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念之差導致誅滅三族,曹操的冷血無情和張邈的悲慘結局

2020-12-17 公子商君

人們都說曹操是冷血奸雄,但卻很少知道他是從一個熱血將領轉變為一個冷血奸雄中至關重要的一個人——張邈。

為什麼說張邈這麼重要呢?因為張邈的一念之差差點徹底毀滅曹操。而最終張邈也因此一念之差而導致誅滅三族的厄運。

一,年少時兩小無猜

張邈字孟卓,是東平壽張(今山東東平縣)人。他年少時就喜歡當好漢(也就是所謂的),混出了一定的名聲,是「八廚」之一,」廚「不是說他是廚師,而是仗義疏財的意思。

張邈就像山東老鄉宋江一樣愛結交社會人,而且像宋江一樣愛幫助落難的好漢,甚至家財都因此而花完了也不在意,簡直比宋江更能稱得上「及時雨」(敗家子),因此有很多小弟投奔他、跟隨他。

《三國志 張邈傳》:少以俠聞,振窮救急,傾家無愛,士多歸之。太祖、袁紹皆與邈友

而且我們知道曹操和他一樣,都是好混社會的好漢(),當然他們都是大哥級別的人物,所以他們兩個就自然地認識,當然還有另一條大哥袁紹也跟他們兩個認識,雖然袁紹跟曹操從小就認識,但從後來的事情看來曹操和張邈關係更好。因為袁紹不過拿曹操當小弟,而張邈真的拿曹操當兄弟。

不過他們都是不是梁山曹寇那麼低段位的大哥,而是黑白兩道都吃,兩手抓兩手都要硬的真正的大哥。袁紹、曹操都是官二代,但張邈卻是被官府徵召而且以優異的成績而當上了騎都尉

這可不是個普通的職務,而是一個重要的軍職,這是個出大將、出人才的職務,畢竟騎兵在古代可是非常值錢的。

這個官職在上一篇寫呂布的文章中有提及,就是并州刺史(相當於省長)丁原擔任過的,後來呂布用丁原的人頭換來的軍職。

當然更出名的還是曹操,他在討伐黃巾起義中擔任的就是騎都尉。

這也是一種緣分吧,畢竟後來這三個曾經擔任過騎都尉的男人將走向戰場殘忍廝殺!

《三國志 武帝紀》:太祖少機警,有權數,而任俠放蕩《三國志 袁紹傳》:紹有姿貌威容,能折節下士,士多歸之,太祖少與交往焉

雖然年輕的時候大家都是兩小無猜的好朋友,但可悲的是亂世將至,而他們之間的友誼在亂世之中終究走向了毀滅。

二,天下大亂

黃巾起義雖然沉重打擊了東漢王朝的統治,但真正讓東漢王朝走向滅亡的還是漢靈帝的駕崩。

皇帝一死,皇子年幼,朝廷陷入了瘋狂的權力鬥爭,先是外戚大將軍何進的屠殺宦官計劃洩露,結果反被殺,何進餘黨又殺光了宦官,然後董卓入京師,通過收買呂布反殺丁原,憑藉武力操控了朝廷,甚至廢立天子。

這能忍嗎?不能呀!皇帝陛下是至高無上的天子,你董卓算個什麼東西!敢冒天下之大不韙廢立天子,想造反咋滴?是你飄了還是兄弟們提不起刀了?

於是各地諸侯紛紛起兵討伐董卓,這時曹操從董卓那裡虎口脫生,成了通緝犯,注意史書中說曹操是到了陳留後憑藉自己的家財也組織了一支軍隊,參加反董大軍。

《三國志 武帝紀》:太祖至陳留,散家財,合義兵,將以誅卓。

而張邈是當時的陳留太守,如果沒有張邈的支持,曹操早就被抓起來了,更別提組織義軍,所以我們能明白曹操跟張邈的關係有多鐵了吧。

《三國志 張邈傳》:董卓之亂,太祖與邈首舉義兵。

而這時袁紹雖然只是勃海太守,因為袁氏家族是「四世三公」的超級政治家族,也就是說他們家四代人都是東漢中央朝廷的領導人,所以大家推舉袁紹為盟主,

而曹操只是個代理的奮武將軍,而有意思的是後來另一位正式的奮武將軍不僅奪走了他的好友張邈,還奪走了他的地盤,那個人就是呂布,歷史有時候真的很有意思呢

當時的曹操還是個熱血將領,當別的諸侯都在保存實力的時候,自己帶著自己的千把新兵蛋子去打董卓,這不是拿雞蛋碰石頭嗎?

