醫院孩子雙腳先露,好在當晚一直檢查的主任值班,最後順產。

  二孩對於媽媽的影響不僅在懷孕生產時,有的媽媽生完老二後,精神一度崩潰。現在每天看著兩個兒子幸福滿滿的樂媽,在剛生完老二後出現嚴重的失眠,有一點兒聲音有一點兒光亮都睡不著,窗簾必須拉得嚴嚴實實的。「那段時間,每天天一黑,我就在腦子裡問自己,今晚能不能睡著覺?」

  剛生完老二那段日子,樂媽體力恢復得相當慢,出現嚴重的自我否定。「生完老大,我帶著他到處玩兒,但到老二時,剛開始都帶不動了,覺得自己很沒用,而且讓上了年紀的母親再來照顧自己,特別內疚。」

  記者採訪中,一些大齡的媽媽雖然在懷孕、生育過程中面臨各種問題,但經過一段時間後都調整得很不錯,在這個調整過程裡,老大以及孩子父親的愛,至關重要。

  「原來只有老大時,孩子爸很喜歡出去喝酒應酬,有了老二之後,帶孩子、做飯,樣樣都很棒。」樂媽笑稱,現在倆孩子一聽是爸爸做飯就歡呼,一聽媽媽做飯,就吆喝著還是叫外賣吧。

  照顧關

  老人成看養主力一堆病卻不敢「病」

  80後於先生已經過上了一兒一女的生活,兩個孩子間隔一歲半,都還沒上幼兒園。於先生自己有家公司,生意很忙,妻子也在銀行工作,但是有兩個娃的小家庭井井有條。於先生感覺,一是老大老二年齡差距小,哥哥很愛妹妹,沒有那些老大容不下老二的事兒,但最重要的一點是,孩子的爺爺奶奶都不到60歲,身體不錯,兩個人看孩子,解決了大困難。

  但是,並不是每個二孩家庭,都有於先生家如此好的條件。

  「生老大時,爺爺奶奶還能幫著看看,但現在兩個老人都70多歲,能照顧好自己就很不錯,看孩子不敢指望他們了。」浩媽生老二後辭職當了家庭主婦,每天早晨開車帶著老二送老大上學,回家照顧老二、做家務,放學再帶著老二接老大。「原先也想過找個保姆,但後來發現不現實。」浩媽說,請一個保姆,能照顧好一個孩子就不錯了,人家不可能給你照顧兩個孩子,而且現在稍微好點兒的保姆,要價也不便宜,算來算去,還不如自己照顧。

  一些為了支持兒女們工作而堅持幫忙帶孩子的老人,也承受著極大的壓力。「閨女去年生了個男孩,一男一女,兩個孩子,我們也替她高興。」65歲的杜先生,今年和老伴兒一起住到了女兒家,幫著照看兩個孩子。

  「我們兩個老人,本身也是糖尿病、高血壓的一堆病,但是不能把自己當病人,也不敢病,兩個孩子已經照顧不過來了,我們兩個再生個病,讓孩子爸媽怎麼辦?」杜先生說,自己和老伴身體不舒服,能忍就忍了,要不就自己弄點兒藥,輕易不跟女兒說。

  杜先生現在最頭疼的就是女兒女婿節假日出差或加班,因為老大周末要上特長班,彈琴、唱歌,兩個老人只能一個在家帶老二,一個打車帶孩子練特長。「孩子彈琴,她媽媽跟著,上課能幫她記筆記,回家能輔導,她姥姥年齡大了,根本記不了,只能現學手機錄像,把老師講的儘量錄下來,上完課,胳膊都抬不動了。」

  經濟關

  倆孩花錢如流水不少家庭壓力山大

  有父母幫著照看孩子的於先生,現在感受到的都是兩個孩子帶來的欣喜。但在花錢這個事兒上,於先生坦承,生二孩一定要有經濟基礎,花錢太多了。

  於先生說,生老大的時候,在錢上沒什麼感覺,就是少買幾件衣服的事兒,但有了老二後,明顯感覺每月錢花得譁譁的。以前一個人喝奶粉,一個月600元錢,現在是1200元錢,還有其他各種亂七八糟的花費,現在一個月差不多2000多元,「以後孩子長大了,教育類投入肯定更大。」

  「原先只有老大的時候,暑假、寒假、五一、十一,我都會帶她出去玩兒,但有了老二後,出去玩明顯少了。」曾經憧憬著帶閨女遊遍全球的琳媽,因為小兒子的到來,不得不暫緩了進度。

