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教師在氮摻雜石墨烯基磁性複合吸波材料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

2020-12-13 安徽理工大學新聞網

    近日,我校化學工程學院疏瑞文副教授等人在氮摻雜石墨烯基磁性複合吸波材料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在國際ESI工程學學科著名學術期刊《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2019年影響因子IF = 8.355,中科院SCI期刊分區:工程技術一區TOP期刊)上發表了題為《Facile synthesis of nitrogen-doped reduced graphene oxide/nickel-zinc ferrite composites as high-performance microwave absorbers in the X-band》的論文。

氮摻雜還原氧化石墨烯/鎳鋅鐵氧體複合材料的微波吸收機制示意圖

    該研究基於電磁吸收的阻抗匹配和最大衰減原理,以氧化石墨烯(GO)為模板,採用溶劑熱‒水熱兩步法構建了氮摻雜還原氧化石墨烯/鎳鋅鐵氧體(NRGO/Ni0.5Zn0.5Fe2O4)磁性複合材料。研究表明:控制原位氮摻雜、石墨烯纏繞鐵氧體微球結構、填充比等可以有效調控複合材料的電磁參數與微波吸收性能;探索了該複合材料對微波的吸收機制,且獲得的複合材料具有強吸收、寬頻帶和薄厚度等特點,因此在電磁汙染防護、電磁屏蔽與電磁吸收等領域具有較好的應用前景。本研究成果對石墨烯基新型磁性複合吸波材料的結構設計與性能調控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鄭明東教授和疏瑞文博士為共同通訊作者,2018級碩士研究生張佳賓、2015級本科生郭長蓮為論文的完成做了重要的工作。

    該研究工作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基金項目(51507003)、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面上項目(2019M652160)、安徽省高等學校自然科學研究重點項目(KJ2019A0119)、安徽理工大學博士引進人才基金(ZY537)和安徽理工大學「青年人才託舉工程」等的資助。

    論文連結: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1385894719326786

 

(撰稿、核稿:化工學院 高聖濤、劉鋒 編輯、審稿:宣傳部 夏雅鳳、阮進華)