別的諸侯心裡都想著:傻小子,是你自己找死,我們不攔著!

只有張邈派兵跟著他,當然曹操敗得很慘,要不是堂弟曹洪把馬讓給他,說不定小命都不保。

《三國志 張邈傳》:汴水之戰,邈遣衛茲將兵隨太祖

諸侯們看著這個把老本賠光的熱血曹操心裡暗笑,小夥子,你還是太年輕了,

曹操罵了他們一頓卻也沒有什麼用,畢竟你沒有自己的地盤,

後來張邈站出來指責身為盟主的袁紹,袁紹就讓曹操殺了張邈,真的拿曹操當小弟用,

《三國志 張邈傳》:紹使太祖殺邈,太祖不聽

不過曹操拒絕了,說:「張邈是咱們的兄弟,你應該寬容點,天下還沒平定,咱可不能窩裡鬥!」

張邈聽說之後很感動,這比親兄弟還親呀,更加親切曹操了。

《三國志 張邈傳》:邈知之,益德太祖。

可是畢竟不是親兄弟,曹操雖然不會謀害張邈,但禍亂的種子已經埋下了。

三,兗州之亂

後來曹操憑藉著擊敗黃巾軍當上了兗州牧,還改編了黃巾軍,成為了歷史上有名的「青州兵」。

這樣一來曹操反而成了張邈的領導,後來曹操打著為父報仇的口號討伐徐州陶謙,告訴他的家人,如果我死了,你們就去投靠張邈。

後來曹操活著回來,看見張邈,兩人對著哭,仿佛經歷了生離死別的戀人。二人的感情似乎堅不可摧。

但這時候呂布從袁紹那裡逃走,路過張邈那裡,不知怎麼二人感情迅速升溫,也許他們都是袁紹的敵人吧,畢竟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兩人還握著手海誓山盟。

袁紹聽說了,氣的要死。

《三國志 張邈傳》:呂布之舍袁紹從張楊也,過邈臨別,把手共誓。紹聞之,大恨。

張邈也害怕曹操最終為了袁紹來攻打自己,畢竟自己現在的地位比他們都低,內心不安。

這時候曹操又去打陶謙,而曹操因為殺害兗州名士邊讓而惹怒了兗州的官員,趁曹操離開,張邈的弟弟張超和陳宮等人密謀背叛曹操。

張邈剛開始內心是拒絕的,畢竟曹操跟他是兄弟,但陳宮卻說服了他,

因為陳宮是曹操的心腹,自然知道張邈的弱點——那就是害怕曹操屈服於袁紹而殺張邈,

陳宮說:「命運這種東西,還是自己掌握比較好,你與其擔心曹操會不會背叛你,還不如自己做命運的主宰者,我們請呂布來,你們不是關係好嗎,他肯定不會幫袁紹殺你的。」

張邈擔驚受怕慣了,而且於是一念之差,就聽從了他的話,選擇了背叛曹操。

結果兗州不滿曹操的情緒爆發了,兗州幾乎全部都背叛了曹操,只有荀彧等人保住了三個縣。

我認為當曹操聽說兗州反叛時最痛苦的就是張邈的背叛了吧,畢竟他對張邈真的是掏心掏肺的兄弟啊!

