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有老師指出你的孩子造句用法不對,這是打比方,不是比喻句。然後孩子抓破腦袋也想不出來兩者有什麼區別,問題出在哪,後面造比喻句下筆都不敢。下面這兩個例句,認得出哪個是比喻句嗎?
A、老師生起氣來像火山爆發一樣
B、花兒像火一樣紅
選A還是選B?
答案是B,B是比喻句。其實二者區別很簡單,下面詳細說明一下細節。
一、兩者的區別
打比方包括了比喻,比喻是打比方中的一個特例。就好像正方形是特殊的長方形一樣,比喻就是那個「特殊的長方形」。所以以後判斷一個句子是不是比喻,可以先判斷是不是打比方,再進一步判斷。而不同的是,比喻的兩個對象用的是名詞,打比方不一定。
其實只要記住一句話:比喻是用一個事物名詞去解釋另一個事物名詞的共有特徵。注意了,是名詞。
如B選項中,花兒、火是事物名詞,共有特徵是顏色(都是紅色)。
但選項A中老師生起氣來和火山爆發主要表達的是動作,所以只能列入打比方類別,就是把拿火山爆發來形容老師的怒火情緒。
小結:比喻=兩名詞+相似特徵
二、活用比喻
1、我們得先明白一個道理,為什麼要用比喻?
因為我們想要把別人、老師不理解或沒看見的東西讓他們清楚地了解和明白,即把抽象物品轉化成具象。因為這樣可以方便閱讀,老師也不用考慮那到底是啥,不會等讀完了文章還在想那到底是什麼東西。
所以比喻用得好可以使作文具有流暢性,是加分項。
2、要使用熟悉的事物
既然是要讓老師明白,那就得用老師知道的東西進行比喻,所以得用一個常見物品用於比喻。
例如「這景區好寬廣啊,猶如我們村的青青草原」,不好意思,老師可不會為了改一篇作文特地跑一趟你們家鄉,所以這景區到底有多寬在老師心中一直是個謎。
所以使用比喻的時候一定要用大家都熟悉的事物。
3、表達的是兩事物的相似特徵
如果讀到像「花兒像雪一樣白」的句子時心裡肯定是驚訝的,因為花一般情況下是都紅色的,或者說色彩斑斕的,這樣會給人不好的閱讀效果。所以在使用比喻的時候一定要先想表達的相似點是什麼,是這棵樹很高的特點,還是湖水很藍的特點?
要根據想表達的特徵找到相似的東西。
小結:比喻原則=熟悉+相似
總之,造比喻句的時候先想要表達這個事物的特點是什麼,然後找到大家熟悉的相似事物,最後在書寫的時候記得檢查主語和賓語是不是這兩個事物名詞。
我是小編孩子我幫你,喜歡就關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