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誕戲謔的吐槽與許知遠嚴肅的十三邀

2020-12-11 長身體的豬

某種意義上,《吐槽大會》和《十三邀》是兩個極端,正如兩個節目的「掌門人」,一個戲謔機警,帶點佛性,一個嚴肅坦誠,帶點笨拙,一個嘻嘻哈哈地告訴你「開心點,人間不值得」,一個不苟言笑地邀請你「帶著偏見,逃離這個時代。」

這樣兩個人碰面了,在第二季第九期的《十三邀》。

如果你同時喜歡兩個人,最好看兩個小時的完整版,一個小時的剪輯版衝突太多,戲謔與嚴肅碰撞時的尷尬簡直能溢出屏幕。完整版裡,沒有那麼多無聲的留白,他們解構了彼此的語言方式,達到了一定程度上的互相理解。

這一期的播放量為2500w次,只是《吐槽大會》的零頭,節目裡兩個人的一段對話,似乎可以解釋原因。

李誕:你想過以什麼樣的方式結束生命?許知遠:死在女人的身上。 李誕:這就是知識分子和藝人的區別,我這麼想我也不能這麼說?許知遠:為什麼呢,說了會怎樣? 李誕:會少賺很多錢。許知遠:怎麼才能賺到更多錢? 李誕:不要說太多真話,不要挑戰大多數人,你相信我,我是做大眾娛樂的。 許知遠:你會擔心這樣的方式太熟練了,會完全被規訓嗎?

《十三邀》不是大眾節目,他甚至都不想叫訪談,騰訊視頻搜索框裡給出的title是記錄片,按這個標準,幾千萬的播放量已經很可以了,李宇春那期也不過4400w次,節目的調性好像決定了它的受眾,而這部分受眾的特點是不太關心嘉賓是誰,無論誰來,都會被許知遠拉進他的語境裡,無論嘉賓舒服或排斥,他都在《十三邀》的風格裡,而這種風格是許知遠賦予的。

許知遠開書店,辦電子雜誌,錄訪談節目,全部帶有明顯的個人特徵,他給自己畫了個圈在裡面轉,他關注時代,關注精神狀態,所以他跟陳嘉映、賈樟柯、畢贛聊得很投機,跟馬東、羅振宇、金承志卻無法產生共情。

但他沒有打算妥協,即使知道怎麼樣是對的,也不願意靠上去,維繫著知識分子的最後倔強。

李誕也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商人,但很顯然在許知遠面前,他更商業化,或者說他更願意向商業靠攏,吐槽大會成員池子不願意接廣告,李誕把錢扔到他面前,說:「這麼多錢,接不接。」

《吐槽大會》確實讓他名利雙收,在《飯局的誘惑》裡蔡康永調侃李誕說: 「你初出茅廬的第一個節目,就打敗了馬東在電視圈修煉了幾十年下來做的節目 。」

李誕火了後,大家都在問王自健去哪兒了?

看過《今晚80後脫口秀》的觀眾都知道王自健經常掛在嘴邊的,那個小眼睛,動不動就被王建國打一頓的蛋蛋,就是李誕。

在《今晚80後脫口秀》,李誕是幕後編劇,後來節目收視率太低,改變了形式,幕後編劇輪流到前臺表演,史炎,池子,建國,程璐,思文,梁海源……這些人後來成了《吐槽大會》的中流頂柱,節目長時間沒有贊助商,王自健幾乎每期都要拉贊助。

而由原班人馬打造的《吐槽大會》,廣告多得讓主持人念到嘴瓢,卻沒有王子健了的身影,令人唏噓。

《吐槽大會》試水成功,出品方笑果文化乘勝追擊,李誕帶著它的衍生品《脫口秀大會》又來了,節目中湧現許多新面孔,各行各業,有學生,有程式設計師,有健身教練,這不止是《吐槽大會》的延續,還代表著笑果文化的野心。

《脫口秀大會》同樣表現不俗。

李誕和他的公司完成了一條閉合的產業鏈,線下對新人進行選拔和培訓,組建大學校園脫口秀社團和城市俱樂部,優秀的學員再到線上表演,源源不斷地供應著新鮮血液。

另一個讓節目保持生命力的因素,是團隊堅持原創。

他們不僅堅持原創,還非常鮮明地表達了對抄襲的態度,從曹雲金那期就可以看出。

前不久編劇也是笑果文化的培訓老師史炎,在微博裡發了一條德雲社相聲演員張鶴倫涉嫌抄襲的微博。

第三季《吐槽大會》已經收官,總播放量達23.5億,均值2.35億。

這一季,團隊請來了流量明星張藝興壓軸,然而張藝興那期的播放量為2.4億,剛剛超過平均值,與導演王晶並列第五。

第一是楊超越3.1億,贏在熱度,正處在娛樂話題的風口浪尖,第二是張韶涵2.9億,第三是王力宏2.8億,這兩位是「老牌」藝人,口碑也較好,屬於正常的號召力,最後一名是鄒市明1.4億。

