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教育國際交流協會會長胡斌(左二)陪同副市長鄭向東(中)在文旅會現場視察
2020年10月15日,重慶國際博覽中心,2020重慶國際文化旅遊產業博覽會開幕,「2020一帶一路重慶國際教育特色展示區」,毋庸置疑地成為一個特別的存在。除重慶大學、西南大學、西南政法大學、四川外國語大學、重慶醫科大學等高校在現場展示中外人文交流工作外,西大附中、廣益中學、璧山中學、楓葉國際學校、九龍坡職教中心,以及一些涉及出國留學及服務的機構也亮相現場。
2017年,《關於加強和改進中外人文交流工作的若干意見》提出,要求「推動人文交流理念更加深入人心,把人文交流與合作理念融入對外交往的各個領域」,為中外人文交流事業發展提供了根本遵循。
為貫徹上述精神,過去兩年多來,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通過廣泛調研,逐步明確了搭建中外人文交流十大類合作平臺的基本思路,「中外人文交流(重慶)試驗園區」是十大平臺之一。「一帶一路人文交流博覽會」是試驗園區建設的重要內容和主要支撐活動,2020一帶一路重慶教育國際特色展示就是「博覽會」在重慶的首次嘗試。
「一帶一路人文交流博覽會」,可以說是中外人文交流(重慶)試驗園區部分工作的集中展示。身為重慶人,當人們置身該博覽會時,可能會對試驗園區產生更大的好奇和關注,它是什麼?它將去向何方?和我自身有什麼關係?為此,我們專訪了重慶市教育國際交流協會會長胡斌。
此前,他代表交流協會,與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籤下了共建中外人文交流(重慶)試驗園區的協議。
記者:黨的十八大以來人文交流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能否解讀一下,其意義何在?
胡斌: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主任杜柯偉曾對此總結過這麼五說,其一是地基說,即人文交流是中外關係的地基;其二是支柱說,即人文交流與政治互信、經貿往來並列為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的三大支柱;其三是柔力說,即如將政治、經濟、安全合作比較為推動國家關係發展的剛力,那麼人文交流則是民眾加強感情、溝通心靈的柔;其四是三器說,既人文交流是國家關係的穩定器、人民友誼的催化器、務實合作的推進器;其五是紅利說,人文紅利蘊藏於在信仰、事業願景、領導力、工匠精神和拼搏精神之中,中國從人口紅利走過人才紅利,我們正迎來人文紅利蓬勃生發的新時代。
記者:中外人文交流(重慶)試驗園區的特點是什麼?
胡斌:2019年3月27日上午,杜柯偉主任代表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與重慶市教委籤定了中外人文交流工作戰略合作協議,下午又與重慶市教育國際交流協會籤定了共建中外人文交流重慶試驗園區合作意向書。
有別於其他平臺通常會在全國範圍內建設3-5家的做法,重慶試驗園區是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在全國範圍內目前唯一開展共建的綜合平臺,這也體現了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對在重慶做好此項工作的決心、信心和期望。
大家從園區名稱上也注意到了,重慶這個園區被稱為試驗園區。原因在於,儘管各行各業都在參與人文交流,但通過規劃建設園區平臺、集聚當地各類產學研資源、全身心地去開展各類人文交流活動,恐怕還沒有專門的經驗可參考,因此可以說,園區建設推進過程中的每一步都是在創新、在試驗,要不斷提高避風險、抗風險和化風險的能力,同時也需要各方給予園區籌建和發展更多包容、更多耐心和更大支持。
記者:作為試驗園區,重慶接下來打算在人文交流這塊怎麼開展工作呢?
胡斌:教育部對我們的要求是,中外人文交流試驗園區應明確下面7個方面的定位:即試驗區應定位為人文交流平臺、人才培養基地、人文研究智庫、文化傳承創新中心、人文紅利的生發地、經貿合作項目和人文合作項目的孵化器、中歐人文班列的有力支撐。
既然重慶教育國際交流協會有幸來共建試驗園區的工作,我們準備集思廣益合縱連橫開展工作,目前已與九龍坡區、榮昌區、四川省隆昌市以及部分企業單位籤署試驗園區共建協議。
10月11日,協會陪同榮昌區委曹書記、區委區政府相關領導到中外人文交流中心向杜柯偉主任匯報了試驗園區建設推進情況和榮昌建設方案,中心對重慶過去一段時間園區籌建工作的階段性成果給予了充分肯定,對榮昌園區建設方案表示大力支持,也對下一步落實園區建設各項任務提出了更加明確的方向和要求。
記者:開展一帶一路重慶國際教育特色展的初衷和目的是什麼?
胡斌:人文交流領域廣泛,既包括教育、科技、文化、衛生、體育、旅遊、媒體、新聞出版、影視藝術、青年、婦女、智庫等傳統領域,也包括檔案、生態環境保護、扶貧減災、遺產保護、人力資源開發、軍事文化交流等正在拓展的領域,更包括民間友好交往。但無論是哪個領域,交流的本質應該都是價值觀和情感、文化和精神、知識和技術、治理和發展經驗的交流互鑑。人文交流主體眾多,需要每個人發揮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指出,「人文合作投入小、影響大、管長遠,關鍵是要重視起來,用『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方式去做,推進民心相通,發揮文化影響力。」
教育是人文交流的基礎性重要領域,為人文交流各領域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肩負著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承載著培養具有人文交流理念和意識、深厚人文素養、良好國際理解和跨文化交流能力人才的重要使命。學校要將人文交流理念融入教育、教學過程中,不斷加強人文教育能力建設,積極參與中外人文交流工作,教育學生、影響社會,為培養一批又一批具有良好人文素養、寬廣國際視野、深厚家國情懷的人文交流使者做出自己的貢獻。
這是我們開展一帶一路重慶國際教育特色展的初衷和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