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交流」點燃重慶「人文紅利」 專訪重慶教育國際交流協會...

2020-12-17 上遊新聞

重慶市教育國際交流協會會長胡斌(左二)陪同副市長鄭向東(中)在文旅會現場視察

2020年10月15日,重慶國際博覽中心,2020重慶國際文化旅遊產業博覽會開幕,「2020一帶一路重慶國際教育特色展示區」,毋庸置疑地成為一個特別的存在。除重慶大學、西南大學、西南政法大學、四川外國語大學、重慶醫科大學等高校在現場展示中外人文交流工作外,西大附中、廣益中學、璧山中學、楓葉國際學校、九龍坡職教中心,以及一些涉及出國留學及服務的機構也亮相現場。

2017年,《關於加強和改進中外人文交流工作的若干意見》提出,要求「推動人文交流理念更加深入人心,把人文交流與合作理念融入對外交往的各個領域」,為中外人文交流事業發展提供了根本遵循。

為貫徹上述精神,過去兩年多來,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通過廣泛調研,逐步明確了搭建中外人文交流十大類合作平臺的基本思路,「中外人文交流(重慶)試驗園區」是十大平臺之一。「一帶一路人文交流博覽會」是試驗園區建設的重要內容和主要支撐活動,2020一帶一路重慶教育國際特色展示就是「博覽會」在重慶的首次嘗試。

「一帶一路人文交流博覽會」,可以說是中外人文交流(重慶)試驗園區部分工作的集中展示。身為重慶人,當人們置身該博覽會時,可能會對試驗園區產生更大的好奇和關注,它是什麼?它將去向何方?和我自身有什麼關係?為此,我們專訪了重慶市教育國際交流協會會長胡斌。

此前,他代表交流協會,與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籤下了共建中外人文交流(重慶)試驗園區的協議。

記者:黨的十八大以來人文交流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能否解讀一下,其意義何在?

胡斌: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主任杜柯偉曾對此總結過這麼五說,其一是地基說,即人文交流是中外關係的地基;其二是支柱說,即人文交流與政治互信、經貿往來並列為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的三大支柱;其三是柔力說,即如將政治、經濟、安全合作比較為推動國家關係發展的剛力,那麼人文交流則是民眾加強感情、溝通心靈的柔;其四是三器說,既人文交流是國家關係的穩定器、人民友誼的催化器、務實合作的推進器;其五是紅利說,人文紅利蘊藏於在信仰、事業願景、領導力、工匠精神和拼搏精神之中,中國從人口紅利走過人才紅利,我們正迎來人文紅利蓬勃生發的新時代。

記者:中外人文交流(重慶)試驗園區的特點是什麼?

胡斌:2019年3月27日上午,杜柯偉主任代表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與重慶市教委籤定了中外人文交流工作戰略合作協議,下午又與重慶市教育國際交流協會籤定了共建中外人文交流重慶試驗園區合作意向書。

有別於其他平臺通常會在全國範圍內建設3-5家的做法,重慶試驗園區是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在全國範圍內目前唯一開展共建的綜合平臺,這也體現了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對在重慶做好此項工作的決心、信心和期望。

大家從園區名稱上也注意到了,重慶這個園區被稱為試驗園區。原因在於,儘管各行各業都在參與人文交流,但通過規劃建設園區平臺、集聚當地各類產學研資源、全身心地去開展各類人文交流活動,恐怕還沒有專門的經驗可參考,因此可以說,園區建設推進過程中的每一步都是在創新、在試驗,要不斷提高避風險、抗風險和化風險的能力,同時也需要各方給予園區籌建和發展更多包容、更多耐心和更大支持。

記者:作為試驗園區,重慶接下來打算在人文交流這塊怎麼開展工作呢?

