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前線|為了拯救「獨立書店」,許知遠和薇婭聯手賣盲袋
講解6分鐘,99元的盲袋銷量突破3000件是薇婭直播間賣書的最新戰績。這是許知遠聯合薇婭、淘寶直播於昨晚(3月9日)發起的「保衛獨立書店」直播的主場之一,另一主場是剛剛落地直播項目的「單向空間」淘寶直播間。從2月26日開始,「單向空間」淘寶店鋪已經進行了五次直播。
-
薇婭、許知遠直播保衛,線下獨立書店的向死而生
單向空間創始人許知遠與南京先鋒書店創始人錢小華、杭州曉風書屋創始人朱鈺芳、重慶精典書店創始人楊一、廣州1200bookshop創始人劉二囍、海鹽烏託邦書店創始人童興家進行了連線對談。 出現在直播間的許知遠臉色發紅。此時他正身在日本,他說自己先喝掉半瓶酒,才敢面對直播間的鏡頭。
-
許知遠被diss了一天後:那些令人窘迫的知識分子
所以許知遠是個知識分子,因為他讓很多人不舒服。還不完全是不舒服,簡直是古怪。就像他在騰訊「十三邀」節目裡問馬東:「你是不是表面擁抱新時代,內心深處那一面,你只是把它安放了?」我上次聽見「新時代」,還是在20年前的一首歌裡邊。上次「安放」,可能是30年前給那個揚言下輩子嫁給我的姑娘寫求愛信。總之許知遠讓大家很不習慣。
-
7萬家書店告急:許知遠連線淘寶第一主播薇婭,一夜籌集70萬
7萬家書店告急:許知遠連線淘寶第一主播薇婭,一夜籌集70萬 iwangshang / 丁波 / 2020-03-11 摘要:直播能否拯救實體書店?
-
許知遠低頭:每天只賣15本書 單向街書店求眾籌續命
來源:證券時報原標題:這一次,許知遠低頭了:每天只能賣出15本書,單向街書店求眾籌續命作者:卓泳再豐滿的理想也拗不過現實的骨感,這一次,許知遠也不得不低頭了。事實上,以知識分子自居的許知遠始終對商業世界若即若離,無論是創辦單向街書店,還是做出版物,或是舉辦文藝沙龍,搞文創設計,他都是一個非典型創業者,對商業邏輯始終持有懷疑的態度。可在當下嚴峻的形勢下,許知遠的非典型創業正遭遇一個極大的考驗,而與他一起接受挑戰的,還有眾多游離在生死邊緣的實體書店。
-
易立競VS許知遠:他們是這個時代,給你當頭棒喝的人
點擊播放 GIF 1.6M儘管如此,他最後回答許知遠的幾個問題還是帶著極大的誠意的!他說,自己小時候受了《紅樓夢》的影響,底色悲涼。顯然,在人生的境界上,許知遠和馬東還有一段距離。馬東溫順地適應這個時代,但他的底色是無從反抗的悲涼;許知遠對時代永遠不滿,但他骨子裡是個相信人類進步的樂觀派。但我更欣賞許知遠身上的「天真」和「知識分子氣質」,這是一種極為難得的品質。
-
中國說丨知識分子許知遠,在最近一年裡至少哭過兩次
風波已經過去一陣子了,許知遠正在錄新一期的《十三邀》,和一個詩人聊蒙古是怎麼徵服世界的,但聊著聊著,那種受到傷害的感覺,突然籠罩了他。 他說自己遲鈍、慢熱,但這種感覺還是讓他「非常不舒服。」 八月末九月初,許知遠和馬東對談的那期《十三邀》引起熱議。
-
薇婭與羅永浩:現實與理想的漸近線
縱觀三大平臺的直播,雖然都交出了亮眼的成績,但直播的水準還是高下立判:在直播電商領域,老羅還是青澀懵懂的,薇婭依然是無所不能的,蛋蛋是後生可畏的。 這種感受無關對「中年的人倔強」的讚嘆,無關「大不了重頭再來」的豪情,也無關「理想主義向現實低頭」的惋惜,而是一種個體在大時代面前姿態、選擇與命運思考。 將老羅的人生路徑與薇婭的奮鬥歷程進行對比後,這種感覺就更加強烈。
-
閱讀許知遠的日本行紀,探尋真實的日本社會多元細節
疫情也許困住了許知遠,但也令人意外地解放了一部分許知遠。近期,身兼單向空間創始人、作家、出版人等多重身份的知識分子「一反常態」地在知乎等多個網絡平臺活躍起來。在近期上線的《昨日與今日:許知遠的日本行紀》知乎鹽選專欄中,許知遠這樣寫道:「在異鄉,日本變得清晰起來,一個新世界的版圖開始浮現。前所未有的,我渴望日常的、規律性的生活。每天清晨,我在便利店買一份《Japan News》,然後前往一家昭和的咖啡店喝一款佐藤巴西咖啡,靜靜地讀會報,在報紙上,混亂的世界被組織起來,變得稍微有跡可循,於是《昨日與今日:許知遠的日本行紀》也開始清晰起來。」
-
李誕戲謔的吐槽與許知遠嚴肅的十三邀
許知遠:死在女人的身上。 李誕:這就是知識分子和藝人的區別,我這麼想我也不能這麼說?許知遠:為什麼呢,說了會怎樣? 李誕:會少賺很多錢。許知遠:怎麼才能賺到更多錢? 許知遠:你會擔心這樣的方式太熟練了,會完全被規訓嗎?
