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孩子建立數學思維的蒙特梭利教育牛在哪裡?

2020-12-15 東方悅稚蒙特梭利教育

8月9日北京市教委公布了北京秋季學期開學時間。8月29日-9月11日,幼兒園及中小學各年級將錯峰開學。

沒錯,孩子們終於要開學啦~~~!!!

相信各位家長也不由得鬆了一口氣。受到疫情影響,學校無法複課,輔導孩子作業的事情也成為了一部分家長的難題。

「如果再不開學,家長們就要瘋了!」這段短視頻迅速火遍全網,連環球網等官方媒體都加入了轉發分享的行列。裡面一段段搞笑的對話,讓人忍俊不禁,亦是無可奈何。比如:

父親(氣憤):「5米長的鑰匙,洗衣機高1釐米?15米長的鉛筆?你信不信我抽出我40米的大砍刀!」

孩子:「你40米的大砍刀剛好削我15米的鉛筆呀!」

內容過於真實,不少家長感嘆,不怕題多難,就怕孩子難教。

很多時候,孩子經常做錯題,或者不會做題,正是因為對於數字應用、數學概念的理解不到位。

家長們經常苦惱,數學應該怎樣教?孩子應該怎樣學?得益於網際網路的普及,獲得教學資源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但是僅僅獲得各種信息,如果孩子不理解,那麼其終究無法將這些內容,變為可以應用的知識,故而過程中付出多少艱辛,多少努力,亦是白白浪費。

蒙特梭利教具是如何幫助孩子理解數學概念的呢?

1.日常工作-為學習數學做準備

所有的日常工作都是在為學習數學做間接的準備。

例如倒茶工作,從取茶葉、倒水、等待出湯、茶湯入公杯、分茶、到奉茶,孩子在記憶整個過程,同時也在經歷溫度、重量、大小、顏色等變化。手的不同動作促進著身體和大腦的發展。整個程序的完整循環,幫助建立邏輯感和空間感,形成數學思維。

蒙特梭利教室中孩子認真地倒茶

2.蒙特梭利教具粉紅塔-促進感官發展,培養數學心智

粉紅塔由10個粉紅色的「等差」木製立方體構成。立方體的各邊長從10cm到1cm遞減,最大的立方體體積為1000cm (10cm×10cm×10cm),最小的立方體僅1cm (1cm×1cm×1cm)。

孩子在操作過程中感受重量和大小的差異,構建過程、分類和排序的概念。而10個方塊組成的教具正是為孩子建立數學中十進位的概念。

蒙特梭利教具粉紅塔

3.蒙特梭利教具數棒-正式學習數學的開始

10根紅藍相間的木質長方體木棒。從第一根長10釐米,每根遞增10釐米,第十根長為1米。

孩子在操作過程中感受每個「數」所對應「量」的多少與變化,配合數卡,認識1-10數字的名稱和順序,明白每個數字代表不同的量,為學習加、減法做間接準備。

4.蒙特梭利運算類教具

加法板與心算板、減法板與心算板、乘法板與心算板、除法板與心算板,輕鬆學會加減乘除。

5.更深層次蒙特梭利教具

蒙特梭利教具-三項式立方體

不僅僅是基礎的數學概念,蒙特梭利教具還涉及很多更深層次的數學算法及理論。比如,平方、立方、三項式立方體等。

以三項式為例:三項式,即數學公式(a+b+c)=a+b+c+3ab+3ac+3bc+3ab+3ac+3bc+6abc。

教具由27個立方體組成。將27個立方體無序散放在桌面上,然後按照盒蓋上的顏色、形狀提示擺放,每一層搭建,最終成為一個正方體,再按順序把3層立方體逐層放回盒裡恢復原狀。

到訪體驗課程的時候,有些家長也嘗試挑戰「三項式立方體」工作,雖然經過反覆的推敲與嘗試,但最終仍以失敗而告終。

然而在蒙特梭利教室內,孩子從4歲多就能解開三項式。從在盒子內完成,到在盒子外面完成,然後到分層搭,再到按照顏色序列擺放,最後到能夠戴上眼罩還原。孩子的感官精緻化程度越來越高,在潛移默化中建立了數學思維。