胡斌:教育部對我們的要求是,中外人文交流試驗園區應明確下面7個方面的定位:即試驗區應定位為人文交流平臺、人才培養基地、人文研究智庫、文化傳承創新中心、人文紅利的生發地、經貿合作項目和人文合作項目的孵化器、中歐人文班列的有力支撐。

既然重慶教育國際交流協會有幸來共建試驗園區的工作,我們準備集思廣益合縱連橫開展工作,目前已與九龍坡區、榮昌區、四川省隆昌市以及部分企業單位籤署試驗園區共建協議。

10月11日,協會陪同榮昌區委曹書記、區委區政府相關領導到中外人文交流中心向杜柯偉主任匯報了試驗園區建設推進情況和榮昌建設方案,中心對重慶過去一段時間園區籌建工作的階段性成果給予了充分肯定,對榮昌園區建設方案表示大力支持,也對下一步落實園區建設各項任務提出了更加明確的方向和要求。

記者:開展一帶一路重慶國際教育特色展的初衷和目的是什麼?

胡斌:人文交流領域廣泛,既包括教育、科技、文化、衛生、體育、旅遊、媒體、新聞出版、影視藝術、青年、婦女、智庫等傳統領域,也包括檔案、生態環境保護、扶貧減災、遺產保護、人力資源開發、軍事文化交流等正在拓展的領域,更包括民間友好交往。但無論是哪個領域,交流的本質應該都是價值觀和情感、文化和精神、知識和技術、治理和發展經驗的交流互鑑。人文交流主體眾多,需要每個人發揮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指出,「人文合作投入小、影響大、管長遠,關鍵是要重視起來,用『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方式去做,推進民心相通,發揮文化影響力。」

教育是人文交流的基礎性重要領域,為人文交流各領域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肩負著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承載著培養具有人文交流理念和意識、深厚人文素養、良好國際理解和跨文化交流能力人才的重要使命。學校要將人文交流理念融入教育、教學過程中,不斷加強人文教育能力建設,積極參與中外人文交流工作,教育學生、影響社會,為培養一批又一批具有良好人文素養、寬廣國際視野、深厚家國情懷的人文交流使者做出自己的貢獻。