相關焦點

  • 西工大李賀軍院士團隊《AFM》綜述:石墨烯和MXene基高性能吸波材料...
    而反射的電磁波很容易被雷達偵測設備發現,因此吸波材料的設計應當遵循滿足兩個原則:第一個是阻抗匹配要好,這個特點非常重要,因為電磁波入射到材料上時,很容易發生反射而造成電磁波二次汙染,因此良好的阻抗匹配對材料的吸波性能至關重要。第二個是對電磁波損耗要強,這個特點是說進入材料內的電磁波要能迅速地幾乎全部被衰減掉,而不是透過材料再次進入外界造成汙染。
  • 新型納米吸波塗層材料的研究
    隱身技術作為提高武器系統生存、突防,尤其是縱深打擊能力的有效手段,已經成為集陸、海、空、天、電、磁六維一體的立體化現代戰爭中最重要、最有效的突防戰術技術手段,並受到世界各國的高度重視。現代化戰爭對吸波材料的吸波性能要求越來越高,一般傳統的吸波材料很難滿足需要。由於結構和組成的特殊性,使得納米吸波塗料成為隱身技術的新亮點。
  • 空間限域生長策略製備石墨烯基超晶格材料取得重要進展
    空間限域生長策略製備石墨烯基超晶格材料取得重要進展   化學與材料科學學院、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實驗室謝毅教授課題組在石墨烯基超晶格材料的合成及應用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 劉忠範課題組和彭海琳課題組在氮摻雜石墨烯大單晶製備取得新進展
    石墨烯的骨架摻雜是指在保持石墨烯六方晶格完整的同時,通過引入雜原子如氮、硼等直接替換sp2雜化的二維晶格骨架中碳原子。因此,如何實現高效的骨架摻雜仍是石墨烯領域的研究瓶頸。文章指出,骨架摻雜可以維持高載流子遷移率的主要原因為:(1)骨架摻雜的氮原子在石墨烯的晶格中以團簇形式存在,可以有效降低摻雜原子對石墨烯的載流子的散射;(2)氧氣選擇性刻蝕可以消除吡啶氮和吡咯氮等破壞石墨烯晶格的摻雜類型
  • 研究人員以硼/氮共摻雜實現石墨烯能隙
    韓國蔚山科技大學(UNIST)的研究人員們宣稱開發出一種可大量生產硼/氮共摻雜石墨烯奈米微板的方法,從而可實現基於石墨烯的場效電晶體(FET)製造與設計。
  • 北京大學工學院侯仰龍課題組在摻雜石墨烯能源材料研究方面取得...
    近日,北京大學工學院材料科學與工程系侯仰龍課題組在摻雜石墨烯的製備及其應用研究領域取得重要進展,相關論文《磷摻雜石墨烯的製備及其氧還原和鋰離子電池的應用》(Synthesis of Phosphorus-Doped Graphene and its Multifunctional Applications for Oxygen Reduction Reaction
  • 石墨烯電池的原理是什麼?石墨烯在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中的應用
    綠色」的能量儲運體系已成為當前能源領域的關注熱點,鋰電作為其中重要的一個分支,其性能的提升是科研工作者關注的重點。隨著研究的不斷發展,高性能鋰電電極材料層出不窮。實際應用中,所製備材料性能無法完全發揮是制約其實現高能量密度、高功率密度的關鍵。石墨烯的高導電性、高導熱性、高比表面積、等諸多優良特性,一定程度上對解決該問題有著非常重要的理論和工程價值。
  • 石墨烯複合聚氨酯泡沫應用研究進展
    石墨烯複合聚氨酯泡沫應用研究進展
  • 最新石墨烯綜述:石墨烯材料亞臨界水熱/溶劑熱處理法的最新進展
    該文章從石墨烯基功能材料的亞臨界水熱/溶劑熱合成及應用層面出發,提供了一個綜合的視角。一些調控樣品形貌和諸如溫度、壓力和溶劑影響的關鍵合成方法在文章中得到了詳細展示,這些進行石墨烯的合成、摻雜以及功能化的水熱/溶劑熱法的最新進展與研究者們在該領域的觀點都得到了詳細說明。
  • 一鍋法合成氧還原反應的鈷基類石墨烯結構摻雜碳材料
    本文要點:一鍋法製備Co,N和F摻雜的石墨烯狀結構催化劑的方法成果簡介 氧還原反應(過渡金屬和雜原子共摻雜碳材料在ORR催化中具有巨大潛力。但是,一步法合成高活性和穩定性的過渡金屬和雜原子共摻雜電催化劑仍然是一個挑戰。本文,用一步法由三聚氰胺,聚四氟乙烯和乙酸鈷製備氮,氟和鈷共摻雜的碳催化劑MPCo-950-5。MPCo-950-5具有石墨烯結構,比表面積為642 m 2 g -1。與商用Pt / C相比,MPCo-950-5的ORR半波電勢移了35 mV。
  • 功能納米材料在重金屬汙染水體修復中的應用研究進展
    功能納米材料在重金屬汙染水體修復中的應用研究進展北極星環境修復網訊:摘要:重金屬汙染對水體生態和人體健康會造成嚴重危害,通過納米材料來去除重金屬是一個簡單便捷的方法,受到了廣泛的關注以及研究。本文主要綜述了納米零價鐵、鐵氧化物、硫化鐵、碳納米管、石墨烯、錳氧化物、鋁氧化物、二氧化鈦、聚合物納米材料和殼聚糖納米材料等幾種納米材料對水中重金屬汙染修復研究進展。對它們去除重金屬的機理也進行了探討,納米材料對重金屬的去除機理主要包括物理吸附、化學吸附、氧化還原、光催化還原以及共沉澱等。並通過表格的形式對它們的優缺點、機理以及改進方法進行了總結歸納。
