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還只是個孩子」——這是最坑的教育方式(沒有之一)

2020-08-27 阿傑座談

一、這些年「熊孩子」的新聞不斷

這些「熊孩子」新聞的背後,必然是有一批「熊家長」,其實孩子犯錯不可怕,怕的是犯錯以後沒有受到適當的教育,沒有使孩子形成正確的認知觀,使孩子錯誤的以為原來犯錯也沒有什麼,甚至使孩子以為自己年齡小是可以隨便犯錯的。

有句話說的好「勿以惡小而為之」,其實孩子犯錯不可怕,可怕的是孩子的小錯誤沒有及時糾正,久而久之形成了錯誤的認知觀,慢慢的從犯一個小錯誤演變成犯了無法挽回的錯誤,那個時候家長就只能後悔莫及了。

二、看看用「他還只是個孩子」來幫助孩子辯解的新聞

(溫馨提示:以下內容引起讀者不適,若因此導致手機、電腦等損壞,本人概不負責)


下面是10歲零幾百個月的孩子……也是有一定道理的,畢竟在家長眼中兒女多大都也是自己的孩子……

  1. 貴陽一小區業主在電梯裡暴力破壞公物,外加高空拋物,事後該業主雖然承認其兒子(23歲)的行為不對,但她以「他還是個孩子」為由拒絕賠償。
  2. 廣東順德,一輛重型牽引車被交警攔下檢查,民警發現司機使用偽造證件,司機陳某因使用偽造證件被處以罰款5000元、行政拘留15天的處罰。對此,其父母情緒異常激動:「你們太過分了,他還是個孩子,才31歲!你們為什麼罰那麼重?」
  3. 安徽阜陽一小區高層住戶往樓下扔啤酒瓶,所幸砸在步道上,未造成傷亡。民警上門詢問,大爺稱是自家小孩扔的。問小孩多大,大爺答:40歲…

下面是真的(年齡)「他還只是個孩子」的新聞

  1. 北京某書店內一名小男孩大聲朗讀英語,一旁地工作人員善意提醒,男孩卻指著姑娘地鼻子罵:」我抽你信不信!「孩子家長,未有任何道歉舉動,只是在強調「他還是個孩子」
  2. 7歲小學生摸女老師胸部被打,媽媽:「他只是個孩子!老師不能這麼侮辱他!」媽媽氣憤報警,最終老師被停課、全校通報批評、寫檢討、扣3個月工資,向這小學生和他媽認錯道歉
  3. 深圳一小學四年級某班的學生家長聯名,請求勸退一名學生,因該生從一年級開始,幾乎打遍所有同學,有人被原子筆戳額頭,有人眼睛被打出血。涉事學生家長拒絕帶孩子去醫院檢查,並稱自己孩子老實、膽小,打人只是孩子間的磕磕碰碰

三、犯錯會出現「跳過小錯誤,直接犯大錯誤」的情況發生嗎?

這種情況也許會有,但絕度出現的機率很小很小,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而「他還只是個孩子」就是讓孩子一步一步從「小錯誤」走到「大錯誤」的誘因之一

但現在往往總有家長就喜歡用「他還只是個孩子」來為自己的孩子開脫,這真的是為孩子好嗎?這樣教育、培養出來的孩子真的以後會幸福嗎?

難道這樣的家長真的沒有一點意識嗎?實在搞不懂,到底是愛孩子、還是在害孩子

四、可以疼愛孩子,但請不要溺愛孩子

孩子犯錯需要家長進行正確的教育,而不是拼命的替其找各種各樣的理由進行辯解

犯小錯的時候不糾正,隨著孩子的成長……等犯大錯的時候,就只能想

「假如……以前」

後悔藥是沒有地方買的!

