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州棗樹林春秋曾國貴族墓地|羋月家族羋加墓,破解「曾隨之謎」

2020-12-27 齊魯壹點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張向陽

前幾年電視劇《羋月傳》熱播,很多人對「羋」姓感到很新奇,而名列2019年十大考古新發現的湖北隨州棗樹林春秋曾國貴族墓地中,就有一座同為楚國公主「羋加」的墓,在這座墓中出土的銅缶上的銘文,破解了歷史上的「曾隨之謎」。

2018年3月,經國家文物局批准,棗樹林聯合考古隊對墓地已勘探的86座春秋曾國墓葬進行發掘,取得了重要收穫。

棗樹林墓地是一處春秋晚期至戰國中期曾國貴族墓群。

墓地按曾侯及其夫人墓、高等級貴族墓和低等級貴族墓可分為5座「甲」字形大墓、19座中型墓、62座小型墓,墓葬均為東西向。

其中5座「甲」字形大墓分三組由北及南排列,三組大墓墓主分別為曾公求及夫人漁、曾侯寶及夫人羋加、曾侯得,每組北部為夫人墓,曾侯墓居中,南部東西兩側分別葬有馬坑和車坑,中、小型墓葬分布在大墓外圍。

曾侯墓葬至少應為七鼎六簋,夫人墓為五鼎四簋。

墓地出土銅器2000餘件,其中銅禮樂器近600件,除曾公求夫人漁墓外的其他4座曾侯及夫人墓出土不同組合的編鐘共88件:

曾公求編鐘34件,其中鎛鍾4件、甬鍾17件、鈕鍾13件;

曾侯寶編鐘被盜僅存15件,其中鎛鍾2件、甬鍾13件;

曾侯得編鐘20件,其中鎛鍾4件、甬鍾16件;

曾侯寶夫人羋加編鐘被盜僅剩鈕鍾19件。

【M190(曾公求)編鐘組合】

發現銅禮、樂器銘文近6000字,其中曾公求編鐘銘文近1150字,單件鎛鍾銘文達312字,這是新世紀考古發現最大的一批春秋時期金文資料。

墓地部分墓葬保存條件較好,在現場文物保護手段的支持下,較為完好地清理出棺槨、漆器及兵器杆柄等有機質文物。

上世紀七十年代,李學勤先生曾經著文提出了一個著名的假說:

考古發現的曾國,便是古書中的隨國。由此引發了此後關於「曾隨之謎」長達四十餘年的爭論。

曾侯寶夫人羋加墓出土的銅缶上,有七字銘文「楚王媵隨仲羋加」(大意為楚王嫁女入隨的陪嫁)。

這七字銘文價值連城,現場考古專家興奮不已;

消息傳出,史學界也為之振奮。

楚國公主「羋加」是曾侯寶夫人,從並穴合葬墓得以認定,應該是確鑿無誤;

從墓葬看,「羋加」是嫁曾,銘文卻稱「媵隨」,楚國稱曾為「隨」,說明「曾」「隨」是指同一個諸侯國,也是確鑿無誤。

七字銘文基本解決了學術界爭論不已的「曾隨之謎」問題,這正驗證了李學勤先生的卓識——「曾隨之謎」至此完全解開。

說句題外話,羋姓是周朝時楚國貴族的祖姓,屈原是羋姓屈氏,而楚王為羋姓熊氏,先秦時期的男子稱氏不稱姓,由「氏以別貴賤」,所以人們更習慣叫屈原而不叫羋原。

【神人馭龍】

不過專家們還提出,「曾隨合一」雖被證實了,不等於「曾隨之謎」完全破解了。

譬如:

為什麼一國二名?

受封時是隨還是曾?

為什麼史籍稱隨不稱曾?

為什麼曾侯們鑄銅為器時有曾無隨?