  • 物理所寬禁帶半導體磁性起源研究取得新進展
    中科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態物理國家實驗室(籌)陳小龍研究員及其領導的功能晶體研究與應用中心一直致力於寬禁帶半導體磁性起源問題的研究。最近,他們從實驗和理論上證明了雙空位導致磁性,首次在實驗上給出了直接證據,為通過缺陷工程調控寬禁帶半導體的磁性提供了實驗基礎,相應結果發表在Phys. Rev. Lett. 106, 087205 (2011)上。
  • 一文看導電聚合物熱電材料研究進展
    三、 導電聚合物熱電材料研究進展導電聚合物是一類具有共軛結構的有機高分子材料,具有優異的電學特性。在這類高分子材料中,主鏈結構通常呈現出完全平面化的特點,構成主鏈骨架的相鄰原子的 π 電子軌道彼此相互交疊,最終形成離域化的π 通道,為電荷載流子的傳輸提供導電通路。相關的研究表明,適合作為有機熱電材料的有機材料主要為導電聚合物。1、聚乙炔在導電聚合物的研究中聚乙炔被較早地研究,相關結果表明,經過摻雜的聚乙炔具有優異的電導率。
  • 材料界團寵!國內科研機構氣凝膠最新研究成果梳理
    作為材料界的寵兒,氣凝膠得到了國內外學者的廣泛研究。研究成果涉及多方面。本文羅列了近期國內高校研究團隊的最新研究成果。詳細內容如下: 1 可編程超輕磁性氣凝膠!
  • 清華物理系實驗團隊合作在電場調控質子化控制磁性研究中取得進展
    清華物理系實驗團隊合作在電場調控質子化控制磁性研究中取得進展清華新聞網1月15日電  1月10日,清華大學物理繫於浦、楊魯懿等人的實驗研究團隊和上海交通大學羅衛東的理論研究團隊合作在《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期刊發表《電控質子過程對SrRuO3磁態的調控》(Reversible
  • 進展|磁性熱電半導體耦合輸運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在電子濃度足夠高時,材料表現出較好的電導率,σ(E)幾乎不隨能量變化,塞貝克係數α則非常小。與費米子相反,波色子不受泡利不相容原理的限制,玻色子(其統計分布函數也由化學勢和溫度表示)的塞貝克係數α可表達為:這裡C是熱容,n是粒子的密度。即波色子的α是每個粒子的比熱容,不取決於粒子的數量。
  • 溫州大學王舜教授課題組近年來重要工作進展
    圍繞上述科學問題,該課題組開展了系統的研究,並取得了多項原創性成果:(1)利用多硫化鋰與蒽醌的強化學作用,在國際上率先提出了「化學吸附固硫」的創新思想,設計了高載量石墨烯/蒽醌/硫複合納米固體,實現了硫活性物質溶失的有效抑制,為構築面向低成本、長壽命、高比能鋰硫電池應用的硫正極材料開闢了新的途徑。
  • 南科大程春團隊在軟體機器人及電池材料研究取得系列進展
    近期,南方科技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系(簡稱「材料系」)副教授程春課題組在智能系統、能源器件、二維材料生長等多個領域取得多項研究進展。相關成果發表於Advanced Intelligent Systems、ACS Nano、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Energy Storage Materials。
  • 石墨烯/Ru(0001)界面處的矽烯結構形成示意圖
    將所製備的石墨烯/矽烯異質結構在空氣中暴露兩周,沒有顯示出可觀察到的損壞,表明了其良好的空氣穩定性。異質結構的垂直輸運特性表現出了整流效應。在石墨烯/Ru(0001)界面處的矽烯結構形成示意圖。在退火過程中,沉積的Si原子插入到石墨烯和Ru基底之間。沉積量較小時,Si原子在石墨烯摩爾斑圖atop區域(隆起的區域)下方形成蜂窩狀矽烯納米薄片。隨著Si沉積量的增加,插層結構形成矽烯單層結構。
  • 南航《Small》:基於還原氧化石墨烯,實現高效的低頻微波吸收
    然而,電子產品產生的電磁輻射每天都在不斷增長,導致對高性能微波吸收材料的迫切需求。對於可攜式電子產品,理想的吸波材料應滿足以下特性:吸收層厚度較小(小於2毫米),並且具有介電可調性,重量輕和多功能性。與磁性吸波材料不同,介電微波吸收材料更適用於電驅動以調整微波吸收能力,原因是在調整過程中僅需要考慮介電常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