從那一刻曹操的心應該就涼了。

當然曹操經歷了命懸一線的艱難作戰,最終收復了兗州。

而他也最終黑化了,畢竟是最親的比親兄弟還親的兄弟通刀。

《三國志 武帝紀》:夷邈三族。

四,總結

張邈的一念之差改變了曹操,讓他從此黑化為冷血無情的奸雄,也讓自己三族誅滅。

所以我們要從中得出一個道理「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這種思想真的是一種毒害人心的猛藥,希望我們永遠不要用它。

多希望有個平行世界中他們能一起到永遠。

我是@公子商君,分享有趣故事和知識,歡迎關注。

相關焦點

  • 一件事看出真實的阿鬥:冷血無情之人
    在史書間仔細翻閱劉禪的記錄,會發現劉禪既不是絕頂聰明,也不是愚不可及,相反他卻是一個冷血無情的人!就拿劉禪投降之後司馬昭請他看歌舞的事來說,場上表演蜀漢歌舞,其他的蜀國降臣都是面帶悲傷,只有劉禪談笑自如。當時司馬昭的評價就是:人之無情,乃可至於是乎!雖使諸葛亮在,不能輔之久全,而況姜維邪?
  • 曹操和袁紹關係解密:從依附到決裂,他們之間都發生了什麼?
    實際上參與討董的12路諸侯分布在洛陽的幾個不同方向(曹操當時無官無職,算是陳留太守張邈的下屬,算不上真正的一路諸侯,但主角光環賜予了他一頂諸侯的帽子)。 當時袁紹和王匡駐軍河內,袁術在南陽,孔伷屯紮在潁川,韓馥在冀州治所鄴城,酸棗大營其實只有張邈、張超、劉岱、鮑信、橋瑁、袁遺和曹操7路諸侯。
  • 誅滅九族在中國歷史上發生過多少次?
    《史記·秦本紀》記載,秦文公二十年,開始實行誅三族之罪,在張岱的《夜航船》中,也有「秦文公始族誅,公孫鞅始連坐」的說法。秦國誅滅的三族,有兩種不同的說法,一說指的是:父族、母族、妻族,另外一種說法指的是:父母、妻子、兄弟。(因此誅滅九族也可以指: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但無論是哪一種,對於任何人來說,都是滅門的慘禍。那麼什麼樣的罪行可以構成滅族的後果呢?
  • 古代「夷三族」和「誅九族」哪種刑罰更殘酷,為何親屬不逃跑
    縱觀華夏歷史,以法家思想為根本的律法成為封建君主們維繫江山統治的根本方式,在眾多的古代法律處罰名目之中,」夷三誅」和「誅九族」是最讓囚犯及其族親膽戰心驚的判罰。這兩種處罰多對謀反及弒君罪名的重犯叛罰,都是以「斬草除根」的方式徹底消除被處死囚犯後代及親屬復仇的實力和社會關係。
  • 貂蟬的人生結局:被曹操幽禁了卻餘生?
    關於這位傳奇美女究竟有怎樣的人生呢?魯迅先生在所著的《小說舊聞鈔》中說:「有一本失傳的《漢書通志》記載:曹操未得志時,先誘董卓,進貂蟬以惑其君。」如此說來,竟是曹操把貂蟬獻給董卓的,但是根據曹操的為人以及其後他對董卓的行為來看,這個說法是不可信的。
  • 論忍耐力司馬懿絕對數一數二,看看曹爽是怎麼被滅三族的就知道了
    論忍耐力司馬懿絕對數一數二,看看曹爽是怎麼被滅三族的就知道了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但自始至終都沒有取代漢。後來是曹丕戰勝了曹植,曹操死後,便取代漢,結束了漢朝的統治。後來少主曹叡當上皇帝,司馬懿和曹真也是輔政大臣,但不同的是,曹叡和曹真的兒子自幼關係很好。所以他的官職也是不斷受到提拔,一直到達武衛將軍。在曹叡英年早逝之後,曹爽和司馬懿又成為了輔政大臣。曹芳對叔叔曹爽也是很重視,封他為武安侯。但是曹爽並不滿足,越來越囂張跋扈,還經常去拿國庫的東西,後來居然佩劍上朝,曹芳面對此形勢,只能說允許曹爽佩劍上朝。