蒙特梭利教育的教具蘊含著眾多的數學知識,但是卻不「教授」數學,孩子的數學是通過豐富的教具將抽象的數學概念具體化,讓孩子在反覆的教具操作練習中,領悟和吸收知識,建立數學思維,最終支持孩子完整的發展。

有些家長向我們反饋,自己也曾嘗試購買蒙氏教具,但是在使用過程中卻遇到各種問題,引導孩子的效果也不盡如人意。這裡我們需要提醒大家:

在蒙特梭利教育中,孩子、導師和環境三者是並存的,缺一不可。導師必須經過幾百個小時的理論學習,和幾百個小時的實操與觀察,才具備觀察孩子以洞悉其需求的能力。教具離開了蒙特梭利導師和環境,將失去它原有的價值。

並不是購買了蒙氏教具就能夠進行蒙特梭利數學教育,有時錯誤的操作,甚至會進一步加深孩子的困惑。請大家格外注意!

在家應如何正確地進行蒙氏數學啟蒙?

在家庭教育中,可以通過讓孩子多參與家務來進行蒙特梭利教育,體驗數學。例如,和孩子一起購物,讓孩子去選20顆草莓,這個過程可以由家長陪孩子一起慢慢進行;回到家再讓孩子將草莓分給家人吃,如果共5個人均分,媽媽一顆、弟弟一顆……分到最後,一起看看每個人可以吃幾顆。

我們還可以創造更多的機會讓孩子認識到世界是由數學組成的。切蛋糕,分水果,倒水……生活中就能啟動孩子的數學心智。我們不建議通過灌輸內容的方式教學,一旦失去興趣,數學可能永遠成為孩子們的噩夢。

受篇幅限制,我們無法將蒙特梭利數學的美妙向大家一一詳述,不過8月13日19:30-20:30,我們將舉辦「數學思維訓練堂」講座,10年一線帶班經驗的主教老師將傾聽家長們的提問,為大家現場答疑,如果您對蒙特梭利數學的系統性和操作性感興趣,歡迎關注我們的免費講座內容~