相關焦點

  • 許知遠懟李誕——風雅和庸俗的對抗、精英與大眾的自洽尬聊
    《十三邀》是我很喜歡的一個視頻談話節目。相對於一些傳統的藝術家或者女明星訪談,我更喜歡許知遠和一些當今主流的快餐式文化製造者的訪談,比如羅振宇、馬東,還有最新的一期談話嘉賓李誕(人氣網綜《吐槽大會》的策劃人)。
  • 《十三邀》許知遠:永遠與世界為敵的憤怒少年
    ,高曉松和許知遠,你選擇______________。這個年代,是數字與科技構架起的快餐年代,人們已不再需要那麼沉重和嚴肅的敘事載體和風格。他再度陷入悲觀,宛如對大學生活的失望。2001年,工作一年後,他出版了《那些憂傷的年輕人》。
  • 「我第一次看到李誕這樣敞開心扉」
    現象級訪談節目《十三邀》的文字版;著名作家、知識分子許知遠,帶我們了解時代浪潮人物們的成長與困境;李誕、馬東等人第一次被撬開面具、敞開心扉。��這本書適合誰讀?《十三邀》節目愛好者;關注當下,對時代有所思考的人;渴望「與智者對談,並從他們身上學到一些東西的人」;��我為什麼推薦你讀這本書?作家、知識分子許知遠,是個典型的讀書人形象。
  • 讓許知遠「不要說那麼多真話」的李誕,其實遠沒有那麼「明白」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過一個節目,叫做《十三邀》,主持人是許知遠,李誕參加這個節目的時候,和許知遠的反差很大。二十多歲的李誕像一個無欲無求的中年人,四十多歲的許知遠反而像一個永遠熱淚盈眶的年輕人。 許知遠留著稍長的頭髮,一股灑脫、自我的氣息,看起來並沒有被生活磨平稜角。
  • 《吐槽大會》策劃人李誕,一個脫離低級趣味的人
    李誕這個神一般存在的男人,最早以前出現在王自健主持的《今晚80後脫口秀》中,不過只問其名,不見其人。王自健口中的那個小眼睛、可愛、風趣,整天活在建國肉體的摧殘和精神的蹂躪之中。依然以孔乙己的姿態活躍在舞臺之上。
  • 李誕:有何炅的地方,我都去
    其實,李誕參加許知遠主持的《十三邀》的時候,就已經體現出了對「錢」的熱愛。 我特意找出了這期節目,長達3小時的對談中有一段很有意思。
  • 咪蒙的毒雞湯喝夠了,更喜歡許知遠《十三邀》裡這10位大咖語錄
    自打2017年知道許知遠主持的《十三邀》,便喜歡上了這種輕鬆的訪談節目。在節目裡,能夠了解到馬東、羅振宇、王石、西川等公眾人物的經歷以及故事,並且還能能學到職場、社會的知識。在《十三邀》共三季的節目中,挑選出10位嘉賓的語錄,供廣大喜歡讀書的朋友連幹10碗勵志雞湯。這十位嘉賓包括:李誕、馬東、葉準、張楚、蔡國強、羅振宇、劉暢、唐諾、徐冰、陳嘉映。
  • 許知遠:我們去歷史化非常嚴重,每個人就像浮萍一樣,活在此刻
    如果你看過直播訪談節目《十三邀》,就並不意外他的隨意。面對鏡頭,他可以不化妝,可以哧溜哧溜地當著訪談者的面吸麵條,嘴上掛著麵條接受訪談,還直言自己是一個享樂主義者。 如果說梁啓超是青年變革者,許知遠在某種程度上,也顛覆了大家對知識分子的認知,文質彬彬?甘於清苦?NO!
  • 俞飛鴻、李誕、陳衝、木村拓哉…與52個「時代偶像」的靈魂對話
    不管是不是忠實觀眾,你都一定聽說過這部從開播就火到現在的訪談節目—— 《十三邀》,一部非典型的訪談節目,李誕形容它是中國版的《蕨間訪談》。它的主持人許知遠是個留著長發總是一臉嚴肅的作家,非典型知識分子,開著一家叫作「單向空間」的書店。
  • 意外的旅程——許知遠自述「十三邀」的緣起
    他們對這串名字頗感興奮,小朱搖晃著腦袋,說這不是十三不靠嗎?節目就這樣半心半意地開始了。它定名為十三邀,每一季發出十三次邀請,或許,它們也能構成一次意外的和牌。我將之當作生活的調劑,每當我因公司管理與梁啓超傳的寫作窒息時,就去拍攝節目。列印紙背面的名單無法立刻實現,我們努力去尋找每一個富有魅力的靈魂。
  • 十三邀是什麼?