  「剛有老二那兩年,是因為老二年齡小、出不去,這兩年老二也上幼兒園了,能出去了,但出去得還是少,錢是挺重要的因素。」琳媽說,原來只有一個孩子時,自己帶孩子出去一趟,五六千基本解決問題,貴點兒的路線,八九千也夠了,但是兩個孩子出門,就需要一家四口出動,錢直接翻倍。「老大的特長班也停了兩個,沒有時間接送是一方面原因,多少也考慮到錢的問題。」

  老大關

  小學生成立「反弟弟妹妹聯盟」 想要弟弟妹妹的也會反悔

  不少父母生老二,是想給老大添個手足,將來能做伴,可是老大想不想要這個伴,就不好說了。

  「我也是最近才知道,我們班有些孩子悄悄成立了反弟弟妹妹聯盟。」王老師在市北區一所小學擔任四年級的班主任,前段時間,她發現班裡有七八個孩子經常聚在一起竊竊私語,後來找了個懂內情的孩子問了問才知道,他們搞了個反弟弟妹妹聯盟。

  王老師說,這些孩子的父母都提到想給他們生個弟弟妹妹的事兒,他們都不太情願,然後就跟班裡幾個有弟弟妹妹的孩子打聽,結果這幾個孩子提供的也都是負面信息,比如有了弟弟妹妹後,爸爸媽媽爭吵的時候多了,弟弟妹妹一哭全家人就圍上去、沒有人管他(她)等,「在這些信息的刺激下,他們對父母再生一個孩子非常抗拒。」王老師後來和那幾個有弟弟妹妹的孩子聊了聊,其實他們沒有那麼討厭弟弟妹妹,只是同學扎堆聊時,就很喜歡說些不高興的事兒。

  有的孩子對弟弟妹妹從一開始就不歡迎,有些痛痛快快答應的老大,等弟弟妹妹真正來到身邊時,臉也變了。豆媽懷老二時,老大豆2歲2個月,媽媽問她:「生個弟弟妹妹陪你玩,好不好?」豆很痛快地說好。「唉,她肯定不知道多個弟弟妹妹對她來說意味著什麼。」豆媽說,自己當時也沒經驗,只是胎動時讓豆感受下妹妹的存在,等妹妹真正來到這個世界時,她感覺到本來屬於她的關注被分走了一半,很失落,懷疑爸爸媽媽是不是不愛她了。

  3歲的豆語言表達還不太清楚,就用行動來表達對妹妹的不滿。妹妹睡覺時,她會突然把手中的東西扔到地上,發出很大的聲音,嚇得妹妹一驚一驚的。並且情緒也不穩定,經常大喊大叫,目的就是想引起大家的關注,為此沒少挨批評,「好在月子裡的小嬰兒基本上除了吃就是睡,基本不用管,所以大部分精力都是來安撫大寶。」

  豆媽有一次和朋友吃飯,聽朋友說起自己的同事,其和妹妹曾經睡在一張床上,但3年都沒有說過話,因為父母偏心妹妹多些,妹妹學習好,工作好,啥都好,她覺得父母太偏心,至今耿耿於懷,不經常回家看父母。

  豆媽養育倆孩兒的經驗是,生二孩的家庭一定要給予大寶足夠的關愛和寬容,當兩個孩子發生衝突時,一定護大不護小,在二寶面前給大寶足夠的面子,容忍接納大寶的負面情緒和叛逆行為,不管大寶做什麼一定要耐心,不能發火。如果媽媽懷二寶時,大寶還小,一定各方面引導他(她)接受弟弟妹妹,譬如講故事啊,帶著他(她)和有二寶的家庭一起玩,二寶出生後,讓大寶參與到照顧二寶的過程中來,讓他(他)感覺到弟弟妹妹的成長也有他(她)的一份功勞,自然會接受二寶。

  樂媽對兩個兒子更是一視同仁。「我坐月子朋友來看我,我都明著跟他們說,如果給老二買禮物,就一定要給老大也買一份。」於是,每當有朋友來看望,老大總是先玩弟弟那份禮物,再玩自己的,每次都很開心。「我們也不會要求老大一定要讓著老二,出了什麼事情,兩個人自己商量著解決。」樂媽說,因為對兩個孩子一視同仁,老大和老二現在處得特別好。

