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環水繞龍灣村
一片山水,一段旅程,在遼闊雄渾中放飛心靈,找尋內心的詩和遠方。
走進有著「景象繁榮、國泰民安」之稱的景泰,這種遼闊來自於戈壁灘的蒼茫,來自於矩陣排列的風車,來自於壽鹿山下永泰龜城的孤寂與雄厚;這種雄渾來自於「中華自然奇觀」國家地質公園黃河石林,來自於絲綢之路的索橋古渡,來自於讓綠洲在大漠中延伸的景電工程。
龜城臥雪
「黃河石林奇觀,大漠綠洲景泰。」景泰縣地處甘肅中部,黃河上遊,騰格里沙漠南緣,是甘、寧、蒙三省(區)交界之地,位於河西走廊東端,縣內旅遊資源獨特而多元,長城、大漠、黃河、石林、戈壁、森林、溼地、草原等景觀交相輝映,各種自然資源和人文景觀星羅棋布,交織匯聚成了一道道亮麗的風景線。
石林星空
作為絲綢之路重鎮、戰略要塞和軍事要衝,行走在景泰,撲面而來的是長城文化、黃河文化、中原文化以及紅色文化在這裡碰撞融合的氣息,這種觸動人心靈深處的氣息瀰漫在集黃河、石林、大漠、草原等自然風光於一體的黃河石林、壽鹿山國家森林公園、白墩子鹽沼溼地、水溝溼地中;飄蕩在悠久歷史、文化厚重的五佛沿寺、永泰古城、索橋古渡、明長城遺址的上空;散落在彰顯紅西路軍精神的一條山、大拉牌等戰鬥遺址、五佛抗日民主促進會、西路軍烈士陵園、一條山戰役紀念館、趙家水總指揮部等紅色文旅之地;包裹在被譽為「中華之最」的景電工程、甘肅省影視拍攝基地大敦煌影視城、「中國十大最美鄉村」龍灣村、「全國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示範點」條山農墾集團和紅砂峴農業生態園、「中國鄉村旅遊模範戶」五佛柏林山莊裡。
喜泉鎮——石頭部落
近年來,致力於提升文化旅遊產業發展內涵,景泰縣依託黃河文化和石林自然景觀,規劃建設黃河石林國家體育公園、花映盛世景觀帶、石林驛站桃花谷邸特色文旅小鎮,積極推進黃河石林大景區爭創國家5A級景區,打造具有自然景觀、鄉村休閒、自駕體驗、體育賽事等多種功能的旅遊綜合體。深入挖掘中國工農紅軍西路軍在景泰的紅色故事,以西路軍在景泰戰鬥遺蹟為基礎,建設紅西路軍組成紀念館、趙家水指揮部遺址公園、大拉牌戰鬥遺址公園、一條山戰鬥遺址公園、五佛抗日促進會、冬青溝、索罕堡談判遺址、福祿水紅軍公墓、西番窯和永泰龜城,打造「一館、三園、六點」紅色旅遊景點和紅色教育基地,以文化提升旅遊,以旅遊促進文化發展。
龜城打鐵花
圍繞推進文旅產業深度融合發展,加快國家級全域旅遊示範區創建步伐,景泰縣大力實施「文化+」、「旅遊+」戰略,積極尋找文化和旅遊產業鏈各環節的對接點,培育新消費增長點。培育發展了以黃河文化為主題的黃河風情文化旅遊節,以民俗文化為主題的五佛民俗文化旅遊節,以農耕文化和鄉村文化為主題的櫻桃節、梨花節、葵花節等一批能「拿得出、叫得響」的品牌旅遊節會。積極挖掘特色飲食文化和非遺文化,在各文化旅遊節會上融入當地特色風味美食、「獨一份」農土特產品展銷、傳統曲藝演出及打鐵花和滾燈等非遺展演。黃河石林景區配套建設了以黃河文化、農耕文化和本土傳統手工藝為主題的黃河石林書畫院、黃河石林陳列館、博藝館、農特產品展示館、巧手館;永泰古城配套建設了以邊塞文化為主題的永泰城址博物館。依託大敦煌影視城和鹽鹼地漁業發展建設「隴中名驛·石頭部落」大水村和「絲路杞園·漁農小鎮」西和村,通過影視拍攝、民俗體驗、農事體驗等方式形成了「文化+旅遊+扶貧」的新業態,帶動了一大批老百姓增收致富。
戈壁風電和籽瓜地
以創建國家級全域旅遊示範區和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為抓手,景泰縣積極構築外部交通網絡,營雙高速、景中高速等交通要道相繼建設,國道338線連通永泰龜城、壽鹿山等旅遊景區(點);打造特色鄉村旅遊公路,建成23公裡的甘肅省首條「彩色景觀大道」,累計新建和硬化旅遊道路近400公裡,實現景區道路、鄉村道路與主要交通幹道的互聯互通;建成停車場32個,基本滿足遊客需求。引進連鎖酒店3家,文化主題酒店1家,建成條山農莊貨櫃賓館,黃河石林國際露營地房車帳篷酒店和三星級酒店3家,改造龍灣村特色農家樂70餘家,完成景區168戶農戶改廁和42座公廁建設。實施「智慧旅遊」項目,開發建設旅遊大數據平臺,不斷提升文化旅遊領域信息化服務水平。
水鄉
為深化文化交流與旅遊宣傳的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影響力的文化旅遊品牌,景泰還通過承接全國越野滑雪夏季輪滑積分賽、黃河石林百公裡越野賽暨國際馬拉松賽、萬人國際徒步大賽、國際自行車越野賽、黃河石林國際浪板兒速降賽等國際國內大型體育賽事,不斷提升景泰的知名度和旅遊品牌影響力,使全縣文化旅遊體育事業發展氛圍日益濃厚。數據顯示,2019年1至12月,景泰縣累計接待遊客415萬人次,實現旅遊綜合收入263711.52萬元。
稻田白鷺
文旅融合高質量打造國家級全域旅遊示範區和旅遊名縣。為此,景泰縣通過強化與絲路沿線城市聯合聯動,培育貫通「蘭州—白銀—景泰—武威—金昌—張掖—酒泉—嘉峪關—敦煌」精品絲路旅遊黃金帶;強化沿黃旅遊城市溝通合作,聯合打造「永靖(黃河三峽)—蘭州(黃河風情線)—景泰(黃河石林)—中衛(沙坡頭)—石嘴山(沙湖)」黃河風情旅遊線,積極參與共建「甘南—臨夏—蘭州—白銀」黃河風情旅遊帶,共同打造黃河文化拳頭產品,形成南接青海、北通銀川的黃河風情文化旅遊黃金帶。
毋庸置疑,走進景泰,放飛心靈,詩和遠方就在這裡。
寺灘鄉新墩灣村
本版照片均由寇明燦攝
End
主辦:甘肅經濟網
編審:李成俠 責編:李兆洲 編輯:于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