  • 狼無情,蛇冷血,人難懂
    狼雖然兇狠無情,但卻沒有陰謀詭計;蛇雖然狡詐冷血,但卻不會笑裡藏刀;人雖有情卻也比狼無情;人雖溫暖卻也比蛇冷血;人雖有心卻難以捉摸。人比狼更兇狠無情,為了利益可以出賣、背叛朋友;人比蛇更狡詐冷血,為了利益可以攀附權貴、拋棄糟糠之妻;人比狼、蛇都無情、冷血,為了金錢,可以泯滅人性——搶、偷、騙,無惡不作。可是,雖然這個世界「殘酷」,但我們不能不善良;雖然這個世界「現實」,但我們不能沒有心;雖然這個世界「無情」,但我們不能不彼此溫暖。
  • 曹操風流一生,臨終前卻頒布一條命令,創造4字成語,傳頌至今
    曹操這位「亂世之梟雄」一直以奸臣稱世,雖然一直致力於祖國的統一大業,但仍然不能泯滅他屠城的暴行和挾天子以令諸侯等的不恥,其實曹操在年輕時也是一個富有理想,想要在政治上大展宏圖的人,由於出生在政治家庭之中,曹操擁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很早便進入了仕途,曾經因為恪守為民,秉公執法的正義形象深受人民愛戴
  • 生活在人群中的「冷血動物」,很冷血,翻臉無情的三個星座
    生活在人群中的「冷血動物」,很冷血,翻臉無情的三個星座巨蟹座巨蟹座的人表面上溫柔,和順,其實他們內心裡充滿了冷漠,他們對除了自己之外的人都很自私,並且排外,而且不容易信任他人。巨蟹座的性格比較敏感,有時候一個相處的很好的人惹到了巨蟹座,其實巨蟹座心裡是不會給你留情面的,直接就和你翻臉不認人,巨蟹座雖然親和但是翻臉也比較快,別人總是因為這個會比較遷就他們!獅子座其實獅子座不是無情無義,只是他們自尊心太強,在分手後拉不下面子和對方說話。
  • 陳宮為什麼離開曹操?
    《三國演義》也講過陳宮離開曹操的故事。從《三國演義》的角度看,陳宮離開曹操的原因說得很清楚,筆者對此不做討論。《三國志》中也有陳宮離開曹操的故事。《三國志》中所講的陳宮離開曹操的故事與《三國演義》中的說法不同。
  • 歷史上唯一被「誅滅十族」的人
    方孝孺字希直出生於1357年,浙江台州府寧海縣人,他自幼聰穎被譽為「小韓愈「,被他的老師宋濂稱讚為''百鳥之中見此孤鳳''但就是這麼一位飽學鴻儒,使他出名的不是他的學問也不是他的政績,而是他是歷史上唯一被滅了十族的人。他是怎麼惹的朱棣如此大怒不但本人被凌遲處死,九族親族被屠戮,就連門生也不放過!咱們慢慢道來。
  • 歷史上「誅九族」誅的都是哪九族?史上承受誅九族酷刑的都有誰?
    夷九族,為「族誅」之刑的其中一種,比夷二族、夷三族、夷四族……更為殘忍,是封建時代最高統治者給予自己所認定的有罪之人的最為殘酷的刑罰,比凌遲、滿門抄斬更為殘酷。商末時期,族誅的對象由子孫發展到「一人有罪,刑及父母弟妻子」,此時父母、兄弟和妻子亦也納入到族誅的範圍內。至春秋戰國時期,各國開始通行族誅之刑,一般用於懲罰謀大逆之人,而這之中尤以秦國使用最為泛濫,武王四年「族孟說」;《史記·商君列傳》:「商君反,反兵捕之,滅其家」。
  • 人性的弱點:成敗得失話曹操
    曹操是個很要強的人,詩文一流,文韜武略,這源自其天賦,更依靠他的努力。從曹操的交遊圈看,他始終注意結交名士。最親密的朋友中,袁紹就是大名士,張邈也是名士圈裡的「八廚」之一,何顒與名士郭泰、賈彪交好,為李膺、陳蕃器重。顯然,他最在乎的就是與這些名士結交。橋玄是大名士,很欣賞曹操的睿智,對他說:「君未有名,可交許子將。」