  ■心聲

  幸福加倍值得擁有

  「最近也不停有朋友問我要不要生二孩,我鼓勵他們只要有可能,還是生一個,因為那種家有兩個孩子的幸福,你不親身經歷,是不可能明白的。」樂媽和丈夫都是獨生子女,在孩子身上,才知道什麼叫手足。

  「老大剛開始也會不適應,我生孩子前三天,他都不到醫院來看我,跟同學講不要讓爸爸媽媽生弟弟妹妹。剛和弟弟在一起時,只要弟弟碰過的東西,他就覺得噁心,不會再動。」樂媽說,但慢慢地,兩個孩子的手足之情就顯出來了。當爸爸不在家時,老大就會要求和媽媽睡一張床,然後讓弟弟睡中間,保護弟弟。吃蘋果時,給媽媽的,就削好了一整個遞過去,給弟弟的,削好了再切成小塊兒。哥哥出去參加擊劍比賽輸了,小小的弟弟一手拉著哥哥,一手拖著大大的劍袋,默默安慰著哥哥。

  老二在幼兒園班裡,是最有規則的一個,因為他有哥哥,很早就有了和同齡人相處的經驗,他會拿著英語書去敲哥哥的門,哥哥對他很親,也很嚴厲,他犯了錯誤也會嚴厲批評,很有哥哥的權威。

  ■意外

  兩個孩子改變的育兒觀

  「老大上幼兒園、小學,我們給他擇園、擇校,去的可以說都是青島最難進的幼兒園和學校,但到了老二,不折騰了,一切就近。」40歲的胡先生是兩個孩子的父親,老大小學四年級,老二剛兩歲。

  在老大的教育問題上,胡先生和媳婦可謂「折騰」到了極致:從孩子一歲多開始上親子園;等到孩子上幼兒園,放棄小區裡的幼兒園,拼命擠進一家名牌幼兒園,每天開車接送,報各種特長班,最多的時候同時上五個,每天都不閒著;小學選的也是一熱點學校,離家更遠,孩子一大早就要起來坐校車……

  「養老大的時候,真的是唯恐他落在起跑線上,恨不得把所有能給的都給他。」胡先生說,可有了老二之後,想法全變了,老二現在也沒上親子園,平日裡跟哥哥玩兒,幼兒園就準備在小區裡上了,小學也準備就近。

  養了倆兒子的樂媽,則稱自從生活裡有了老二後,簡直就是人生觀、教育觀全部顛覆。「養老大的時候,什麼事兒都要有標準、有考核、有目標,現在想想,養得太累、太仔細。」而對於老二的養法,樂媽戲稱兒子就跟充話費送的一樣:不到一歲就開始自己吃飯;發燒一周,燒到39.7℃也不送醫院;老二在廚房裡切個東西、炒個菜,把全身塗滿油彩,當媽的都很淡定。

  對老二的這份淡定,也潛移默化到老大身上,樂媽說,現在對老大,也給他更大的個人空間,不再那麼焦慮,感覺現在才是很自然地在養孩子。「獨生子女,成敗都是百分百,對孩子就會過於關注,而有了老二之後,心態很自然就變了。」