這些疑問,還有待研究與解答。

羋加之墓中,還出土了一套編鐘,其銘文極具價值,值得關注的是,銘文出現了「禹」與「夏」。

羋加編鐘銘文「帥禹之堵」、「以長辝夏」,可與傳世豳公盨、秦公簋、叔夷鎛的「禹」「夏」銘文相印證,反映了春秋時期不同文化區域對「禹」和「夏」的共同認知,為研究中華文明起源問題提供了新材料。

這套編鐘的銘文中還有「伯括受命」的內容,而在2009年發現於隨州文峰塔曾侯與之墓的一套編鐘,也出現了「伯括」的名號。

考古人員認為,「伯括」即《尚書君奭》中的「南宮括」、《論語微子》中的「伯適」,是周初重臣。

上述鍾銘正可與羋加編鐘銘文相比照。

說的是南宮括輔佐周文王、周武王翦滅殷商,後被分封到南土,創立曾國。

曾(隨)國實際上是南宮括的後代,這是前所未知的。

相關焦點

  • 曾侯寶夫人羋加墓考古發現歷史信息:「曾」「隨」的確是一家!
    2012年8月至次年1月,隨州文峰塔曾國貴族墓地考古發掘,考古專家終於見到了古代的「隨」字,21號墓出土了一件帶有「隨」字銘文的青銅戈,銘文為「隨大司馬嘉有之行戈」。隨國銅器出土於曾墓,為「曾隨一家」之說提供了重要依據。李學勤先生聞訊而來,撫戈慨嘆:「曾隨一家」之說,可以塵埃落定了!定也未定?
  • 「曾世家」文物特展 述說曾國八百年傳奇史(組圖)
    在考古工作者的不懈努力下,我省曾國考古屢有重大新發現,曾侯乙墓入選二十世紀百大新發現,自2011年以來,隨州葉家山西周墓地、隨州文峰塔東周曾國墓地、京山蘇家壟周代遺址、隨州棗樹林春秋曾國貴族墓地入選中國社會科學院主辦的中國六大考古新發現;棗陽郭家廟曾國墓地、隨州葉家山西周墓地、隨州文峰塔東周曾國墓地、隨州棗樹林春秋曾國貴族墓地,入選國家文物局主辦的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這在考古界極為罕見。
  • 破解曾隨之謎:陳北辰作客穀雨計劃專題講座
    陳北辰以五十餘年來擂鼓墩一號墓(即曾侯乙墓)、郭家廟墓地、葉家山墓地、文峰塔墓地、京山蘇家壟墓地、棗樹林墓地的發掘為序,為大家介紹了考古所見的曾國地理分布範圍以及物質文化遺存。曾國主要分布在今天的湖北隨州一帶,溳水流域。
  • 「曾隨之謎」:長達五十年的考古證明曾國、隨國本是一國
    雖然春秋時期不少小國彼此相鄰,但隨國與曾國卻不能說是小國:曾國勢力範圍達到河南南部,一直延續到戰國時期;隨國也被《左傳》稱為「漢東之國隨為大」,在與楚國的交往中頻頻露臉。這兩個國家如何共存的?楚國滅國無數,為何保存了曾國?就在曾侯乙墓出土的同年,李學勤先生即發表《曾國之謎》,破天荒提出:曾國就是隨國!那麼,歷史上的隨國,又是怎麼樣一個國家呢?
  • 【珍寶檔案】楚王媵隨仲羋加鼎
    楚王媵隨仲羋加鼎,蓋頂有盤狀捉手,蓋及上腹飾蟠虺紋,腹中部有凸起綯紋一周,其下飾三角紋。器內底鑄有銘文28字:「唯王正月初吉丁亥,楚王媵隨仲羋加食繁,其眉壽無期,子孫永寶用之」。通過銘文可知,此鼎應是楚王為嫁到隨國的女子羋加所作。
  • 新出羋加編鐘所見「禹」與「夏」
    1978年,李學勤先生在《光明日報》上發表《曾國之謎》一文,提出了一個著名的假說:考古發現的曾國,便是古書中的隨國。由此引發了此後關於「曾隨之謎」長達四十餘年的爭論。