相關焦點

  • 教育機構報班的那些「坑」(一)
    這篇文章從第三方角度客觀講一下在教育機構學習可能普遍會遇到的一些「坑」,文章不涉及任何一個機構不單指任何一個領域。至多會從成人教育和K12教育(泛指基礎教育階段)這樣的大維度去講。並且筆者也不認為這些算是坑(售前過度口徑承諾例如不符合報考條件卻告知學員符合這些才是真的坑)這是商業模式的一些節點,具體判斷一個教育機構坑不坑要考慮的因素有很多。
  • 隨筆(教育)之一
    再回來講這個問題,我想家長之所以讓老師道歉,是因為他認為老師的教育方法不對,讓孩子在同學面前失去了「面子」,沒有了自信,侵害了孩子的人身權利;同時根據我們國家的政策,很有可能家裡就這麼一個孩子,家裡人都「疼」的寶寶,沒有人會打他,就這麼被老師打了,得多疼啊,這是打在兒身,痛在娘心啊!
  • 最坑老師的教育名言排行榜
    近日,在許多教師的朋友圈,熱傳著一條「最坑老師的教育名言排行榜」,其中「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
  • 廢掉孩子最快的方式,就是快樂教育 ! (深度好文)
    一位清華教授憤慨:中國教育的最大騙局就是快樂教育、學歷無用以及釋放孩子的天性,這三個騙局,正在一步一步扭曲中國孩子的成長。沒有「學海無涯苦作舟」,哪來的 「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很多父母把教育的順序搞混了,甚至搞反了。教育一定不是一件快樂的事情,有的時候甚至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學習更是如此。如果父母從小就給孩子灌輸:學習是快樂的。
  • 別讓「他還只是個孩子」害了自己的孩子
    要教育自己的子女傳承優秀的民族文化。要培養孩子勤勞樸素的品質,現在經濟條件較好了很多家庭無節制的滿足還自己一切物質需求。養成了孩子好逸惡勞、喜歡攀比的行事作風,根本不知道生活的艱辛。哪裡知道尊敬父母、關心他人呢?他們只會理所當然的認為這一切都是父母應該做的,自己理所當然的享受這一切。這哪裡是愛自己的孩子呢?這是害了他呀。
  • 孩子發脾氣(上):家長的錯誤回應方式
    所以今天檸檬就來跟大家聊聊,孩子發脾氣了,家長有哪些應對方式是錯誤的,防止踩坑: 第一種方式,妥協雖然孩子發脾氣是被允許的,但是有的家長會非常心疼孩子,因此就會出現只要孩子一有情緒了 孩子可以適時的發脾氣釋放自己的情緒,但如果讓孩子認為,只要自己發了脾氣,家長就會滿足自己的各種要求的話,那孩子將來就有可能會不斷的利用發脾氣這一行為來要求家長,那麼原本我們所談到的允許孩子發脾氣的好處就沒有什麼意義了。
  • 媽媽:「他還只是個孩子,」太過稱職的父母,奠定孩子未來的悲劇
    其中有一個1號孩子,在10歲的時候,家裡準備換掉他,他急中生智,和2號換了衣服,假裝是2號。當父母為他成績變好而高興的時候,因他聽話懂事而欣喜的時候,也是他最難過的時候。因為他知道,父母愛的不是他,是那個服從父母一切要求的「2號孩子」。
  • 反思-----孩子教育中掉過的坑
    教育第一個孩子時掉過的坑,教育第二個孩子時就會避免。可能在教育第二個孩子時也會出現新的坑,坑爹娘會盡力去填補,學習還得娃們自己去努力!《平凡的世界》上中下三冊也看了三四遍(我當時特別好奇,這種苦哈哈內容的作品,我讀過一次後再也不要讀了,生長在21世紀的孩子怎麼會對這種內容入迷?),問女兒為什麼喜歡這部書?她說這些內容和她的生活離得很遠,她覺得很有趣。我當時一口鮮血差點噴出來,路遙爺爺要是知道你是這麼讀他作品的,估計得氣得活過來。
  • 「他還只是個孩子……」你怎麼還說得出口!?
    他表示,一定會對孩子進行嚴格教育,杜絕此類事件的發生。男童父親該慶幸發現及時,沒有造成更不可挽回的情況,就在7月2日,貴州這件事可就更嚴重了!為什麼事情會發展到「人命關天」,我們常常能聽到這樣一句話——「他還只是個孩子……」,這句話成了孩子惡劣行為的護身符,也成了家長自我催眠自我鬆懈的理由。「他還只是個孩子」
  • 教育機構報班的那些「坑」,速看避坑(二)