  文/圖 記者 劉雪蓮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相關焦點

  • 二孩政策與中國經濟
    媽媽和舅舅多年來一直勸說外公外婆搬到縣城住,老人說習慣了鄉村生活就是不願意,這件事情發生後外公外婆也沒辦法了,房屋基本無法修葺,重新建是一筆巨大的費用,而且難保不被那戶人家繼續欺負。於是外公外婆搬到了縣城,徹底離開了居住了幾十年的山村。
  • 綜藝節目《二胎時代》展示二孩家庭生活狀態(圖)
    (原標題:綜藝節目《二胎時代》展示二孩家庭生活狀態(圖))
  • 青島小學生成立「反弟弟妹妹聯盟」父母生二孩前先闖闖這六道關
    全面二孩放開,不少人的生娃焦慮也來了。80後陷入一場拉鋸戰,「生吧,養不起,不生吧,一個娃又感覺太孤單」。父母卻又歡呼雀躍,邊鼓敲得震天響,更有50後長輩許諾,生下二孩獎勵10萬元。生還是不生,難做決定。 1月6日,華西都市報收集了諸多「過來人」的建議——要二孩不光是錢的事兒,夫妻還要先過「六道關」。
  • 小學生成立「反弟弟妹妹聯盟」抵制二孩
    全面二孩開閘,誰積極誰躲閃?  70後雀躍:「70後非獨」是二孩政策的最熱烈響應者,盼來「生育權利」的他們覺得「終於等來了春天」。  生不生二孩,各有各的糾結。一起來聽聽家有二孩「過來人」是怎麼看的。在他們眼裡,要二孩,夫妻先要過「六道關」。第一關 身體關再懷孕有風險有的媽媽崩潰了  二孩對於媽媽的影響不僅在懷孕生產時,有的媽媽生完老二後,精神一度崩潰。
  • 「全面二孩」一年了,為何超半數家庭不想生二孩?
    北京市朝陽區全職媽媽陸女士是獨生女,按政策幾年前就可以生二孩,但是兒子今年都9歲了,她仍然不想要二孩。  陸女士的丈夫收入較高,父母住一個小區,身體也不錯,按理說再養育一個孩子的條件都具備。陸女士卻不這麼認為,她覺得生了孩子就一定要把孩子照顧好,給予好的教育,「這是對孩子的人生負責。」
  • 廈門:海峽兩岸月子中心抱團交流「二孩經濟」
    原標題:兩岸月子中心抱團搶「二孩經濟」導報訊(記者 林靜嫻 文/圖)1月7日至1月9日,2018全球月子中心高峰論壇在廈門召開。來自韓國及海峽兩岸近400位月子中心高管及行業專家齊聚一起,共商行業發展前景,分享成功經驗。
  • 二孩意願調查:經濟壓力大仍是不願生育主因
    家庭:經濟壓力排首位「不用花心思運作,也可以生二孩了。二孩計劃可以正式列入家庭議程。」中部某省會城市公務員張華告訴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熟悉法規的張華在結婚時就「留了一手」。他讓妻子的戶籍留在娘家,準備一胎後,和妻子假離婚,讓妻子回娘家生二孩。
  • 二孩媽媽心力交瘁的日常
    寫文對我來說也算是一種自我放空,於是便有了這篇「二孩媽媽心力交瘁的日常」。我以前覺得,現在當父母挺難的,白天努力搬磚,晚上聲嘶力竭地輔導作業,周末還要陪娃上各種培訓班,根本沒有什麼自我可言;當媽媽更難,想致力搞搞事業,又怕錯過孩子的成長,但如果專心陪伴孩子成長,可能就會錯過自己的事業黃金期,而且她們的付出還常常被忽略。
  • 全面放開「二孩」政策的經濟學思考
    【關鍵詞】「二孩」政策 經濟學 人口紅利 劉易斯拐點【中圖分類號】C92        【文獻標識碼】A從1979年實行獨生子女政策算起,我國的計劃生育政策已經實行了37年。與當時擔憂「人口爆炸」相比,目前我國的人口形勢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轉變。生育率低下、人口老齡化嚴重、人口紅利消失、性別比失調等問題是制約我國經濟和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因素。
  • 廈門「二孩經濟」挺紅火 彩超、紙尿褲進口量大增
    自從「二孩」全面放開,圍繞「二孩」衍生的商機就非常亮眼。  廈門網訊 據海峽導報報導 昨日,導報記者走訪市場發現,得益於「二孩」經濟,去年廈門口岸進口彩超貨值突破億元人民幣,數量大增接近五成;臺灣花王品牌輸往大陸的嬰幼兒紙尿褲,半年多時間金額達600萬美元以上。而網絡上,因「二孩」而興起了二手母嬰用品交易熱潮,求購信息比比皆是。
  • 二孩經濟爆發市場價值3萬億 月嫂要提前半年預定