更多精彩課程、講座信息,請繼續關注我們的百家號,以及國際蒙特梭利協會(AMI)北京中心、東方悅稚蒙特梭利教育官網。

相關焦點

  • 讓孩子愛上數學,蒙特梭利教育如何幫家長避開啟蒙誤區
    別再逼孩子做題啦!蒙特梭利數學如何幫家長避開數學啟蒙教育誤區?為什麼要學數學?◆因為在啟蒙時,應用不適當的教學方法,使他們早早失去了學習數學的興趣;◆因為他們不知道生活、工作中,數學被如何廣泛地應用,缺乏對學習數學重要性的認知,以為可以簡單迴避;◆因為他們在應該奮發努力的時候,沒有學習數學的自我驅動力,過早地放棄激發自己的潛能;等等等等……家長們總是希望讓孩子少走彎路,但是受困於成人視角和思維,輕信於超前教育
  • 讓孩子愛上數學,蒙特梭利教育如何幫家長避開啟蒙誤區
    別再逼孩子做題啦!蒙特梭利數學如何幫家長避開數學啟蒙教育誤區?為什麼要學數學?數學實在是太重要了!人類社會目前沒有任何一個行業能夠100%脫離數學。◆因為在啟蒙時,應用不適當的教學方法,使他們早早失去了學習數學的興趣;◆因為他們不知道生活、工作中,數學被如何廣泛地應用,缺乏對學習數學重要性的認知,以為可以簡單迴避;◆因為他們在應該奮發努力的時候,沒有學習數學的自我驅動力,過早地放棄激發自己的潛能;等等等等……家長們總是希望讓孩子少走彎路,但是受困於成人視角和思維,輕信於超前教育
  • 4-6歲是孩子數學敏感期,7個小遊戲幫助孩子建立數學思維
    後來,義大利幼兒教育學家蒙特梭利在此基礎上也提出了兒童敏感期:在0-6歲的幼兒時期的某個階段,孩子會對某種知識或者事物特別感興趣,配合正確的教育方法,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學習效果。而4-6歲之間孩子處於「數學敏感期」,開始對「幾個」、「多少」等數學問題產生興趣,再加上有了一定的思維基礎,所以更容易理解各種抽象的數學概念,形成數學思維。
  • 蒙特梭利是什麼|要不要給孩子選一個蒙特梭利幼兒園?
    孩子的班裡有一個韓國的小姐姐,雖然他們語言不通,但是小姐姐動手能力很強,就幫助了她。後來有一次我竟然在班級群裡看到一張圖片,孩子正在幫一個剛入園的小弟弟扣扣子。所以在混齡教育裡,大的孩子照顧小的孩子,小的孩子知道如何與大孩子相處,就像一個真實的迷你社會一樣,這對孩子適應未來社會很有幫助。混齡的方式允許孩子們互相學習、互相教育,並發展出包容和接納的生活技能。
  • 學會算數,不如培養數學思維,3個小技巧幫孩子建立數學思維方式
    01儘管幾乎所有家長都意識到學好數學對於孩子的重要性,但不少家長在學數學問題上卻存在一個很大的誤區,就是以為學會了算數,就是學會了數學,其實算數和數學不是一回事,算數只是數學的一個範疇,培養孩子數學思維的重要性遠遠超過了學會算數。眾所周知,思維方式決定著行為方式。決定孩子是否優秀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就是他們採取何種的思維方式。
  • 蒙特梭利數學講座:分辨真假,你需要專家解讀
    「在這些孩子們的身上,他們對數學的愛好以一種驚人的、自發的方式呈現出來。」——蒙特梭利博士說。她樂於看到孩子們被激發出的學習潛能。讓一雙雙稚嫩的小手在觸摸中體悟數學,讓大腦神經元在動手操作過程中,迅速連結,形成數學思維。
  • 數學思維就是簡單的加減乘除?大錯特錯!科學的數學思維,這樣幫孩子建立
    所以說,要想孩子數學不犯愁,抽象思維、邏輯思維得幫他建立好。所以,學齡前的數學啟蒙,不在於讓孩子算得多快多熟練多準確,而是讓孩子儘可能多的體驗到「加」或「減」的意義和過程,充分調動孩子的思維和邏輯能力,讓他們知道如何去算,為什麼這樣算,才是數學啟蒙,最重要的事。
  • 建立數學思維:讓孩子在題海中瘋狂刷題,不如讀懂《數學三書》
    是這樣一本可以幫孩子在趣味閱讀中建立數學思維的一本書籍。這套書叫做《寫給孩子的數學三書》。這本書的作者叫做劉薰宇,他是一位來自民國時期的數學家,曾經就職於春暉中學、西南聯大等頂尖的教學地。這兩個學校相信很多朋友都聽說過。
  • 建立數學思維:讓孩子在題海中瘋狂刷題,不如讀懂《數學三書》
    是這樣一本可以幫孩子在趣味閱讀中建立數學思維的一本書籍。這套書叫做《寫給孩子的數學三書》。這本書的作者叫做劉薰宇,他是一位來自民國時期的數學家,曾經就職於春暉中學、西南聯大等頂尖的教學地。這兩個學校相信很多朋友都聽說過。
  • 接受過兒童數學思維啟蒙的孩子更有出息
