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NAS:公眾的節能誤解 - PNAS報導專區 - 生物谷

2020-12-27 生物谷

根據一項研究,公眾認為的最有效的節能策略不是能源專家推薦的策略。Shahzeen Z. Attari及其同事對505位受試者調查了各種類型的家居、交通和回收活動的能源消耗以及節能。當受試者被要求指出「最有效的」節能方式的時候,大多數人回答了減少能源使用的策略,諸如關燈。

然而,大多數能源專家建議通過安裝能效高的光源和電器的方式改善能效。該調查還包括了設計用于衡量公眾對於具體的家用電器的能源需求以及節能潛力的認識的問題。這組科學家發現,儘管接受調查的大多數人能夠正確地找出高耗能電器,他們極大地低估了這些電器使用的能量以及能效改善實際能夠帶來的節能數量。這組作者提出,為了幫助人們做出關於能源使用的知情決策,可以通過和關於氣候變化的大眾傳播聯繫起來,從而解決關於能源消耗以及節能的誤解。(生物谷Bioon.com)

生物谷推薦原文出處:

PNAS doi: 10.1073/pnas.1001509107

Public perceptions of energy consumption and savings
Shahzeen Z. Attari a , 1 , Michael L. DeKay b , Cliff I. Davidson c , d , 2 , and W?ndi Bruine de Bruin c , e

aThe Earth Institute and Center for Research on Environmental Decisions, Columbia University, New York, NY 10027;
bDepartment of Psychology, Ohio State University, Columbus, OH 43210; and
Departments of cEngineering and Public Policy,
dCivil and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and
eSocial and Decision Sciences, 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 Pittsburgh, PA 15213

In a national online survey, 505 participants reported their perceptions of energy consumption and savings for a variety of household, transportation, and recycling activities. When asked for the most effective strategy they could implement to conserve energy, most participants mentioned curtailment (e.g., turning off lights, driving less) rather than efficiency improvements (e.g., installing more efficient light bulbs and appliances), in contrast to experts』 recommendations. For a sample of 15 activities, participants underestimated energy use and savings by a factor of 2.8 on average, with small overestimates for low-energy activities and large underestimates for high-energy activities. Additional estimation and ranking tasks also yielded relatively flat functions for perceived energy use and savings. Across several tasks, participants with higher numeracy scores and stronger proenvironmental attitudes had more accurate perceptions. The serious deficiencies highlighted by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well-designed efforts to improve the public's understanding of energy use and savings could pay large dividends.