  • 漢獻帝如果在朝堂上成功誅殺曹操,他的結局會怎麼樣?
    就在這個時候,曹操來到了洛陽,並將漢獻帝接到了許都。然而這不過是漢獻帝又一個悲慘經歷的開始,在曹操迎接了漢獻帝後,漢獻帝成功成為了曹操手中的一個十分有用的傀儡,在曹操手上的他不僅被誅殺了貴妃和皇后,甚至於連自己的兒子都沒能保住。而事實上,曹操最初還是一直要朝拜漢獻帝的,假如漢獻帝在朝堂上像誅殺董卓一般成功誅殺曹操,他的結局將會如何?
  • 冷血無情,最沒人情味的三大星座
    冷血無情,最沒人情味的三大星座金牛座對於金牛座來說,無關緊要的人是真的沒有必要去關心,一張冷漠的面孔就把所有想要了解他的人拒於千裡之外,大夏天的似乎也可以感受到來自冬日的寒冷。金牛座冷漠無情,接受別人對他的好,但是從來都不願意付出,把別人對他的好當做是理所當然,金牛座是最考慮自己的利益的,如果你危害到他的利益,金牛座可是不會念什麼舊情的,只有自己的利益是最重要的,金牛座就是這麼自私自利。金牛座永遠都是沒有表情的,時刻是冷著一張臉,好像帶著一張面具,不會理會外面的世界,金牛座的心,比任何東西都要硬,雖然很堅強很能幹,但是確實挺冷血的,很沒人情味!
  • 《甲鐵城的卡巴內瑞》:美馬真的冷血無情嗎?其實他還尚存人性!
    作為這部作品中的最終boss美,則給人一種冷血無情的印象。身邊親近的人毫不猶豫地利用,吸引卡巴內到人類居住的要塞,只為了報仇雪恨。那麼,美馬真的冷血無情嗎?其實他還尚存著人性,下面就來分析一下。在結局美馬利用眾人的恐慌,借士兵之手殺了老爹。
  • 曹操為何要殺死伏皇后?
    這是漢末最著名的一段公案,《後漢書》用「假為策」三字作了註解,暗示曹操對這位弱女子下如此狠手,有些莫名其妙。呂思勉先生曾懷疑另有隱情,曹操殺之屬於不得已,有為其開脫之嫌。  此案並不複雜,只是細節經不起推敲。《後漢書》說,董承父女因衣帶詔被誅,「(伏)後自是懷懼,乃與父完書,言曹操殘逼之狀,令密圖之。完不敢發,至十九年,事乃露洩。」
  • 此人出奇計破馬超,曹操自愧不如,為何最後殺他?只因一句話
    要有威嚴的一面,這樣才能能震懾住大家,還要有和悅的一面,禮賢下士,招攬人才,有時又會很多疑……曹操就是這樣,他有好的一面,能把天下人才收歸己用,可有時又懷疑成性,因為多疑和嫉妒,他殺過不少人,比如崔琰、許攸、孔融等。《三國志·崔琰傳》記載:太祖性忌,有所不堪者,魯國孔融、南陽許攸、婁圭,皆以恃舊不虔見誅。
  • 結局竟如此悲慘!
    結局竟如此悲慘!孔融這裡的故事家喻戶曉,孔融作為這個故事的主人公,他的謙讓之舉,也被後人稱頌,並被當做孩子學習的典範。小編記得在小學的時候就學習了《孔融讓梨》的文章,不知道現在的小孩子還有沒有在讀?不過無論怎樣,他的故事永遠都是父母們教育孩子的素材。
  • 三國名將魏延被誅三族,為何得以平反昭雪?一匹石馬道出真相
    說到這兒,或許有不少演義迷會說:在《三國演義》當中,魏延不是被蜀漢以謀反的罪名誅滅了三族嗎?怎麼會有他的墓地出現呢?了解三國歷史的人可能也會發出這樣的疑問:魏延被楊儀誅滅三族,蜀漢帝國又怎麼會為他修建墓地呢?要解釋這些問題,我們不妨先從歷史上魏延的故事開始說起。魏延,字文長,漢末荊州弋陽人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