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新疆新聞8月27日電(殷琳 劉雨珊 魯紅光 帕日哈提)隨著全國最長內陸塔裡木河向下遊生態補水的啟動,新疆巴州尉犁縣搶抓機遇,開展人工播種、引洪灌溉,為塔克拉瑪幹沙漠東北緣荒漠造林披綠。
這兩天,在位於塔克拉瑪幹沙漠東北緣的巴州尉犁縣墩闊坦鄉國家公益林北側,廣大護林員正兩人一組、三人結合將收集的紅柳、胡楊樹種有序的播散在沙漠裡,隨著塔裡木河生態洪水的澆灌,不久這裡將會被綠色覆蓋。
新疆巴州尉犁縣林業和草原局黨組書記 阿里木·沙吾爾介紹說:「這個項目區是我縣的三北防護林工程中的灌木造林項目區,造林面積2萬畝。我們抓住塔裡木河來水的機會,開展人工灌木造林,採用機械開溝、人工播種、生態水自然灌溉的模式,種植不怕旱、不怕鹹的胡楊和紅柳。通過這幾年的生態造林經驗,今年我們採用人工播種的方式進行造林,這樣更有利於自然生長,提高成活率。」
巴州尉犁縣位於塔克拉瑪幹沙漠東北緣,每年春季風沙給農業生產帶來一定的災害,也給縣城帶來風沙災害天氣。近年來,巴州尉犁縣加大荒漠化治理力度,在位於塔克拉瑪幹沙漠東北緣的風沙重災區墩闊坦鄉,通過實施沙化土地封禁保護、胡楊引洪封育,開溝引洪播種怪柳等形之有效的措施連片播種、促進植被恢復,與周邊的生態公益林共同形成綠洲外圍的生態保護帶,阻止沙漠不斷向綠洲侵蝕的現狀,有效改善了當地綠洲外圍人居環境。
阿里木·沙吾爾說:「三北防護林工程是生態文明建設的一個重要抓手,多年來我縣通過三北防護林工程,加強縣城綠洲外圍綠化,農田林網化、鄉村綠化美化等建設,生態環境不斷改善。通過一系列項目的實施,塔克拉瑪幹沙漠東北緣的生態屏障越來越穩固。」
通過人工播種、引洪灌溉、生態輸水,如今沙漠逐漸縮退,生態環境建設日漸凸顯,周邊農牧民受益良多。巴州尉犁縣阿克蘇普鄉阿克蘇甫普村村民 莫沙·肉孜高興的說:「來水以後草場恢復了,我們很高興,覺得自己很幸福。現在我有580隻羊,我對到明年這時侯繁育到1000隻羊很有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