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父母反饋,孩子在寫作業的時候拖拖拉拉,一會兒要喝水,一會兒要上廁所,一會兒摳摳橡皮,一會兒託著腦袋發呆,半天不見下筆寫作業。父母看著就來氣,恨不得把孩子打一頓,確實很多父母也嘗試了這種辦法,挺有效,用他們的話講,沒什麼是一頓打罵解決不了的,有的話,那就再打一頓。但久而久之,父母就發現,暴力式育兒使父母與孩子之間的親子關係越來越差,孩子越來越反叛,學習成績越來越差。
李玫瑾教授研究犯罪心理學和青少年心理問題。
她閱人無數,曾多次與殺人狂魔當面對峙,也曾多次通過準確的犯罪心理畫像幫助警方攻破多起毫無線索、無從下手的大案。
她曾是一位慈祥可愛的母親,如今年過六十,成了一位幸福慈祥的外婆。
幾十年的學術經驗、工作經驗、人生閱歷,造就了她一雙火眼金睛,用她的話講:&34;
李玫瑾教授表明,其實從小學一年級開始,家長就應該重視孩子的作業問題,幫助孩子去培養一個好的學習習慣。那麼,具體怎麼做呢?
孩子寫作業的房間,可以全部清空,不要留玩具之類的東西,除了寫作業必要的紙、筆、文具。用這種方法幫助孩子注意力變得集中,寫作業時才能高效。
怎麼做呢?就是先把孩子的作業問一下,知道他一共有幾項作業(語文、數學、英語等),然後根據難易程度,把作業的內容做一個簡單地區分:第一個比較容易的,第二個難的,第三個最容易的。
孩子做事提不起勁,沒什麼動力,我們第一步要做的就是教懂他們欣賞,引起他們的學習動機。要提高孩子的學習效率,就要先提升孩子的學習興趣,激起孩子的學習積極性,從而做到專心專注。家長要想方法誘發他們的好奇心,就如案例中用孩子喜歡的五顏 六色的糖果教他們學習各種顏色的英語單詞,遠比死記硬背有效。
孩子寫作業拖拉,李玫瑾教授覺得問題主要出在孩子寫作業時注意力不集中,總想著別的東西或者容易被其他東西幹擾。李玫瑾教授對此坦言:有條件的家庭,孩子寫作業的房間,可以全部清空,不要留玩具之類的東西,除了寫作業必要的紙、筆、文具。用這種方法幫助孩子注意力變得集中,寫作業時才能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