這是我們開展一帶一路重慶國際教育特色展的初衷和目的。

相關焦點

  • ...中外人文交流」點燃重慶「人文紅利」 專訪重慶教育國際交流...
    為貫徹上述精神,過去兩年多來,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通過廣泛調研,逐步明確了搭建中外人文交流十大類合作平臺的基本思路,「中外人文交流(重慶)試驗園區」是十大平臺之一。「一帶一路人文交流博覽會」是試驗園區建設的重要內容和主要支撐活動,2020一帶一路重慶教育國際特色展示就是「博覽會」在重慶的首次嘗試。
  • 中國教育國際交流協會與VIPKID攜手共促中外人文交流
    10月17-20日,2019中國國際教育年會在北京舉行。期間,中國教育國際交流協會與在線教育企業VIPKID籤署合作備忘錄,中國教育國際交流協會會長劉利民、秘書長趙靈山出席籤署儀式並會見了VIPKID創始人及CEO米雯娟、首席學術官劉駿教授及其他代表,雙方表示將共同致力於推動國際教育和人文交流活動、辦好未來五年的「知行中國」品牌活動。
  • 津滬渝教育國際交流與合作研討會在渝舉行
    6月21日,中外人文交流(重慶)試驗園區建設推進情況介紹會暨津滬渝教育國際交流與合作研討會在重慶舉行。近20家中外院校和企業籤署園區共建戰略合作協議,依託中外人文交流(重慶)試驗園區,探索成立英國華威大學重慶校區,建設重慶國際教育園。
  • 新時代中外人文交流助力「一帶一路」建設高層論壇召開
    華龍網-新重慶10月25日13時40分訊(何婷 實習生 張紅霞 白濤)中外人文交流促進民心相通,是夯實中外關係社會民意基礎、提高我國對外開放水平的重要途徑。如何更好地推動新時代中外人文交流,助力「一帶一路」建設,是高等院校,特別是外國語大學開展科學研究、智庫建設、人才培養的重要考量。
  • 強交流促合作 重慶交通大學人文學院赴江津網洽談校地合作
    重慶交通大學人文學院客人參觀江津網辦公環境。 記者 廖曦語 攝重慶交通大學人文學院來賓們認真觀看江津網宣傳片。記者 廖曦語 攝    江津網11月19日(記者 廖曦語)為拓展在校大學生新聞信息傳播視野,增進校地合作,今日,重慶交通大學人文學院一行抵達江津網,實地參觀考察,就校地合作進行深入地座談交流。    「怎樣實現新聞自主採編?」「對大學生實習培訓有何要求?」
  • 重慶大學有一所大學,與外國大學交流,注重學生人文發展
    文/從她的全世界路過(歡迎個人轉載與分享)行走在旅途中,腳踏遍每一片土地,感受全世界的美景全國知名大學有很多,一提到重慶,大家想到的必定是火鍋,有著火辣辣的氣氛它的位置在重慶沙坪垻區,在一個具有人文氣息的地方,它就是重慶大學。這個學校是一所綜合性大學,在特別早的時期,就有很多個學院,比如說,涉及到的領域有文、理、工、商、法、醫等,1972年以後,學校主要注重人文培養、經濟管理、藝術教育等學科專業,一旦涉及到的領域非常廣闊,這個學校的整體水平就不會太低。
  • 在地鐵邂逅詩歌,英國在上海等五城推廣中英文學促進人文交流
    19日上午,英國文化教育協會發起的「在地鐵邂逅詩歌」(Poetry on the Metro)活動在上海地鐵正式啟動。這一活動是英國文化教育協會在英國舉辦「地鐵詩展」(Poems on the Underground)及去年在上海舉辦「在地鐵邂逅莎士比亞」取得成功之後,發起的又一個面向公眾推廣中英文學的項目。除上海外,這項活動也會在廣州、成都、重慶和南京的軌道交通進行。
  • 川渝攜手 助推兩岸人文交流合作
    為唱好川渝兩地對臺人文交流的「雙城記」, 8月4日至6日,四川省臺辦副主任袁明、二級巡視員白剛率省臺辦相關處室、省臺聯和成都、綿陽、內江、達州、資陽等有關市臺辦及成都濃園負責人一行20人到重慶市參訪交流。
  • 中國教育國際交流協會「一帶一路」教育國際交流分會在復旦大學成立
    未來網高校頻道12月24日訊(記者 楊子健 通訊員 何葉 李沁園 杜雯薈)12月22日,中國教育國際交流協會「一帶一路」教育國際交流分會(以下簡稱「分會」)在復旦大學成立。據了解,分會是由國內致力於「一帶一路」教育國際交流院校等教育單位自願組成的、全國性非營利社會組織,隸屬於中國教育國際交流協會。分會首批理事單位34家,復旦大學為理事長單位,分會秘書處設在復旦大學。
  • 東南亞漢語教育促進中外人文交流
    ,漢語國際教育迎來新一輪發展機遇,推進中外人文交流和民心相通,為東南亞區域提供人才支撐,成為包括中國和東南亞各國在內的教育工作者的時代使命。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建設教育強國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基礎工程。新時代背景下,漢語國際教育是建設教育強國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承擔著新的時代使命,是中外人文交流的重要力量,是我國為世界多元文化繁榮作出貢獻的重要路徑。
  • 陝西省中外人文交流活動周開幕
    陝西省中外人文交流活動周開幕(央廣網發 主辦方 供圖)開幕式上,主辦方發布了國際漢唐學院成立兩周年成果,舉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核心理念培訓項目發布及基地授牌儀式。據介紹,國際漢唐學院經過兩年的探索與實踐,積極發揮人文交流在「一帶一路」倡議中的基礎性和引領性作用。
