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環內同比每天少堵105分鐘
北京市非居住區停車價格調整工作實施滿月,路外地上停車場車位平均停放車輛數下降19%。同時,在小客車總量調控、4類通勤快車開通等一系列綜合措施合力下,緩堵成效初見端倪。
北京市交通委、市交管局、市城管執法局、市發改委等相關部門昨日(5月9日)聯合發布數據顯示,北京五環內每日同比擁堵時間減少1小時45分鐘,工作日尖峰時段平均交通擁堵指數為4.4,處於「輕度擁堵」等級,比去年同期下降了26.9%。另一方面,市民出行方式發生積極變化,公共運輸日均客運量同比上升3.3%。
早高峰提速2.8公裡每小時
4月下旬,有關部門通過對積水潭橋下、月壇南橋輔路等35條位於一類地區的路段,小客車流量監測分析,流量下降的路段有29條,平均降幅達12%。
「按經驗,每年4月起交通流量開始增加,而停車費價格調整後,本月車流量不增反降。」北京交通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郭繼孚說,三環內工作日尖峰時段平均交通指數隨之下降,為6.4,處於中度擁堵。
目前,五環內每日擁堵時間為45分鐘,三環內為2小時45分鐘,同比3月分別減少25分鐘和35分鐘。五環內,工作日早高峰(7時至9時)路網平均速度為25.5公裡/小時,比去年同期提高了9.5%,相當於每小時多開行2.8公裡;工作日晚高峰(17時至19時)路網平均速度為24.9公裡/小時,同比提高12.7%,環比提高3.7%。
近3成出行者棄私家車
交研中心對2400人進行的出行調查顯示,有18%的受訪者選擇地下車庫等低收費區域停車,有37%的受訪者選擇小區周邊和不收費的地方停車。其餘29%的受訪者放棄私家車,選擇採用其他的交通方式,其中選擇軌道和地面公交的達63%,選擇計程車的為15%,拼車的為18%。
公共運輸客運量有所提升,工作日公共運輸日均客運量達2144.56萬人次,比去年同期上升了3.3%,環比上升了1.75%。其中軌道交通日均客運量達到655.4萬人次,同比增長19.4%。
停車刷卡刷走22.3萬元
專業停車單位統計,停車價格調整後,一類地區路外地上停車場每車位平均停放車輛數下降22%,二類地區下降21%,三類地區下降10%。重點區域監測結果顯示,路內停車場使用情況由於受到多種因素影響,停車價格調整後,全天無明顯變化,但早高峰期間每車位平均停放車輛數降低12%,停車位利用率下降23%。
另外,涉及5個區的12個停車場、895個佔道(含立交橋下)停車位的電子收費,一個月內通過手持POS機實現了有效消費記錄4萬餘車次,交易金額22.3萬元。
「本市將對首批試點運行情況進行跟蹤監測,總結經驗,採取鼓勵優惠措施,進一步擴大一卡通使用範圍。」市交通委運輸管理局停車設施處處長潘波說。(記者 劉冕)