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期間,
仙桃有些企業因為沒有品牌,
在無償捐贈自產醫用防護服時遭到婉拒。
無情的市場現實,教育了仙桃企業家,
喚醒了企業家們的品牌意識。
「加工車間」不是長久之計
湖北康壽輕紡工業有限公司成立於「非典」前,產品出口日本。今年疫情期間,口罩供不應求,業務翻了十幾倍。
總經理張發明說:「口罩漂洋過海後,隨即被隱姓埋名,只在加工商欄有企業名稱,很小的一行字,毫無市場辨識度。」
點擊播放 GIF 0.0M
圖為湖北康壽輕紡工業有限公司生產產品
湖北致霖防護用品有限公司是仙桃疫情防控指揮部最早指定的「非常6+1」防疫物資生產企業,共計為一線白衣戰士趕製醫用防護服40萬件。總經理鄭小明說,「我曾向醫療機構、公益組織表示,想捐贈一批自產的醫用防護服。因為沒有品牌,遭到婉拒。」
「我們只是代工生產,產品研發設計和銷售都掌控在品牌商手裡,自身議價能力弱,利潤空間低,卻要承擔自建工廠、設備折舊等風險,再怎麼發展充其量僅限於成為加工車間。『加工車間』不是長久之計。」鄭小明心知肚明。
危中尋機自創品牌
痛定思痛、危中尋機,許多仙桃防疫企業開始自創品牌。
湖北萬裡公司的「仙萬裡」,是仙桃疫情前為數不多的防疫品牌之一。
總經理劉永剛坦承,雖然擁有8項專利技術,持有歐盟權威機構認證,能生產非油性和油性顆粒過濾效果達99%以上的FFP3口罩,「但國際客戶不樂意使用我們的品牌。」
今年疫情期間,劉永剛終於逮住機會,「為別人的品牌代工,今天A客戶,明天B客戶,內盒、外箱、說明書、合格證都要變更,影響訂單速度。如果使用我們的品牌,生產與交貨都更快一些。」
圖為湖北萬裡防護用品有限公司已通過的美國和歐盟產品認證證書
利用客戶出貨快的需求,「仙萬裡」終於揚眉吐氣了一次。前三季度,公司完成產值12億元,同比增長2415.2%。
嘗到甜頭後,劉永剛註冊兩個品牌,開發非織造布產業鏈上的其他產品。
疫情後,湖北明爾康衛生防護用品有限公司申請馬德裡國際商標,進駐仙桃非織造布特色小鎮,聯合仙桃本土中泰、萬福、漢克、玲羊等企業,組建吾眾健康公司。5家企業通過差異化互補,為品牌營銷造勢。
以創新鍛造品牌
小小的一片口罩,材料貼合性、過濾效率、阻抗性中的一個指標不完美,就會導致整個產品不合格。
「品質是品牌的最好背書。」湖北金士達醫用產品有限公司總經理馮志勇認為,品牌要擁有更大影響力,必須精益求精、全方位提升產品質量,塑造品牌的良好形象。
金士達的生產線上,有一件「秘密武器」——國內最先進的口罩自動化檢測系統。系統存儲了500餘種口罩瑕疵樣本,具有自動讀取、放大、識別、剔除等功能。開啟後,4個高清攝像頭,打光透影口罩正反面,「揪」出針尖大的瑕疵,將不合格口罩「踢」出生產線。
疫情期間,一些小廠主動提出,幫金士達加工口罩,馮志勇一一拒絕,「自己的工廠,能確保每一片口罩都完美無瑕」。
點擊播放 GIF 0.0M
湖北文仕登醫療器械有限公司是疫情中成立的新企業。該公司總經理王巨明不疾不徐,做起慢工細活。
商標先行,王巨明搶先註冊5個商標的中英文版;獲批醫療器械註冊證和生產許可證,有效期5年;投產建設10萬級無菌生產車間,生物安全櫃、病毒實驗室、清洗消毒間等一應俱全。今年5月,口罩市場行情「跳水」,不少工廠關停生產線,王巨明索性淘汰老舊機器,新上14臺KN95口罩生產設備、一臺高速口罩一體機等,價值6000萬元。
「賺快錢是『看天吃飯』,我打算布局長線,做高品質的KN95生產基地,爭取吃『品牌飯』『長遠飯』。」王巨明稱,公司聘請武漢紡織大學專家擔任科技副總,針對市場需要,挖掘「口罩+」的新元素。
恆天嘉華公司研製一款具有滅菌功能、梯度導溼的非織造面料,經過多次打樣,產品正在試用;羽林公司生產的口罩機,自動化控制軟體核心技術由公司自主研發,今年前11個月僅口罩機銷售就過億元;拓盈公司瞄準正壓防護服、化學阻燃防護服等高端市場,從國際知名的3M集團挖來研發總監;新鑫公司做大創新「朋友圈」,組建湖北省非織造布技術創新中心……
仙桃防疫產業正以創新鍛造品牌,努力邁向中高端。(湖北日報記者崔逾瑜)
來源:湖北日報、綜合網絡
編輯:張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