    也就是6歲就開始接受兒童數學思維啟蒙了!   也是因為如此,他的各學科成績都非常逆天,還被清華大學提前錄取了。由此可見兒童數學思維啟蒙的重要性,那去哪裡上專業的兒童數學思維啟蒙課呢?在此強推豌豆思維。
  • 幼兒數學啟蒙建議:遊戲與數學的巧妙結合,輕鬆建立孩子數學思維
    數學並不是簡簡單單的計算或數數,而是一種高度抽象的邏輯數理知識,具有抽象性、邏輯性以及精確性等等特點,而幼兒數學啟蒙的發展,需要依賴具體的事物和動作,並不是背個乘法口訣就可以了。需要將數學和遊戲進行巧妙的結合,讓孩子在玩耍的過程中學習,只有這樣才能輕輕鬆鬆地幫助孩子建立數學思維。
  • 在家也能蒙特梭利 | 物歸原位,建立孩子規則與秩序感的有效練習
    在這個特殊的防疫抗疫時期,我想和大家分享蒙氏教育創始人——蒙特梭利奶奶的教育理念學後感。做為一名蒙特梭利學員老師,蒙特梭利思想時刻圍繞在我們身邊並內化著我們的言行,也由此影響著身邊的孩子們。這次,我想與大家分享總結在與孩子們相處的每一天裡,那些有質量的陪伴與美好,而這一切,還要從「物歸原位」開始說起。
  • 蒙特梭利教育:培養有藝術思維的孩子,這個年齡段是關鍵期
    哈佛大學研究:有藝術思維的孩子長大更優秀哈佛大學有一個教育創新項目叫做Project Zero,這個項目研究的就是孩子的思維方式,研究指出,擁有藝術思維的孩子,更加聰明。蒙特梭利指出:0-6歲的孩子,都具有視覺敏感期,新出生的寶寶能夠分辨出光線的強烈度,可以辨認母親的臉,這都是寶寶敏感能力的表現,也是培養藝術思維的最佳時期。
  • 蒙特梭利講座:意志力決定成功,孩子意志力應如何培養?
    以喝水為例,大人幫孩子倒水後給孩子端到手裡喝還會表揚孩子多喝水是個好寶寶。>孩子需要探索的機會並獲得成功的體驗,這樣可以建立自信心。對孩子可以多運用鼓勵,鼓勵的是TA努力的過程,發現TA細微的進步,指出TA具體好在哪裡,「我看到你寫字寫得很認真,字都寫在格的內部,非常整齊。」鼓勵和讚揚不同,讚揚往往都很泛泛,並針對結果,如「寶寶真的太聰明了」或者「你的數學非常好」孩子難以保持滿足這些評價。
  • 蒙臺梭利常青藤MIS蒙氏數學,為孩子建立正確的數學思維
    孩子在小學階段,自己本身還不會學習,需要有人幫助他建立起學習思維,掌握學習方法,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老師上課主講學習內容,忽略了學習方法的重要性;家長每天都在忙工作,顧不上教,也教不了孩子;市場上的補習班五花八門,更是不知該如何選擇。
  • 拒絕「填鴨」式教育,純正蒙特梭利幼小銜接課程原來是這樣的!
    比起盲目報個幼小銜接課程,對於有主見又具備教育前瞻性思維的家長,都將目光集中在了【蒙特梭利教育】上。面對小學,我們思考孩子目前的成長狀態和未來進入小學真正需要的習慣、能力和知識!而非記憶了多少知識內容。
  • 蒙特梭利教育 | 秩序感的培養能給孩子帶來什麼?
    蒙特梭利如何培養孩子的秩序感1.良好的環境感受秩序感教具材料的選擇應該適應孩子生長發育的秩序。從日常的舀、倒、夾…… 等工作的基礎上逐步進行感官、數學、語文以及科學文化的教學。孩子們在動手、動腦,反覆操作的同時,鍛鍊了手眼協調,掌握了技能,發展了專注力和耐性。也在最大限度上為孩子們創設了一個體驗、遵守秩序,寬鬆自由的活動空間。
  • 蒙特梭利博士:教育始於孩子出生時
    因此,如果教育從生命誕生之日就開始,那麼對於弱小的兒童,教育只有一種方法,或者說,教育在這一階段就只能是一種方法,一種遵循人類自然成長規律的方法。孩子的心靈成長依賴其與環境的自由交流。蒙特梭利博士認為這種依賴關係是孩童精神與肉體本質的自然結果。因此,蒙特梭利博士認為,心靈的發展不可能缺少肉體的活動。心智的發展必須與活動相關聯,而且深深依賴。
  • 蒙特梭利的感官教育
    蒙特梭利認為兒童是感官的探索者,兒童使用感覺器官操作各類感官教具,在環境中探索,獲得獨特的個人經驗和認知,將所有信息在大腦中分類排序,從而適應環境,最終成為環境的參與者。所有的感官教具都是獨立出一種特質,這使得孩子能夠更加專注於某一種感官,使得感官更加精緻化。
  • 都都數學怎麼樣?遊戲化數學啟蒙課,能否幫孩子建立數學思維?
    但孩子的學習依然不能完全放手交給學校和老師,了解孩子的入學情緒,幫助他們適應和跟上新的學習內容,也是家長必做的功課之一。關於數學,很多家長只能輔導孩子學習數數、計算等,但對幾何、推理、統計等深度的數學理論無從下手。這時候借用一些數學學習工具,也是一種有效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