相關焦點

  • PNAS:狗會感到嫉妒 - PNAS報導專區 - 生物谷
    (生物谷Bioon.com)生物谷推薦原始出處:PNAS December 8, 2008, doi: 10.1073/pnas.0810957105The absence of reward induces inequity aversion in dogs
  • PNAS:性別差異的歷史 - 生物研究專區 - 生物谷
    2015年7月24日/生物谷BIOON/--在真核生物中,主要有兩種生殖方式,一種是有性生殖,另外一種是無性繁殖。有性生殖大體上應該是真核生物所獨有的,而無性繁殖在真核生物中則顯得比較意外。美國加州大學歐文分校的研究者,通過分析兩種蛋白(HAP2 和GEX1)的同源關係,發現真核生物的性別分化出現的很早,很可能在真核生物的上一個共同祖先中就存在。而且他們認為有性生殖起源於線粒體帶來的活性氧自由基的氧化壓力相關。針對很多原生動物的研究發現,很多時候我們沒有觀察到這些真核「微生物」的有性生殖過程。
  • PNAS:靶向鞘磷脂代謝如何治療神經退行性疾病
    2020年4月14日訊/生物谷BIOON/---根據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和霍華德-休斯醫學研究所的研究者們做出的新研究,通過破壞神經元中一類脂質分子的合成過程,能夠有效改善神經變性的症狀,最終提高了患病小鼠的存活率。該研究結果於2020年4月13日在線發表在《PNAS》雜誌上,可能有助於開發一系列神經退行性疾病的治療方法。
  • PNAS: 慢性疲勞綜合症病因新發現
    2017年8月7日 訊 /生物谷BIOON/ --世界上數以百萬計的人在和慢性疲勞綜合症對抗。當這個疾病一直讓人感到困惑和神秘,我們甚至不能確切地診斷它,更不要說找到可靠的治療方案並治癒了。但是現在科學家們追蹤了一些生物標記物,發現其與此病症有關。這意味著僅靠一次血液檢驗就能診斷疾病的方法有希望獲得成功。
  • PNAS:肌肉細胞與脂肪細胞是如何協同工作的?
    2020年9月16日訊/生物谷BIOON/---為什麼進行運動訓練會使我們更健康?眾所周知,運動可以增強胰島素敏感性,改善我們的新陳代謝,進而提高運動表現。但是,尚未完全了解這種適應的生物學機制。發表在《 PNAS》雜誌上的新研究表明,部分解釋取決於骨骼肌和脂肪組織如何相互交流。
  • PNAS:基因可能調控毛髮脫落
    (生物谷Bioon.com)生物谷推薦原始出處:PNAS May 26, 2009, doi: 10.1073/pnas.0808324106The disruption of Sox21-mediated hair shaft cuticle differentiation causes
  • PNAS:決定大豆生長的基因Dt1
    (生物谷Bioon.com)生物谷推薦原文出處:PNAS doi: 10.1073/pnas.1000088107 Artificial selection for determinate growth habit in soybeanZhixi Tiana
  • PNAS:科學家鑑別出影響男性性取向的多種因素
    2019年6月13日 訊 /生物谷BIOON/ --日前,一篇發表在國際雜誌PNAS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多倫多大學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鑑別出了影響男性性取向的多種因素,研究者表示,研究個體在性別和性取向上的差異或能幫助我們了解早期生命塑造大腦和行為的機制。
  • PNAS:農田不平衡的磷濃度的影響
    (生物谷Bioon.com)生物谷推薦英文摘要:PNAS doi: 10.1073/pnas.1010808108 Agronomic phosphorus imbalances across the world's croplandsGraham K.
  • PNAS:應對威脅生命的感染
    (生物谷Bioon.com)生物谷推薦的英文摘要:PNAS   DOI:10.1073/pnas.1401011111Low-dose recombinant
  • PNAS:下一個抗癌藥是在蝸牛身上?
    2015年7月13日 訊 /生物谷BIOON/-- 一種昆士蘭錐形蝸牛的毒液中深藏成千上萬種肽類毒素,被證明含有珍貴藥物先導價值,或可以提供治療疼痛和癌症藥物的新線索。錐形蝸牛特徵在於有一個複雜精細的毒液「裝置」,負責生物合成和提供富含半胱氨酸毒素肽的複雜混合物。這些毒素摺疊成小的高度結構化的框架(Frameworks),使它們能夠強效和選擇性地與異源離子通道和受體相互作用。
  • PNAS:疏水力使得DNA結構穩定
    2019年9月24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來自瑞典查爾默斯理工大學的研究人員提出了關於DNA組裝機制的新理論。此前的主流理論認為,氫鍵是將兩條DNA鏈結合在一起的關鍵,而這一新的研究表明水分子才是其中的關鍵。這一發現為醫學和生命科學研究領域的提供了新的認知。相關結果表在《PNAS》雜誌上。
  • PNAS:大腦掃描中的自閉症特徵神經信號
    這種神經發育障礙削弱了社會互動與交流,而且已經被證明會破壞大腦解釋其他人的運動(稱為「生物運動」)的能力。Kevin A. Pelphrey及其同事使用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掃描了自閉症兒童及其沒有自閉症的兄弟姐妹在觀看生物運動的動畫的時候的大腦。
  • PNAS:生長激素促進大腸腫瘤生長
    2016年6月12日 訊 /生物谷(生物谷Bioon.com)本文系生物谷原創編譯整理,歡迎轉載!doi: 10.1073/pnas.1600561113PMC:
  • PNAS:樹鼩具有酒精耐受能力
    他們對毛髮的生物標記物的分析證實了這種動物的高酒精攝入量,這讓他們提出樹鼩非常可能擁有一種有效地降解酒精的生物化學路徑。(生物谷Bioon.com)生物谷推薦原始出處:PNAS,doi: 10.1073/pnas.0801628105,Frank Wiens,Rainer SpanagelChronic intake of
  • PNAS:重大突破!利用RNA核酶複製和擴增RNA
    2016年8月17日/生物谷BIOON/--RNA自我複製是RNA世界假說的一個關鍵部分,但是在實驗室中產生能夠合成、複製和擴增功能性RNA分子的核酶(ribozyme)一直是比較困難的。在此之前,最為成功的I類RNA聚合酶核酶變異體即便在它們偏好的模板---短的簡單的富含嘧啶鹼基的RNA序列---上,工作效率並不高效。
  • PNAS: 以毒攻毒?腫瘤細胞也能干預癌症了!
    2016年4月13日 訊 /生物谷BIOON/ --通常情況下,大多數癌細胞在脫離實體瘤組織後,無法耐受機體血液環境的不適衝擊。然而,有些頑強的癌細胞不僅倖免於難,還可以重新返回腫瘤原發灶,發揮促瘤組織生長的作用。
  • PNAs:可以識別脂類分子的T細胞
    2016年1月18日 訊 /生物谷BIOON/ --雖然大部分的研究中a-b T細胞識別結合在MHC-I或MHC-II表面的抗原分子。但人源CD1蛋白能夠使T細胞識別脂類分子。(生物谷Bioon.com)本文系生物谷原創編譯整理,歡迎轉載!點擊 獲取授權 。更多資訊請下載生物谷APP.
  • PNAS | 在活細胞中無痕合成磷脂質導致濃度依賴性細胞凋亡效應
    最近,光保護的磷脂類已被開發用於將磷脂類遞送至巨噬細胞,但其生物活性和其他細胞系的功效尚未見報導。 然而,在本文中作者開發了一種策略,該方法是通過使用兩種細胞滲透性和化學選擇性結合配偶體原位合成天然磷脂類來克服這些問題。在生理條件下,作者運用脂肪酸水楊醛酯,鞘氨醇選擇性地反應在細胞中產生天然磷脂類,作者將這種方法定義為TCL(無痕磷脂類連接)。
  • PNAS:個體定製抗炎症治療新進展
    (生物谷Bioon.com)生物谷推薦原文出處:PNAS doi: 10.1073/pnas.1000373107 Dichotomy in duration and severity of acute inflammatory responses in humans arising from differential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