    原標題:二孩經濟爆發市場價值3萬億 月嫂要提前半年預定   「二孩經濟」大爆發!為奪3萬億市場,商家花樣搶食!掘金機會曝光了   近期,二孩概念板塊相關上市公司相繼發布了第三季報和年報預告,具備一定競爭力的公司業績增長明顯。
  • 子母奶粉認為:應當科學提升鄉鎮二孩、三孩家庭育兒水平
    子母奶粉本次調查顯示,鄉鎮第二、第三個孩子的母乳餵養狀況比率高於一孩家庭,這是一個亮點;但是經濟壓力大、營養常識弱、衛生習慣差是鄉村家庭育兒水的相對短板。因此,子母奶粉呼籲,鄉鎮二孩、三孩的比率增加的同時,也需要科學提高家庭的育兒水平。
  • 二孩來了,月子中心火了
    身邊有經濟條件不錯的朋友表示,生娃也要像明星一樣,去月子中心坐月子,感受一下那裡的服務。  小趙有顧慮,自己打算生二孩,但家裡的經濟條件一般,如果要花錢去月子中心坐月子,別的開支就要減少。萬一月子中心沒有想像中那麼好,不能確保母嬰健康怎麼辦?
  • 「全面二孩」經濟學:二孩產業鏈「錢景」廣闊
    當你還在糾紛「生不生老二」的時候,一大批人已經盯上了「二孩的錢包」:成都商報記者調查發現,「全面二孩」政策實施一年以來,已帶熱了相關產業蓬勃發展。婦產醫院 二孩媽媽佔了一半床位全面二孩政策實施一周年,婦產醫院的忙碌是顯而易見的,記者從市內多家私立婦產醫院和月子中心了解到,二孩媽媽幾乎佔了產婦數量的一半。
  • 「二孩」不該成為老人甜蜜的負擔
    專家指出,祖父母對孫輩沒有撫養義務,老人完全有權選擇是否幫忙帶孫輩,更應根據自己的身體情況量力而行。■ 中國婦女報·中華女性網記者 強洪今年以來,「全面二孩」政策在我國各地正式實施後,生不生二孩,不僅讓許多夫妻很糾結,更讓老人非常頭疼:有人願意生,有人卻不願意養。
  • 全國兩會多位代表委員建議給二孩家庭發"二孩補貼"
    全國代表、教授孫曉梅建議,對生育二孩的家庭發放生育補貼,給予個人所得稅減免。全國代表、國家衛生計生委科學技術研究所所長馬旭則表示,目前國家有關部門在探索引入保險解決家庭二孩生育的經濟壓力。對於今後是否會考慮全面放開生育,馬旭謹慎表示,全面放開肯定是一個趨勢,但需要漫長的過程,要考慮生育量、勞動力、經濟發展水平、養老能力等多方面因素。
  • 俗語:英雄難過美人關,下一句是什麼?美人難過什麼關?
    這個問題好像是個謎語喲,大部分人知道前面那句「英雄難過美人關」,卻甚少有人知道後面那句,美人難過什麼關呢?答案是,美人難過吃醋關。前一句大家都知道,自古英雄愛美,衝冠一怒為紅顏。我有一個朋友,剛剛結婚三年,家有嬌妻,生活富足,卻偏偏和單位上的一個同事好上了。兩個人好得簡直不要不要的,山盟海誓,我這個朋友就像是著了魔一樣,和她這個女同事從地下轉入地上,不顧流言蜚語,生死都要在一起。用他自己的話來說,就是好像突然找到了紅顏知己,而知己是人生最難求的,所以必須要在一起。
  • 二孩經濟拉動兒童遊樂業態——瑞貝奇玩具
    瑞貝奇業務在中國的飄紅,得益於趕上了二孩經濟,瑞貝奇在遊樂玩具西方領域的比重都在不斷增加。研究發現,遊樂玩具對兒童以下四個方面能力的發展有重要的促進作用和影響:一、對兒童身體健康的重要性:兒童遊樂玩具帶給兒童的絕不僅僅是快樂,對保持兒童身體健康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 一半以上育齡家庭拒絕生二孩!鄭州全面放開二孩5年,為啥遇「冷」?
    河南商報記者 王蒙 楊益瑩 文/圖【現象】產科、兒科門診增量微弱,並未迎來火爆局面當二孩寶寶增多,醫院的表現自然最直觀。探訪第一站,產科。12月24日,在河南省第二人民醫院產科孕婦課堂上,產科一病區主任趙愛梅正在為孕產家庭講解備產知識,當天來聽課的20餘人中,初產婦居多,經產婦僅2人。
  • 俗語:有錢好過年,沒錢難過關,是什麼意思?沒錢難過什麼關?
    過去老話說,「有錢好過年,沒錢難過關」,這是什麼意思呢?這裡所說的關指的又是什麼呢?原來過去農村人有個習慣,平時有個什麼情況的話,會向周圍人借點錢應急。鄉裡鄉親的,誰也不會去說什麼,但是借錢的人會留下這麼一句話,那就是可能我現在還不了你的錢,但是年前我一定會把錢還給你。因為中國人有辭舊迎新的習慣,在新的一年到來之際,會把舊帳全部了清,這樣清清爽爽過大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