-
錢鎖橋Vs許知遠:從梁啓超到林語堂,歷史傳記該如何寫作?
許知遠的《青年變革者:梁啓超》第一卷則寫作了梁啓超早年的歲月:從出生到戊戌變法失敗,短短二十五年間,梁啓超從一個邊陲之地熟讀四書五經的少年,蛻變為將孔子改制與明治維新嫁接一處的年輕變革者。為了寫好林語堂,錢鎖橋從上世紀90年代就開始搜集資料,從英文到中文逐一審閱,從一箱一箱的信件裡尋找出關鍵資料,力求做到書中所有細節都「有理有據」,「我的重點就是追本溯源,向世人展示林語堂的真面目」。
-
許知遠:我害怕陷入特別大的孤立
許知遠:我跟這時代有很多衝突,可能我特別確信的一些東西不是這個時代目前所接受的嘛。我還是觸碰了一些真問題大家才會討論的,不是純粹被娛樂的。如果這個節目大家都說不好,它不會到今天這樣的地步。許知遠:難道這麼多代人的基本常識都要徹底被大家顛覆掉嗎?面對一個美人去談論她的美,這難道是傷天害理的事情?人物周刊:你選的那些女性被訪者就是因為這種吸引力嗎?還是有其他的考慮?許知遠:她們都是各自時代某種意義上的象徵,反映了時代精神。
-
許知遠43歲:越過山丘
2015年9月,許知遠開啟了對梁啓超的寫作。這3年裡,白天要處理日常的事務,比如去尋找客戶、公司內部的溝通、拍攝節目等,履行作為一個社會人的角色,只有到了夜晚才能回到寫作中。這對缺乏耐心且容易厭倦的許知遠來說無異於一場徹頭徹尾的苦役,「大部分時間都覺得寫不下去」。
-
許知遠一個單純理想者,一顆赤誠之心
說起許知遠,最初知道這個名字,還是幾年前與人在談論中國「獨立書店」的生存狀況時,無意中得知他就是先鋒書店單向街的創始人,是一個作家和公共知識分子。所以潛意識裡一直以為許知遠就是一個五十年代出生的成功老頭兒。當第一次在網際網路上看到他的新聞照片時,除了年齡頗感意外,很符合他在我內心裡的文人形象和氣質,而且還多了一絲不羈與可愛。
-
許知遠:我怎麼可能是個笨拙的提問者
許知遠有一套被西方雜誌影響過的語言,有一個「做50季應該也會繼續追問下去」的母題,他關心個人命運和時代的關係,雖紮根在知識分子經驗,有失落的精英主義傳統,但總是「被新事物所吸引,同時又對這種吸引始終保持懷疑」,這造成了糾結和錯位,也實現了「偏見」和「誤讀」。
-
許知遠懟李誕——風雅和庸俗的對抗、精英與大眾的自洽尬聊
有人說許知遠的談話極其不友好和帶著知識分子的狂妄,我覺得他沒有呢,他帶著一種懷疑和探索的精神去了解這些令他困惑的事情,他沒有全部否定李誕的《吐槽大會》這樣的節目,他只是覺得為什麼那麼多人對這些不能給人帶來思考的東西那麼感興趣,為什麼大家對喧鬧和喧譁那麼感興趣,為什麼做這些節目的人反而還是一些所謂的文化人?
-
終於,許知遠也加入了文化商人的自救
「單向街」就是許知遠的孤島。今天,他又一次發聲,為的是拯救這座孤島。「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把我們打得措手不及......我們不得不發起這次自救眾籌活動,藉助讀者的力量一起撐住書店。」作為文學與精神的流放地,過去十五年,單向街書店在北京歷經多次流浪。
-
薇婭商業王國曝光!300多名員工租10層樓,倉庫大得像大型超市
薇婭是時下人氣最旺的人氣主播之一,憑藉著直播平均在線3000萬,帶貨能力83%,成為當之無愧的帶貨女王第一人。3月18日,一段薇婭接受媒體採訪的視頻在網上悄然上線。知名作家、媒體人許知遠帶著大家一直以來的好奇,走進了薇婭的"直播商業王國"中。
-
《十三邀》許知遠:永遠與世界為敵的憤怒少年
反觀許知遠,不修邊幅,一臉油膩,故作高深,自以為是,與人對話,乏味無趣又完全不顧及別人感受。這個號稱「精英」知識分子的人,與主流格格不入,和整個世界為敵,是名副其實的「不合時宜」的產物。文字的力量,給了許知遠新的希望,他重返校園,準備將「精英知識分子」當做一生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