  • 2600年前的春秋古墓出土一件銅器,解釋了現代爭論已久的一個問題
    但是與此同時,根據現代考古的發現,在湖北隨州一代,先後出土了多個春秋古墓,根據古墓裡出土的文物考證,墓主人都被稱為曾候,如曾侯輿、曾侯丙、曾侯寶、曾侯諫,還有著名的曾侯乙。隨州是春秋時期的隨國,為何出土的卻是曾國文物,這個問題一度引發爭議。
  • 看曾世家文物特展,速來湖北省博物館!
    1978年,隨州曾侯乙墓的發現,將一個名不見經傳的曾國呈現於世人面前。9月12日,「華章重現——曾世家文物特展」在湖北省博物館開幕,這是湖北省博物館經歷疫情重新恢復開放後第一個大型文物特展。展覽匯集了周王朝重要諸侯國——曾國系列遺址近10年來出土的精美文物,呈現西周早期到戰國中期的曾國青銅文化面貌。
  • 曾侯乙墓考古:曾侯乙編鐘奏響中華文明悅耳之音
    近日,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公布了隨州棗樹林墓地考古發掘成果,兩組曾國國君以及夫人並穴合葬墓的發掘,填補了春秋中期曾國考古的空白。近10年來,湖北不斷有關於曾國的考古新發現,迄今為止共確認曾國13位帶有私名的曾侯,有名字的國君21位。
  • 羋月傳孫儷劉濤放屁是什麼梗?羋月傳羋字怎麼讀是什麼(組圖)
    羋月傳》孫儷劉濤放屁是什麼梗  在長達60分鐘的點映現場,惹來最多熱議便是羋月的「放屁」梗。在回憶裡,原來這是姐妹倆在童年時期愛玩的遊戲,萌萌噠小羋月問小羋姝:「姐姐你會放屁嗎?」然後在手臂上「放屁」將小羋姝逗得大笑。
  • 歷史上確有羋月其人嗎?專家:無羋月 有羋八子
    那羋月是原著作者想像出來的,還是確有其人呢?陳文華說,據她了解,歷史上沒有叫羋月的歷史人物,但是確有羋八子。羋八子是秦惠文王王妃,羋姓,楚國公族出身,嫁給秦惠文王為妃,號羋八子。所以《羋月傳》下周一開播後,隨著劇情鋪陳開來,大家就不會奇怪,為何羋月後來被稱為羋八子了。  羋月算不算第一個女政治家?
  • 全寧波和羋月同姓的44位 姓羋的人有何奇特經歷
    《羋月傳》開播早已過半,天天看羋月羋姝飆演技,相信你不會再把《羋月傳》念成《「半」月傳》了吧。記者從相關部門了解到,寧波一共有44個姓羋的人,但都是外來人口,大多是安徽、河南人,沒有一個是寧波本地人。姓羋的人,有什麼奇特的經歷?羋姓,究竟起源於哪裡?
  • 《羋月傳》熱播 請珍惜身邊姓羋的 那是絕對的貴族後裔!
    最近,電視劇《羋月傳》在熱播,我們就不去湊熱鬧研究羋月了,我們來說說這個「羋」姓。也許您已經從各種渠道知道「羋」的讀音了,沒錯,我們在此有必要再重複一下它的正確讀音:mǐ。和「米」一個讀音,這下記住了吧?
  • 羋字該怎麼讀?羋月傳中的生僻字有哪些?
    在《羋月傳》中有大量莒姬的戲份,不過鄭曉龍表示,此次蔣欣和孫儷並不會有正面交鋒的對手戲,因為莒姬主要和小羋月在一起,為救羋月,莒姬自殺身亡。  莒,其實是地名。春秋時期,莒國是周代的諸侯國,莒國位於今山東省莒縣一帶,公元前431年為楚國所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