    十三邀是什麼? 尋找13位具有模板作用的個人,向他們發出邀請。
  • 人間不值得,他卻想要幾個億,我們是不是被李誕騙了?
    李誕吐槽大會段子節選吐槽大張偉:有人說大張偉的音樂低俗,我就不明白了,在這裡必須說句公道話,講這話的人,你們虧心不?非要說大張偉音樂低俗,哪怕真低俗也是原唱低俗,你們這麼不去罵原唱?一個自命不凡、底色悲涼的文藝男青年許知遠說:30歲的李誕比馬東還要悲涼,但回首幾年前的李誕,又有些許自命不凡。1989年,內蒙古草原上的某個地方因發現「燒鹼」,引來一部分知識分子的支援建設,就這樣一個幾千人的「獨立小王國」就出現了。
  • 許知遠vs薇婭,是知識分子向流量低頭、還是一場合謀?
    接下來就談到了許知遠主持的訪談節目《十三邀》,薇婭問,「現在是有個節目叫《十三邀》對吧?這時候薇婭透露,她也被邀請上了《十三邀》,希望大家關注, 「而且這個節目還有李誕老師、馬東老師。」如果這句話是在《十三邀》裡說出來,不是什麼值得發笑的事。
  • Found | 李誕三問
    「李誕們被尬吹,是這個社會最大的悲哀。」李誕總是以這樣戲謔的方式,在公眾場合承認自己選擇「自私淺薄」。直到《十三邀》裡,我看到一些所謂選擇背後的東西。 「不要挑戰大多數人」,提到賺錢,李誕給出這樣的經驗。
  • 許知遠一個單純理想者,一顆赤誠之心
    樹立在快餐車旁邊的易拉寶上醒目的標著「十三邀,不賣快餐」、「帶著偏見看世界」的字樣。在陸陸續續的幾十人排隊購買的人群裡,有一個人站在中央,給每個前來購買「快餐」的人一一籤名,並與他們認真交談——這個人就是許知遠。這是許知遠在為他與騰訊新聞聯合製作的一檔清談節目《十三邀》第二季歸來,做得一個線下預熱活動——三裡屯外賣事件。
  • 撿起了「六便士」的李誕和想去看月亮的池子
    1.李誕那一年,李誕還是一名初中生。上初中的李誕,還不知道什麼叫脫口秀,但他有一個長項,就是年年考試都是全校第一。第一拿得多了,李誕便產生了叛逆的想法,覺得反抗教育,是很牛的一件事。於是在高中三年,李誕把當下時興的文藝青年,搖滾青年都嘗試了一番。
  • 李誕的先鋒喜劇實驗-虎嗅網
    2月22日,李誕在快手上開啟了「雲上」喜劇節目《誕願人長久》,號稱是直播版的《吐槽大會》,每周六上新一期。快手是串聯起giao哥與李誕對話的組織者,這是他發段子、直播賺錢、登上微博熱搜、養活一家老小的唯一支撐。 李誕心領神會,就像他在《吐槽大會》在吐槽話頭的「神轉折」,為廣告方和「金主爸爸」爭取曝光一樣。 這是《誕願人長久》直播喜劇的第一場。
  • 《十三邀》裡看不到的「偏見」 | 36氪領讀
    在那檔被熱議的《十三邀》節目中,許知遠讓很多觀眾感覺到不適,被強行貼上了一些無關乎節目本身的標籤。作為曾經用文本觀察、反思時代的知識分子,他選擇了拋頭露面用影像的方式介入網際網路時代,接受某種挑戰。在輿論的各種評價面前,他從未給出回應。這次,他以自己擅長的方式,正式回復所有十三邀觀眾。
  • 許知遠:我怎麼可能是個笨拙的提問者
    這次來到這裡的是,上期評論區呼聲最高的許知遠和他的《十三邀》《十三遊》《青年變革者:梁啓超》。···············許知遠一直是我很想採訪的創作者。後來,許知遠做了視頻節目《十三邀》,這在當時中國的電視語言裡較為罕見——採訪者有意識地進入故事之中,所有的問題基於個人興趣,帶有強烈的作者色彩,節目如同一個「開放式廚房」呈現對話前後的空間和心態,我把它定義為「關於採訪的真人秀」。
  • 許知遠43歲:越過山丘
    《十三邀》今年,由許知遠擔任主持人的《十三邀》已經進行到了第四季。2014年,《十三邀》的出品人李倫第一次遇到許知遠,那是在大理,許知遠正坐在一家咖啡館前喝咖啡。一年之後,李倫離開央視加盟騰訊,想做一檔不同於以往類型的訪談節目,許知遠成為了候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