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Lovaas發表文章,介紹他使用應用行為分析療法治療自閉症19例,其中9例恢復正常學習能力,此後,世界各國相繼開展了自閉症教育訓練治療,在此同時,很多家長看到了希望,紛紛加入了幹預治療
應用行為分析療法(ABA)
理論基礎是行為主義,尤其是操作性條件反射原理,可用於孩子能力培養,也可以用於行為矯正,包括良好行為建立和異常行為減少,是目前最多治療師使用且獲得較多臨床研究證據的療法。
其基本步驟包括:指令(刺激)——反應——獎勵(處罰)。
良好行為:給予獎勵。不良行為:溫和懲罰
關鍵技術是行為分解訓練(DTT):發出指令——兒童反應——對兒童反應的應答——間歇記錄。
結構化教育(TEACCH)
TEACCH的主要目標是幫助自閉症患兒在長大成人時,最大限度地回歸社會,包括幫助他們理解周圍世界,獲得與人群交流的交往技巧,並教會他們在將來的生活中如何做出選擇和決定。TEACCH是主要為自閉症兒童設計的結構化教育課程,主要概念包含:結構、程序表、視覺提示、常規(開始完成)、獨立(個人)工作系統等。
視覺安排:視覺清晰顯示、視覺組織、視覺,圖片文字聲音活動四合一
常規:先後、左右、上下、完成、時間表、個人工作系統
程序時間表:全天時間表、工作程序表
個人工作系統:將已學訓練內容採用上述安排,讓兒童獨立完成有關認知等內容
人際關係發展幹預(RDI)
是自閉症當前的最新療法
強調改變自我中心
各個年齡均適用
1-6級,6級時達到正常成人水平
核心是經驗分享(感覺、知覺、表象、思維)、共同關注、行為協調、情感協調、建立和維持友誼等
地板時光(Floor Time)
訓練以家庭為基地,以兒童為中心開展訓練
快樂的遊戲
家長充分準備積極主動配合
以交往為主要訓練目的,解決兒童聯繫、交流和思考
早期丹佛(自閉症治療)模式
以家庭為中心、個體化治療、系統化訓練、多學科合作、專業人員指導,融合在家庭和社區中的訓練
綜合多個有效自閉症訓練方法
以社交為核心,「醒著就練」,強調模仿、符號表徵、人際交流等能力訓練,遊戲最重要!
每周20小時結構化訓練,「不是孩子不進步,而是訓練不得法」
隨機對照治療研究(RCT)研究
遊戲文化介入(PCI)
PCI的介入模式,重在解決自閉症兒童的社會核心能力(包括主動性、眼神、聲音、觀察、和模仿能力等)。治療師在特定的環境中,以遊戲的方式提升兒童的核心能力,家長在家的配合與活動延伸,培養孩子的主動性,建立情感的交流,切實讓自閉症兒童感受到與人交往的樂趣。由老師設計符合孩童能力與興趣的活動,在遊戲中加入目標、規則,藉助各種遊戲活動,大量擴充孩子的生活經驗,增加認知學習能力,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全面提升孩子的社會性,籍此拓展孩子的社會核心能力。
社交故事(Social Story)
社交故事是由美國自閉症專家Carol Gray 開發的一套教導自閉兒童認識社交情景的訓練方法。自閉症兒童對人物和事情有其獨特的理解、感受和表達方法。自閉兒強於視覺空間,對文字、圖象感興趣,交流時需考慮自閉症孩子的觀點。
社交故事是可用於減少不適當的行為或改善社交技能的主要方法之一
社交故事用於減少不適當的行為,比改善社交技能更有效
社交故事用單一行為的故事作教導,比描述多種複雜的行為 更有效
正確的社交故事教導,是需要在幹預之前確定什麼行為是主 要的介入目標
縱使孩子缺乏運用社交知識的實際技巧,他必須有能力完全 理解社交情況,例如能夠回答社交狀況的有關問題
社交故事的教導運用在一般的教育環境,比在孩子能控制的 環境(例如家中)更有效
允許兒童大聲朗讀自己的故事,比他們的父母、老師或治療 師為他們讀出來更有效
當故事被讀之前,自閉症兒童有經歷同樣行為的目標狀況是 被証明更有效的
使用視覺插圖的故事會比只有文字的的故事更有效
使用功能的行為評估 (FBA)
社交情緒調控交互支持(SCERTS模式)
自閉症幹預的SCERTS模式以家庭生活中的人際交流、兒童情緒情感的自我調節、交往支持作為三個主要的幹預維度,注重運用象徵手段實現功能性的社會交往,為直接處理自閉症兒童的主要問題提供了一個綜合的心理-教育幹預的框架,反映了一些新的研究動向和實踐策略,對於解決當前的一些實踐問題和確定未來的研究取向有借鑑價值。
圖片詞彙交換系統(PECS)
這裡不作過多說明。
內容摘錄於網絡,純粹作為分享用途。
參考文獻:百度百科、百度學術、孤獨症科學幹預(鄒小兵)PPT。
關注「聲華之家」,定期分享更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