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於公眾號:京師心理大學堂(bnupsychology)
作者:KateChang
寒假到,親戚把他們家的10歲小孩送到專欄君家小住幾天,帶了很多作業。督促寫作業、檢查作業的任務自然落到了放假回來的專欄君頭上,不禁忐忑不安。過去督促熊孩子寫作業的要命般的痛苦又起心頭,提早讓專欄君感到了為人父母的一大頭疼體驗:盯著孩子寫作業。
很多家長關於怎麼管孩子的問題而頭疼不已:寫作業拖延、玩遊戲帶勁、情緒容易失控說不得、作息變得不規律讓親人擔心,屢教不改自己管又管不好,不管又不行,有時被孩子氣到內傷,可又沒法把孩子塞回到肚子裡去……怎麼辦?
其實,假期和孩子相處,不需要什麼大智大勇才能管好孩子。面對自家不服管教的孩子,不需要吼,不需要罵,不需要打,你需要的是行為契約法的魔力。
行為契約法是行為主義心理學中常用的改變行為的方法之一,它依據強化理論設計而來。強化理論是美國心理學家和行為科學家斯金納等人提出的一種理論,也叫操作條件反射理論、行為修正理論。該理論認為人們作出某種行為或不做出某種行為,只取決於一個影響因素即行為的後果。行為結果有利時,這種行為就會重複出現;若不利,這種行為就減弱或消失。所以人們可以用獎勵和懲罰來影響行為的後果,從而修正行為。這種方法在美國課堂教學中經常被用於改變學生的不良自律行為,我國部分中學也開始嘗試「學生行為契約活動」,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具體的來說,行為契約是一份具體的書面協定,它把改變的行為、要養成的習慣做成契約的條款,完成了就可以獲得獎勵,失敗了則要受到相應的懲罰。在行為契約的制定和執行過程中要非常重視家長和孩子之間的溝通,強調孩子的內在動力,不能家長一言堂,正所謂「強扭的瓜不甜」。在契約中需要明確孩子應當改變、矯正或保持的行為,以及這些行為可能帶來的後果。以下是行為契約的模版,僅供參考。
使用行為契約能夠培養孩子的自律精神,讓孩子變得獨立自主,引導孩子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這樣孩子就不會遇到事兒去抱怨別人,轉嫁責任,變得更有擔當,家長就不需要跟著孩子屁股後面盯著TA寫作業了解放啦。這種方法也可以幫助減少孩子青春期的叛逆行為,預防不良行為的發生。
這麼好的辦法,家長們是不是躍躍欲試,想把自家娃抓過來談談「你覺得你有哪些壞習慣要改」了呢?
先別著急。制定行為契約前,先要做的不是讓孩子來反思,而是反省自己,你作為家長,在孩子面前說話算話嗎?
有的家長著急孩子寫作業、學習不積極,經常會對孩子說「不寫完作業就不能吃零食」,「你再不乖就不要你了」,「你這麼不聽話我以後再不會管你的」。然後……分分鐘打臉,零食照吃不誤,孩子也不可能不管。如果這樣的事情經常發生,無論出發點是什麼,都會讓孩子覺得家長說的話不算數,這樣的觀念就會在孩子的心中生根發芽,導致家長的管教難有效果。
所以,在嘗試訂立契約之前,首先需要培養說話算數的氛圍。像對待客戶一樣對待自己的孩子,把他們真正當做籤訂契約的客戶,以「一言既出,駟馬難追」的態度對待孩子,這樣孩子一定會感受到家庭氛圍的變化。
制定一個適合的目標是行為契約日後能順利執行的第一個關鍵。這個目標必須要恰當。要能激發孩子的行為動機,培養良好習慣,也有利於親子溝通。
好的目標有三個標準,那就是要做到:
工作過的人都知道糟糕的獎懲制度會抹殺我們的工作積極性。同樣的道理,孩子的學習積極性也是可以通過獎懲制度進行影響。而有吸引力的獎懲一般會有四個特點,即投其所好(孩子喜歡才是對的獎勵),物質和精神並用(物質上和精神情感上的獎懲相結合),及時獎勵(孩子完成目標後要立即變現獎勵,不要拖)和切實可行(孩子喜歡名車,一個工薪家庭總不能在行為契約中約定認真寫完寒假作業後給孩子買蘭博基尼是不是)。
行為契約做的再完美科學,實際行動中卻「偷工減料」,emmmm……
契約執行過程是否有力度是行為契約法能否有效的又一關鍵點。如果籤訂契約之後,孩子耍賴怎麼辦呢?
家長們要努力做到這幾點:
溫和而堅定地執行,不要為不執行而發生家庭衝突,回憶一下又不是沒有使用打罵的策略但並沒有效果,自己還因為打小孩打得自己手疼;
擺正父母的角色,讓孩子明白那是自己參與制定的契約,孩子自己才是契約的主角,父母只是協助者;
創造大氛圍,熊孩子間也有圈子、有比較、有壓力,聯合自己孩子的朋友的父母也在家庭中開展行為契約活動,「敵人的朋友的敵人是朋友」,孩子們間的比較和較勁用到培養好習慣上,挺好的。
現在不少家長仍然會花很大的精力去培養自己的孩子,給他們上各種各樣的補習班,培養他們各種各樣的才藝,花錢更花精力。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智力過人,但大量研究表明,一個人的成功只有20%來自其智力的作用,而80%是來自非智力方面的貢獻。21世紀,非智力因素已經成為人才最核心的素養。掌握知識重要,而擁有掌握知識的學習能力才是核心競爭力。
而如何獲得學習的能力呢?靠的就是良好的自律習慣。行為契約用得好,可以培養孩子終身的自律力。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
今日互動
你覺得家長守信還有什麼其他好處?
歡迎和我們分享,很高興看見你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