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人問,哪本書可以認為是中華文化的源頭、中華哲學思想的鼻祖。我想你完全可以大膽地回答出《易經》,《易經》這本書雖然距離現在已經有了數千年,但是不論時代怎麼發展,它的思想都影響著一代又一代的人。
歷朝歷代,大家也都認為這本書是群經之首,歷代大家也都願意為這本書進行一番註解。很多人認為這一生讀再多的書籍,都遠遠不如徹徹底底地讀懂一本易經,歷代君王也將這本書作為自己的必修課。
有人從易經中提煉出了五種思維方式,我們一起來看看,相信學會其中一種便可受益終生。
01物極必反
易經中處處都有這個思想,從這個思想中也演變出了很多的成語。如居安思危,當你長時間處於一種安全的狀態時,這個時候你越不能掉以輕心。因為此時你的放鬆,如果遭遇到了危險,很有可能會給你致命的一擊。
否極泰來這個成語也是同樣的道理,當你人生一直特別特別不順利,但是你卻並沒有絲毫的放棄,始終堅持著自己的理想與信念,這個時候你要相信終有一天好運會在你意想不到的時候來到。
物極必反,也告訴我們當一件事情一定要有度,如果我們總是單純地去追求某一個方面,那麼時間一久事情可能會朝著相反的方向去發展。
02窮變通久
與唯物主義思想一致,世界的萬事萬物都是在不斷變化的。因此不能總是用過去的舊眼光、舊狀態去對待事物,否則只會讓自己不斷地陷入到困頓之中。
一個人不管是做什麼的,都不能總是違背事物發展的原則,就如同大家都知道的如果在河水中選擇逆流而上必然要比順流而下付出更多的艱辛一樣。
做任何事都要順應潮流,古板的老思想只能讓自己的生活變得愉快越糟糕。相反及時地順應潮流,必然會有所收穫。
正如近年來,隨著網際網路技術的發展,那些順應時代的科技公司如雨後春筍般發展,很多企業在這波科技潮流中賺得很多收入,已經遠遠高於傳統行業的收入,很多人因為順應潮流而晉升富豪榜內。
03自強不息
最開始知道這句話的時候,只知道他來源於清華的校訓。不管是學習還是做人都是同樣的道理,我們要想在這個社會立足,必然要有自己獨立的能力。
一個自強不息之人,其生存更多依靠著自己的努力與拼搏,而不是將自己淪為別人的傀儡。畢竟沒有人是靠得住的,即使可以靠得住那也只是暫時的。
04辯證看待
大家都知道易經中所講,有陰陽兩面。如何去理解陰陽,就好比我們的生活中不僅僅有男人還有女人,天空中不僅僅有太陽還有月亮。這些現象都告訴我們,任何事情並不可能只有一面性。
這個世界不能單純的只有男人或者女人,也不能只有白天沒有黑夜。因此我們在思考問題的時候,不能只看到問題的一面性。我們必須要一分為二地去看待任何事情,只有這樣我們思考問題的角度才會更加全面。
05無中生有
這裡的無並不是單純的沒有,根據我的理解,應該講的是任何事情我們不能知簡簡單單地看到了表面的現象。
而是更應該不斷地去發掘其深層次的內容,如果僅僅看到了表面的現象,我們更多的會被蒙蔽住眼睛。
因此要不斷地去體會世界萬物,去探尋事物的真實面目,深挖根本原因。要學會從表面看到深層次的內容,如此這般才會更好地保護著自己。
曾仕強在《易經的奧秘》中講到「易經太大了,大到一個都市,從哪條路都可以進城,但是進來之後,找不到方向。每個人都可以將一部分,但是不全,所謂仁者見仁,各有不同的偏執」
讀懂了《易經》,也就讀懂了最高級的為人處世:「其身內其言外者疏」,對朋友太客氣,反而會讓關係疏遠;《易經》可以啟迪智慧,提供關鍵時刻的破局之道:處於逆境中,我們會明白「否極泰來」;生活中遭遇不公平待遇,我們會知道「有損有益」!
但是很多人表示《易經》很難讀懂,尤其是剛入手的小白,根本看不懂,我都會推薦大家看一看《圖解文白易經》,將深奧的文言文用白話文的方式講給你,將深奧的智慧用圖解的方式畫給你。
一本《圖解易經》只需要48元錢,就是一頓飯錢,卻能讓自己受益終生,何樂而不為呢?
總結:
易經中所涵蓋的內容,如果仔細的品讀,必然會發現很多有助於我們人生的知識。跟隨著易經學習思維能力,人只有不斷地改變自己的思維方式才會有所真正的進步。
相反一個人墨守陳規,總是按照與上述思維相反的行為去辦事,必然會碰一鼻子的灰之後才能認識到自己的問題。跟著易經學習思維方式,你的人生也必然會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