叮噹派好習慣,持續推送教育熱點、好習慣養成方法、學習乾貨等豐富內容,助力3-12歲兒童「學習、情商、性格」三方面優化!歡迎轉 發、收藏本文~
美國有一位著名的心理學家威廉詹姆斯曾說過:人性中最深切的本質就是被人賞識的渴望,孩子們的渴望是來自於父母的賞識。
而大多數家長在表揚孩子的時候詞彙比較單調,經常說到的就是:寶貝真棒、你太厲害了......其實這些簡單的詞彙恰恰不助於孩子的成長。
這樣簡單的表揚,充其量它是一種判斷式的表揚而已。而這種判斷式的表揚,會忽略孩子的具體能力,過於頻繁的話,還會讓孩子沉溺於這樣一種感覺:我做什麼事都很棒,我太完美了。
久而久之,孩子總是依靠大人來告訴他對錯好壞,並習慣於取悅大人,迎合大人的期望。他衡量自己的價值會變成「能不能讓別人高興」。
也就是說,判斷式的表揚會讓孩子過分在意外在認可,但內心做事情的熱情沒有得到激發,不懂得自我激勵。孩子有必要學習成為自己的判斷者,做自己的「拉拉隊長」,自己的主導者。
這裡我們分享4個表揚孩子的科學方法:
仔細考慮一下你想讓表揚傳遞出什麼信息?通常表揚是為了鼓勵更多的好行為,所以表揚也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你一直都在幫媽媽搬東西,很辛苦哦!」「你自己穿上了鞋!」「這幅畫你很認真地畫了一個上午!」
最有效的表揚注重事情的過程和為之付出的努力,而不僅僅是結果,對結果進行表揚沒有太大價值。
有效的表揚將鼓勵孩子向前進,他能夠學會自我激勵,而不是為了你的肯定去做什麼事,這樣的表揚是對孩子真正的鼓舞,如:「哇!你把房子修得好高!你可以把這麼多積木壘得這麼整齊!」
所有的孩子都缺乏耐心和毅力,當孩子們嘗試具有挑戰性的任務時,應該讓孩子們多些耐心和毅力,家長應該誇獎孩子有耐心、有毅力,這樣孩子認為自己的堅持是對的,也能讓孩子感受得到整個過程,你都有關注他,在鼓勵孩子的同時,也不會給孩子帶來壓力,壓力會讓孩子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半途而廢。
如果孩子幫助了別人,表揚的重點可以放在那些事情產生的效果上,比如「你給姥姥送禮物,你看,她看上去開心極了。」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