  • 特色藝體、機器人教學、國際教育...重慶文旅會展示最新教育成果
    今年,重慶文旅會與國際教育協會達成合作,將國際教育作為重點,延伸至特色藝體、海外留學、小語種學習、職業培訓等多個方面,全方位展示教育產業最新理念及成果。據重慶文旅會組委會介紹,本次線下展覽吸引了重慶大學、西南大學、四川外國語大學、西大附中、璧山中學、國際教育協會、重慶寒武納信息技術有限公司、楷力教育等大中院校、協會、企業參與。
  • 渝北區八所學校納入教育部第一批中外人文交流特色學校建設計劃
    為貫徹落實全國教育大會精神和《關於加強和改進中外人文交流工作的若干意見》《關於做好新時期教育對外開放工作的若干意見》等文件要求,紮實推進渝北區中外人文交流教育實驗區建設,通過自主申報、推薦報送和審核認定,重慶市第八中學校等8所學校申報成功,納入教育部第一批中外人文交流特色學校建設計劃
  • 新時代中日高校攜手 以教育互動促人文交流
    11月27日-29日,由中國教育國際交流協會主辦,中華人民共和國駐大阪總領事館、日本文部科學省、大阪府及大阪市、大阪大學等共同協辦的第六屆中日教育交流會在大阪隆重召開。此次大會,中華人民共和國駐大阪總領事館大使銜總領事李天然、中國教育國際交流協會副會長·秘書長趙靈山、日本文部科學省高等教育局國際戰略分析官林和彥、大阪大學總長(校長)西尾章治郎等嘉賓出席並致辭,來自大連理工大學、吉林大學、大阪大學、廣島大學等中日雙方152所相關院校,共計400餘位代表參加。
  • 專訪:"中國的開放心態為中歐人文交流奠定堅實基礎"
    原標題:專訪:"中國的開放心態為中歐人文交流奠定堅實基礎"  專訪:「中國的開放心態為中歐人文交流奠定堅實基礎」   ——訪中國政府友誼獎獲得者魯迪·努奇   新華網日內瓦11月8日電(記者凌馨)「中國近幾十年來在對外人文交流過程中表現出越來越開放的心態
  • 《航海王》特展:架起中日人文交流的橋梁
    作為中國和日本在文化領域重要交流活動之一,這場亮點多多的官方巡展,將成為武漢及周邊地區動漫和日本文化愛好者的盛宴。    作為風靡全球幾代人的現象級漫畫作品,《航海王》的作者尾田榮一郎先生是當之無愧的世界級漫畫大師。此次巡展具有極高水平的藝術價值,是中國內地首次迎來世界級漫畫大師官方展覽。
  • 2019年中國人文地理學術年會在重慶·西南大學舉行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5月13日9時30分訊 (通訊員唐飛)5月10-12日,2019年中國人文地理學術年會在重慶·西南大學舉行。本次會議由中國地理學會人文地理專業委員會主辦,西南大學地理科學學院、重慶師範大學地理與旅遊學院承辦,重慶工商大學旅遊與國土資源學院、重慶交通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重慶地理學學會、重慶市國土資源和房地產學會協辦。
  • 2020中外人文交流與基礎教育創新發展中小學校長大會在青島舉行
    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主任杜柯偉,青島市委教育工委常務副書記,市教育局局長、黨組書記劉鵬照,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副主任楊曉春,中國教育學會副秘書長、教育部教育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高書國,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機制一處處長丁連普,以及來自全國各地區教育行政部門負責人,中小學校長及管理人員,外國語學校、國際學校代表,中外人文交流教育實驗區相關領導及學校管理人員等200
  • 崇州市11所學校入選中外人文交流特色學校建設單位
    近日,由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負責實施的中外人文交流特色學校建設計劃發布新增建設單位名單,成都、青島、重慶共計387所學校入選。據了解,中外人文交流特色學校建設計劃重點圍繞中小學學生教育和國(境)外來蓉學生研學活動的中外人文交流內容和學校實踐,打造中外人文交流課程,並將著重培養學生的國際素養,擴大國際視野。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而作為國家3大試驗區之一,成都將探索一所城市學校、一所鄉村薄弱學校與國外學校結對開展中外人文交流的新模式,助推鄉村學校提升治理水平和教育教學質量。
  • 中國教育國際交流協會:助力教育全球化發展 開創民間教育交流新...
    一、以國家外交戰略為指導,積極參與全球教育治理,助力教育全球化發展以高級別人文交流機制為引領,促進不同國家、不同文明交流互鑑。積極參與中美、中歐等十大人文交流機制,承辦四屆中美省州教育廳長對話、中法高水平應用型人才培養合作論壇、中歐高級別人文交流對話機制第五次會議等活動;實施「知行中國」系列項目、艾森豪基金會—中美高級學者交流品牌項目。以品牌建設為引領,不斷擴大中國教育的國際影響力。中國國際教育年會已舉辦21屆,是中國教育對外開放工作的主場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