    教育市場如火如荼,單單K12在線教育領域,在2020上半年用戶規模將達3765.6萬人,同比增長達23.2%。在語數英傳統學科之外少兒編程類等素質類教育興起;行業下沉式發展趨勢明顯,三四線城市成教育巨頭新角逐場。本系列文章從第三方角度客觀講一下在教育機構學習可能普遍會遇到的一些「坑」,文章不涉及任何一個機構不單指任何一個領域。
  • 孩子的教育債遲早要還的(2)
    這是老師的影響力,再說同學們的基礎。由於教育體制還有市場經濟的影響,80年代還有90年代的教育市場還不是很健全。所以孩子們的學習途徑只有兩種,一個是來自家庭還有就是學校。所以一個班級來說,差距不是很大。基礎大致相同。再看看現在的孩子們,英語的輔導機構從兩三歲開始招生。教學模式以快樂教學磨耳朵為主。看看,這無疑拉開一大截差距。
  • 「他還只是個孩子!」——孩子沒教養,責任全在家長
    沒想到把事情說了之後,對方家長根本不承認有這回事。我說:「帶頭扔書包的事情,當時很多同學都看到了。」對方家長回覆:「我剛問過孩子了,他說不是他帶的頭,他只是看你家孩子的書包在桌子上,拿起來看看有多重,又放地上了。」我差點氣笑了,這護犢子護的,也真是沒誰了。什麼叫拿起來看看有多重?
  • 史上最坑老師的五大教育名言排行榜
    來源:明珠絮語(ID:tsliuchanghai)
  • 孩子的教育債遲早要還(1)
    我的兒子今年13歲,9月開學就上初二了,每天我比孩子著急,光著急沒有用對方法,導致孩子很情緒化。2020年我也待業在家,沒有了收入,更是雪上加霜。 在2019年孩子剛上初一的時候,我才關注孩子的學習,確切來說是重視。之前真心的沒有教育理念和意識。即使有錢從來想過給孩子報班,孩子不愛學英語,也沒有及時的輔導,而是放縱。
  • 家長輔導教育孩子時,要避免這幾個坑,不要給孩子的一生帶來影響
    本篇是專欄《普通孩子變形記:學霸養成全攻略》中第一模塊:家長認知與輔導篇的第一節,本篇共兩節。今天這節課主要幫大家規避在日常的輔導教育中需要注意避免的坑。這些不恰當的做法如果我們不及時發覺並修正,很可能給孩子的一生帶來不可逆轉的嚴重後果,這就是原生家庭教育的無形影響。道的法則是最核心的。
  • 家庭教育的十個坑,家長自查一下 ,看自己中招沒有
    對於孩子來說,目前最重要的任務就是努力學習。對於家長來說,目前最重要的任務就是把孩子教育好,這也是任何事業都比不上的成功。每個孩子的成長只有一次,對孩子的教育時間一但錯過,影響的可能是孩子一輩子的幸福。
  • 南京再現溺殺式教育,孩子闖禍,家長拒絕道歉稱:他還只是個孩子
    ,就是當今社會的熊孩子越來越多,下到3歲孩提,上到弱冠青年,分布於各個年齡段;之所以熊孩子越來越多,這與家庭的教育有分割不開的聯繫,過分溺愛、善惡不分、黑白顛倒、懲罰不明等等,都是造成熊孩子越來越多的根本原因。
  • 說說子女的教育(22)~父母之愛子
    股票不用多講,我也趕上了創業板這幾日大幅下跌-20cm的事兒,好在從中石油到現在,每次都跳坑,跳的多了也就不覺得是個事兒。DIY方面,又是給小小朋友做手工玩具房子,又是給小貓做貓爬架,七七八八的也還是挺費時間。最近一兩周中,因為小傢伙的日常教育,倒是和孩子的媽媽接連產生過兩次意見衝突。或許別的家庭也多少會有這種情況,畢竟父母都愛自己的子女,但思考方式和關注點總是多少會有差異。
  • 錯誤的父母教養方式之一:溺愛型
    有過這樣人生體驗的人原本應該在教育自己孩子的時候更加嚴格要求。可惜的是不少人由於缺乏理性的反思,會對自己所經歷的磨難「不堪回首」,在教育自己孩子的時候來一個180度的轉彎:我受了那麼多的苦,就是不讓我的孩子再受苦。對孩子總是沒有原則地滿足。孩子還小的時候,他總是快樂地接受你的溺愛。但是這種沒有規矩的愛,它會讓孩子慢慢習慣於這樣容易的得到。這些孩子非但不感恩,而且欲望也隨長大而增加。
  • 優秀的孩子,都是家長陪出來的,但請避開這5個坑
    父母錯誤的陪伴方式,有可能毀掉了孩子的努力與潛力。第一個坑:敷衍太過,沒有真正解決問題。陪伴,不只是陪著這麼簡單。如果家長一邊陪孩子,一邊做自己的事情,就等於沒有陪伴。孩子需要的是「被看到」,而不是「被陪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